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课,一个也不能少等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mso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课,一个也不能少
  
  今天又是一节实验课,在上课铃声响完前,学生们早已来到实验室,各小组成员按序号坐到了各自的位置上。因为学校的实验器材有限,所以我把全班学生分成11个小组。每小组3-4人不等,每个小组有一名小组长,组长由学习成绩较好、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看到学生们的积极样,我打心眼里欢喜。
  我走上讲台,清了清嗓音:“同学们,今天我们的任务是练习‘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请同学们按照实验要求,相互合作,完成实验,并做好实验报告书。电路通电之前,一定要先经老师检查。下面大家可以开始做实验了。”
  话音刚落,实验室里便热闹起来,学生们动手做起了实验。从教以来,我发现学生对实验有着极大的兴趣,一些平时在教室上课表现不太活跃的同学,到了实验室仿佛换了个人似的,变得兴致勃勃,大部分人都能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任务。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平时上课总爱做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一边在教室里巡视,一边观察着各小组学生的实验情况。
  看,第9组的李海斌同学,平时在教室上课总是一副提不起精神的样子,今天居然当了小组的“首席实验师”,一边做实验一边指挥着组员传送工具。也难怪,一个月前,他参加区劳动技能培训中心组织的电工技能操作考试,顺利地过了关,拿到了劳动局颁发的“电工技能操作证书”和“电工上岗IC卡”。他可算是一名名符其实的“电工师傅”了,现在当然可以独当一面了。
  看到学生们的表现,我想起了两年前第一次给他们上实验课的情景,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感慨。
  两年前,也是我给他们上实操课。那天的实验内容是“日光灯照明电路的连接”。布置任务后,学生们马上活动开来,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做得热火朝天。看到这种情形,我不禁暗暗佩服自己:想出了这么好的方法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但在观察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小组的学生有点不太对劲,特别是第9小组的李海斌和第10小组的李永锐同学。我发现他们只是在组长旁边站着,不时和旁边的同学开玩笑,说到兴致处还不时发出豪爽的笑声,根本没有很投入地去动手做实验。看到老师注意他们,才装出很忙的样子,低着头,凑近实验台。这不禁让我想起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故事。想不到这现代版的故事就在我的眼皮底下发生着,哈,“南郭们”的演技还相当不错呢。可惜,他们今天遇上了我,怎能逃过我的火眼金睛!
  我细想了一下,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实验太难,他们完成不了吗?不是,实验只是简单的连线及记录仪表的读数而已,这对高中生来说不成问题!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呢?我想起了这些学生平时的表现。他们有时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在缺少老师监督的情况下,总会有些散漫的表现。现在的小组实验又让他们找到了“偷懒”和“混水摸鱼”的机会了。
  对这些学生,对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要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批评他们吗?作为高中生,他们有很强自尊心,要是当面批评他们让他们失去面子,他们会不会“怀恨在心”,以后跟老师作对?若如此,那以后的工作就会很难开展了。
  马上,我心生一计。
  我走上讲台,习惯性地清了清嗓子:“同学们,请大家暂停一下。”
  教室里逐渐安静下来。
  我接着说:“刚才发现大家的表现都很好,特别是第9、第10小组的李海斌和李永锐同学,表现更是积极。”我注意到,李海斌和李永锐有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紧接着说:“下面我有个提议,大家看好不好。一会儿,我们将从每个小组随意选一位组员出来,代表所在小组来进行一个实验比赛,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好不好?”学生们正处在少年时,大都有一颗争强好胜之心,纷纷举手赞成。我接着说:“那好,20分钟之后我们一决高低!”
  我话音刚落,下面的学生马上活动开来。再看刚才那些表现不太积极的学生,他们收起了嬉戏,一本正经地做起了实验。特别是李海斌同学,只见他手拿螺丝刀,一边看图纸,一边接线路,遇到问题马上请教组长。当该组成员之间意见不合时,大家高声讨论,说到激动处,彼此争个脸红耳赤,互不相让。实在解决不了,他们便使出最后一招:请老师“主持公道”……
  那节课让我相当满意,正是我的那招“必杀技”,让那些“懒惰分子”纷纷克服缺点,拿起实验工具,动了起来。
  在以后的实验课中,我不断想出不同的点子,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技能比赛,进行知识竞赛。在这种竞争性的实验中,那些“南郭先生”们纷纷改头换面,争先恐后,不甘示弱地苦练起了内功。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很多学校因为实验器材不足,很难做到每人一套器材,常用的方式是采取小组实验的形式。小组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方面有很好的作用。但很多时候,一些自觉性较差的学生会依赖别的同学去完成实验任务,致使自己没有真正掌握实验知识和技能。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知识竞赛或技能比赛的方法,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和教师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教师也避免了“顾及到大部分,忽略了小部分”,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参与其中,学到真知,做到了“一个也不能少”。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和顺高中)
  责任编辑 邹韵文
  
  体育课,将PK进行到底
  ■ 牟先涛
  
  今天是四年级的跳高课。在课开始时,我宣布了课的内容,除了几个平时跳高跳得特别好的同学欢呼雀跃外,其他同学无反响。由于天气冷,个别同学还漫不经心,将手放在衣袋内。通过几次练习,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但同学们的热情不高,效果并不理想。
  由于天气比较冷,上课的形式也一变再变,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是绞尽脑汁。正当我苦寻对策无果时,学生队伍中出现了异常:两位同学相互打闹。这时立即有学生向我报告:“老师,他们在‘PK’。”我走过去制止并教育了他们。
  PK?我灵机一动。近来电视媒体的综艺节目的比赛形式就是“PK”,它可以很好地调动参加人员的积极性,我的体育课何不也借鉴一番?
  于是我问道:“大家看过‘挑战主持人’‘星光大道’这些节目吗?”
  “看过。”
  “老师很爱看,这些节目都是精彩纷呈的PK赛。接下来,我们的体育课也要变成PK赛场,来一场班级PK赛,你们说好不好?”
  “好!”学生群情激昂。
  同学们的积极性一下就调动了起来,开始围在一起制定比赛规则。经商议,大家一致同意将全班分成四组进行对抗,将跳高架上的橡皮筋高度依次设置为50CM、60 CM、70 CM、80 CM。各组可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适合的高度依次进行试跳,在50CM高度下跳过的得1分,在60CM高度下跳过的得2分,依此类推,最高的得4分,如跳不过则降至下一高度,最后以分数多少来判定胜负。
  规则刚制定完,学生们就开始行动了,各自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适合的高度进行试跳。每次跳之前,不同高度下的组员不断地为队友鼓劲加油,加油声此起彼伏。跳过去的同学很兴奋,跑着来到下一高度前探视;跳不过去的同学面露失望之色,但不气馁,降低高度后再试。我适时地和几个见习老师客串起了记分员。
  比赛中,所有的同学在队友的加油声中都发挥出了自己的实力,就连平时在某个高度跳不过去的学生也都一跃而过,许多学生一扫刚开课时的漫不经心,最高高度慢慢升至100CM。同学们的掌声和助威声响成一片,全然忘记了天气的寒冷。在最后一轮的试跳时,50CM高度前竟没有一个学生不过,60CM高度不过的也只剩很少几个学生。学生们在竞争氛围的导引下没有了开课时的沉闷,课堂又找回了久逝的欢快与激情。
  以后上体育课学生往往按耐不住激动,时常追着问我:“老师,这节课咱们还‘PK’吗?”看来,孩子们对这种教学方法很感兴趣。孩子们喜欢,我又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我的课堂上便经常上演PK赛,有男女同学之间的PK,小队之间的PK,同学之间的PK。有时PK队列的整齐与否,有时PK短跑的快慢,有时还PK纪律的优差等等。比赛完毕我都会郑重宣布:“本次PK赛获得冠军的是……”获胜者兴奋异常,我与他们击掌同贺;对暂时落败者我及时鼓励:“胜败乃兵家常事,老师相信你(们),重整旗鼓,下次定能大获全胜。”
  班级PK赛,动人心魄的比赛场面和丰富多彩的比赛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团队的合作意识,同时营造了一种健康向上的竞争氛围,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焕发了课堂的生命活力。在评价中融入一种激励机制,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培养了孩子们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态。
  将PK进行到底,收获更多的精彩!
  (作者单位:甘肃兰州市城关区五泉小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
其他文献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5年第12期刊出了朱学尧老师的题为《续谈人教版教材中“两个习题”的问题——由戎老师〈关〉文引发的思考》一文,文中对笔者发表在《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5年第9期上《关于人教版教材中两个习题的探讨》一文进行了质疑。朱老师的质疑精神值得提倡和发扬。  为了说明问题方便,再把两个习题展示如下:  【习题一】 “参赛作品共有125幅,一等奖6幅,二等奖占参赛作品的
优秀的中华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古诗词教学既不应该“浅显虚浮”,那是“暴殄天物”,更不应该“高深晦涩”,那是勉为其难。最理想的古诗词教学,应该是深浅有度,一咏三叹,收放自如,浸润玩味,赏心悦目的、动心动情的,最终兴趣盎然的潜移默化,生成积淀。  那么,我们的古诗词课堂教学如何才能实现较理想的境界呢?
我们总是会忘记,孩子在成为我们学生的时候,他们同时还有另一个最重要的身份,那就是:儿童。  儿童是有他们自己的独特性的:儿童的眼光是独特的,世界万物在他们眼中都是可以对话的朋友,都具有七情六欲,是活生生的。“我们承认儿童有独立生活,就是说他们内面的生活与大人不同,我们应当客观地理解他们,并加以相当的尊重。……儿童没有一个不是崇拜物教的,他相信草木能思想,猫狗能说话,正是当然的事;我们要纠正他,说草
【摘 要】有些教学内容看似简单,但背后的逻辑关系却十分深刻。如运算教学中,算理的理解是掌握算法的基础,口算是感知算理的种子课,许多教师对于口算教学存在意识上的轻视和理解上的不足,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把握运算教学的逻辑关系,揭示口算教学的丰富意蕴。  【关键词】口算教学;算理;算法;策略  曾参加一个教学研讨活动,一位教师上“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一课(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研讨中,有教师认为这节
丘陵,起伏着,拉长了地平线,宛若细细的蛇,到天边,扬起淡淡青烟,一抹如痕。  木犁、铁镰、山锄、水车,把光的热、汗的盐、疾疾的风、离离的草,一茬,又一茬,收割,埋藏。农夫和牛,走在炊烟里,拖着长长的背影。水牛大大的眸子,闪着夕阳的光芒。黄牛,有太息般的目光,朦朦如初升新月。秋叶夏花,和着残雪春水,零落成泥。牛儿打一个滚,抖落一身泥水,溅起点点星辉。老牛的脚印,农夫的孤影,千百年,戴月披星,把起伏的
6月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全文发布。纲要提出了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  拥有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不断取得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一个民族参与世界竞争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所以,《规划纲要》提出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为: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
2009年至2011年这两年间,我作为一个对写作感兴趣,保持经常性的文字记录习惯的小学老师,坚持对班级进行公民教育的主题观察和记录,保存50多万字的《纪事》日志文本和相关的视频图像资料。生命化教育倡导者张文质先生对我的观察和记录这样评价:“虽然一时看不到结果,但那的确是正确的事!”  对孩子们,我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和他们朝夕相处的每一天,发生的每一件重要事件或者对他们来说有价值的信息,以日志的
校车立法,要做的还很多  ■ (河南)湍水石  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前不久在北京召开,会上,温总理再次强调要迅速制订校车安全条例,使校车成为学生安全的流动校舍。看来,“校车立法”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但笔者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发现,关于校车安全的相关规定事实上一直没有缺位:早在2007年,我国就出台了校车的国家标准,去年国家又发布了首个专门规范小学生校车安全的强制性“国标”。而且,几乎每一次大
【摘 要】“结构化”教学理念,指的是实现学生学习方法的结构化,学生知识形成过程的结构化,教学知识整体框架的结构化。即将不同时段相同领域的教学内容,通过知识整体架构、有机渗透,融合于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从师本走向生本、研课走向研学、局部走向整体”等策略来达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日常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两种现象:一是教师过分依赖教材的单元和课时划分,缺乏对数学知识的整
笔者在参与某作文大赛的参赛作品评审时,发现一些参赛的同学力图创新,殚精竭虑地编制了产品说明书、病历报告、实验报告、数学证明、新闻报道等文体新颖、形式多样的文章;另有一些参赛的同学着力锤炼词句,捏造生词生语,大量运用修辞手法,煞费苦心地写就了语言奢华绮丽的作品。这些竞赛作文大多是尝试用文体和形式创新,采用标准和套路等有为之法来取胜,结果弱化了思想内涵,导致文章内容浅俗空洞、语言脱离文意。  其实,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