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在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羽毛球选项课实际,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革新,根据羽毛球项目的属性和该项目富有娱乐性、竞技性的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有利于普通高校选项课面对众多有差异学生的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习惯、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羽毛球教学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改进对策
羽毛球运动在高校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喜欢,羽毛球选项课逐渐成为普通高校大学体育的主要选项课程之一,其课程教学在普通高校大学体育教学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对羽毛球运动教学规律的研究逐渐深入和丰富,人们开始逐渐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探求新型的体育课教学模式,这对于高校的体育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各高校场馆设施的不断完善,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得到了很大的扩展,羽毛球项目和其他众多运动项目一样,进入了高校体育课堂,成为大学生最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
我校处于西北地区,虽然属于羽毛球开展比较落后的省份,但从项目开设伊始,就吸引了大批的学生踊跃报名参加,近几年都是选课人数最多的项目之一。我校学生热选羽毛球项目的原因,我们认为是多方面的。在调查中了解到,学生选课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自身身体条件和顺利拿到课程学分是学生首先考虑的问题。学生普遍倾向于选择对身体条件要求不高但能很快上手的项目。②学生不愿选技术复杂、体能要求高的项目。目前,学生体质普遍较以前的学生差,对学习技术复杂、体能要求高的项目缺乏信心。③青年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求知欲。新开的选项课程均受到学生极大的关注,像我校新开设的羽毛球、跆拳道、散打、户外运动的选项人数都较多。④学生认为羽毛球运动时尚、高雅。随着学生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知识层次的提高,大家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体育活动方式,而向着时尚化、高雅化、情调化的方向发展,充分体现了体育活动与现代生活的融合[1]。⑤怕累、怕晒,贪图室内活动的安逸。部分同学对体育活动缺少热情和追求,但是为了完成体育课学分,被动地选择遮风挡雨的室内活动项目。⑥被羽毛球的竞技性、娱乐性所吸引。这样的学生相对很少,他们往往来自于羽毛球开展比较好的省份:福建、海南、广东、广西,他们以前接触过这个项目,热衷于比赛,对技术讲解和训练很认真,经常在课余时间看到他们在运动场上比赛。
每一个羽毛球教学班,由于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动机不同,水平参差不齐,有很多都充满着对羽毛球运动的向往和激情,但又对这个很大众的运动项目了解不深,包括最基本的正确握拍方法、比赛如何进行等,这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面对这种情况,如何上好课,保证教学质量,这是学体育教学一直关心的核心问题。
2.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侧重于本体化的加工信息,即重视从运动技能形成角度来教学,把示范、讲解、练习、纠正错误动作、再练习作为教学的程序或过程,从而形成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模式或程序式教学模式[2]。
普通高校羽毛球选项课常规教学沿用的是竞技羽毛球教学的教材而组织练习,技术传授主要通过技术分解来实现,即从单一的技术动作学习入手,将羽毛球技战术分解成发球、接发球、基本步法、击球等若干个单项技术的反复练习[3]。学校体育课变成“压缩式”的训练课,无法体现“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指导思想。
3.改进教学的对策
3.1“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富于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产生以来,很快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运用。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小组合作学习表现出与传统班级教学相区别的以下特征。
(1)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
(2)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它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同伴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种内部动机,在小组中,小组成员总是对其他成员产生着影响,有效地促使其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3)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它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尽己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目标的设置来营造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各组组内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3.2“合作学习”在羽毛球课中的运用
羽毛球运动是隔网对抗技能类项目,项目分为5个单项,比赛或练习时场上人数一般为2人或4人,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认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更加符合项目的特色。
3.2.1合作小组的组成
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能力、性别、班级和性格等因素,把选项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6-8人的合作学习小组,在分组时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每个小组都有技术好的和技术差的学生,同时也有男同学和女同学。组与组之间,在人员组成、技术、技能等方面的差距要尽量小,各小组自选小组长。
3.2.2集体学习
每次课都有集中学习时间,教师向全体学生授课,讲解、示范和演示等,但授课时间短、容量大、效率高,为随后的小组活动和竞赛留出充分的时间。
3.2.3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合作学习的主要部分,小组长带队,以学生主体性较强的学习和交流活动为主。
3.2.3.1组内学习:学习和交流活动包括利用小组成员的各自优势进行的组内合作学习,技术好的学生在练习中要给其他同组成员供球练习,促进全体成员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小组成员不但要关心自己的学习,还要关注本组其他成员的学习与提高,以整个小组的整体提高为目标。
3.2.3.2小组间团队比赛:羽毛球运动充满了娱乐性和竞技性,团队的比赛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课堂时间有限,安排双打比赛可使更多的学生参赛,对于选手的不同搭配更加大了比赛胜负的不确定性,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比赛和学习热情。组间的胜负可以是最强选手的对抗,也可以是整个团体的整体对抗,团队比赛更具有娱乐性,甚至会出现田忌赛马的现象。教师要合理地安排比赛形式,比如:安排1个男单、1个女单、1个混双的团体赛,等等。比赛形式可以提前几堂课安排,最好将一个学期的比赛形式绘制成表,这样更有利于各小组在课余时间针对比赛任务进行探讨和学习,通过这种组间的竞赛,提高各小组的凝聚力,也促进组内的学习。
3.2.4设定目标
合作学习小组具有共同的学习目标。每一个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为实现小组的共同学习目标而努力。为此,每个成员都与全组的成败息息相关,荣辱与共[4]。
教师在课堂上简明扼要地向全班陈述教学目标,各小组根据总体目标制定小组的共同目标及学生的个人目标。目标可是技术学习、战术学习或是赢取比赛的相关目标。提前规定组间比赛的形式与规则,使各小组根据小组的具体情况制定本组目标与个人目标,为了在比赛中获胜,学生往往在课余进行演练。这样学生的学习空间就能得到扩展,课内、课外就能相互衔接,课程的短期目标与体育教育的长期目标相结合,课堂教学就能服务于学生的课外锻炼,就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的养成,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基础。
4.结语
合作学习的体育教学模式,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教学方式,它提供了创造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了交往的能力,弥补了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发挥引导、组织和咨询的作用。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能否积极引导和参与是分不开的,教师不是清闲了,而是要负担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教师应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潜能,发挥主体作用。
我们正试图寻找和建立一套有效地促进大学生体育教育健康发展的高校羽毛球课教学模式,在进一步研究该模式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实施这一模式。
参考文献:
[1]辛平.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问题研究与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2,(6):52-53.
[2]邵伟德.体育教学模式的梳理与分类[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5,24,(3):108-111.
[3]姜晓宏,张力.羽毛球选项课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验[J].辽宁体育科技,2005,27,(4):68.
[4]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5]罗育华.“小集团”学习法的教法研究[J].体育学刊,2001,8,(3):119-120.
关键词: 羽毛球教学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改进对策
羽毛球运动在高校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喜欢,羽毛球选项课逐渐成为普通高校大学体育的主要选项课程之一,其课程教学在普通高校大学体育教学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对羽毛球运动教学规律的研究逐渐深入和丰富,人们开始逐渐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探求新型的体育课教学模式,这对于高校的体育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各高校场馆设施的不断完善,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得到了很大的扩展,羽毛球项目和其他众多运动项目一样,进入了高校体育课堂,成为大学生最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
我校处于西北地区,虽然属于羽毛球开展比较落后的省份,但从项目开设伊始,就吸引了大批的学生踊跃报名参加,近几年都是选课人数最多的项目之一。我校学生热选羽毛球项目的原因,我们认为是多方面的。在调查中了解到,学生选课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自身身体条件和顺利拿到课程学分是学生首先考虑的问题。学生普遍倾向于选择对身体条件要求不高但能很快上手的项目。②学生不愿选技术复杂、体能要求高的项目。目前,学生体质普遍较以前的学生差,对学习技术复杂、体能要求高的项目缺乏信心。③青年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求知欲。新开的选项课程均受到学生极大的关注,像我校新开设的羽毛球、跆拳道、散打、户外运动的选项人数都较多。④学生认为羽毛球运动时尚、高雅。随着学生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知识层次的提高,大家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体育活动方式,而向着时尚化、高雅化、情调化的方向发展,充分体现了体育活动与现代生活的融合[1]。⑤怕累、怕晒,贪图室内活动的安逸。部分同学对体育活动缺少热情和追求,但是为了完成体育课学分,被动地选择遮风挡雨的室内活动项目。⑥被羽毛球的竞技性、娱乐性所吸引。这样的学生相对很少,他们往往来自于羽毛球开展比较好的省份:福建、海南、广东、广西,他们以前接触过这个项目,热衷于比赛,对技术讲解和训练很认真,经常在课余时间看到他们在运动场上比赛。
每一个羽毛球教学班,由于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动机不同,水平参差不齐,有很多都充满着对羽毛球运动的向往和激情,但又对这个很大众的运动项目了解不深,包括最基本的正确握拍方法、比赛如何进行等,这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面对这种情况,如何上好课,保证教学质量,这是学体育教学一直关心的核心问题。
2.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侧重于本体化的加工信息,即重视从运动技能形成角度来教学,把示范、讲解、练习、纠正错误动作、再练习作为教学的程序或过程,从而形成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模式或程序式教学模式[2]。
普通高校羽毛球选项课常规教学沿用的是竞技羽毛球教学的教材而组织练习,技术传授主要通过技术分解来实现,即从单一的技术动作学习入手,将羽毛球技战术分解成发球、接发球、基本步法、击球等若干个单项技术的反复练习[3]。学校体育课变成“压缩式”的训练课,无法体现“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指导思想。
3.改进教学的对策
3.1“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富于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产生以来,很快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运用。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小组合作学习表现出与传统班级教学相区别的以下特征。
(1)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
(2)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它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同伴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种内部动机,在小组中,小组成员总是对其他成员产生着影响,有效地促使其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3)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它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尽己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目标的设置来营造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各组组内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3.2“合作学习”在羽毛球课中的运用
羽毛球运动是隔网对抗技能类项目,项目分为5个单项,比赛或练习时场上人数一般为2人或4人,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认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更加符合项目的特色。
3.2.1合作小组的组成
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能力、性别、班级和性格等因素,把选项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6-8人的合作学习小组,在分组时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每个小组都有技术好的和技术差的学生,同时也有男同学和女同学。组与组之间,在人员组成、技术、技能等方面的差距要尽量小,各小组自选小组长。
3.2.2集体学习
每次课都有集中学习时间,教师向全体学生授课,讲解、示范和演示等,但授课时间短、容量大、效率高,为随后的小组活动和竞赛留出充分的时间。
3.2.3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合作学习的主要部分,小组长带队,以学生主体性较强的学习和交流活动为主。
3.2.3.1组内学习:学习和交流活动包括利用小组成员的各自优势进行的组内合作学习,技术好的学生在练习中要给其他同组成员供球练习,促进全体成员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小组成员不但要关心自己的学习,还要关注本组其他成员的学习与提高,以整个小组的整体提高为目标。
3.2.3.2小组间团队比赛:羽毛球运动充满了娱乐性和竞技性,团队的比赛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课堂时间有限,安排双打比赛可使更多的学生参赛,对于选手的不同搭配更加大了比赛胜负的不确定性,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比赛和学习热情。组间的胜负可以是最强选手的对抗,也可以是整个团体的整体对抗,团队比赛更具有娱乐性,甚至会出现田忌赛马的现象。教师要合理地安排比赛形式,比如:安排1个男单、1个女单、1个混双的团体赛,等等。比赛形式可以提前几堂课安排,最好将一个学期的比赛形式绘制成表,这样更有利于各小组在课余时间针对比赛任务进行探讨和学习,通过这种组间的竞赛,提高各小组的凝聚力,也促进组内的学习。
3.2.4设定目标
合作学习小组具有共同的学习目标。每一个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为实现小组的共同学习目标而努力。为此,每个成员都与全组的成败息息相关,荣辱与共[4]。
教师在课堂上简明扼要地向全班陈述教学目标,各小组根据总体目标制定小组的共同目标及学生的个人目标。目标可是技术学习、战术学习或是赢取比赛的相关目标。提前规定组间比赛的形式与规则,使各小组根据小组的具体情况制定本组目标与个人目标,为了在比赛中获胜,学生往往在课余进行演练。这样学生的学习空间就能得到扩展,课内、课外就能相互衔接,课程的短期目标与体育教育的长期目标相结合,课堂教学就能服务于学生的课外锻炼,就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的养成,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基础。
4.结语
合作学习的体育教学模式,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教学方式,它提供了创造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了交往的能力,弥补了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发挥引导、组织和咨询的作用。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能否积极引导和参与是分不开的,教师不是清闲了,而是要负担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教师应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潜能,发挥主体作用。
我们正试图寻找和建立一套有效地促进大学生体育教育健康发展的高校羽毛球课教学模式,在进一步研究该模式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实施这一模式。
参考文献:
[1]辛平.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问题研究与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2,(6):52-53.
[2]邵伟德.体育教学模式的梳理与分类[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5,24,(3):108-111.
[3]姜晓宏,张力.羽毛球选项课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验[J].辽宁体育科技,2005,27,(4):68.
[4]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5]罗育华.“小集团”学习法的教法研究[J].体育学刊,2001,8,(3):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