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e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图以符号等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被誉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在新课程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更好的发挥,对于地理课程而言,如何更好的交给学生读图,析图是摆在每一位地理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对于组成地理环境的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资源、工业、农业、人口、城市等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如果能够通过地理图形加以展示,就能更加清楚明了。注重地图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有助于知识点识记、理解和运用,并进而培养地理创新能力。“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如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并能较熟练的使用地图,以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和知识呢?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着重论述,与各位老师交流探讨。
  一、让学生明确地图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方便人们认识地理事物的一种重要载体。对于地图的重要性,我国古代学者郑樵就提出“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相对于地理课本的文字而言,地理以其形象、直观、简明、生动的特点,更加深了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空间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没有地图就无法学好地理,地图是打开地理知识宝库的钥匙,再从历次考试题中归纳,读图题一般占到试卷总分的50%。可见,在学习地理学科过程中,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是显而易见的。
  二、学生地理读图过程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和平时的考试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读图分析这一类问题上的错误率比较高,学生见到有图的题就头疼,往往感觉无从下手,不会读图,有时干脆不看图就直接做题,学生不是从图上获取所需的信息,而是单凭自己死记硬背得出的答案,或者根据所列出的问题再去推图形上的内容,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正确率极低,学生也感觉很无奈。如何使学生能借助地图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进而理解地理概念、原理,我认为应培养学生在读图过程中注重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1.看图
  看图是读图的第一步,为了让学生正确读图,首先就要教会他们正确观察图像。
  (1)掌握读图的基本步骤。要学会读图,用图。首先应掌握好地图的基本知识,熟悉图表语言,明确有关概念。地图符号是表达地图内容的点,线和图形,各种符号不仅表示地形、地物的位置、性质,还能代表所示地物的范围和大小等数量关系,所以只有讲清各种符号的地理意义,才能使学生熟悉符号所代表的具体的地理事物,准确而迅速的找出它们的分布概况,相互联系等。其中,图名、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等都是组成地图的要素。图例是地理事物的标记,让学生懂得地图是用什么符号表示什么地理事物,是读懂地图的基本前提。学生通过熟悉图例、联系地图上的符号,最终达到能够认识具体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和空间结构。
  (2)要考虑看图的有序性。看图不能杂乱无章,而要根据各种图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在观察每一幅地图时,应注意先看清图名,知道地图的主题或主要内容;再阅读图例、注记和比例尺,知道地图的表现方法;最后,要深入到地图的内部,关注具体的主题和信息,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读图效率。然而,看图顺序也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有时可根据需要及学习情况可以灵活变通。
  (3)要注意看图的整体性。在看区域地图时,不能孤零零地看一条“线”或一个“点”,而要进行组合观察,扩大到一个“块”或一个“面”。这样,才能获取到更完整的信息。
  2.析图
  仅仅会看图,获取图上的信息还不够,还应引导学生在看图的基础上析图。如果说看图是为了解决“有什么”、“怎么样”的问题的话,那么析图是为了说明“为什么”的问题。因而,指导学生析图是十分重要的。
  (1)析图要善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教师可以围绕图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也可以启发学生在图上自己发现问题引起思索。在学习俄罗斯时有“摩尔曼斯克是北冰洋沿岸的不冻港”,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摩尔曼斯克所处纬度很高,但却终年不冻呢?
  (2)析图要深刻理解与运用基本原理。“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图进行剖析,把其中蕴含的基本原理吃透,并研究可能出现的变式,这样就能以不变(基本原理)应万变(各种图形)。”
  (3)析图要注意前后知识的相互联系。在讲到日本有“地震之邦”的称号时,教师应将六大板块图呈现出来,同时回忆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知识 。
  3、绘图
  绘图是读图过程中动手操作的环节,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引导学生绘制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是目前地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学生自己动手绘图,有利于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
  4.记图
  记图,顾名思义,就是记忆地图,背诵地图,就是对图示的重要信息的再现。但是,对于图上的信息,不加分析,不分主次,一概去记,是不足取的。事实证明:利用图像进行记忆,印象深刻,易形成空间观念。
  三、地理读图的基本方法
  怎样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进行地理学习呢?我认为还应培养和教会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读图的基本方法。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种常用的方法。
  1、形状观察法
  形状观察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的轮廓、形状,看看是否有明显好记的特征,再根据观察出的形状特征把图形记住。如黄河的干流形状象汉字“几”字,意大利的轮廓象长筒靴等。
  2、直观读图法
  各种地理图表中,有些图表的内容是较浅显易懂的,直观读图法多适用于学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如读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图时,可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到年降水量最大的地方——台湾火烧寮和最小的地方——托克逊,在这两点间画一直线,再循着这条线从东南向西北方向观察颜色的变化,便可知道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3、纵向联系法
  用联系的方法读地图,才能知道新知识的来龙去脉。如中国的气候复杂多样,同学们应在读好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干湿区图”和“地形图”的基础上,把影响气候的诸多因素联系起来,便可得出结论:“疆域辽阔,南北跨度大;东西距海远近差别极大;地势高低相差悬殊,地形类型齐全,分布错综复杂。”这是造成气候复杂多样的主要原因。
  4、重点突破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读出图中的重点与关键点,并把它记牢,这些关键点,往往成为今后读图的“切入点”。如:东北地区山水环绕的地表形态,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东北地区的地形与河流图中,找出主要的山脉和河流即可。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按照有序的过程进行读图、析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我想读图对学生来说会是一件快事。
  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既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项能力。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就能借助地图,用自己的头脑和眼睛去探求各种各样的地理现象和它们相互间的关系,从而获取到新的知识。因此,今后在教学中,我应该在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方面作进一步事物探索和研究,总结出更多更好的经验来。
其他文献
期刊
21世纪是知识与经济同步发展的时代,作为一名新世纪的班主任,我们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一切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己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发展目标,把握学生发展的状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共同确定切合班级实际的发展目标,建立班级管理制度和学生发展性评价机制,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我们常说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是一个演员,还需要做名演讲家,教师主要通过语言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则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理解并掌握知识,构建自己的新的知识结构。只有教师具备了驾驭教学语言的高超技能,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过来,使学生乐意并且热烈地盼望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这样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因此,教师的语言需要不断地锤炼,做到用语言去发蒙,用语言去启智,用语言去激励,用语言去引悟,用
新时代,新发展。和平与发展,将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而竞争,将是这个时代的另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不管是政治上或军事上的竞争,还是经济上或科技上的较量,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如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问题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贯穿始终的核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走进“对话”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方法。  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
期刊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人们也常用书声朗朗来形容学校特有的氛围。我做了近二十年的语文教学工作,记不清指导,研究和倾听了多少节语文课了,也看到了形形色色的语文教学和课堂研究,朗读在教学中看似简单的一步,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了一些问题。作为一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我试以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谈谈这
谷泉(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以下简称谷):作为佃先生的学生,你觉得他在书画传承方面有没有特别的强调?李照东(画家,以下简称李):其实我只见过佃老几次.第一次见面时,我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