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衣发劲击响见物

来源 :搏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yuzha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鞭劲是五行通背拳的风格特点。通过腰背发劲,放长击远,使劲力达于掌指,要有三折、九扣、五护、八断之功。此功以单操单练为主,重点强调发劲。有很多的学者在初学练习通背拳时、感到1 08操法太多,无从开始,其实“千条江河归大海”,只要深钻细研,掌握一种单操发劲,就可触类旁通,但是每个动作必须打出鞭劲。如果不了解单操发劲原理,练不出贴衣发劲,何谈技击?
  “手伸如锥,屈如沟,手背似铁,腕如绵,两只胳膊胜皮鞭”,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通背鞭劲。鞭劲是通背拳的主要劲法,要想打出鞭劲,就须有放长击远之功。拳谱云:“练和五行掌,制敌不用想。”通背操法万变不离其宗,都在五种单操(摔拍穿劈钻)中变化。其中,摔掌似炸弹(抖擞摔炸),拍掌似迅雷(捕拍补拓),穿掌似流星(穿攉挤挑),劈掌似闪电(劈雷铲凿),钻掌似暗箭(钻崩锥刺)。
  要练出通背拳鞭劲,除了解该拳风格特点、形体要求外,关键在于掌握单操动作要领。
  练习单操动作时,要遵照“正顺和、快脆硬、精奇变”的九字方针,分步骤练习,不能贪多求快。“正”即是动作正确:“顺”即是顺其自然;“合”即是手脚配合好;“快”即是动作要快,一次到位;“脆”即是发出鞭劲(清脆);“硬”即是柔中带硬,练出九柔一刚的劲力;“精”即是高质量,以求得鞭劲之精;“奇”即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变”即是富于变化,防中打、打中变。动作上要求三折(腿折、身折、臂折)、九扣(足扣、膝扣、垮扣、背扣、胸扣、肩扣、肘扣、腕扣、指扣),身体微微向内收拢,关节勿僵,自然放松、头略低,发劲不离中线,劲力由双脚抓地(扣足)而起,按“九扣”路线依次传动,节节摧送、达到手掌、指尖,也就打出了鞭劲。
  初习练通背拳,切不可使僵劲、拙劲、猛劲,要边练边悟,通过鞭劲的击响声,可检验出“贴衣发劲”的寸劲、力度、难度、节奏感、协调性及快速应变能力。不练成鞭劲,就不能将通背功法应用于实战,也难以练出放长击远、九柔一刚的劲力,难以达到“贴衣粘肉敌难逃,寸劲发出艺绝妙”的境界。
  “贴衣发劲,击响见物”是五行通背拳的特点,而节奏则是技击取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背拳变化无常,“一手、二手、连三手、变六手”组合贯穿一气,技击性极强,由于两手在中线上运动,衣袖常摩擦出响声,加上动作完成后双手须自然回落在两大腿上,因此发出特有的击响声,如机关枪连射的“达达”声,极有节奏感。掌握好节奏,可在实战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在实战中,往往是速度快的拳手占优势,但如果你掌握了劲力的停顿(即节奏)时间,与对方打时间差,就往往能破坏对手的进攻节奏,从而抓住战机、战胜对手。可在事实上,于激烈的对抗中捕捉战机,并非易事。当你欲捕捉时,可能机会已失。如能随心所欲地利用好节奏,就不必等待对方动作的间歇出现再还击,而是“意在敌先”,正如拳谚所讲“彼不动,我不动;彼欲动,我先动。”
  节奏在击响中与速度、力度密切相关,速度越快、节奏就越快,响声也就越大,劲力就越狠,而控制节奏的难度就越大。要掌握好节奏,就要充分把握速度与力度,从而发挥出技击之作用。单操时,不宜用拙劲、猛劲。劲大势猛,身必僵硬,也就打不出放长击远的冷弹脆劲。但习拳时也绝不能单纯追求声响效果,毫无意义地抡胳膊拍大腿发响,把技击性极强的通背拳变成“通背舞”,则失去了技击意义。
  如何掌握好节奏呢?应首先掌握好单操法的劲力协调性,然后再练习多种组合操法。如一发六手组合操法,可按1-2、3-4、5、6的节奏练习,也可按1、2-3-4、5-6的节奏练习,但必须要集中精神,力求击打准确,而且要考虑对方的反应,随机应变。如果对方反应迟缓,则立刻用组合操法连击;如果对方防守,可变成“挤滚穿,捋带勾”手法重击对手。总之,应根据实际情况,随机而动。笔者恩师葛太然先生常说:“练武就要比武,比武就要打仗,打仗就要分胜败。”强调了习拳的目的就是为了“打”,拳谚中说的“万法归一”也是归到一个“打”字。做为一名真正的习武者,必须细心摸索,苦心磨练,不但要练出鞭劲、更要超出鞭劲,以求达到“神”知、更高的境界。
  五种单操练习法及实用法
  五行掌法基本功单操:摔掌(手型图1)、拍掌(手型图2)、穿掌(手型图3)、劈掌(手型图4)、钻掌(手型图5)的练习方法及实用法如下:
  五种单操法预备势:左腿微屈,右脚在前成虚步(高低均可),重心后七前三,两肘紧靠肋部,两手不离心窝,头略低,舌顶上腭,两眼平视前方,用鼻呼吸,气沉丹田。要含有三折九扣、五护八断之势(图1)。
  要领:含胸、收臀、提肛、两膝内合、脚趾扣地,目视敌。
  摔掌单操练习法:左腿微屈,右脚在前成虚步(高低均可),重心后七前三,左肘靠肋,手不离心窝,右手屈肘上提,手指朝下,掌背朝前(图2)、两眼平视前方,右掌以手背为着力点、沿中线向前翻掌抖弹而出,击敌面部,力达掌背(图3)。两手交替练习,当劲力发出后回撤时,要注意动作细节(挤滚捋带勾)。
  要点:摔掌时,手臂放松,合肘,松腕,松指,力达掌背,同时含胸收腹,下颌略低,目视敌人。拍掌单操练习法:右腿微屈,左脚在前成虚步(高低均可),重心后七前三,左肘靠肋,手不离心窝,左手掌心朝前上举(图4),从胸前以手心为着力点经口向上扬,两眼平视前方,左臂沿中线向前拍击敌面部,力达掌心(图5)。当劲力发出后回撤时,要注意动作细节,两手交替练习。(图4—1、5—1)
  要点:探臂松背,沉肩坠肘,指活腕松,力达掌心。
  穿掌单操练习法:右腿微屈,左脚在前成虚步(高低均可)重心后七前三,屈双肘,左掌心朝下,右掌心朝上,左腕搭在右腕上,两眼平视前方(图6)。向后顿左肘、护肋,同时右手滚翻,掌心朝下以指尖为着力点向前穿出,击敌眉眼,力达指尖,双腿同时绷直发劲(图7),两手交替练习。
  要点:拇指内扣,余四指微扣,扣肩收腹,沉肘直腕,力达指尖,手腿配合协调,两肘紧靠肋部,有弓上满弦、出手似放箭之感,含劲待发。
  劈掌单操练习法:右腿微屈,左脚在前成虚步(高低均可),重心后七前三,右臂伸直左手护住在右肩处,两眼平视前方(图8)。左手沿右耳上举、右手下落至大腿外侧(图9),不停滞双手继续转动(图10),不停滞左手落到腿上、右臂转至耳边(图11),不停滞左掌从腿上反弹经中线与右臂重合(图12)后至右耳边,右臂继续劈击到腿上(图1 3),左手起着掩护右手的作用。劈掌动作在击响中完成,两手交替练习。
  要点:探肩拔背,放长击远, 发出腰背之劲力,力达掌轮,击响清脆,有节奏感。
  钻掌单操练习法:左腿微屈,右脚在前成虚步(高低都可)重心后七前三,两眼平视前方。屈右肘靠肋掌心朝下,护在左掌(钻拳)之上,屈左肘靠肋、拳要握紧(图14),向后顿右肘、紧护肋,同时左钻拳沿中线直出,力达拳尖,左腿上半步、右腿挤步成虚步(图15),两手交替练习。(图14一l、15—1为右势)
  要点:拧腰送胯,含胸、沉肩、坠肘、探背,钻拳尽量向前探打,力达拳尖,要有回坐力,属冷弹劲力。
  练习单操时、一定要注意不能急躁,盲目的追求动作的多少,站桩练习时要吃透动作内涵、而且动作要形象化,比如动作名称叫猿猴入洞、要求鹰目猿神,那么,你在练习时就要揣摩自己练的是否象?如何能达到形象化、这就靠你自己演练时用心、用意揣摩出来,之后才能加步法练习,否则你只会动作、练不出鞭劲,就像做广播体操一样。通背操法学习演练、就像上学一样,由小学、初中、高中、小学就像五行单操、包括站桩里的每一个单项操法,单操法里还要分出初级、中级、高级。就像小学上课先认汉字、再组词、再造句一样,一环扣一环,如果基础单操没有练好,后面的组合操法、很难理解,笔者日常接触很多练过拳术的老者都说,我年轻的时候也练过拳术、现在都忘了。这是外行的说法,就是因为你没吃透在脑子里,传统武术文化是几千年留下来的国宝,人类产生了文字就有武术记录,武术动作最早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必须与猛兽、搏斗中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到今天才有了系统的各门各派的拳术,一门武术拳种之所以能够流传入至今一定有它生存的活力。笔者习拳30多年,曾经有几年由于工作等原因,几年没有习练,但偶尔练一练,也不忘记,只是能把拳路给打串了,但细看看拳谱,马上就能纠正过来,就是体力方面差些、练不下来整套路子。如果一个人年轻时候,学会了游泳,十年后你在想去游泳的话能忘么?不会的,所以习拳也是一样的要用心、用意学练,吃透单操动作及内涵。
  先师葛太然常说:口动是论,身动是形,心动是意。不能讲的多、练的少,最终荒废了武功,那他就不配做习武之人,学练五行通背拳一定要找个明师,不是有“名”的师傅,是要能练、能讲、能做、能打的明白师傅,这样你学练的才快,使你少走弯路,笔者小时候练过多种拳术,总感觉没兴趣,直到找到明师葛太然,才走向正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总之,在掌握了五种单操发劲的着力点之后,停顿时一定要揣摸是否有“三折、九扣、五护、八断”之气势,掌握好操法中“出手挤滚穿,回手捋带勾”的关键动作要领。由于每个人身体条件不同,年龄及悟性也不同,身体折扣到什么程度,完全靠习拳者自己体验,揣摸出适合自己的练功方法。做到三折、九扣,是为了能发出通背拳的鞭劲,正如拳谱中所讲:练有定法,用无定法,学者要心领神会,才能解其中之理。
  五种单操实用法
  引手抱势(图16):要含有三折、九扣、五护、八断,有一种弓上满弦出手似放箭之气势。
  保持有效的攻守距离,掌握好阴手、阳手的变化;阴手:是看不见的暗面、是心计;阳手:是表面、弓I诱、迷惑,属“笑里藏刀”。
  拍掌实用法:对峙中(图16),我方用弓l手掌,虚晃敌方,抓住战机,突然用后左手捋抓敌方防打手,同时用右拍掌击敌面部(图17)。
  摔掌实用法:接上图,右掌击打敌方后,顺势回捋带敌防打手,同时用左摔(拍)掌击敌面部(图18):
  穿掌实用法:对峙中(图16)敌方突然出拳击我面部,我前手迅速收回护至中线,同时用左手紧贴敌方右臂内侧,挤滚穿化解敌方劲力,并顺势穿击敌双目(图19)。接上图紧跟用右掌迅速再挤进穿击敌方双眼、咽喉(图20)。如果穿击不力,我可迅速急上右步,用右手捋带敌防打手,同时用左中拳击打敌中线上要害部位面部、咽喉(图20—1)。
  右劈掌实用法:对峙中(图16),我用引手掌虚晃敌方,抓住战机,突然右闪进,用后左手捋采抓敌防打手,同时用右掌劈击敌方三山穴、耳穴、太阳穴(图21)。
  左劈掌实用法:对峙中(图1)我方用引手掌虚晃敌方,抓住战机用右手捋采抓敌方防打手,同时用左劈山掌击敌方三山穴、左耳穴、太阳穴(图22)。然后迅速闪展敌右侧捋带敌防打手,同时用右劈山掌击敌右耳穴、太阳穴、三山穴(图23)。
  中拳实用法:对峙中(图16)对方突然用直拳击我面部,我迅速后撤步,同时用后手中线按、拍、抓对方来拳,迅速用中拳掏击对方的丹田、心窝、脐海穴等(图24)。不停滞紧紧跟用中拳,再次重击敌方、中线上要害部位(图25)。
  五种单操连贯实用法
  对峙中(图16)我方用左摔掌击敌方面部,同时用后手捋带敌防打手(图26),再迅速回手捋带敌防打手,同时用右拍掌再击敌方面部(图27),不停滞、紧跟用左掌穿击敌双眼,同时、用右脚踢击敌胫骨(图28),再快速上步用双掌扑、推敌前胸等要害部位华盖穴(图29)。
  要点:五种掌法应用娴熟,使用时左右开弓,进退自如,动作连贯,力达掌、指,击打准确,进步即打,打中即连打,直至将敌方制服。
其他文献
童年时常听老人们讲:长寿及健身的秘诀在于经常运动,此话很有科学道理。体育运动的方式方法多样,但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健康,武术作为一项高智商的体育运动也在此列,而从笔者多年习练的五行通背拳来看,体育健身益智效果比较显著。  五行通背拳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是由纵横武林的通背大师修剑痴在20世纪初创建于大连,距今已有百年历史,是深受大连人民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目前在国内外也有较大的影响。笔者从小爱好体育运
期刊
如果说伸肩是通背拳之母,那么中拳就是通背拳之魂。五行通背108总操法,在技击中可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中拳”,中拳即通背拳术三绝掌之一一追魂掌,又称:钻掌、狮子抖铃手、激步劈山炮、四门连手炮、奇形化击炮等等。中拳暗冷急快,专攻对手心窝。裆部、咽喉、面部等中线上要害部位。简捷效高,进攻变化多,故在通背拳术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拳不仅练的是表面形体动作的千变万化,更关键的是掌握它高深莫测的内涵。  拳
期刊
“练武就要比武,比武就要打仗”是练五行通背者常讲的一句话,拳谱中的“万法归一”也是强调一个“打”字。通背拳之所以被称为散手中的精华,是因为它有突出的技击特点。在总结各门各派技法的基础上,实行单操单练,追求专一的实用性。散手运用中关键是在掌握好动作出手时,含有“挤滚穿”、回手时含有“捋带勾”的小手法上。主要是直线攻击,好{以拳击的直拳打法,守中打中,以快取胜。与对手打时间差,把握好小动作的火候是非常
期刊
练法歌诀    起势并步锁心猿,以意导气雾弥漫。  停车问路把手招,悬崖勒马蹄咆哮。  闭门推月抬头望,拨云见日笑开颜。  摘星换斗繁星点,鸿雁双飞翻转旋。  孤雁出群空中坠,川流不息入海湾。  野马分风任驰骋,伏虎听风瞭望眼。  声东击西忽左右,青龙探爪水里钻。  九品连台为官正,怒马回头腰后转。  顺水推舟波浪翻,惊马回头奔腾去。  瓶花落砚飘在盘,高山流水瀑布涟。  童子送书递案前,樵夫担柴
期刊
五行通背门流传一句话,伸肩是通背之母,又说,肩通则一通百通,可见伸肩操法在通背拳中的重要性。拳谱云:  先人流传混元桩,阴阳奥妙柔克刚。  运用伸舒能生力,奇出巧入精奇变。  混元一体象太极,伸肩抖腕妙无穷。  伸肩操法历来被习通背拳者认为是难度大,劲力不易掌握的单操动作,但只有掌握伸肩法,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鞭劲,悟出通背拳的精髓。  伸肩操法阴出阳入,循环运动,具有曲中求直、急似迅雷、冷似脱鱼
期刊
目前得以植根于大连地区的五行通背拳之花能够开遍北国大地,并流传海内外。除创始者外,这与威名赫赫的韩鹏尧先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是分不开的。韩鹏尧为大连五行通背拳的形成与传播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其一生颇为神秘和传奇,很多奇闻轶事武林后人很少有人知晓。  韩鹏尧(1900—1974),山东,莱西县武备公社毛中大队人,身高1.78米,身材修长,眉清目秀,一副书生面孔。自童年时随父亲来到大连,在西岗区东关街菜市
期刊
肘法在散手技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屈臂为肘,肘尖而硬,好似兵器锐韧,攻击力强。肘的招法隐蔽、疾速、短而猛,变化莫测,尤其在贴身搏击中可发挥出不可估量的攻守实效性。拳谚中有:“手轻,脚重,要命肘”“宁挨十手,不挨一肘”等之说。在武林各门各派的拳法中,几乎没有无肘法的拳法。  五行通背对肘法的练与用更有讲究。拳谱中法则要求:“手从口中出,回手归肋下”“沉肩顿肘,臂长击远”“挤滚穿,肘护心”等等,强
期刊
五行通背拳总操法有108种之多,打出“探肩送背、放长击远”“贴衣发劲、击响见物”的皮鞭劲及大劈大盖的气势,是五行通背拳独特的风格特点,而皮鞭劲是五行通背总操法的整体劲力和能看到的表面(外)劲力,其练出内劲才是五行通背拳之精髓所在,同时也是检验、衡量五行通背拳功夫深浅的标志,能否更好的区分、练出皮鞭的“九柔一刚”——内劲与外劲及它的比例变化,是所有习练五行通背拳者一生的追求目标。  无论各门各派的武
期刊
掩手劈山炮的“炮”在五行通背拳术中是指:钻掌、追魂掌、狮子抖铃手的意思。劈山炮义称劈山化中拳,其特点是以冷急暗快,阴险狡诈、残暴刁狠听著名,专攻对手心窝、裆部、咽喉、面部等中线上(九条毙命穴)要害部位。简捷高效、在进攻与防守巾变化巧妙,真假虚实雄分,而且出尔反尔、极不对称,常常是“一手、二于、连三手、变六手”加之手法掩护“捋带采勾”小动作,可令对手心慌意乱、防不胜防,在散手、搏击巾效果显著,下面介
期刊
练散打格斗,不能凭自己体力好、强打硬拼,也不能盲目单纯的去练表面形体动作,更不能去追求所谓的“神功”、“绝招”或超出人体能量范围练习,伤害自己身体、损害健康。如果不了解单操发劲原理,练不出劲力,何谈技击?  “手伸如锥,屈如勾,手背似铁,腕如棉,两只胳膊胜皮鞭”形象的比喻了通背鞭劲。鞭劲是通背拳放长击远的主要击技劲法,要想打出鞭劲,就必须放长击远,只有放长击远,才能打出鞭劲,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