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儿童视野,牵手童话教学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CHZHTX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教材。教学这篇文章,要找到童话教学的永恒基点:置身儿童视野,牵手童话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立足童话——以文学的方式把握童话;活化童话——以儿童的视野品味童话;超越童话——为心灵的成长提升童话。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走进童话,体会文本言与意的统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儿童视野 童话教学 视野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9-062
  童话是儿童文学体裁中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该如何组织好童话教学,让孩子从童话中真正获得快乐呢?2015年,我有幸参加了“苏州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执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一课。这是一篇童话教材。在研磨中,我再一次认真审视与思考,找到了童话教学的永恒基点:置身儿童视野,牵手童话教学。下面谨以《去年的树》一课为例,谈谈我的童话教学实践。
  一、立足童话——以文学的方式把握童话
  时下,很多教师都习惯以“分析”的方式研究教材,把优美的文学作品分析得支离破碎。强调“文学的方式”,是说教师要帮助学生一起走进文本,体会文本言与意的统一。
  《去年的树》是日本儿童文学作家新美南吉的力作,讲述了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鸟儿天天唱歌给树听。冬天即将来临,鸟儿在飞回南方前郑重承诺明年还要回来唱歌给树听。可第二年春天,鸟儿飞回来时……这故事,感伤却又饱含着感动。这是一个关于爱与死的故事。这“爱”由四年级的孩子来读,是一种真挚的友谊,是对诺言的坚定守护。再过十几、二十年,当孩子们成年之后,也许他们能读出美好的爱情,如梁祝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情深义重……而关于“死”,在文中又意味着另一种“永恒”——树死了,但鸟儿和树间的美好情谊却“活”着,并永远地活在对方和读者的心中。全文没有景物描写,找不到一句华丽的语言,绚烂至极,却又归于平淡。作者在文中设下了很多情感空白。这些留白感动了我和孩子们。
  二、活化童话——以儿童的视野品味童话
  于永正老师说:“在小孩子的眼睛中,小河就是大海。”这比方形象地说出了什么是儿童视野。童话教学,就是要以儿童的视野透析童话,根据童话的特点,充分利用其幻想性展开教学,以儿童的思维理解和感受童话,让儿童在属于自己的世界中敞开心扉,真诚交流,积极应对。
  (一)以儿童的方式进入童话
  童话世界是纯真美好的。能否真正进入这个至纯至美的世界,是影响儿童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巧用各种吸引儿童的方式紧紧抓住孩子的心,引发其强烈的阅读期待。比如,创设情境、趣猜谜语、设疑导入……
  根据文本特点,教学伊始,我即投影课文色彩鲜明的主图,并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描述:“孩子们,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动情地歌唱;看!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摇曳着枝叶正入神倾听……这歌声清脆悦耳,这画面美丽动人!让我们一起分享这则美丽而感人的童话——《去年的树》。”
  美好的画面、深情的语言,营造出鲜活的形象与场景,把学生带入了虚实相生、如幻似真的童话世界,引发了儿童的阅读期待。
  (二)以儿童的视角感悟童话
  1.扣语言情感朗读,达到言与意的融合。
  教学中,要引领学生有滋有味的朗读,揣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所负载的内容特别是形象,体验语言文字所渗透的情感,使他们进入童话的意境,从而使感悟得更深刻、更有价值,达到言与意的融合。
  文中鸟儿和树根、大门、小姑娘有三次对话。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默读课文5-14自然段,思考:鸟儿向谁打听大树的消息?找出语言,体会鸟儿怀着怎样的心情在问。以第二次对话(鸟儿与大门)的教学为例:
  师:鸟儿怀着怎样的情感问大门?
  生:鸟儿(焦急地)地问大门:“门先生……您知道吗?”鸟儿的心中多么想马上见到好朋友大树啊,所以她是焦急万分的。
  师:你们把自己当成鸟儿来想了,是吗?把自己当成主人公来体会,感受会很真切!老师建议大家再读读第10自然段,联系课文想想鸟儿为什么如此焦急,如此难过。
  (学生自读,边读边想,陆续举手)
  生:我明白了。课文中说,山谷里有个加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这“沙沙”的声音也许正锯在好朋友大树的身上。想到这个,鸟儿才会这样焦急、难过。
  师(赞许地):你真会读书!能联系课文走入鸟儿的内心世界,你是鸟儿的知音啊!你能想象着“沙沙”的锯木头的声音读好这句话吗?
  ……
  学生转换角色,联系课文,逐渐体会到鸟儿看不见树的着急、失望、痛苦。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的情感也不断突破,逐渐深入到鸟儿的内心。如此,紧扣三次对话,层层深入,引领学生不断向文本深处进发,达到了言与意的融合。
  2.抓空白引导想象,达到情与智的融合。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童话常常采取夸张、拟人、象征等手法编织奇异的情节,营造浓厚的幻想氛围。《去年的树》中就有许多引发读者想象的空白点。文中鸟儿历尽艰辛终于与化成灯火的大树相见时,“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这两处空白点耐人寻味。我是这样展开教学的:
  师: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透过这“看”字,你知道此刻,鸟儿的心里在想什么吗?
  生:树啊,你怎么变成了这个模样?我是你的好朋友小鸟,我找到你了。
  师:鸟儿看呀看呀,她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生:她仿佛看到了去年他俩朝夕相处时我唱你听的美好的画面。
  ……
  师:(出示课文插图)摇曳的灯火中,仿佛还有一双眼睛,那是——树的眼睛。这两双眼睛在默默地对话,鸟儿说……树说…… (指名学生交流)   生(鸟儿):树啊,虽然你变成了这个样子,但你永远是我的好朋友,我要为你唱歌。
  ……
  在这一段教学中,孩子们仿佛已幻化为故事中的主人公,他们默默地对视、深情地对话,把对文本的感动延及内心,转化为一种理性、智慧的精神,成为一种永久的感动。在此情境中,孩子们读出的是温暖,读出的是依恋,读出的是永恒!此情此景,像一盏不灭的明灯,永远萦绕在孩子的灵魂深处,成为伴随孩子成长的一块厚重底色。
  3.抓触发点一唱三叹,达到人与文的融合。
  文本中总有一些值得反复品读、意蕴无穷的语段,它们如同珍珠串起整个故事,一句话甚至一个词就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点。教师要巧妙地抓住这些触发点,在不同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一唱三叹,使学生的情感得熏陶、升华。
  《去年的树》一文中,鸟儿与大树朝夕相处的美好画面——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冬天来临前他们之间的美好约定——
  “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这段文字蕴含着童话精神,是故事的灵魂所在。在教学中,我创设不同情境,在各个点上不断地引导学生反复想象画面,朗读体悟,升华超越。
  导入新课时的想画面朗读是对去年与好朋友共度美好时光的幸福回顾,意在创设情境,体会甜蜜,为下文情节的转折作好铺垫;鸟儿执著追寻大树踪迹时的想象朗读是对临别诺言的强调与凸显,意在感悟鸟儿对友情的执著、对诺言的遵守、对朋友的忠贞……一次次地想象画面,一次次地入境朗读,是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的一次次心灵对话。在对话中,鸟儿已经成为学生心灵可以直接触摸的对象。此刻,语文就是儿童的,它因为融入了儿童的精神世界而变得更有意义。
  三、超越童话——为心灵的成长提升童话
  童话阅读,不仅仅是表面意义上的阅读,更在于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童话教学,就是把人类的美好品质播撒到学生的心中。我们在教学童话时,不能仅仅停留于情节带来的刺激,更应通过审美使儿童的心灵获得一定的成长。
  教学《去年的树》时,有的孩子最初并没有真正读出童话的内蕴,只是为树和鸟儿伤感。此刻,我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们一步一步融入童话的意境。他们时而叹息,时而悲伤,时而焦急,时而感动,把自己转换成文中的主人公感同身受。在课尾的交流练笔成果时,教师及时点透,使学生进入故事意义的深层内涵,理解了童话的精神。
  师:(深情叙述)鸟儿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她给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了人世间最宝贵的诚信。去年的树不见了,化成了灯火。灯火最终也会熄灭。但在这个故事里,有什么是永恒的呢?
  生1:鸟儿和树之间的友谊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
  生2:他们的美好的回忆是永恒不变的。
  师:对,他们的友谊——永恒!所有的美好画面都将永远地留在鸟儿和树的心中!也永远留在读者的心中!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呢?想对鸟儿说?想对树说?想对自己说……请选择一个对象,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
  师:爱,友情,信守诺言……这也正是新美南吉这篇作品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老师相信,再过十年、二十年之后,当你再来读这作品的时候,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此时,童话就如同一叶精致的小舟,而教师则是睿智的引航者,引领着学生驾着这时空之舟,驶入童话的河流,领悟其深邃、广博的精义。这也是童话带给我们生命的无限延伸!
  让我们怀着一颗童心,置身儿童的视野,以高位的儿童素养和独到的语文意识去解读童话,诠释童话的意蕴,陪伴着孩子们走进美好的童话世界,在童话的百花园中流连戏蝶,品花赏月……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摘要]汉字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教学汉字,不仅要教给技能,更要从中渗透文化。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一课为例,浅析借助拓展学习,推促识字教学与文化传承有机融合。具体策略为察汉字之形,勾勒汉字画面;析汉字之理,演绎汉字故事;拓汉字之蕴,丰富汉字文化。  [关键词]统编教材;汉字教学;文化传承;拓展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后,在语文课上,“写”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环节,这里也包含随堂写话。但翻阅高年级学生的随堂写话练习本时,我竟难以找到令人满意的作品。究其根源,问题在于一个“随”字。随文写话,绝不是随便写写。高年级学生的写话,若流于一个“随”字,则无法达到加深理解、提升写作水平的效果。若无效果,不如不写。  针对这一问题,我通过探索,找到了一些方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整理成
[摘 要]古诗《元日》是一首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的好诗。对这首诗的教学,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这首诗特有的意蕴展开教学。在教学中,要把握学段目标,定基点;要探寻学生能力的生长点,确定内容取舍;要以生为本,重诗意的建构。这样才能让学生感悟诗韵,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古诗教学 诗韵 研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摘要]语用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但我们不能生硬地练、机械地练,而需要结合课文内容选择适切的支架,让学生练有抓手,练有梯度,练有根基。结合《枫树上的喜鹊》一文,教师分别从选择支架、搭建支架、扣准支架、筑牢支架四个维度出发,为学生创设扎实的语言实践平台,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整体把握;扣准支架;训练语言;练有梯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嫦娥奔月》来自于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情节曲折、人物鲜明、想象力丰富的故事。故事中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人文精神和民族气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合适的文本解读方式,帮助学生主动地通过多维度、多视角、多层面去认知、感悟课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解读;嫦娥奔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5
[摘 要]小学写作教学是一门基于学生经验、通过学生经验和为着学生经验的课程,既需要基于已有的写作经验,建构当下的写作经验,又需要借力公共经验,超越已有经验,建构指向未来的写作经验。其内涵有三,首先,写作是一门基于学生已有写作经验的课程;其次,写作学习是改造已有经验使其优化的过程;最后,写作学习的目的是建构优质的、可供迁移的写作经验。要达成这一目的必须注重写作知识、写作学习与写作活动的统整和融合,从
[摘要]语文课堂就应该成为学生放飞心灵、润泽生命、成长自我的平台,“智趣课堂”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发掘思维潜能,从而提升学生生命质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让语文课堂成为引领孩子智慧碰撞的乐园。  [关键词]语文课堂;儿童;智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4-0078-01  前些日子,有幸聆听我校陆艳老师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在陆
[摘要]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要求。在《我是一只小虫子》的教学中,我们开展了“立足学科素养,优化教学策略”的主题课例研修通过聚焦目标内容精准定位、教学方法策略优化和学生能力发展提升三个阶段和设计一实践观测一反思問题一寻找解决问题策略一改进五个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展开阅读实践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在研修中,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得到全面的提高。  [关键词]学科素养;教学策
[摘 要]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开设“谈天说地”课,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增强口头表达能力,学得实,用得活的一条好途径。  [关键词]口语交际 谈天说地 畅所欲言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2-09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的倾听、
[摘 要]在中低年级的统编教材中,儿童诗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教师应重视儿童诗的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从想象入手,让学生读童诗、赏童诗、写童诗,从而获得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的提升,思想情感得到感染熏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童诗教学;想象;童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8-0034-01  儿童诗是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