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产山姜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xin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温州产山姜根、根茎、茎、叶等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分离分析,通过HP MSD化学工作站检索Nist 5.0标准质谱图库,并结合有关文献人工图谱解析并鉴定各化学成分,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分别从山姜根、根茎、茎、叶挥发油中分离出了34、38、42、31个化合物,并鉴定了其中的31、35、35、24个化合物。结论:温州产山姜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主要成分基本相同。该实验结果为温州野生山姜资源的全面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volatile oil in ginger root, rhizome, stem, leaf and other parts of Wenzhou. Methods: Volatile oil was extracted by steam distillation and separat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The Nist 5.0 standard mass spectral database was searched by HP MSD ChemStati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was analyzed and identified with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ccording to the peak area normalization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percentage of volatile oil chemical composition. Results: 34, 38, 42, and 31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essential oil of Rhizoma Dioscoreae, rhizome, stem and leaf respectively and 31, 35, 35 and 24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Conclusion: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volatile oil in different parts of Wenzhou ginger, but the main components are basically the sam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wild ginger resources in Wenzhou.
其他文献
美国白蛾“围攻”济南阔叶林,济南面临生物入侵!体形小小的美国白蛾,通吃300种绿色植物,将农作物的蔬菜一扫而光,一只雌美国白蛾一年可以繁殖3000万到2亿只……济南林业部门
教材分析是教师备课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教师教学计划的基础,做好教材分析能有效促进教育的发展。本文以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为例,结合课程标准进行教材分析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放开,35岁以上的大龄孕妇越来越多,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优生咨询尤为重要,孕期妇保工作和高危孕产妇风险评估管理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孕早期建卡和风险筛查工作
1999年10月18日上午,全国新编地方志成果展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李铁映同志出席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李铁映同志
当前,中国乃至世界的统计调查制度方法主要还是依靠调查对象填报的方式来收集数据。这就带来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统计数据的质量与调查对象填报调查问卷时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与课堂实际的教学展开是密切相关的:教师的读是教的基础,教是读的结果呈现;教师读得怎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得如何。但是,教师的读并不
由张亚斌研究员担任著作主编,十余位专家学者共同参编,旨在梳理和展现我国远程教育发展渊源、历史、成果的《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版
研究了3Cr2W8V钢粉末钛铭共渗的渗剂、工艺参数及其对共渗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渗温度等工艺参数对共渗层的影响遵循扩散的一般规律。在1000℃保温4h条件下,能得到较佳的共渗
【摘要】现代电力系统电网结构、负荷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远距离直流输电、大电网互联、交直流混合运行、日益多变的负荷特性,使电能质量指标日益恶化;表现在:功率冲击、低功率因素、谐波、闪变、电压骤降、电压中断等等。钢铁业、信息工业、精细工业的发展,使负荷中拥有大量对各种电力扰动非常敏感的电气设备,它们对电能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本文在对电网电能质量基本定义分析阐释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电网公司惠州供电局当
目的应用原代分离培养BALB/c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VEC)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探讨跨血脑屏障(blood brainb arrier,BBB)电阻与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