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6960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微博、微信等移动终端技术广泛应用,人们的沟通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对当代大学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微时代”的特征入手,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以创新大学生教学模式新形式应用为背景,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应用。
  【关键词】微时代 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191-02
  一、“微时代”特征
  21世纪,生活中电子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大众化的信息时代已降临。“微”元素的事物,如:微信、微电影、微博等出现在大众生活中,并成为人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它为现代生活开启了一个“微时代”。同时智能手机、 iPad等信息终端的广泛应用更是在改变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这些智能手机、 iPad作为基本平台运用于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模式开始产生影响,影响着未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
  “微时代”是一个涵盖了生活方式、文化传播、人际、心理等多种复杂语义,具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但对于它却没有一个规范性定义。它可以概括为: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将视频、音频、图像、文字等信息通过在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等微平台上传播到每一位社会大众,生活信息通过移动便捷的新型显示终端,进行以高效、实时、互动为特征的新传播时代。它充满了信息的大众性、迷你性和开放性,同时具体传播的流动性。
  二、“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分析
  从教学雏形开始,课堂教学始终是以老师作为教学主体。虽然,在后面为了适应其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传统课堂教学有改变,但是始终摆脱不了老师为主体的传授式教学,因此,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突出表现为“三重三轻”的现象。该模式的特点是:老师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控制课堂,学生在有限时间里被动的接受大量的知识。所以后来又派生出:“传授—启发—接受”子模式、“传授—讨论—接受”子模式。但是担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老师的授课形式最应在哪方面提高和改变呢?这种传授式教学主要缺乏互动性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存在理论学习与实践脱离的现象。
  “学校的职规课程需要在哪方面改进?” 的调查数据显示:45%的同学认为课堂方式需要多元化,增加趣味性教学次数、课时数和师资人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当重视受教育者的素质拓展,开设不同形式的拓展教育和训练,丰富教育方法,提供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纳和吸收。
  (二)“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模式新形式
  随之网络、信息移动终端的普及,带有“微元素”的事物成为高校群体以及社会大众群体的主题。加上当代青年学生容易尝试、接受新事物的特点, 因此,这种以信息高速传播、形式多样、信息资源开放性为特征的“微时代”,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给教学应用新模式提供了可能。
  1.教学载体出现新形式
  随着通信科技技术发展,青年大学生无时无刻不关注查询各类新闻资讯。同时,青年大学生开始习惯接收碎片化的信息。为了适应这一时代特征,大学生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微时代”以信息多样性和碎片化的特点将影响大学生职规课程教学模式。“微课”于2010 年传入我国,“微课”是通过简短的视频形式呈现,以达到学习或用于教学的微视频。同时,“慕课共享平台”也在为需求者提供储存、共享服务。
  2.教学模式出现“翻转”
  传统教学首先是通过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的方式进行。在网络开发时代背景下,微课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课前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应知识视频自学,课堂上师生一起解疑和互动。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环节相反,我们称之为“翻转课堂”。传统的教学环节中教育者为主体地位, 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堂教学前通过网络课程探究学习,同学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学环节中,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辅助解惑的作用。
  三、“微时代”背景下高校职规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思考
  当前,“微时代”移动信息接收终端微型化、便捷化使教学模式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尤其是现代大学生特殊的时代背景,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微时代”为创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春天。
  (一)“翻转课堂”课前任务的布置
  翻转课堂课前视频学习要求与传统教学预习是有差别的。比如:职规课程前老师在课前录制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里某一关于性格类型理论教学视频,发放问题。学生视频学习后,结合问题分析。这种课前布置任务可以为学生“把脉”。教师不用再像以往传统教学逻辑整章的照本宣科,而是针对分配给学生任务的疑问进行“点拨”或者开展小组讨论或辩论, 达到“点”到“面”的开花效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密切联系教学视频,“课前视频教学任务不再是无人辅导的传统预习,与老师的课堂讲授紧密相关。在教学前后学生的学习有较强存在感,提高其参与感与积极性。
  (二)“翻转课堂”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翻转课堂”课堂教学活动的安排与设计主要应把握两个关键,即“内化知识”与“拓展能力”因此,笔者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翻转课堂”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思考如下:
  1.师生共同确定课堂探究问题
  课堂上探究问题需要根据课前教学视频师生共同确定。老师结合教学经验,结合课前教学视频的知识重难点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同学在课前教学视频中无法把握的、不清楚的某些概念、原理中的疑问、问题,师生共同确定用于课堂探究的问题。
  2.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互动、沟通能力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选择探究题目,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比如:人格类型的知识点,可根据学生不同性格特点进行分组,并分配给每个小组特定任务。在互动、沟通环节过程中完成任务,老师随时根据各小组进展情况加以分析,突显人格类型的区别。
  3.学习成果展示与交流
  学生独立或小组间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前任务后,总结在课堂上将个人和小组成果通过演讲、比赛、成果演示等形式汇报。这一过程不是简单答题、成果罗列,而是展示、质疑、闡释一体化的过程,通过展示体现出如何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个人实践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可以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但课堂不应被翻转课堂的固定模式所拘束,不能因为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就出现跟风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适应性有选择地进行翻转教学。当学生善于自主学习和探究时,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翻转式”教学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玉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方法的优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5).
  [2]王兴国,龙军峰,罗劲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教学创新研究[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6).
  作者简介:
  柯春亮(1988-),男,汉族,广东茂名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李淑娟(1989-),女,广东茂名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现在大家非常重视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数学学科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才能够促进学生掌握良好的数学思想,学会自己学习和反思,给终身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在有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不恰当,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文章对初中数学老师怎样提高数学的教学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让同学们学好数学,为以后更好的应
期刊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新时期党对我国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期望。回首过去,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资源在区域之间的失衡,农村地区教育依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短板。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教育公平领域的突出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 公平  【中图分类号】G5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
期刊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带领者,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目前,辅导员队伍的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会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其整体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与能力,对辅导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文章对辅导员管理队伍的建设工作、管理的弊端以及对策做出详细的阐述,希望能够对辅导员管理队伍建设的改进与创新方法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  【关键词】辅导员管理 队伍建设
期刊
【摘要】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都是高职高专当中的重要内容,而高职院校的教育过度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审美教育。学生是要走进未来社会职场的,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情感,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修养和高尚的情趣,让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高職院校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而忽略了高校应有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内容。所以,本文就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审美教育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
期刊
【摘要】新高考改革后,物理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根据浙江省选学考物理实验试题的特点,提出了新形势下物理实验复习“在交流中学”、“在观察中学”、“在动手中学”三大策略,并进行了有效的实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物理实验 复习策略 实践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184-02  一、在交流中学—
期刊
【摘要】浙江省残疾人竞技体育成绩在近年来不断进步,但残疾人体育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却相对落后。本文在深入了解残疾人体育训练指导中心运动队的基础上,了解该中心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如何在体育类院校改善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体育人才和社会接轨,以期更好地为残疾人体育事业做出贡献。  【关键词】残疾人 体育服务人才 需求 培养  【中图分类号】G8【文献标
期刊
【摘要】特殊教育教师由于其面对的学生为特殊群体,因此相较于普通教师更容易产生倦怠感。本文通过分析了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危害以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积极心理健康理论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帮助特殊教育教师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特教教师 职业倦怠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207-01  积极
期刊
【摘要】伴随着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强大的工作压力,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的职业倦怠。导致在职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原因很多,其危害是巨大的。因此学校和社会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并努力探寻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中小学 教师 心理健康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195-01  伴随着激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初中有效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音乐核心素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从搭建开放式音乐课堂、创设多元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初中音乐核心素养教学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初中 音乐教学 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2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内容是对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的“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具体对策进行探析,以此来提升班级文化建设的水平。  【关键词】以人为本 初中 班级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203-02  引言  初中班級文化建设不仅要在物质上进行建设,也要在制度上、精神上进行提升,全方位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氛围,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