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的个性化教学问题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33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全面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今天,大力提倡作文个性化教学,深入进行作文个性化的教学与研究,彻底解放学生的写作个性,探索一条符合素质教育的作文写作之路,已是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课题。因此,我们应该把写作教学这一学科问题从狭隘的学科论中剥离出来,放在更为深广的社会和历史的大环境中。提倡个性化作文的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现代教育目标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提高素养 重个性转变观念 评价多元
  
  一、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从面向21世纪的中学教育改革趋势来看,让学生的个性得到积极的发展是当今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之一。基于个性内涵的丰富性,以及作文教育的独特性,目前的作文教学改革重点内容是:鼓励和培养学生有个性地作文。而要真正完成这个任务,首先就是教师的思想观念的改变,以及自身素质的加强。只有教师真正体现了个性化的做人,个性化的教学,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完成个性化的作文。
  
  二、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策略
  
  个性化的教学,尤其是个性化的作文教学,教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生发展。
  作文教学的个性化原则,就是提倡每位教师应有各自的教学特色,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教育是人类特殊的实践活动,它承担了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的任务。教师应该在遵循语文教学大纲,保证达到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选择取舍等方面有所侧重,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只要我们留意一下成就卓著的语文教师的教学,就不难发现,这些教师在教学上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个体的优势。我们普通语文教师也可以有自己的个性特色,也可以尽量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说,教师的德识才学的每个方面,都会对学生形成很大的影响,因为中学生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很容易接受新事物,所以富有个性特色的教学会给学生的成长烙上深深的印记,所以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发挥个体优势,只有有个性化教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个性化的学生;只有教师个性化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的作文呈现个性化的特点。
  (二)重视学习过程,关注个别差异。
  《语文课程标准》中就如何要求学生重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问题做了专门的解释,因为以往的语文教学只强调学生语文学习的结果,过于偏重结论性的目标而忽视过程体验性目标,致使语文教育教学偏离了正常的轨道,而遭到世人的重新审视和批评。因此我们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大胆扬弃,在重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道路上重塑自我,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丰富的情感,養成良好的习惯。个性化作文的写作过程是学生表达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因此个性化作文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和自身的切实经历,不断积累素材,积淀情感。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学习过程来宣扬自己的教学认识结构和教学风格,用自己独到的教学方式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感染学生。所以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关心和促进学生个性的成长与发展过程。
  (三)抓住习作优点,激发写作热情。
  激励实际上就是对成功的一种预支,让被激励者提前领略到成功的快感。每个学生,作为一篇文章的作者,他们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和鼓励。因此教师要认真阅读学生的习作,抓住习作中的每一个长处和优点,既要注意整篇文章的成功,更要善于发现局部的闪光点,多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衡量作文最忌用一把简单统一的尺子,而需要多几把尺子,尺度的高低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大小灵活决定,大到文章全篇的审题立意、构思和过渡,小到文章的开头结尾,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教师要努力去寻找值得表扬的点点滴滴。人的个性是有差别的,学生作为写作主体,必然呈现多样化的写作个性。有的倾向于艺术型,有的倾向于思想型,有的二者平衡。艺术型的人或重实感、或重想象,一般擅长写记叙文、抒情文;思想型的人或重于归纳,或重于演绎,一般擅长写议论文、说明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寻找独特的个体体验和心灵体会,在作文中大胆地表现“人无我有”的独特个性。当然在倡导“说真话,表真情”的愉悦氛围中,由于存在学生生活体验的多少,对语言文字感悟能力的差异,习作中的言语或坦白、直露、不加修饰,或晦涩、朦胧、故弄玄虚。教师在阅读这样的作文时,要尽量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要俯下身子,平视学生,顺着原来的思路,走进他们的世界去审核文章是否合理,说得是否明白。尽量找出文章中的优点,并给予肯定表扬。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抓住习作中的优点,尤其是平时的写作练习,用不着求全责备。
  
  三、小结
  
  新的作文理念是对传统的反叛,是对文本意识的真正回归,是对独立思想、创造个性品质的呼唤。教师的个性化作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进入我们的现实生活,拓宽观察的领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生存状态,关注人类的未来和命运,都应该成为学生写作的题材。一切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焦点话题,都不应该有所顾忌,有所回避。
  
  参考文献:
  [1]王存娟.创新型语文教师的课堂创新意识.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6):51.
  [2]程翔.作文个性化与作文教学个性化.中学语文教学,2003,(1):36.
  [3]彭坤明.创新与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17-118.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果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收到双赢的效果。可现实情况怎样呢?一些学生厌学语文,上课不专心听讲语文、忽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忽视语文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语文只要临时抱佛脚,考个及格就OK;一些语文老师感觉讲课吃力、感觉授课没什么激情,他们抱怨学生都不想听他们的课。这种现象是怎么发生的,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笔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是由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reovirus,MDRV)引起的番鸭病毒性传染病。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番鸭传染病。自暴发以来,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1902年由Aujeszky在匈牙利发现的,100年来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报道发生该病,据统计伪狂犬病对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仅次于口蹄疫及猪瘟。研究病
摘 要: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关系到一堂课的教学效果甚至该课的成败。在课堂提问中如何表现其艺术性,活跃课堂气氛,得到好的教学效果,一直都是我们要探讨的课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提问艺术。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提问 艺术    教育家爱德华有一句名言:“教育就是教人思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想要让学生敞开思维,设疑和提问是一个最有效的方式。我们在教学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母语教学的困难大大超过理科和非母语教学。后者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未知到知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会成为学习的动力,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中学语文的教学对象是青少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如果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再“高明”的教师的劳动也只能付诸东流。  鉴于上面的认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力求让学习者感受到愉快和虽然感到有些疲倦但因为正在做的事情的
摘 要: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体验,语文课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把它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从而创设有利的教学情境。本文谈了教学实践中的几种做法。  关键词: 情感体验 教学实践 主体发展    心理学家卢家楣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份,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因此情感教育是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以教育
鹤庆县高海拔坝区有3个乡、1个镇,海拔2200米,气候冷凉,年均温13.5℃。区内耕地12.97万亩,其中水田8.1万亩,一直是我县的粮食主要产区。但因气候环境因素的影响,年平均亩产
本文针对传统故障诊断技术的局限性,探讨了基于BP模型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将神经网络用于舰载装备故障诊断是行之有效的。 In view of the
古诗词之所以为后人传诵运用,经久不衰,因为它意境深远,形象生动,韵律优美。吟赏它,能陶冶情操,使人获得美的享受。多学古诗词,并学会赏析,我们才能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我们理解、运用语言的品位。近几年中考将“初步欣赏古诗词”列为考点之一,且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于古诗词主旨往往很含蓄,对阅读量有限、理解水平不高的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如何探究古诗词的主旨呢?这里我介绍几招,希望
就训诂而言,文言词汇的大量积累是必要的,而且积累得越多越好。古往今来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训诂学专家,他们的这种严谨的求知精神和钻研精神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就阅读而言,我们要想真正理解文言文,如果仅有积累、仅有训诂是远远不够的。文言词汇、文言知识一定量的积累只是为我们阅读文言文提供了基础或者说是准备了前提条件。但这些词汇保存在我们大脑的记忆库中还是静止的、死的知识,要想在阅读实践运用中化为活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