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鹏菚与五行通行

来源 :搏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得以植根于大连地区的五行通背拳之花能够开遍北国大地,并流传海内外。除创始者外,这与威名赫赫的韩鹏尧先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是分不开的。韩鹏尧为大连五行通背拳的形成与传播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其一生颇为神秘和传奇,很多奇闻轶事武林后人很少有人知晓。
  韩鹏尧(1900—1974),山东,莱西县武备公社毛中大队人,身高1.78米,身材修长,眉清目秀,一副书生面孔。自童年时随父亲来到大连,在西岗区东关街菜市场开了一家磨坊,吃穿有余,按现在的话说,应为小康之家。韩鹏尧从小就喜好听武林游侠之故事,整天缠着父亲要练功,其父便出资将他送到在连设场专教通背散手的密友吴振东门下。吴振东,河北文安人,是最早到大连传播“少祁派”通背之一的名家高手,吴的散手击技极强,当时在大连武林界威震四方,不管是谁想在当地开设拳房,都要先拜吴振东,否则吴一定要去动散手比武。有一段时间打伤打残多人,就连地方衙门巡捕也拿吴没有办法,对吴也敬三分,有些事情也要请吴出面调解。
  吴的收徒方式极其特别,当韩父带着韩鹏尧道明来意后,只见他目露凶光,满脸杀气,先是上下打量韩鹏尧后,问道:你想习武?韩回答:是的。吴从腰间抽出一把匕首晃了晃,然后在自己的大腿上划了一道口子,立刻鲜血直流,韩鹏尧只是瞪大眼睛吃惊的看着,脸上没有一丝一毫的恐惧。吴顿时心中大悦,突然用双手抓住韩的双脚倒提起来,在空中旋转数圈,韩鹏尧不但没有被吓哭,反而咯咯大笑起来,吴随即将韩鹏尧轻轻放下,赞道:这孩子是块练武的料。
  练通背散手是相当艰苦的,首先要练出通背皮鞭(柔)劲,然后才能练铁砂掌(刚)劲,韩每天早晚练功数小时。铁砂掌训练更是不容易,先将铁砂子用药水浸泡后放入锅内,用温火翻炒到一定热度后,双手反复插穿铁砂,再进行摔拍手背,如此千锤百炼,韩鹏尧常常手掌鲜血淋淋。其父花重金买回上等跌打中药,为其疗伤,并买些牛肉等营养品为韩补充体力,真是应了那句话“穷文富武”。7年以后,韩鹏尧凭着顽强的毅力,终于掌握了通背九柔一刚的绝技,动手技巧也日见成熟,成为众师兄弟中的佼佼者,随着对通背拳深层次的痴迷追求,韩鹏尧的“胃口”越来越大,总感觉吃不饱,一心想求学更多的通背东西。
  直到1915年,通背大师修剑痴从京津来找同乡好友吴振东,并在拳房互相交流通背技艺。此时韩鹏尧大开眼界,看到修的通背东西太多了,就有意要拜修为师,修当时没有答应,只是在表面上给予指导。以后到沈阳等地教拳,但常回大连看看,韩鹏尧与修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了。1917年,修剑痴正式收韩鹏尧、陈景涛等人为开门徒弟,在韩家设场教学,此后韩鹏尧在修师的精心授艺下,加之扎实深厚的功底,通背功夫得到了质的飞跃,如刀砥石,如钢淬火。练、动、讲少有人能及,成为修师的左膀右臂,并代修师教场。
  1921年,韩鹏尧走出家门,访名师寻高手,切磋武技,使通背功夫更加完善成熟,后在山东烟台为当地一大军闽作侍卫一年多,一日深夜,有几个人持枪闯入这军阀家中,见人就开枪射杀,韩每日和衣静坐床头,闭目休息,待子时练功。听到枪响,感觉不妙,敏捷的跳出窗外,施展轻功,飞身跃步翻过院墙,躲过此劫。返回大连。
  韩鹏尧回连不久,因打死日本浪人,再次被迫出走南方。原来,一日傍晚,在一胡同内韩看见三个歹人正在拉扯一个20岁左右的姑娘往屋里拖,欲施强暴,那姑娘拼命挣扎,发出声声惨叫,韩鹏尧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大吼一声,冲上前去,将姑娘救下护于身后,并痛斥歹人,几个日本浪人叽哩哇啦怪叫着向韩鹏尧扑来,韩一看是日本人。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一个迎面掌,将第一个鼻梁拍平,这浪人满脸是血,蒙头转向。又一记钻掌再锤将第二个打翻在地;第三个拔出枪刺向韩鹏尧扑来。韩敏捷的向左右闪躲,飞起“撩阴脚”,正中对方裆部,紧跟着一个猿猴探臂,铁掌穿进此人咽喉,这浪人一声没吭,两眼上翻,当场毙命,韩拉起发呆的姑娘急速撤离。,当年大连是日本的殖民地,打死了日本人那还了得?日本当局随即出动宪兵到处追查抓人。韩鹏尧找到修师研究对策,修剑痴说:你带上我的信立即离开这里,到河北固安县找我的师兄刘智去吧。韩鹏尧几日后到达固安,因刘智去了京津,韩便独身到南方谋生。
  1925年韩鹏尧在湖南国术馆任武术教官。当地驻扎旧军队有一位姓黑的师长,土匪出身,后被何键收编。此人膀大腰圆,满脸杀气,心狠手辣,练过拳脚,有一些功夫,根本不把韩放在眼里,一百个不服气,几次要与韩鹏尧比武。终于有一天,在国术馆与韩动散手。现场有多名军队头目观看,双方各亮架势,韩鹏尧神情坦然,不露声色,紧盯对手,以静待动。黑师长挥拳猛击韩的面门,欲将其制于死地,韩一个闪展疾步,闪电般窜到对手右侧,横手冷弹一掌击中对方右腮帮,没等对手反应,紧跟变化“腋里插花掌”,可了不得,这一掌,击断了其肋骨,黑师长当即倒地不起。对手及围观者谁也没有看明白韩刹那间是怎样打出这两掌,此后韩在南方武林界名声大噪,被武林同道敬奉为“霹雳神手”。何键平生爱好武术,闻讯后请韩吃酒,期间问韩的先生是谁?韩说是“燕北大侠”修剑痴,何键听后大喜,特邀请修来部队专教营级以上的军官习武,并上报委任修剑痴为少将武术教官。
  韩鹏尧在湖南教拳二十余年,期间经常往返于京津一带,广交武林朋友。1927年前后,韩鹏尧与“快手刘”刘智等通背门人,一起到已辞官在家的北洋军阀陆军总长段祺瑞府中做客,段一生最好围棋及武术养生之道,曾资助过中国大批围棋高手(包括吴清源、汪云峰、顾水如等),当日在院中通背门人演示了各自拿手绝活,韩鹏尧首先练了一套通背老采拳,然后用一件旧棉袄缠裹在树干上,先耍了几种掌法,只见树枝摇动,哗哗作响,树叶落地,同行鼓掌叫好,紧跟着韩身体下蹲,突然打了一记冷弹钻掌,后令人用剪刀将棉袄外布剪开,露出棉花,众人一看,惊叹叫绝,只见棉花已被打成扭转的漩涡状,可见韩的铁砂掌内劲功夫已达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同门人齐称韩是当之无愧的“霹雳神手”。这时,段祺瑞笑道:我虽然不太懂通背功夫,但我常打纸牌,纸牌中有一张天王牌为最大,我看还是称韩鹏尧为通背天王吧!韩由此被通背界传称为“通背天王”。
  新中国成立后,韩鹏尧多次回大连住在其姐家,主要是治病(哮喘)。期间看到大连通背发展状况后,非常吃惊和不满,并在武林界公开讲:大连通背自由化,走下坡路了,再过几年我都 不认识了。这在当时对大连通背界震动极大,同时更遭到了通背界传统保守派老人的非议,甚至排挤。这些人表面奈何不了韩,都知道韩的厉害,便多次采取变相的方法赶韩出大连,韩始终顶着压力,尽全力传播着新的通背风格。1960年,韩鹏尧正式收徒教拳,但学员必须做到换汤换药,从头学习。当时十几个人跟随韩师学练晚期五行通背拳,主要有:张云珊、张朝喜、田子华、肖国源、葛太然、林赤兵、王永侠、刘贵仁、梁洪超、王延龙、姜景邦、庄书勤、郭金义、戴金波、金学科、王少起等。至1969年十年间,韩师每年都来大连,隐秘教拳三、四个月,轮换住在徒弟家。
  由于韩师在南方接触的新生事物比较多,思想开放加上有部队训练的经验,所传晚期通背内容、风格与“祁家门”有着明显的区别。(1983年,辽宁省武术挖整工作组在连期间,负责此项工作的组长,沈阳体院穆秀杰武术八段,在总结会上对大连通背两种练法:早期的少祁派五行通背、晚期军事化后的五行通背,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韩师教学主要传授:通背实用手法如何出手快,变化快、消失快,举一反三,边练边讲,生动形象,他亲自带徒弟领手喂招,当靶子,时常被徒弟误打,但韩师从不计较,总是面带微笑给予表扬和鼓励,这令徒弟们至今难忘,先生常讲:当老师的打徒弟,那是捆绑起来打,要不了几天徒弟都打跑了,不利于武术的传承。徒弟葛太然曾问过韩师:是否把平生所掌握的通背东西全部传给了徒弟?先生答道:真正当老师的没有留后手的,有十招教十招,之所以徒弟之间各有不同的东西,那是老师因材施教的结果。就比如你有多大的胃口,就能吃多大的饭量。韩师在老家期间经常与其高徒张云珊通信了解情况,并对大连流传下来的这支晚期五行通背发展前景表示满意。
  由于“文革”那个时代的特殊性,几乎没有徒弟去看望过先生,也没有最后得到晚期通背绝技。先生晚年生活平淡,但思想乐观,除每日练功外,还总结撰写了大量在湖南旧军队中的教学实践经验、此拳风格特点及练功方法的文稿,为晚期五行通背拳的独立形成留下了珍贵的理论依据。先生终生追求专一通背功夫,晚期通背精华大多传给了其女韩梅香。直到病逝韩鹏尧先生的“反革命国民党武术教官”帽子也没摘掉。“文革”浩劫迫害了多少武术老前辈,又有多少优秀传统拳种及绝技失传,谁能搞清楚呢?
其他文献
名称顺序    起势  第一势 进步崩剑  第二势 退步剪形  第三势 进步裹砍  第四势 上步刺剑  第五势 转身劈头剑  第六势 进步炮剑  第七势 退步勾挂  第八势 藏身剑  第九势 左右劈剑  第十势 抱剑  第十一势 托剑  第十二势 进步阳手剪腕  第十三势 跟步阴手剪腕  收势    武式太极剑特点    最早见于李福荫编著的《太极拳谱》,名称为“太极连环十三剑”。剑法有抽、带、提
期刊
赵宝安,又名羽鹏。1963年2月出生,道依次(一汽)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汽车驾驶员。中国武术段位首批5段,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大型历史文献《创新中国》编委、《中华传统文化集成一香江颂》名誉顾问。瓦房店市武术气功健身协会顾问。自童年起喜好听武林游侠之故事。先后习练过形意、少林、螳螂等拳种,少年时拜通背大师修剑痴再传弟子葛太然(韩鹏尧亲传)为师,学习晚期五行通背拳械,经过40年的勤学苦练得到
期刊
葛太然(1941-1996),大连人,高1.84米,身体魁梧,为人豪爽。嗓门宏亮,每次武术活动,尚没见人,声音先到。因胡子特别,很有风度,人称“葛大胡子”。12岁拜通背名师张云珊为师,后来张师将五行通背“天王”韩鹏尧请到家中教五行通背拳械,葛太然同时学习(韩鹏尧是五行通背直接参与改革者,继承了修剑痴大师的拳学思想,为五行通背拳形成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葛太然对五行通背兴趣浓厚,达到痴迷
期刊
因为出版本期《五行通背拳专辑》,需要全面了解晚期五行通背发展历史情况,阳春三月,笔者专门驱车,到市郊区拜访了大连通背界、名震四方的“铁手林”——)林赤兵先生。(林老是笔者师父的师兄弟,在拳房里排行老三,老大葛太然、老二王永侠、老三林赤兵)。  林老在楼下门口热情地迎接我进屋,老人家慈眉善目,话语和蔼亲切,给人以温暖至家的感觉。经过3个多小时交谈,笔者大体了解了林老习武一生中不寻常的经历。  林赤兵
期刊
五行通背拳是“燕北大侠”修剑痴在祁家门通背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发展而成的,全部内容十三件,包括九套拳术、四种兵器(刀、枪、剑、棍)。为了弄清五行通背与祁家门通背的一些问题,笔者专程到大连市沙河口区,拜访了当代通背明家张云珊先生。  张老今年虽已87高龄,但面色红润,神清目朗,手脚敏捷,性格直爽而健谈。他是山东蓉城人,少年时即习秘宗、形意等拳术。后在大连有机缘拜韩鹏尧先生门下习五行通背拳械达十年(196
期刊
童年时常听老人们讲:长寿及健身的秘诀在于经常运动,此话很有科学道理。体育运动的方式方法多样,但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健康,武术作为一项高智商的体育运动也在此列,而从笔者多年习练的五行通背拳来看,体育健身益智效果比较显著。  五行通背拳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是由纵横武林的通背大师修剑痴在20世纪初创建于大连,距今已有百年历史,是深受大连人民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目前在国内外也有较大的影响。笔者从小爱好体育运
期刊
如果说伸肩是通背拳之母,那么中拳就是通背拳之魂。五行通背108总操法,在技击中可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中拳”,中拳即通背拳术三绝掌之一一追魂掌,又称:钻掌、狮子抖铃手、激步劈山炮、四门连手炮、奇形化击炮等等。中拳暗冷急快,专攻对手心窝。裆部、咽喉、面部等中线上要害部位。简捷效高,进攻变化多,故在通背拳术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拳不仅练的是表面形体动作的千变万化,更关键的是掌握它高深莫测的内涵。  拳
期刊
“练武就要比武,比武就要打仗”是练五行通背者常讲的一句话,拳谱中的“万法归一”也是强调一个“打”字。通背拳之所以被称为散手中的精华,是因为它有突出的技击特点。在总结各门各派技法的基础上,实行单操单练,追求专一的实用性。散手运用中关键是在掌握好动作出手时,含有“挤滚穿”、回手时含有“捋带勾”的小手法上。主要是直线攻击,好{以拳击的直拳打法,守中打中,以快取胜。与对手打时间差,把握好小动作的火候是非常
期刊
练法歌诀    起势并步锁心猿,以意导气雾弥漫。  停车问路把手招,悬崖勒马蹄咆哮。  闭门推月抬头望,拨云见日笑开颜。  摘星换斗繁星点,鸿雁双飞翻转旋。  孤雁出群空中坠,川流不息入海湾。  野马分风任驰骋,伏虎听风瞭望眼。  声东击西忽左右,青龙探爪水里钻。  九品连台为官正,怒马回头腰后转。  顺水推舟波浪翻,惊马回头奔腾去。  瓶花落砚飘在盘,高山流水瀑布涟。  童子送书递案前,樵夫担柴
期刊
五行通背门流传一句话,伸肩是通背之母,又说,肩通则一通百通,可见伸肩操法在通背拳中的重要性。拳谱云:  先人流传混元桩,阴阳奥妙柔克刚。  运用伸舒能生力,奇出巧入精奇变。  混元一体象太极,伸肩抖腕妙无穷。  伸肩操法历来被习通背拳者认为是难度大,劲力不易掌握的单操动作,但只有掌握伸肩法,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鞭劲,悟出通背拳的精髓。  伸肩操法阴出阳入,循环运动,具有曲中求直、急似迅雷、冷似脱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