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篮球课引发的教学策略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xi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教学实践中怎样利用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关注学生的体能和性别差异?教师示范应该如何突出重点、贴近现实,便于学生理解?提高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是什么?作为体育教师只有在解疑明理中前行,开展多维度教学策略思考,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空中让学生学会更多的运动技能,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成就感,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 体能和性别差异 示范 教学原则 教学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一般项目“小学‘趣智’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立项编号:XJL17C
  ZXX047)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8;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213-02
  前不久,笔者上出了一堂一年级“篮球:传球与接球”教学研讨课。课后,基于体育课堂教学策略,再回看这堂课,觉得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现梳理如下。
  一、体育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
  一堂体育课,特别是技术性要求比较高的体育课,如果老师表达不是通俗易懂、示范不是很直观、演示不够标准,那么,利用信息技术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比如,“篮球:传球与接球”这堂课就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导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开始部分“激趣导入”环节,我通过课件演示“灌篮高手”经典片段,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入课堂,使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兴趣,然后又通过PPT文字、图片、视频引导学生加强对篮球传接球技术的认识。虽然只有10分钟左右,但对于学生来说却很重要。一是低年级学生通过视频、图文动画、闯关游戏等形式认识篮球传接球技术,比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枯燥的理论说教更容易接受些。二是能够让学生在视频中看到篮球运动员的标准传接球示范动作,他们的知识储备会更加丰富。三是通过闯关游戏巩固篮球传接球技术要点,会使学生既有闯关成功的成就感,又记住了传接球的动作要领。
  二、体育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体能差异和性别差异
  (一)关于体能差异教学
  因学生体质、胖瘦、高矮的不同,在体育课堂会呈现出不同的体能差异,进行体能差异化教学,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进行接力跑比赛时,肥胖学生是很不受欢迎的对象;而在负重或者投远比赛和防守游戏中,他们又是各队组争抢的对象。因此,在体育课练习和游戏活动中,将胖瘦不同的学生合理搭配在各小组,能起到科学调剂、公平竞争的作用。另外,体质差的学生虽然在比赛和练习中被同学嘲笑,但老师并不能差别对待,反而应该在适当的场合发挥他们的优势并加以鼓励。比如,我在组织本课“叫号赛跑”游戏时,把“叫号”改为宣读简单算式,如“1+2”“5-3”等,有些体质不好的学生跑得不快,但运算迅速,最终还是算得快的同学取得冠军,这时,我大力表扬这几个同学,大家觉得再也不好意思嘲笑他们了,这几位同学对体育课也由惧怕变为喜欢,真是一举两得。
  (二)关于性别差异教学
  男生反应灵敏、爆发力强。而女生柔韧、协调性好。男生主动、大胆、好动,但自控能力较差;女生娴静、细致、自控力强,但胆小、怕累等。基于以上特点,我在教学时,注意合理分组和区别标准练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比如,本堂课在进行篮球操练习时,由于要按照韵律节奏做篮球相关动作,男生并不擅长,女生节奏感强、舞蹈功底好。于是,我将男女生搭配分组,以女生带男生,这样做果然效果好很多。再比如,在传接球接力游戏时,我要求男队先完成10次举小哑铃的任务,女队先完成10次跳绳的任务,这样一来,男女队旗鼓相当,竞争才会更加激烈,学生才会更有兴趣。
  三、教师在做示范时应该如何突出重点,贴近现实,便于学生理解
  教师正确的动作示范,可以引导学生不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课堂教学质量,可以创造美感、建立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一)示范动作要完整、准确
  前提是教师要进行完整的动作示范。如果动作较复杂,还要进行分解示范,但无论怎样,都要示范准确。比如,在进行篮球胸前传球动作示范时,就需要讲解“蹬地——伸臂——翻腕——拨指”的分解动作并进行示范,使一连贯的分解动作所形成的完整过程让学生能够看得清楚,理解透彻。
  (二)示范动作要注意展示的位置和方向
  有些动作示范面对学生进行镜面示范效果要好些,例如,舞蹈、体操类的动作示范。本节课的篮球操,学生同时跟着老师在做动作,老师不仅是在示范,实际上也是在领做,老师站在队列前面做镜面示范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动作并加以纠正。
  而有些动作可以侧面示范,比如传球和接球,我将学生分两边站立,老师站在队列中间,让学生从侧面观看篮球从传球到接球的完整示范,学生从侧面更能看清楚篮球传球“蹬地、伸臂、翻腕、拨指”,接球“伸臂迎球、接球、后引、缓冲”的关键动作轨迹。
  还有些动作却适合背面示范,比如传球和接球时脚的不同站位、身体移动时躯干与腿部动作的结构关系等,为了使学生直观易学,教师站在队列前面,背对学生演示左右脚在传接球时的前后左右交替站位动作过程;身体如果移动,同样要保持传接球时身体前倾、两腿微屈的弹性姿态,这样,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怎样面向传接球方向进行有效配合和防守的动作要领。
  (三)示范动作要有美感
  教师的动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什么样的老师带出什么样的学生一点都不假。如果老师的动作示范不好看,学生学到的动作也不会美到哪儿去。比如教师示范篮球胸前传球时,将球置于胸前,双手张开分别握住球的侧后方。传球时,双臂把球往外推,双手手指把球往外拨出的同时翻腕,最后大拇指向下。这样一连贯的动作一气呵成才优美流畅,如果动作演示时迟缓、卡顿,学生学到的动作就会觉得非常别扭,也不适合实战。
  教师在示范动作时,注意以上几点,更能突出重难点,在课堂需求上更贴近现实,在知识传达消化上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四、一堂成功的体育课,要使学生兴趣盎然又收获满满,应该遵循怎样的教学原则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愉悦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和融合性原则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吸取知识的饱和度。
  (一)愉悦性原则
  保持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良好的心境,从课的开始就激起学生盎然的兴趣,然后感受运动的快感和乐趣。本课中,我通过信息化手段展示小学生最爱的动画片,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然后又通过欢悦的篮球操、对抗性游戏以及富有创意的自主活动使学生真正拥有和保持运动所给予他们的愉悦感。
  (二)参与性原则
  运动是“参与其中”的活动,参与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引导学生全员参与,体育课才会有氛围,学生才会有体验。本课中,学生的参与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教师引导下的集体参与活动,一种是在规则框架下的小组参与活动。但无论怎样,教师都要为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创新提供机会和平台,教师要成为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者和欣赏者。
  (三)融合性原则
  体育教学也是一门融合的艺术,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其它学科的知识元素,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情境教学,就可以运用语文故事情节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任务;还可以利用数学运算模式设计游戏比赛等。比如,本课中的“叫号赛跑”游戏,我就利用数学的加减法运算叫号缩小学生的体能差异,使游戏更加精彩激烈。在课的开始、游戏和结束环节我还运用了音乐和舞蹈元素,使课堂既活跃又富有艺术气息。学科融合教学既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增加了运动的趣味性,真是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牛永霞.信息技術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小学生(下旬刊),2017(10):73.
其他文献
【摘要】浙江省残疾人竞技体育成绩在近年来不断进步,但残疾人体育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却相对落后。本文在深入了解残疾人体育训练指导中心运动队的基础上,了解该中心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如何在体育类院校改善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体育人才和社会接轨,以期更好地为残疾人体育事业做出贡献。  【关键词】残疾人 体育服务人才 需求 培养  【中图分类号】G8【文献标
期刊
【摘要】特殊教育教师由于其面对的学生为特殊群体,因此相较于普通教师更容易产生倦怠感。本文通过分析了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危害以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积极心理健康理论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帮助特殊教育教师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特教教师 职业倦怠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207-01  积极
期刊
【摘要】伴随着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强大的工作压力,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的职业倦怠。导致在职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原因很多,其危害是巨大的。因此学校和社会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并努力探寻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中小学 教师 心理健康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195-01  伴随着激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初中有效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音乐核心素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从搭建开放式音乐课堂、创设多元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初中音乐核心素养教学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初中 音乐教学 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2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内容是对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的“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具体对策进行探析,以此来提升班级文化建设的水平。  【关键词】以人为本 初中 班级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203-02  引言  初中班級文化建设不仅要在物质上进行建设,也要在制度上、精神上进行提升,全方位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氛围,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期刊
【摘要】随着微博、微信等移动终端技术广泛应用,人们的沟通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对当代大学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微时代”的特征入手,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以创新大学生教学模式新形式应用为背景,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应用。  【关键词】微时代 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对于大学生的法制教育问题也越来越重视,而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实施,思政课在我国高校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每一所高校都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因此,本文将就课程整合背景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实效性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程整合 背景 大学生 法制教育 实效性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
【摘要】中职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这是一个充满神秘和变化的时期,为了确保中职学生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使学生可以正确对待自身的角色定位,本文参考中职学生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同伴教育理论,对同伴教育在中职学生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目的是丰富中职学生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同伴教育 中职学生 青春期 性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9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中图分类号】J6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219-02  一、课程建设现状  《视唱练耳》是音乐学院音乐剧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自开设以来,就作为核心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连续开设多年至今。课程一般开设于第一、第二学年,共四个学期。本课程采用了多种媒体教学手段和方式,并通过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途径,展开了互动式教学活动,形成了课堂教学
期刊
【摘要】将立体造型应用到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有利于锻炼小学阶段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逐渐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审美价值取向,充分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基于此理论基础,本文选取四个主要方面,论述立体造型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同时引申小学美术教学案例作为重要的论据,希望能够为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借以提高小学美术立体造型的效率。  【关键词】立体造型 小学美术教学 体验式教学 美术审美价值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