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阅读教学的任务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txw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某些文章、某些句段中,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但如果不去考虑所教文章的体裁、不去考虑所教句段的特点和所提问题的价值,一概用之、简单用之,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似乎起不到任何作用,这种缺乏教学艺术的教学模式,只能让语文教学成为“高耗低效”的代名词,“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也只能成为一句口号。
  一、异化了“朗读”的内涵
  把“小鸟的可爱读出来”,在当今的语文课堂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教师提出类似的要求:“把山的高与险读出来”、“把解放军战士的勇敢与顽强读出来”、“把作者心中的快乐读出来”……这对于小学生而言,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而言,是个极其抽象的概念,仅仅靠教师提出的几个不疼不痒的问题就要求学生读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感情,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
  当然,也不乏有朗读水平高的孩子能配合老师演好这出戏,其实,这只是学生良好的朗读基础的体现,而非课堂的生成;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朗读,而非自己真实感情的倾吐。这种朗读,是一种被“异化”了的朗读。
  二、狭隘了“读”的外延
  又是指名读,又是齐读,课堂似乎书达到了书声琅琅的境界。然而,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读过于强调了朗读的展示。
  著名特级于永正老师提出: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其实,这其中的“读”不仅仅指朗读,它既包含了表达式的读,即案例中老师所讲到的把“小鸟的可爱读出来”,更包含了感悟式的读,即带着任务去读,边读边去思考。
  于老师所讲的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的读,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手段、是一种方法,是实现发展学生语文能力(包含 “读出某种感情”的能力)的手段与方法。而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并没有放手让学生去感悟,这里的书声琅琅只能是一种表面的有趣和热闹,这里的朗读缺少了感悟的支撑,只能是空中楼阁。
  三、缩减了“语文”的任务
  上述案例中,教学的最终目标似乎只是为了让学生把“小鸟的可爱读出来”,朗读似乎成了语文教学的唯一任务。的确,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朗读,是学生的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不能忘记,语文教学还涉及到听、说(包含口语交际的能力)、写等诸多方面的能力。
  那如何改变这种被动、狭隘、简单的阅读教学模式,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步入“清简而丰富”、“灵动而扎实”至高境界呢?
  怎样才能实现“要我读”到“我要读”的真正转变?只有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文本人物,学生才能带着情感去学习、去读书,朗读才能成为学生情感的迸发。下面是著名特级教师薄俊生老师执教《最大的麦穗》一文时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苏格拉底是如何开导弟子们的?请一名同学读一读课文第6小节。
  (学生读: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说这一番话?
  生:应该是一种语重心长的语气,口气要重一点。
  师:你是一个严肃的老师。来,用这样的语调开导开导你的弟子。
  (生读,语气比较严肃。)
  生:我觉得应该用一种和蔼可亲的语气去开导。
  师:好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你也来开导开导吧!
  (生读,语气比较亲和。)
  生:看到弟子们两手空空、一脸的沮丧,苏格拉底还会去安慰他们。
  师:现在就请你安慰安慰你的弟子。
  (生读。)
  薄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苏格拉底的内心、走进了苏格拉底弟子们的内心,此时与其说是朗读,不如说是学生在替苏格拉底施教,朗读已经成为学生内心的一种需要,朗读热情油然而生。
  众所周知,“感悟式的读”和“表达式的读”,前者是吸收,后者是表达;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升华。只有深刻地感悟,才能尽情地表达,所以,课堂教学中“感悟式的读”是关键。那如何让感悟式的读做到深刻?
  首先,应合理地使用好默读、轻声读、大声读、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等形式,让读书形式不拘一格,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和谐。
  其二,感悟方式的不拘一格。感悟应该根据不同文本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方式。
  1、读一读、演一演。
  案例:(《蚂蚁和蝈蝈》教学片断)
  出示:“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师:小朋友们,蚂蚁们是怎样搬粮食的?先读一读。(学生读)你能在下面做做动作吗?
  (学生做纷纷做背和拉的动作,有的孩子还喊起了号子。)
  师:(走到一名学生面前)这位小蚂蚁,你刚才做的什么动作?
  生:我做的是拉的动作(学生边说边演示)。
  师:那你为什么拉得这么吃力呀?
  生:因为粮食太重了。
  师:还有哪些小蚂蚁也在吃力地搬粮食的?(生纷纷举手)那你们为什么搬得那么吃力?
  生:因为我搬的那个米粒太重了。
  生:因为天太热了。
  生:因为我们已经太累了。
  师:太累了?轻声读一读这一段话,看看哪个词说明蚂蚁们太累了。
  同样,在教学《放小鸟》一文中“姑妈送我一只小鸟,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非常可爱。”一段话时,有教师作了如下设计: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以后:教师出示课件(一只美丽的小鸟,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不住发出婉转的叫声),问学生:你喜欢它吗?为什么?然后启发学生从羽毛、眼睛、叫声等方面描述。
  教学方法合情、学生动情,我们的语文课堂只能灵动起来;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得到交错式的和谐发展,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扎实起来。活中有实,实中有活,以活当头,活在实中,这应成为我们每一名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
  (浙江省义乌市郭村镇小学)
其他文献
目标教学,如果从1986年9月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教授应邀到华东师范大学讲学算起,至今已有20年头了。多年来,我国各地都有人在学习布卢姆理论,结合我国国情,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进行实验。在此期间,很多有识之士不懈地研究探讨,使这项实验不断深入。更有一些责任感重、事业心强的同仁从反面提出意见,使这项实验日臻完善。众多的实验报告已充分显示这种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目标教学的
期刊
摘要:英语课是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基础课程,英语课程的开设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本文分析了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背景以及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把任务型教学形式融入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去,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关键词:课程改革 英语教学 任务教学法  英语阅读能力既是各类英语考试的重要内容,
期刊
摘要: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展既是教学的要求,又是时代所赋予我们老师的新任务。新课程背景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创设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情境,建立合理评价教学效果的机制,就会促进师生得到共同发展。  主题词:数学 老师 学生 发展  教师与学生、教与学,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最基本的一对关系。把师生关系恢复到“人的关系”上来,建立
期刊
在知识日新月异、终生学习的时代里,阅读是学习的基础,是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特别是早期教育应当为人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儿童阅读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幼教理论和实践者的重视。幼儿时期是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怎样使孩子有阅读兴趣,科学有效地达到阅读的目的,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我做了以下的几点尝试:  一、选择合适教材  幼儿的思维直观、形象,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水平、兴趣,我选择一些内容简单,语言
期刊
数学教学是在教师的主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发展智力的过程,是学生认知结构发展的主要途径。在高中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主,这有助于知识系统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较快、较准确地形成数学概念,理解有关知识。这样的传统课堂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有较明显的优势,但是也存在明显的弊端与不足,为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实现有效教学,我们提出以下的优化策略:  一、高中数学教师教学
期刊
当前,在实际课堂操作过程中教师教学理念仍存在很大问题。我们长期以来已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具体表观为:以教师灌输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教学已异变为一种“分数”的教学,即用分数将学生分为优、中、差三等生,用“分数”来遮蔽鲜活的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种教学往往把学生困在课本里,锁在课堂里,其弊端是把学生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基础之
期刊
阅读是对一篇文章由外而内的感受、溶解、吸纳和顿悟的历程,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如果仅仅依靠现有教材是无法完成的。  因此,我们就要从教材外部寻找材料进行教学,我的做法是让学生自主寻找材料,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和品味。简要概括为:课外阅读多储备;朗诵评点谈感受;简要概括明中心;深入分析再提
期刊
随着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只有从思想上转变教学观念,在实践上创新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才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一、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  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反映了教学理念的创新。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评价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的教学理念,更加符合当前学生
期刊
摘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是新课程改革一直倡导的教学新理念,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创设问题情景,启迪积极思维;提供相关资源,搭建探究平台;注重探究过程,提高教学效果;理论联系实际,拓展思维空间。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调动,由旁观者变为主动地探讨者,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课堂的配角变成真正的主人。充分焕发了生命课堂的活力,让生物课堂高效激情燃烧。  关键词:
期刊
学校管理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管理者注意,如果我们抱着不变的理念和固有的方式,有时效果是不理想的。  一、是推门听课还是预约听课  前不久,我校一名女教师正在上语文课,刚打开录音机准备用朗读带范读课文,突然教室门被“砰”的一声推开了,当时把教室里的师生都吓了一大跳。大家还以为是刮大风,把教室门吹开了,原来是学校校长一行来推门听课。女教师年轻气盛,马上关掉录音机,宣布做作业,要求学生拿出大字本写课文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