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做好小学数学教学

来源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y_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习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小学生很多时候面对的是一串串的枯燥数字、无穷无尽的抽象形式,等待他们的仿佛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符号。学生很容易对数学失去兴趣,从而越来越不愿意学习数学。然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绪,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创设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就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略谈几点。
  一、导入新课时创设生活情境
  鲜活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激起学生思索和探究的欲望,小学数学中有一些数学概念可以从生活的典型情境中生发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有所观察,有所思索。如在教学“单价×数量=总价”时,可出示学生熟知的日常超市购物情境,然后出示问题:“干脆面每袋5角,李明同学买3袋要付多少钱?”买方便面对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大家都愿意列式回答。买完几种物品之后,出示超市里物品上的标签,问这表示什么意思?用数学术语怎样说?这样,学生就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激活了原有的经验,拉近了与数学的距离,产生了探索数学知识的愿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真正成了生活化的课堂。
  二、讲授重难点时创设生活情境
  很多数学规律,数学思想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原型,我们要善于捕捉,尽量提供,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主动探究数学规律。学习“循环小数时”,关键是理解什么是循环,可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循环现象来进行教学。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春夏秋冬自然风光的录像。大自然的绮丽风光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从四季的更换、周而复始,获得了对“循环”含义的初步理解。接着,老师启发说:“像这样的事例,你们还能举出一些吗?”有的学生说:“每天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边落下,第二天又从东方升起......,无穷无尽。”有的学生说:“每个星期,星期一、星期二......到星期日,过了星期日又是星期一、二、三......,周而复始,无穷无尽。”教师接着说:“那么,数学中有没有‘循环’现象呢?请同学试算:(1)21÷22,(2)1÷3,(3)0.5÷0.9。在计算和讨论中,学生掌握了循环小数的含义,为循环小数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讲故事来创设生活情境
  小学生都是故事谜,把知识融入故事中,配上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多媒体课件,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有位教师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在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也飞走了,这一变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老师立刻抛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然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可能会下雨”,“可能会打雷、电闪”,“可能会刮风”,“可能会一直阴着天,不再有变化”,“可能一会儿天又晴了”,“还可能会下雪”……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如下雪、下冰雹等。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
  通过创设这样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含义有了初步的感知。学习“可能性”,关键是要了解事物发生是不确定性,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天气变化现象,为“可能性”的概念教学奠定了基础。
  四、数学作业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 ,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由于课堂时间短暂,所以作业成了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成了创新的广阔天地。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后,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它们,可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课后观察在我们生中哪些地方有这些图形。通过观察、回忆已有经验,多数学生发现:书面儿、课桌面儿、黑板面儿、门、玻璃、街道的牌匾、站牌的形状等都是长方形;地板砖、磁盘、过年贴的福字等都是正方形;楼梯扶手、篱笆格子、玻璃的影子、编织图形和家具上的某些图案等都是平行四边形。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地交流中,学得积极、主动,思维随之展开,兴趣随之激起。
  五、游戏创设生活情境
  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
  例如在教学课本“小动物回家”的练习时,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队,分别是小鹿队、小兔队、小狗队、小熊队,老师在四个队各放了一些不同答案的算式,各队队长带着动物头饰(头饰上有号码),带领小队成员分别到四个小组中寻找和头饰上号码向对应的算式,小队之间进行比赛。这样设计,不仅巩固了新知,而且调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创造解决问题的办法。
  又如在教学《统计与可能》一课时,我一开始便为学生设计摸球游戏,即在袋中放入不同颜色小球让学生逐一去摸,并统计结果。接着追问学生出现这样结果的原因,学生便展开热烈的讨论,课堂上知识的传授也水到渠成了。
  综上可知,有效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运用语言描述、实物演示、游戏活动等有利因素,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摘 要:创新是当今教育的热门话题,进行创新教育,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在车工教学中通过适当的教育和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 激发潜能  在车工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更好地进行创新教育,培养职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值得我们深思。教师是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催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读和写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承的。读是写的基础,是写的前提,而写又是读的动力,是读的目的。下面来谈一谈我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是如何结合学生实际,处理好读写结合的关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  一、从文学法,读写同步  语文教学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字、词、句,读懂段、篇的基础上,要善于
一、激活——在两分钟内抓住学生的心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和“减负”呼声的不断高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原有的“填鸭式”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形势。如何改革语文课堂教学,使之既能完成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又能真正起到减轻学生负担的作用,已经成为摆在广大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在这种形势下,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之处。  关键词:教学质量 更新观念 主体地位
随着教学的改革,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也应值得重视,加以改革。  一、传统的作业批改大多数都是全批全改,这样,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问题  (1)初中数学作业天天有,学生天天做,教师天天改。我校一个数学教师任两个班数学课,每班至少60人,每次至少要批改120本作业;若每次做4个题,一次要批改480道题以上,若每本作业平均用2分钟,就要花去4个多小时的时间。尤其是批改几何作业,花费时间更多。再加上平时辅导学
目的:观察JNK(c-Jun N-terminal kinase,c-Jun N端蛋白激酶)及底物c-Jun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时的活性变化情况,探讨JNK通路的激活对肾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应
众所周知,“哑巴英语”是大多数英语学习者的普遍现象。一般来说,大多数学生不能用英语来准确表达自己。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英语口语学习的重要性尚未被意识到;学生不能得到良好的语言环境等。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呢?  这就成为了我们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一、目前形势分析  众所周知,语言是一种沟通工具。但在我们实际生活中,语言的运用存在着很多问题。  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我发
摘 要: 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达到传授知识和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教师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许多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因素是造成学习困难的因素之一.鉴于此,教学过程不仅要向学生传递知识,发展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最终达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有些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如何从小养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稳定的、积极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