中学地理教学方法探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63hs63s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地理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有它极为独特的一面,是其他任何学科所替代不了的,尤其是
  人类所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问题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的今天,中学地理就显得尤其重要了。作为地理教
  育工作者,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随波逐流,而应立足本职岗位,坚守阵地,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改变传
  统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地理素质教育的质量,变被动为主动,努力发挥中学地
  理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某教育家说过:"21世纪将是创新能力教育的春天。"其实,能不能有效地培养地理创新能力才是应试教育
  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地理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是提高地理素质教育的灵魂。近几年来,中学地理教育
  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学校中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教学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初中地理教
  学的师资、课时、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几年上百课时的地理课堂教学,仍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
  经纬度、量算实地距、判断方位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本人结合几年的
  教学实践,谈几点中学地理教学的方法。
  一、胸中有改革——转变教育思想。
  教学改革并不神秘和高不可攀,但难度也确实存在。这主要由于教育思想的形成是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原
  有的已形成习惯定论的东西若想从头脑中清除,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改变某些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
  现代科学的教育观念,是一个长期的思想教育与自我提高的过程.只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胸中有改革,
  把现实与未来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工作与教育事业联系在一起,把地理教学与培养人才联系在一起,有方
  向,有目标,有动力,我们就能从全面发展的需要培养新型的合格人才。在教学中千方百计使学生成为学
  习的主体,着眼于灵活掌握知识并形成能力;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开拓学生知识眼界,意在创新,博才;
  使地理这门联系着人类未来的学科,从小扎根于青少年的心中,使他们正确认识人地关系,树立正确的环
  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同时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了解祖国,更加热爱祖国,为建设与保卫祖国而发奋
  学习,使地理学科成为学生爱学,想学,要学,会学的学科。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教学效能感就是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能力。教师的职业期望、经验和知识水平,学校的组织氛围,学生的素
  质、家庭背景等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教学效能低下在具体教学情景中表现为教学整体把握
  能力不强,备课不充分,教学目标不明确,重难点不突出、组织教学能力欠缺等。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依
  赖于对教学任务的分析和个人教学能力的评价,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争做研究型的老师。
  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专家总结出三种境界:⑴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饭碗、挣钱的手段),是一个不合格的
  教师;⑵把教师作为一种事业(热爱、忠于职守),是一个模范教师;⑶把教师作为一个专业(潜心研究
  、不断学习),是一个研究型教师。很明显研究型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热情是最强烈的,实行教学改革的
  意愿是最积极的,正如肖川也曾说过"好老师一定是积极参与教改的老师"。这种专业态度将促使教师更加
  注重对教学本身的研究,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迅速提升专业素質,进而增强教师的教学效能
  感。
  2、树立优秀教师形象,完善自我人格。
  优秀教师的人格影响对 周围教师的成长都是极为有利的。多观摩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通过学习榜样、
  研究榜样,不断反省自己,取长补短,完善自我。
  3、充分认识自我,进行合理归因。
  自我期望的高低,归因的合理与否都关系到教师对问题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会客观科学地分析自
  己教育教学过程中成功与失败的原因,鼓励通过努力和他人帮助来解决问题,以增加自信,不断增加的自
  信心又可以起到积极的自我暗示,暗示自己是个有能力的人,暗示自己能够战胜困难完成任务,激发教师
  对教学事业的执着追求。
  三、积极运用"立体化"教学方式。
  地理教学系统的三项职能的"立体交叉"落实,是中学地理"立体化"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学地理教学系
  统是为了实现地理教育的三项职能建立的,而现代地理教育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全
  面地实现下列三项职能:一是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二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在能力培养方面,不仅是
  要加强对地理观察、地理想象、地理思维、地理记忆等地理认知能力的培养,而且要特别强调与重视地理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是思想品德教育。三项职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因此,在
  地理课堂教学中,应将三者融为一体,在同一教学过程中把三项职能紧密联系互相渗透。地理教学内容的
  纵横联系是中学地理"立体化"教学的体现。现行的地理教材系统主要包括两方面,即教材外部联系和内部
  结构。地理教材是一个开放的智能系统,同外部的联系非常广泛。
  如,现行《中学地理》教材内部结构体现为:采用系统地理的形式,以自然地理为基础,人地关系为线索
  ,将当代地理学所研究的主要问题组成一系列知识结构。因此,地理学科具有互为因果的关联性和相互交
  织的综合性,从这一意义来看,地理学科实际上是由"点、线、面"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是一门系统性很
  强的学科。基于这种特殊性,只有建立一种以横向知识、纵向知识和方法性知识分别为三个维度的立体知
  识结构,才是比较合理的结构。中学地理"立体化"教学需要教师教学时从知识的纵横两方面出发,采用多
  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使得课堂气氛有起有伏,有声有色;在"面向全体"的同时,既注意到学生横向之   间的个别差异,又注意到学生个体在发展中不同阶段之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愉快
  地学习,完成地理教学任务,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目标。
  四、重视多媒体的教学,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多媒体是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于一体,声形色画并茂,既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进程,集中注意力,
  又能使课堂教学变的更为生动活泼,能使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在地理教学中有的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一般都比较抽象,要想使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和掌握这
  些基本原理和概念,就必须把这些抽象的原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抽象的原理具体化。而多媒体教学
  恰恰具有这样的优势,可以运用简易的图片、图示和图表甚至动画,使难以直接观察的东西,清晰的呈现
  在学生的视觉之内,为理解基本概念、地理过程原理创造条件。而传统教学方法表现这些概念、过程和原
  理,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而使用多媒体则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将宏观与微观、整体与部分、动
  与静紧密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使抽象问题迎刃而解。
  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追踪最新的地理研究与发展动态,揭示地理与社会经济、人文现
  象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鼓励学生要特别观看每天的"新闻联播"节目,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
  题。如当今的社会三大热点问题,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都与地理学有密切联系。引导学生联系社会
  热点问题,用敏捷的思维,税利的眼光捕捉到与地理相关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地理背
  景和原因,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这样可以让学生学到很多的地理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
  的兴趣。
  五、加强地理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中学生学习知识,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地理研究性学习,要求拓宽学生的信息量和思
  维空间,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问题,从
  地理学科领域开放到现实生活的事件、现象和情境。研究性学习往往要组织多层面、跨学科的知识内容,
  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利用。地理学科的特色是图,读图分析和绘图能力是地理研究
  性学习所关注的一个重点,通过地理图表的分析练习,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把文
  字知识落实到地图上的习惯,促进地理读图、析图、绘图能力的提高。如从获取地理位置信息到分析其对
  气候、交通发展的意义;从地形、气候的特点分析到河流的水文特征;从收集图形的气候信息到分析农业
  生产特点,从影响工业布局的各因素信息归纳分析工业分布的合理性。如新教材《中国地理》的"西北地
  区",农牧业是该地区的主要经济形式,但农牧业的发展状况是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可以结合地图
  让学生探究这一规律,通过阅读"西北地区草原和荒漠分布图"、"中国降水量分布图"、"西北地区的位置
  和地形图",就为本地区的植被变化找到根源,由于该地区东西跨越的经度广,由东向西,水气依次减少
  ,降水也逐渐减少,可以得出结论:水是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的命脉。地图很好地揭示了地理事物和现象
  的分布、成因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性。
  六、注重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对地理的无比热爱、勤于钻研、执着追求的敬业精神以及饱满的教学激
  情,才可激发起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教师以自己对事业的一丝不苟的态度感染和影响学生,才可达到师
  生的情感共鸣。教师为人师表,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实践证明,学生上自己亲近的老师的课时,
  往往產生愉悦、和谐的情感体验,会在平静、亲切而又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学生对自己亲近,不但听其言
  ,而且还效其行,把老师严紧的治学精神自觉地运用到学习中去,化着无穷的力量。
  要使学生"亲其师",教师首先要在学生中树立起崇高的威信,这种威信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高尚的
  思想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学问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历史上有不少名人就是因为信任和尊重
  某位老师,因这位老师的一句话或某一件事而决定了他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并作出杰出的贡献。
  其次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产生和谐的教学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教学双方民主平等的基
  础上的。在没有辈份、没有权力障碍的因素下,师生之间能以朋友的身份或以同学之间的友谊进行知识的
  交流和商讨,这样更能促进教学的进展,促进知识的融合。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要注重培养
  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指导学生怎样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中心,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相信,
  在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大势发展的今天,只有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式,才能达到最佳教
  育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才能适应教学和时代的发展要求。
其他文献
【摘要】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历史文献学家,他在历史文献的收集、  整理、编制等方面上都体现出了较大的成就,对后世历史文献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司马迁历史文献学成就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在我国不仅是一位重要的史学家,更是一位重要的历史文献学家  。他不仅在中国历史学上的贡献是伟大的,同时在中国历史文献学上的成就也是不容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  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要使提问有效,教师就要深化对历史教材  的理解,在备课前充分运用教材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那么如何设置  有效问题呢?根
期刊
学位
学位
【摘要】地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它是地  理知识点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它是地理学科的独有语言,是各种地理知识的载体。如果在教  学中地图的运用得好,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教学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地图地理教学运用  地图是一种内容丰富,地形清晰,图例清楚的地理教学的直观教学
【摘要】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它与地理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学生:"  学会运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图表、地图去阐述问题和分析问题,掌握阅读和运用地图、图表的初  步技能。"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注意指导学生阅图、用图,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分析地理问  题的一些方法。"可见,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读图能力地图  地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历史课程规范(实验)》把"关注学生情感,进步人文素养"作为  教育教学的根本理念之一,將培育学生的情感列入课程教学目的,请求教员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构建情感教  学形式,注重情感要素,充沛应用情感要素的积极作用完善教学目的,优化教学过程,进步教学效果,从  而促进学生的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开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进步。  【关键词】中学历史情感教学历史课堂
【摘要】初中地理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与教是互动统一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  方式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  【关键词】学习方式课程目标课程理念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逐步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  学习方式,是目前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转变学习方式不仅是为了满足培养学生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  同时也有利于当前的地理教学由"以教师为中
【摘要】高中地理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展现自  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才华,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养成勇于探究,敢于实  践的个性品质,逐步形成独立探究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课堂教学  地理教育在自然科学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地理科学素养兼有自然科学素养和人文  科学素养。全面提高每一个高中生的地
【摘要】"用教科书"教的过程中重视教科书中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宏大叙事,对具体的历史概念解读,  视概念为一般表述而不作特别处理。分析历史概念的重要以及在课堂教学中价值的意义  【关键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课堂教学  新课改进行了多年,我们在"用教科书"教的过程中比较重视教科书中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宏大叙事,对  具体的历史概念要么随意解读一番,要么视概念为一般表述而不作特别处理。然而,有些被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