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来源 :教育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f0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一项创造工程,是创造性劳动,需要老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合理的丰富的想象力,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更是如此。笔者认为,如果要让作文教学切实有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选择熟悉、喜欢的写作话题
  不想写,没内容可写,是当前困扰作文课的一个突出问题。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而写作,对写作毫无兴趣,认为这是完成教师的作业、任务,课堂死气沉沉,教师尽管唾沫横飞,学生却是唉声叹气!而《新课标》提出“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从这些表述不难看出,它强调了表达的兴趣和欲望。
  所以,应该创造一个合适的话题,打开孩子们的话匣,让他们滔滔不绝,有无限表达的冲动,以至迫不及待地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如同样是写一件事,教师如果把话题限定在“洗衣服”或“洗碗”之类的老套话题,学生肯定不会太有兴趣;但反过来说,如果教师创造的话题是“学游泳”或“学滑滑板”的话,学生兴趣就会提高一些了;但若话题是看动画片的话,那一定是人人都想发言的了。因为学生有类似经历,也认为比较有趣,所以表达的欲望会很高。
  再如同样写科学小实验,我们通常会把这类课文上得死气沉沉。老师演示,学生观察,然后说话作文。但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却不是这样,他选择了一个在我们看来属于“弱者”的鸡蛋去扮演“强者”的形象,去“摔鸡蛋”。这一话题出于学生意料,大大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表达的欲望也便空前强烈。
  二、重视传授写作技巧
  时下,有不少学者认为小学阶段应淡化写作技巧,但笔者不敢苟同。不可否认,部分学生天赋好,领悟力强,写的作文超出教师的预期。但这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学生是“怕”写作文的。所以,作文的基本技巧可以传授给学生,但不是要他们“死搬硬套”,允许他们有个人见解。
  比如初学作文的人,除了要掌握记叙文的几个要素外,无论是记人或记事要达到“入木三分”的程度,还要遵循“人中有事,事中有人”这条准则。
  “人中有事”说具体点就是在记人的文章中,必须有与这人有关的事作为陪衬,这样刻画出来的人物就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如《少年闰土》,是一篇典型的记人的文章。作者抓住了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特征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
  “事中有人”就是说在叙述事情中,要有人物的活动。如《飞夺泸定桥》,是一篇典型的记事文章,作者在围绕“抢”时间“夺”天险的这两件事上,突出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强敌,不畏艰险的斗争精神。所以“人”与“事”相互依托,建树起一个共同的构架。如果我们一味地渲染某一件事,这种写法就显得单薄。“事”与“人”,人是主体,它反映的是事件的本身,通过事件反映一种精神、一种风貌。
  三、积累独特、全面的素材
  点拨学生,提高感悟的能力。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每个人都在生活,但每个人对生活的感受差异极大。同样面对瀑布,李白会产生绚烂热烈夸张的强烈感受;叶圣陶则会产生“如烟、如雾、如尘”的空濛柔和之感;而朱自清却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潭里,有了“女儿绿”的优柔温和的感受。同样是城市的公共汽车,有学生发出“你真方便”的赞叹,有学生发出“你真拥挤”的牢骚,有学生希望给公共汽车长上翅膀,有学生要给公共汽车穿上卡通的外衣。但这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已经具备的能力,他们往往难以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这种独特感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提醒孩子们去关注生活,去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发展孩子们的情感感受能力。所以,我们要提醒孩子,关注萧条的冬天过去以后那一片嫩叶的萌发,那一朵花蕾的绽放;提醒孩子仔细聆听午夜的鸟鸣、风过的声音;提醒学生感受雪花的滋味、心跳的节奏……教师还要善于抓住各种契机,利用感性的言语、音乐乃至影视作品来诱发学生对亲情友情的体验,让学生用言语来描述,在描述中深化这种感受,从而促进学生情感感受能力的发展。
  引导阅读,丰富学生的体验。优秀的作品往往是对生活感受丰富、细腻、深刻的作品,易于触发学生的心灵,读一部好书,无异于学生的心灵受一次洗礼。因此,阅读是激发、培养情感感受能力的重要途径,从这个角度说,作文课是不能脱离阅读课的教学而独立存在的。我们应根据学生的成长阶段,把握学生心理,选取学生最关心,最感兴趣,最易于触动心弦的内容,选择学生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作品形式,可以以一组文章的形成展开阅读,重在情感感受的触发积累,诱发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然后作相应的写作。这样读写互动,逐层深入。
  拓宽生活视野,积累丰富的素材。我们的农村学生,生活单调,往往是以学校生活为中心,以睡觉和吃饭为基本要点,这成为情感单薄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扩大生活视野,对增加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感悟内容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包括两方面:一是要多开展实践活动,通过亲自经历直接丰富生活感受,即我们常说的“行万里路”;二是间接的方式增加生活阅历,如电视中的一些访读节目,学生对长辈、师长的访读或是社会现象的调查等等。只有这样,学生的感受力才会增强,才能写出独特的感受和细腻的体验,那才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东西。
  坚持写日记。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在日记中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感受记下来。
  当然,影响作文教学的因素还有很多,“听”“说”“读”都是“写”的基础,所以,新课程下的作文教学应该具有广阔的视野,不能就作文而谈作文。新课程的探索之路还很长很长,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总结、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习能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关键词】情境、兴趣、激励、成功  所谓“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下面,我就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  1、创设问题情境,
期刊
【摘要】为什么同在一个班,一同成长,同样的教师教育下,有的学生学习物理很轻松,成绩优异,而有的学生学习费劲,成绩平平呢?其实,同一年龄段的学生,智力水平是相当的。除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之外,就是学习方法不对头,也就是不会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的主要目标之一。  【关键词】学习能力 培养 物理教学 观察 实验 教学方法  所谓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
期刊
语文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和发展。那么到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课前精心准备  1、整合资源,研发、创生语文课程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语文教材作选择性的取舍、补充,特别要删掉学生和教师读来生厌的文章,要增加进教师与学生都十分喜欢的好文章,让语文课程充满语文味。把师生都喜欢
期刊
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   一、小学数学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
期刊
时代在前进,教育在发展,在由应试教育转化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找到一条切实使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路子,笔者对在高中数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创设情趣,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数学内容的枯燥无趣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使课堂富有情趣,可结合数学内容,适当引入一些相关史实、
期刊
计算是小学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所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从低年级的学生入手,认真、严格的训练,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如何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训练。  1、要熟练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期刊
在英语教学中,初、高中的教学衔接一直是个大问题。不少高一新生入学时对英语学习充满信心。可没多久,部分学生入学时的新鲜感全无,觉得英语困难重重。于是,这些学生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继而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对其学习产生了相应的负面影响。如何使高一学生走出英语学习的困境,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高中三年的英语学习呢?这将是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的问题,即切实抓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可以从以
期刊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制订和实施,是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新起点,是由传统课程体系向现代课程体系转化的标志。它不仅在内容结构、课程目标等方面作了重大改革,而且注重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转化,更区别于旧有的教材体系、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作为新课程实施的实践者,我认为要使语文新课改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并不断深化,当前亟待审视和正确把握
期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阅读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内容,尤其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更加受到大家的关注,许多同行在这方面作过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的成绩,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并不乐观,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比如,不厌其烦的分析教材,肢解教材,老师大讲特讲,学生昏昏欲睡等现象层出不穷。再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就当前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现状作简要分析,并就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