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导学案的英语复习课教学模式是指以导学案为载体,通过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学教互动等形式,帮助学生重温学过的词汇、短语、句型、语法要点,使记忆中的痕迹得到强化,并对已获得的知识加以整理、归纳、概括,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活动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复习课的教学效率,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品质。2010年12月,笔者在吴江市2010-2011学年“有效课堂研究节”开设了一堂英语复习课,获得一致好评。本文就以这堂牛津初中英语9A Unit 6的复习课为例,详细阐述基于导学案的英语复习课教学模式。
导学案,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对教材、学情的深入研究,精心编制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导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导学案把教案学案融为一体,以“导学、诱思”为基点。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其突出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并注重学生间的互助交流,把学生由观众席推向表演的舞台。
一份完整的英语复习课导学案主要包括:学习目标(Aims and Demands)、课前自主学习(Selfstudy)、课堂互动学习(Groupstudy)、课后独立练习(Selftest)。
第一板块: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航标”,具有导向和激励的作用。因此,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要让学生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这堂复习课中,我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①To review some useful words and phrases from Unit 6. ②To review different crimes and different criminals. ③To review the reported speech to repeat statements and questions. ④To complete a detective story. ⑤To improve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ies.
第二板块:课前自主学习
课前自主学习板块的设计立足于促进学生的课前自主预习,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内容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注意文中的短语、一些关键的句子、要掌握的语法等。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对预习中有疑问的地方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这堂复习课中,由于是借班上课,课前自主学习的时间有限,我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利用课前10分钟带着问题对内容进行预习,并把本单元的Reading和Grammar部分快速地看一遍。
第三板块:课堂互动学习
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一课之计在于导”,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内容的导入,而恰当的导入能让学生很容易理解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愿望,使他们沿着教师设计的教学主线逐步掌握课堂的教学目标。
在Leadin部分,作为课前热身,我播放了一段名侦探Conan的视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醒学生最近我们也学了一些侦探故事,通过一些hints,运用游戏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本堂课的主角——Detective Lu,并让学生讨论:What does a detective do? 快速地让学生“入境”,进入轻松而又活跃的英语学习氛围中。
2.小组合作,自主归纳
在重温词汇、短语环节,我设计了“放气球”的游戏,让学生两人一组,点击按钮,放飞气球,将气球里的词汇写在导学案相应的空白处,并结合一定的语境,将词汇运用到相应的句子中,检查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自主归纳。此环节与中考词汇题型一样,注重在具体语境下考查学生对词汇的综合灵活运用能力。
在词汇巩固环节,我设计了表演式讨论,请一个学生上台扮演Detective Lu,向其他学生展示他在以往的案件中拍摄的一些照片,让他们讨论归纳different crimes, different criminals。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互动讨论,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教育学生遇到犯罪行为时,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并告诫学生绝不要做任何违反法律的事。呈现以下句子:Nobody escapes the judgement of Heaven(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对学生进行适时ZHONGXUEJIAOXUECANKAO
听说读写中学教学参考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保持良好的状态,对于听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我们都知道,初中生学习情绪不太稳定,稍遇困难易受挫折,尽管如此,他们心理状态的可塑性也是极强的。因此,在听力训练的初始阶段就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心理素质。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明确告诉学生听是学好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加以重视。同时不可否认听力理解有相当的难度,只有正视它,并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克服。教师还要在课堂上营造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以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努力消除学生因害怕、担忧、反感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在课堂上要引入竞争机制,在训练听力时可采用抢答方式,看谁反应迅速,答得准确。看到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要适时给予表扬。听力练习内容较难时,学生一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就烦躁不安,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和恐惧心理,从而降低信息吸收的质量,增加了理解的难度。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千万不要惊慌,更不能失去信心,要继续坚持认真听,争取最佳效果。教师多以鼓励表扬的方式来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都能让学生鼓起勇气、增强信心。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
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在听一篇连贯的短文或对话时,总是设法听懂每一个词或句子,遇到一时不理解的单词或句子时就不断思索,始终想着这些词句,结果就耽误了整篇文章的理解。教师应教会学生在语流中去理解意思,即使在听的过程中遇到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也要照常听下去,同时通过上下文猜测词的意思。另外,在听力理解过程中,不要借助母语把所听内容译成汉语来理解,这无形中为听力理解多设了一道障碍,更谈不上跟上语速了。教师也不要因为学生在听力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而有意地选择语速很慢的听力材料,甚至是一句一句地念给学生听并翻译成汉语,否则就破坏了英语本身自然的语音语调。
四、帮助学生掌握好英语语言知识
首先,要认真教会学生48个音素的正确读音,即严格把好音标这一关。因为听不准音、辨不准音往往造成语义上的误解,所以说音标基础的好坏决定了语音、语调的好坏。初中阶段打好语音基础,对提高学生听音辨音的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让学生不断通过朗读来体会、理解并掌握好语音、语调、节奏、重音、弱读、不完全爆破、连读等知识。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些知识和朗读技巧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而是靠平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大量朗读训练才获得的。再次,要正确引导学生记忆单词。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词汇的学习和积累。词汇要边学边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读音规则进行记忆。教师也要帮助学生把所学单词按同音词、近义词、反义词、同根词等来归类记忆,并有意识地训练听记速度,或进行给所听短文填入所缺词组的练习,提高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辨音识义的能力。
五、加强听力技巧的指导
1.在听之前,先快速阅读一遍手上的听力材料,捕捉材料中透露出的信息,提前预测听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听的方向和侧重点。
2.在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边听边做笔录的习惯,有意识地抓住关键词,如文章中的人物、地点、时间、事件以及人物的姓名、年龄、职业等。尤其是文章的第一句,因为它常常对整段文章有概括或提示作用。抓住了关键词和概括性的语句,就等于抓住了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3.在听句子、对话或短文做选择回答时,要善于根据问句的不同疑问词迅速确定听的重点,同时也要根据所听问句的语调、语气来帮助理解;对于要求听短文填单词这样的题型,要边听边记边做简单记录,最后再重新通读整篇材料,根据语法结构调整人称、时态、动词形式、名词单复数、形容词或副词等的适当形式,准确地填入答案。
六、传授文化背景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
任何一种语言知识都是与该民族文化传统相联系的,不熟悉所学语言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就不能正确理解听力材料。例如,两篇难度相当的短文,一篇介绍中国的春节,另一篇介绍西方的感恩节或愚人节。前者听起来容易理解,因为春节是中国学生再熟悉不过的节日;而后者听起来较难,显而易见,是由于学生对愚人节或感恩节不甚了解。当然,教师除了讲解教材中出现的文化背景知识外,平时还要鼓励学生多阅读有关人文、地理、历史、传记等方面的书籍。听力材料也不应仅限于教材内容,应有所选择地给学生听有关英美国家风土人情的故事短文等,组织学生观看英语电视节目或电影,收听英语广播节目,从而不断提高听力理解水平。
参考文献
[1]胡春洞,王才仁主编.英语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刘绍忠主编.中学英语课程理念与实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唐晓杰主编.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陈剑平)
导学案,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对教材、学情的深入研究,精心编制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导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导学案把教案学案融为一体,以“导学、诱思”为基点。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其突出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并注重学生间的互助交流,把学生由观众席推向表演的舞台。
一份完整的英语复习课导学案主要包括:学习目标(Aims and Demands)、课前自主学习(Selfstudy)、课堂互动学习(Groupstudy)、课后独立练习(Selftest)。
第一板块: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航标”,具有导向和激励的作用。因此,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要让学生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这堂复习课中,我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①To review some useful words and phrases from Unit 6. ②To review different crimes and different criminals. ③To review the reported speech to repeat statements and questions. ④To complete a detective story. ⑤To improve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ies.
第二板块:课前自主学习
课前自主学习板块的设计立足于促进学生的课前自主预习,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内容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注意文中的短语、一些关键的句子、要掌握的语法等。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对预习中有疑问的地方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这堂复习课中,由于是借班上课,课前自主学习的时间有限,我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利用课前10分钟带着问题对内容进行预习,并把本单元的Reading和Grammar部分快速地看一遍。
第三板块:课堂互动学习
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一课之计在于导”,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内容的导入,而恰当的导入能让学生很容易理解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愿望,使他们沿着教师设计的教学主线逐步掌握课堂的教学目标。
在Leadin部分,作为课前热身,我播放了一段名侦探Conan的视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醒学生最近我们也学了一些侦探故事,通过一些hints,运用游戏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本堂课的主角——Detective Lu,并让学生讨论:What does a detective do? 快速地让学生“入境”,进入轻松而又活跃的英语学习氛围中。
2.小组合作,自主归纳
在重温词汇、短语环节,我设计了“放气球”的游戏,让学生两人一组,点击按钮,放飞气球,将气球里的词汇写在导学案相应的空白处,并结合一定的语境,将词汇运用到相应的句子中,检查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自主归纳。此环节与中考词汇题型一样,注重在具体语境下考查学生对词汇的综合灵活运用能力。
在词汇巩固环节,我设计了表演式讨论,请一个学生上台扮演Detective Lu,向其他学生展示他在以往的案件中拍摄的一些照片,让他们讨论归纳different crimes, different criminals。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互动讨论,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教育学生遇到犯罪行为时,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并告诫学生绝不要做任何违反法律的事。呈现以下句子:Nobody escapes the judgement of Heaven(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对学生进行适时ZHONGXUEJIAOXUECANKAO
听说读写中学教学参考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保持良好的状态,对于听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我们都知道,初中生学习情绪不太稳定,稍遇困难易受挫折,尽管如此,他们心理状态的可塑性也是极强的。因此,在听力训练的初始阶段就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心理素质。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明确告诉学生听是学好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加以重视。同时不可否认听力理解有相当的难度,只有正视它,并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克服。教师还要在课堂上营造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以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努力消除学生因害怕、担忧、反感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在课堂上要引入竞争机制,在训练听力时可采用抢答方式,看谁反应迅速,答得准确。看到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要适时给予表扬。听力练习内容较难时,学生一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就烦躁不安,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和恐惧心理,从而降低信息吸收的质量,增加了理解的难度。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千万不要惊慌,更不能失去信心,要继续坚持认真听,争取最佳效果。教师多以鼓励表扬的方式来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都能让学生鼓起勇气、增强信心。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
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在听一篇连贯的短文或对话时,总是设法听懂每一个词或句子,遇到一时不理解的单词或句子时就不断思索,始终想着这些词句,结果就耽误了整篇文章的理解。教师应教会学生在语流中去理解意思,即使在听的过程中遇到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也要照常听下去,同时通过上下文猜测词的意思。另外,在听力理解过程中,不要借助母语把所听内容译成汉语来理解,这无形中为听力理解多设了一道障碍,更谈不上跟上语速了。教师也不要因为学生在听力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而有意地选择语速很慢的听力材料,甚至是一句一句地念给学生听并翻译成汉语,否则就破坏了英语本身自然的语音语调。
四、帮助学生掌握好英语语言知识
首先,要认真教会学生48个音素的正确读音,即严格把好音标这一关。因为听不准音、辨不准音往往造成语义上的误解,所以说音标基础的好坏决定了语音、语调的好坏。初中阶段打好语音基础,对提高学生听音辨音的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让学生不断通过朗读来体会、理解并掌握好语音、语调、节奏、重音、弱读、不完全爆破、连读等知识。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些知识和朗读技巧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而是靠平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大量朗读训练才获得的。再次,要正确引导学生记忆单词。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词汇的学习和积累。词汇要边学边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读音规则进行记忆。教师也要帮助学生把所学单词按同音词、近义词、反义词、同根词等来归类记忆,并有意识地训练听记速度,或进行给所听短文填入所缺词组的练习,提高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辨音识义的能力。
五、加强听力技巧的指导
1.在听之前,先快速阅读一遍手上的听力材料,捕捉材料中透露出的信息,提前预测听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听的方向和侧重点。
2.在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边听边做笔录的习惯,有意识地抓住关键词,如文章中的人物、地点、时间、事件以及人物的姓名、年龄、职业等。尤其是文章的第一句,因为它常常对整段文章有概括或提示作用。抓住了关键词和概括性的语句,就等于抓住了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3.在听句子、对话或短文做选择回答时,要善于根据问句的不同疑问词迅速确定听的重点,同时也要根据所听问句的语调、语气来帮助理解;对于要求听短文填单词这样的题型,要边听边记边做简单记录,最后再重新通读整篇材料,根据语法结构调整人称、时态、动词形式、名词单复数、形容词或副词等的适当形式,准确地填入答案。
六、传授文化背景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
任何一种语言知识都是与该民族文化传统相联系的,不熟悉所学语言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就不能正确理解听力材料。例如,两篇难度相当的短文,一篇介绍中国的春节,另一篇介绍西方的感恩节或愚人节。前者听起来容易理解,因为春节是中国学生再熟悉不过的节日;而后者听起来较难,显而易见,是由于学生对愚人节或感恩节不甚了解。当然,教师除了讲解教材中出现的文化背景知识外,平时还要鼓励学生多阅读有关人文、地理、历史、传记等方面的书籍。听力材料也不应仅限于教材内容,应有所选择地给学生听有关英美国家风土人情的故事短文等,组织学生观看英语电视节目或电影,收听英语广播节目,从而不断提高听力理解水平。
参考文献
[1]胡春洞,王才仁主编.英语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刘绍忠主编.中学英语课程理念与实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唐晓杰主编.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