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语言的锤炼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51208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常说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是一个演员,还需要做名演讲家,教师主要通过语言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则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理解并掌握知识,构建自己的新的知识结构。只有教师具备了驾驭教学语言的高超技能,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过来,使学生乐意并且热烈地盼望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这样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因此,教师的语言需要不断地锤炼,做到用语言去发蒙,用语言去启智,用语言去激励,用语言去引悟,用语言去赞美,用语言去督促,让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妙趣横生,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有美的享受,从而乐学、善学。对此,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谈几点对于教师语言锤炼的浅见:
  一、简短而清晰地阐明教学重难点
  教学语言是否有力,不是由数量而是由质量决定的。有的教师讲课语言繁琐重复,面面俱到但主次不分,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还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口头禅过多,不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大大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用尽量少的语句去包含尽量多的内容。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表述困难的情况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切入点,正确引导,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不绕圈子,用最短的时间传送最大的信息。例如,笔者学校的一名音乐教师在指导高年级一节音乐理论课时,面对有限的时间和相对比较乏味的乐理知识,就是使用准确精炼的教学用语,把知识系统完整地传授给学生,抓住教学内容中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地学习和创造,从激发学生兴趣,到带领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都应富于逻辑,引人人胜。文坛巨匠茅盾曾说:“与其啰嗦而长,毋宁精炼而短。”古人亦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都说明语言精练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应该使用简洁的语言来驾驭课堂。
  二、幽默而艺术地表达知识要点
  幽默和快乐能给孩子们带来良好的心境,有利于智能的开发,更有利于他们形成乐观向上的心态。苏霍姆林斯基在关于教师的健康的建议时说:“消除激动和气愤,放松拟制的弹簧的第二个方法是幽默。幽默不仅给人增添快乐,也使自己缓解情绪和心理安宁,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有位教师曾与笔者交流称,她一次在讲课时,有两位同学没有专心听讲,她就适时地插了一句“有丢失耳朵的同学,请速到我这认领!”这两名说话的学生立刻红着脸开始专心听讲,还有次遇到课堂上做小动作的学生,这位教师马上停止上课,一直看着他,他的表情诚惶诚恐,因为他不知道老师会采取什么样的惩罚措施,大概僵持一分钟之后,那个学生终于受不了了,站起来说:“老师我错了,你打我,骂我吧。”这时教师看看了他说:“我不打你,也我不骂你,用我的眼神杀死你!” 说完全班同学都笑了,这位同学也笑了,以后这位同学再也没有在课堂上开小差。诸如此类教学实例都能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既不用耽误过多的时间维持课堂纪律,又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达到了教育和教学的目的。
  当然,教师的语言幽默固然重要,但如果缺乏艺术性和科学性,都会影响教学目标地顺利完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规范的语言,确切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有逻辑地逐步推理,准确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务必深刻细致地吃透教材、钻研教法,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适合自己的教学思路。如同诗人和作家那样炼字炼句,不断锤炼教学语言,课前精心设计,课后认真总结,逐步达到“片言可以明白意”的境地。
  三、热情而真切地鼓励学生发挥其主体性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有激励性。激励性语言评价可以触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探究的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把积极、真诚的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特别是对那些不遵守纪律、任性顶撞老师的学生,言语上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学生的逆反心理本来就很强,如果教师说出一些过气过激的话,可能会使学生在人格和情感上受到伤害,反而产生更加抵触的心理,由对老师的厌恶进而转移到对学科的厌恶。因此我们要尽量启发他们、鼓励他们,做到这一点,才能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如一位低年级数学教师启发学生独立计算8+4的得数时, 发现绝大多是学生不借助实物很快算出了结果,但有一个学生胆怯地站起来说他是用小棒数出来的时。老师及时鼓励他的做法,使得其他学生的思维也活跃起来,想出了其他各种计算方法。这样不仅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打破常规教学模式,还激励了敢于创新的的学生,那不仅极大地挫败了该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使得今后其他学生也不敢再有创新,最终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学生。相反,倘若这位教师冷言冷语地嘲笑了这位用小棒数出得数
  “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夸美纽斯语)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语言锤炼的重要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严谨的语言使人可信,幽默的语言使人愉快,激昂的语言使人振奋,形象的语言使人清晰。教师能否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欢愉、自信、向上的心态中健康成长,很大程度上和教师的课堂语言组织有密切联系。成功的课堂教学,也无不得利于经过锤炼的、富有魅力的语言。它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成败紧密相连。因此,优秀的教师应该把语言学家的准确、数学家的严密、哲学家的深邃、演说家的雄辩、艺术家的情感集于一身,这样讲起课来不仅内容丰富、思路清晰、论证严谨,而且生动优美、风趣幽默,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从而使整个课堂显示出融洽、和谐、极具美感的氛围,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达到教授知识、教化心灵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苏)B.A.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100条》.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
  [2]肖川:《教学的真情与智慧》.岳麓书社,2005年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4] (美)海姆?G?吉诺特:《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海南出版社,2005年版
其他文献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学科;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心的一门综合学科;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门实践性、运用性较强的学科。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应肩负历史的重任。根据自身的条件,结合我所在地区的教学环境对我们的化学教学作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教师的自我学习  教材是我们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学习与探讨的一个根本性依据,之所以我们教师就应该在课前或岗前对所任教的这一门课程进行
新课程理念就像一阵新鲜的海风,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像一名年轻的开拓者,不时地给我们神采和活力。我们的学生是有生命的人,他们有人格、有尊严、有理想、有追求,他们渴望获得自由、获得发展,那我们的课堂也应该项具有思想、活力和趣味。  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孔子是主张乐学的。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却“遗忘”了这一传统,许多教师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
21世纪是知识与经济同步发展的时代,作为一名新世纪的班主任,我们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一切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己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发展目标,把握学生发展的状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共同确定切合班级实际的发展目标,建立班级管理制度和学生发展性评价机制,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