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从理中生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xter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用以分析事理、阐明观点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说理的特点使得中学生在心理上对它产生了一种有意无意的抵触情绪,普遍觉得议论文枯燥乏味——没有兴趣学习,学习过程也没有什么乐趣,所以要搞好议论文教学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其实一篇议论文想要获得读者的认可,作者提出的观点必须具备一定的哲理,彰显作者的独特智慧;所用论据必须具备合理性,能有力地证明观点;论证过程必须有条理,反映周密的逻辑思维;论述语言必须准确、严密、生动,从而更好地论证道理、吸引读者。这些就是议论文本身的理之所在,然而这些理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枯燥,它们也蕴含着自己特有的趣味,也能让学生学习起来充满乐趣。高效的议论文教学需要课堂的引导者——教师,首先深入文本、读透文本,挖掘出所教议论文各种“理”中所蕴含的丰富的“趣”,才能在教学设计中充分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紧紧围绕文章的理趣,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充分展现文章本身的理趣之美,同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明理的充实之趣。
  下面我就结合我所参与的课题《简约高效的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一次研究课——苏教版八下语文读本上的一篇议论文《整骄傲的方子》来谈一谈我对议论文本身理趣的一些思考:
  一、论点揭示的哲理性——智慧之趣
  一篇优秀的议论文所表达的观点是富有哲理,发人深省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真正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各种蕴含哲理的、智慧的见解,学习的理性之趣便在其中。
  《整骄傲的方子》一文主要是针对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主要坏习惯坏思想之一的“骄傲”习气来展开论述批判的。在我国的历史传统里,“骄傲“是没有地位的,因为人一旦骄傲就会坏事。针对这个古往今来人们身上都会滋生的坏习惯坏思想,作者在文中似乎将之视为一种疾病,对其进行剖析之后,提出了自己的“治病之方”——要用严格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把自己整得骄傲全无,心里冒出一个“谦虚”来,才能罢手。联系写作背景,这篇文章大概写于整风运动时期,针对的可能是当时党内的一些领导干部居功自傲的问题,与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一定距离,但是这篇文章所提及的骄傲的不可取和改正骄傲的方法却仍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现在无论是党内、群众还是学生,都存在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骄傲情绪,如何摒弃骄傲,让个人和集体发展得更好,仍是我们需要严肃思考的问题。所以,作为著名学者和教育家、杰出社会活动家的谢觉哉,在本文中所关注的绝不只是一个时期的问题,而是历史上、现在乃至将来都存在的一个值得思考和重视的问题。作者对于“骄傲”这个问题的深刻、长远的认识无疑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所以本文所揭示的观点是非常值得引起现今学生关注和反思的,教师若能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理解其中的道理,必能使学生感受到文章所蕴含的促进学习、激励人生的智慧之趣。
  二、论据运用的合理性——知识之趣
  议论文为了更好地论证观点,通常会运用一些恰当有力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一般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道理论据一般指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及公认的事理等。《整骄傲的方子》一文在论述“我国历史传统里,‘骄傲’是没有地位的,这有许多批判骄傲的格言和故事为证”时,举了《镜花缘》里“打骄傲”的寓言,事例生动且富有说服力,很好地论证了骄傲历来就是批判的对象,是人们身上顽固的难以更改的恶习。另外还举了“今天”(当然是指那个时代)有的人确有贡献,但是骄傲了就无用、甚至有害的发展可能,有力论述了骄傲发展下去后果是很严重的问题。还有“生于其心,害于其事;生于其事,害于其政”的名言警句的引用也很有力地论证了骄傲的危害。
  教师在教学时若能带领学生深入领会文中所用的这些事实或道理及其作用,并且积极引导学生打开自己的知识宝库,搜索更多的合理有力的事实或道理论据来丰富本文的论证素材的话,不仅能使学生积累这些丰富的论证素材,还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学生感受到积累知识、丰富素养、提升能力的乐趣。
  三、论证过程的条理性——思辨之趣
  一篇成功的议论文,作者若要准确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那么整个论证过程必然是条理清晰,环环相扣,洋溢辩证思维的。
  《整骄傲的方子》一文论证严密,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充满了思辨之趣。
  文章开始先用《镜花缘》中的强盗故事引人入胜,接着承接故事将骄傲的人与强盗进行比较,指出骄傲的人和强盗有着本质的相关,即目的都是吓唬人、欺骗人从而取得一些便宜。从而引起人们的重视与思考:骄傲者就等于强盗?在人们产生这样的不安时,作者又笔锋一转,用“话得说回来,骄傲的人并不就等于强盗”使人们不由松了口气,也再次引起人们的注意,然后改用耐心说服教育的口吻,先是肯定“今天有的人”身上值得肯定的地方,而后再晓以利害,指出骄傲的人沿着错误的道路发展下去的严重后果。在针对“今天有的人”说理后,作者仍不忘“骄傲是旧社会遗下的主要坏习惯坏思想之一,它深入人心,即是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的特点,再次用生动的语言“防备稍松,它就抽芽了,而且抽得很快,充塞了你的脑子,轻则把你由进步变为落后,重则把你整个毁灭,所以我们必须时时刻刻防止骄傲在自己身上复活”论述了骄傲的恶劣影响,告诫人们必须时刻防止骄傲在自己身上滋生开来。在如此严密、滴水不漏的论述基础上,作者最后又呼应开头《镜花缘》中的强盗故事,总结了自己认为可行的整治骄傲的办法:用严格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把自己整得骄傲全无,心里冒出一个“谦虚”来,才能罢手。纵观全文,作者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谓步步为营,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抓住了读者的阅读、思考心理,整个论证过程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思辨巧妙。
  教师若能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一论述特点,对于吃透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这篇文章的主旨都是很有帮助的,另外这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注意条理的清晰、层次的深入、逻辑的严密。长此以往,抓住议论文严密的逻辑性、巧妙的思辨性来指导学生学习议论文、写作议论文,一定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理性的深刻、思辨的乐趣。   四、论述语言的生动性——生动之趣
  语言是文章的建筑材料。典范的议论文的语言都具备准确、精练、严密的特点。但说理最忌枯燥,说理也很容易流于枯燥,所以一篇议论文能受读者的喜爱,除了用准确严密的语言阐述观点、论证道理外,智慧生动、幽默诙谐的议论语言则能带给读者别样的阅读新鲜感,使读者更乐于阅读文章,品味这生动语言背后的作者智慧。
  《整骄傲的方子》一文语言亲切幽默、生动有趣,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这生动之花不仅仅开放在所引《镜花缘》寓言故事之中,还开放在文章的各个角落。如文中第4段结尾“许多骄傲的人,发展的路线就是这样”,此句之前,作者刚刚论说了骄傲的人常会由“无用”变得“有害”,这又何来发展之说?作者为何不说“许多骄傲的人,下场往往就是这样”?如此对比,我们就不难发现,作者是在用幽默调侃的语言提醒骄傲的人:“你们该注意了,再不注意自身问题,后果可严重了。”这样读来语带幽默又发人深省,使人乐于接受。又如第5段将骄傲比作种子,稍不注意就会抽芽,而且抽得很快,重则会将人毁灭,也很生动有理地论述了骄傲的严重影响。再如第6段劝诫人们整治自己的骄傲时这么说:“谁愿意自己的名字与强盗并列呢?那么改掉吧!”意思就是:“谁愿意呢?——没人愿意!——那么改吧!”作者抛出问题后不容人回答,而是爽快地自问自答,也让人忍俊不禁,很是幽默诙谐。从故事到启发到劝诫,作者理性的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幽默生动的气息,所以也许读第一遍的时候还没啥感觉,但是多读两遍,尤其是理解文章后,再来好好地读一读,也许你就会忍不住地会心一笑。
  因而在理性浓郁、辩证严密的议论文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这些生动形象、值得咀嚼的精彩语句,既能使学生在枯燥的说理中发现亮点,提升兴趣,又能帮助学生生动地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刻道理。同时将这些生动的语句读读背背,既能丰富积累,培养语感,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辨、表达能力。
  以上是本人从议论文研究课《整骄傲的方子》一文出发,对于议论文本身理趣的一些思考。当然,教师本人明白了文章的理,懂得了“趣从理中生”的道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教学是面向学生的,因而我们还需继续深入思考如何围绕文章本身的理趣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使他们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文章本身的理趣之美,品味到课堂学习的理趣之美,从而在议论文的学习中收获明理的愉快充实之趣。
其他文献
在具体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只重视对单一文章的细致解读而忽视了教材编排的整体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无法形成完整的框架体系。在很多学生甚至教师看来,语文教材的学习和考试似乎没有太大关联,所以大家往往会忽视对教材的学习利用,或是将教材的学习和高考考题强行对接,将对课本的解读和高考的各种题型直接挂钩。虽然这样可能在短时间里会使分数略有提高,但学生只能停留在学习语文的浅层面——只会“做题”而已,而对于阅读及写作
[摘 要:近年来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加快,在大学生日常学习中网络逐步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整合学生学习习惯,选取网络化教学措施,促使大学英语课程资源有效优化。对大学生群体碎片化时间有效整合,培育交互式学习习惯,提高大学英语学习成效。  关键词:网络背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方法]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提供了极大便利。教师基于网络技术运用能
一、独立思考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数学教学的复杂性和逻辑性特征决定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学生的独立思考建立在学习过程中观察发现、提出疑问、寻求解决的一系列探索上,是在没有任何教师和外界手段的指导下,进行学思结合的自主能动性过程。因此,如何针对小学数学的特点,在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值得教师关注的话题。  1.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实行素质教育  在现代基础教育的目标设定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大众化以及现代化的进程加快,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于我国的高校教学来说,引进优质的国外教育资源,也更好的促进了我国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措施处理,才能更好地完善中外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管理;措施]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为了培养更多的
据对各省市61份中考语文试卷的统计,有语文综合性学习板块考查的占41份。综合性学习试题依据现实生活设计问题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的语文能力。这样的试题鲜活有趣,灵活多样,是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最具活力的亮点。  一、活动情境与现实生活,“零”距离  贴近学生生活,设计具体活动,体现参与意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各地综合性学习试题的共同追求。从情境看,选材涉及中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他们在家庭、校
[摘 要:中国式过马路近年来引发人们的热烈讨论和关注,政府机构开始着力治理这种不遵守交通法律法规的乱象。其中,不少省市的政府机构引入了人脸识别技术,通过对违法者的面部识别、数据库比对从而对违法者个人信息进行公示以起到惩戒的效果。但是这项措施也引来不少反对,尤其是因为这其中可能涉及到隐私权的侵犯。当前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也逐步认识到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因此,这项措
目前高中学段的学生,不太重视古诗文学习者为数不少。他们或因古诗文学习的难度较大,或因各学科的学习内容繁多而学习时间紧迫,或因考试时古诗文分数不易拿到而心生厌倦,或因个人情趣偏爱于理科而不愿意下功夫于古诗文的学习,或因教材所选古诗文与自己的学力有较大悬殊等而不重视古诗文的学习。这些对古诗文不感兴趣或学而无获的学生,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现实中的一种“拖累”。然而高中古诗文学习对所有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
[摘 要:带有西方色彩的人权实践往往缺乏道德关怀,这是中国权利话语体系构建过程中常常被忽视的问题。夏勇的《中国民权哲学》以中国民本思想为理论起点,提出中国民权观念由来已久,民权既是德行的践履,又是权利的实行。他主张重新审视中国传统道德话语的衰落过程及其原因,提出在集团本位道德崩溃的当下,中国的权利话语应回归传统民权观念。《中国民权哲学》一书不仅阐明了西方绝对化的个人权利在中国“水土不服”的机理,也
语文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著名教育家斋藤喜博认为,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好的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课堂提问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课堂提问运用得好,不但可以轻松地帮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所创设的氛围之中,还可以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激励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把握好提问的“火候”,
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倡导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所谓“学生主体学习”,就是把学生视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所尝试的几种教学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文本诵读法  文本诵读法,即要求学生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到可以背诵。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