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苑奇葩

来源 :搏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che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枷棍,是武术软器械之一。古时称连挺、连筵、铁链夹棒、铁连枷、盘龙棍等。因其形状与农家打麦脱粒用的连枷相似,故俗称连枷棍。又因是由梢子和棍身连成,又称梢子棍。
  一、历史源流、发展
  连枷棍是一种很古老的兵器,最早在什么时候出现,众说不一,据《墨子·备城门》记载:“二步置连挺、长斧、长椎各一物,枪二十枚。”意思是说将一定数量的连挺、长斧等兵器分散设置在防卫区内。《墨子·备蛾传》记载:“当敌人附借云梯、密集如蚁,缘城墙而上时,用火烧之,用连筵击之。”由此可见,连枷棍在当时(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是守城御敌的重要兵器了。唐代杜佑在《通典》中记载:“连挺,如打禾连枷状,打女墙外上城敌人。”“女墙”,指城墙上的矮墙,即城蝶。意思是说当攻城的敌人沿梯攀登到接近城蝶时,守军居高临下,用连枷击打敌人。
  宋代时,连枷不但仍用于守城御敌,而且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马上兵器。据北宋官修的《武经总要》记载:“若登者渐多,则御以狼牙铁拍:手渐攀城,则以连枷棒击之。”这里说明当敌人攀上城蝶时,利用连枷利于自上向下击打的特点,打击敌人手、头等部位。又据《武经总要》记载:“铁链夹棒,本出西戎,马上用之,以敌汉之步兵,其状如农家打麦之连枷,以铁饰之,利用自上击下,故汉兵善用者巧于戎人。”“西戎”,即我国古代对西北一带游牧民族的泛称。这里说明当时连枷是用铁制成,由西戎人发明创造,戎、汉士兵都曾用它作兵器,戎人擅长骑马,手持连枷攻打敌人步兵。宋代官兵看到戎人的兵器优点后,便吸取过来,“铁链夹棒”学习干“西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说明古代战争及多民族交流对我国古代武术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马上连枷也有单双之分。手连枷棍可能就是西戎人将马鞭子的皮质鞭梢改为短棒,再用铁链(皮条)将鞭杆与短棒连接而制成。这种改制的武器短小轻便,适合骑兵快速、灵活、机动、单手使用的要求,亦可做为赶马的“鞭子”。这大概就是现代手梢子棍的原形。
  关于以铁连枷破敌的著名战例,亦有史记载。宋代《曾巩集》记载:“先是,(狄青)青已纵蕃落马军二千出敌后。至是,前后合击。贼之标牌军为马军所冲突,皆不能战,军士又从马上以铁连枷击之,遂皆披靡,相枕藉,遂大败。(侬)智高果焚城遁去。”这段文字记载说明久在西陲的狱青,充分发挥骑兵突击时铁连枷“自上而下”的击打威力,使得以步兵为主的依智高判军溃败而逃。
  明末清初,连枷棍传人朝鲜,保存在朝鲜古籍中的连枷谱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鞭棍”,即长柄连枷,用坚木制成。其二是“马上鞭棍”,即马上连枷,用“攒竹”制成,《鞭棍谱》中就有一人执连枷与另一人执长棍相配为伍的练习,包括起势共十个图势,另有对练路线图势,称《鞭棍总谱》和《鞭棍总图》。鞭棍,即连枷。后来,连枷逐渐在朝鲜民间广泛流传,成为朝鲜的三大民间武器之一。
  另说连枷棍是宋代赵匡胤所创,从上面几则史料来看,此说有误。
  随着作战形式的变化和兵器的改进,连枷棍逐渐失去了昔日在战场上的显赫地位,退出了军旅征战的舞台。在“竞技武术”占主导地位的今天,连枷棍也一直被排斥在外,但作为一种古老的武术器械,仍然在民间流传着。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在“武松大闹飞云浦”的戏里,就有连枷对打。电影《少林寺》少林棍僧与王仁则相战时也用到连枷棍。这说明连枷在军旅和艺术表演中均占有相当地位。在甘肃、陕西农村一带流传极广。
  二、形状、类别
  连枷棍是用铁环将一长一短两根木棒串连来制成的兵器。属软器械。根据形状可分为大连枷和手连枷。大连枷(俗称大梢子棍、长梢子棍)的两节木棍的长度悬殊很大。短棍约长40-50厘米,称为“梢子”。长棍约长140-155厘米,称为“棍身”。梢子和棍身用15-30百米长的铁链连接而成。因棍身较长,故在演练时一般双手执用,属于长兵器。手连枷(俗称小梢子棍,短梢子棍,手梢子棍)是由大连枷棍缩短而成。其梢子约长15-20厘米,棍身长约45-60厘米,用长约15厘米的铁链连接而成。演练时一般双手双手各执一棍,属短兵中的双器械。
  三、技法特点
  连枷棍的形状决定了它的技术风格、执法特点。因其形制特别,故兼长、短、软、硬、双诸器械的特点,大连枷棍的基本技法有抡、劈、戳、甩、砸、拦、摇、挂、缠、拨、圈、摆、扫、云、绞、摔、舞花、撩等;手连枷演练时一般无舞花动作,其套路一般都短小精悍,演练时勇猛泼辣,左右连环,狂逼暴击,软中带硬,边走边舞,其棍急势厉,气势磅礴。因有铁环相接,故挥舞起来口丁当作响,较之粗犷勇猛的棍术更要威猛悍。
  连枷棍的主要动作有雪花盖顶、古树盘根、金鸡过岭、背后插花、野马分鬃、朝天开花、地下十八滚、朝天一柱香、滚塘梢、乌龙摆尾、狮子大张口、白马献蹄、怪蟒翻身等。主要步法有跃步、跟步、弧行步等。步型主要有马步、半马步、虚步、仆步、跪步、丁步、弓步等。腿法有侧踢、弹腿、撩阴腿等。套路有梅花梢、连环梢、地趟梢、泼凤十八打、虎尾梢等。
其他文献
五行通背门流传一句话,伸肩是通背之母,又说,肩通则一通百通,可见伸肩操法在通背拳中的重要性。拳谱云:  先人流传混元桩,阴阳奥妙柔克刚。  运用伸舒能生力,奇出巧入精奇变。  混元一体象太极,伸肩抖腕妙无穷。  伸肩操法历来被习通背拳者认为是难度大,劲力不易掌握的单操动作,但只有掌握伸肩法,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鞭劲,悟出通背拳的精髓。  伸肩操法阴出阳入,循环运动,具有曲中求直、急似迅雷、冷似脱鱼
期刊
目前得以植根于大连地区的五行通背拳之花能够开遍北国大地,并流传海内外。除创始者外,这与威名赫赫的韩鹏尧先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是分不开的。韩鹏尧为大连五行通背拳的形成与传播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其一生颇为神秘和传奇,很多奇闻轶事武林后人很少有人知晓。  韩鹏尧(1900—1974),山东,莱西县武备公社毛中大队人,身高1.78米,身材修长,眉清目秀,一副书生面孔。自童年时随父亲来到大连,在西岗区东关街菜市
期刊
肘法在散手技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屈臂为肘,肘尖而硬,好似兵器锐韧,攻击力强。肘的招法隐蔽、疾速、短而猛,变化莫测,尤其在贴身搏击中可发挥出不可估量的攻守实效性。拳谚中有:“手轻,脚重,要命肘”“宁挨十手,不挨一肘”等之说。在武林各门各派的拳法中,几乎没有无肘法的拳法。  五行通背对肘法的练与用更有讲究。拳谱中法则要求:“手从口中出,回手归肋下”“沉肩顿肘,臂长击远”“挤滚穿,肘护心”等等,强
期刊
五行通背拳总操法有108种之多,打出“探肩送背、放长击远”“贴衣发劲、击响见物”的皮鞭劲及大劈大盖的气势,是五行通背拳独特的风格特点,而皮鞭劲是五行通背总操法的整体劲力和能看到的表面(外)劲力,其练出内劲才是五行通背拳之精髓所在,同时也是检验、衡量五行通背拳功夫深浅的标志,能否更好的区分、练出皮鞭的“九柔一刚”——内劲与外劲及它的比例变化,是所有习练五行通背拳者一生的追求目标。  无论各门各派的武
期刊
掩手劈山炮的“炮”在五行通背拳术中是指:钻掌、追魂掌、狮子抖铃手的意思。劈山炮义称劈山化中拳,其特点是以冷急暗快,阴险狡诈、残暴刁狠听著名,专攻对手心窝、裆部、咽喉、面部等中线上(九条毙命穴)要害部位。简捷高效、在进攻与防守巾变化巧妙,真假虚实雄分,而且出尔反尔、极不对称,常常是“一手、二于、连三手、变六手”加之手法掩护“捋带采勾”小动作,可令对手心慌意乱、防不胜防,在散手、搏击巾效果显著,下面介
期刊
练散打格斗,不能凭自己体力好、强打硬拼,也不能盲目单纯的去练表面形体动作,更不能去追求所谓的“神功”、“绝招”或超出人体能量范围练习,伤害自己身体、损害健康。如果不了解单操发劲原理,练不出劲力,何谈技击?  “手伸如锥,屈如勾,手背似铁,腕如棉,两只胳膊胜皮鞭”形象的比喻了通背鞭劲。鞭劲是通背拳放长击远的主要击技劲法,要想打出鞭劲,就必须放长击远,只有放长击远,才能打出鞭劲,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期刊
鞭劲是五行通背拳的风格特点。通过腰背发劲,放长击远,使劲力达于掌指,要有三折、九扣、五护、八断之功。此功以单操单练为主,重点强调发劲。有很多的学者在初学练习通背拳时、感到1 08操法太多,无从开始,其实“千条江河归大海”,只要深钻细研,掌握一种单操发劲,就可触类旁通,但是每个动作必须打出鞭劲。如果不了解单操发劲原理,练不出贴衣发劲,何谈技击?  “手伸如锥,屈如沟,手背似铁,腕如绵,两只胳膊胜皮鞭
期刊
《奇形拳》是晚期五行通背拳单操组合的精华,被称为军事化后的产物,其风格特点是:动作敏捷迅速、残暴刁狠、身如猿猴之形、神如虎狮惊炸之威;劈掌直劈大盖,穿拍柔中带硬、中拳冷弹勇猛、手法变化莫测。整套拳路演练起来,大开密合,轻灵活速,穿崩跳跃,闪展腾挪、高潮迭起、连绵不断,充分把晚期五行通背拳实战风格——动作出手快、虚实变化快、完成消失快、瞬间整体发劲展现的淋漓尽致。整套拳路又可分为若干个单元进行散练,
期刊
一、形意拳立论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依据    形意拳把“阴阳五行”学说作为总的纲领,诠释丹田、阴阳、三才、五行、六合之理,把它作为形意拳立论的依据引申意义,创造出了一套极具哲学内涵,而且比较系统的修炼方法和理论。  阴阳学说,是我国最古老的《周易》经典中哲学思想的主要代表,具有朴素的唯物辨证观点。《易经·系辞上传》云:“一阴一阳之谓道”。讲的是宇宙间一切事物既对立又统一的法则。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是由阴
期刊
由海口市人民政府、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共青团海南省委等单位主办,海口市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海口市支会、海口旅游文化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海南省武术协会承办,海南省青少年希望基金会、海口国际会展中心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和海口市散打协会联合协办的2011年第三届中国(海口)国际武术交流大会于12月8日至11日在海口会展中心舉行。  据大会组委会竞赛负责人刘庆国先生介绍,本届大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