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来源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lp94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在参考和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就乡村旅游对农业、手工业、第三产业、农村产业发展条件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以恭城红岩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对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村产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乡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借鉴借鉴。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村产业发展;恭城红岩村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8)04-0060-07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闲暇时间的增加,旅游成为人们休闲放松的重要方式。乡村旅游以其宁静的自然环境、秀美的田园风光、淳朴的民风民俗与人们对优美自然环境、休闲生活方式、难忘乡土情结的追求不谋而合,获得了国内外旅游者的青睐。乡村旅游作为一种以乡村特色资源为基础,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城市居民为主要顾客群体的一种休闲旅游形式,在带动乡村地区脱贫致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吸纳当地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对乡村地区农业、第三产业、农村产业发展条件具有显著影响。
  近年来,乡村旅游因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及产品特色,在旅游业的浪潮中涌现,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同时也吸引了国内外学者对其的研究,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Sharpley(2000)指出乡村旅游对乡村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促使农村社会经济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1]。Hall(2004)认为乡村旅游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促进乡村地区农业、手工业发展,提高本地产品的经济价值,并且促使社会各界重新评估文物、符号、环境的价值[2]。Liu(2006)提出乡村旅游被认为是改善农村经济发展条件的重要战略,可以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Idelhadj(2012)指出乡村旅游可以在一定周期内带动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区建设[4]。Jaafar(2015)提出乡村旅游可以为农村社区居民提供更加的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张环宇(2009)以浦江县仙花山村为例,从微观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从收入、就业和产业机构几个方面分析乡村旅游给农村带来的经济影响[6]。李海平、张安民(2010)以浙江湖州为例,研究了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7]。闫伟红(2012)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结合其他设施建设、制度建设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增加了农民收入,进而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8]。综上所述,学者们就乡村旅游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文章以乡村旅游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影响为研究内容,在参考和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乡村旅游对农业、手工业、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展开系统论述,并以恭城红岩村为例,论证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影响,以增强研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二、乡村旅游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乡村旅游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通过培育动植物产业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种植生产的部门就是种植业,利用土地上水域空间进行水产养殖的部门为渔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采伐林木的部门为林业,利用土地资源或者直接利用草地发展畜牧的是畜牧业。乡村旅游主要是对农业中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产生重要的影响,且有利于扩大农村经营范围,促进农村产业化发展。在乡村旅游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方面,笔者主要选取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范围、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传统种植业转型升级、促进无公害蔬菜种植业发展、改变传统养殖业发展、实现特色养殖业发展六项指标,用以衡量乡村旅游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二)乡村旅游对手工业及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
  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均保留着比较传统的手工艺,为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手工业是依靠手工劳动进行工业生产和生活用品生产的活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带动了传统工艺的复兴,促进手工业的发展,而且可以开发成多种旅游纪念品、民族服饰、特色食品,满足现代旅游者多样化的旅游需求。为此,选取带动传统手工艺复兴、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开发特色手工艺品、开发旅游纪念品、开发特色食品、打造旅游商品品牌六项指标就乡村旅游对手工业发展的影响进行测评。
  第三产业是指不生产物质产品的行业,即服务业。乡村旅游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六个环节,乡村旅游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在许多农村地区,乡村旅游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带动了与之相关的餐饮、住宿、交通、商业等行业的发展,大大扩展了农民的收入来源,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为此,选取带动餐饮行业发展、带动住宿行业发展、带动交通行业发展、带动娱乐行业发展、带动商业发展和带动其他旅游业发展六项指标为评价内容,以衡量乡村旅游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
  (三)乡村旅游对农村产业发展条件的影响
  乡村旅游不仅对农村地区三大产业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且也改善了农村产业发展的条件。对于农村地区来说,乡村旅游发展不仅可以吸收城市的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三大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可以加快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产业发展环境,实现农村地区脱贫致富。产业发展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又为农村产业的调整和优化创造了条件。为此,选取开拓城市消费市场、吸引城市资金回流、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阔农民事业、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等九项指标,就乡村旅游对农村产业发展条件的影响进行综合测评。
  三、恭城红岩村乡村旅游对农村产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一)恭城红岩村基本情况
  恭城红岩村位于广西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距桂林市108公里,共103户407人,是一个集山水风光游览、田园农耕体验、住宿、餐饮、休闲和会议商务观光为一体的生态特色旅游新村。生态景区总面积6.8平方公里,2002年开始建设,2003年10月对外开放,共投资近1100多万元,建起了60多幢农家别墅,共拥有客房300余间,餐馆50多家,还建成了要赛风雨橋、滚水坝、梅花桩、观景台、月柿节主会场、停车场、环形村道、灯光篮球场、旅游登山小道等基础设施。此外,该村还拥有中国唯一的“月柿之乡”称号的无公害水果万亩月柿基地。   近年来,红岩村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大力发展休闲生态农业旅游,成效显著。自2003年10月旅游开发至今,共接待了中外游客150万人次,成为开展乡村旅游致富的典范。并先后荣获全区生态富民示范村、全区农业系统十佳生态富民样板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6年全国十大魅力乡村”、全国绿色家园奖、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村庄名片、国家特色景区旅游名村等荣誉称号,红岩村的乡村旅游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经过近十余年的发展,红岩村已成为广西区乃至全国乡村旅游的典范。选取恭城红岩村为调查地点,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并就乡村旅游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二)调查说明
  为了解红岩村乡村旅游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影响,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系统研究。此次调查问卷共分为三个模块,其中第一部分为居民的基本情况调查,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居住时间、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月收入6个问题,采用封闭式选择题的形式,请居民在符合其自身实际情况的空格内花勾;第二部分为乡村旅游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影响调查,该部分内容主要将上述4个方面的27项因子作为评价内容,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分别赋予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中立、同意、非常同意五种同意程度1、2、3、4、5五个分值,请居民在对相应的因子后边进行打分;第三部分请居民从自身视角出发,对红岩村乡村旅游发展提出相应的意见或建议,该项内容是问卷的开放性问题,用以弥补封闭式调查问卷的不足。
  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问卷采用随机抽样和入户访问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征得居民自愿进行方法。问卷现场发放、现场回收,保证了问卷的回收率。问卷方法时间为2016年9月15日~21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28份,剔除填写不完整或有明显规律性的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117份,有效率为91.4%。
  (三)調查结果分析
  1.信度分析
  为保证调查问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本文运用SPSS17.0对其进行信度分析。目前,Cronbach's alpha系数是应用最广泛的态度、意见式问卷的信度分析方法,α系数的取值介于0~1之间,数值越大,表明问卷的可信度越高,内部一致性越高。一般而言,α系数介于0.60~0.65之间的调查结果表明问卷需要重新设计,α系数值介于0.65~0.70之间的调查结果是计算操作的最小可接受值;α系数值介于0.70~0.80之间的调查结果表明信度较好;α系数值介于0.80~0.90之间的调查结果表明信度甚好[9]。经检验,得到红岩村恭城红岩村乡村旅游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影响调查问卷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12,表明问卷的信度较高,内部一致性较高,可以进行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2.被调查居民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
  将调查问卷第一部分中的数据输入SPSS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1。
  由表1可知,在此次调查中,男性占样本总数的53.85%,女性占46.15%,男性略多于女性;在年龄方面,25~44岁的居民人数最多,占总数的60.68%,16~24岁的人数最少,仅占9.40%,说明居民仍以中青年为主;就学历而言,近半数的居民为初中及以下学历,甚至还有部分居民没有上过学,拥有中专/高中学历的居民占37.61%,表明受访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在居住时间方面,居住31年及以上的居民人数最多,为71人,占比60.68%,居住时间在5年及以下的居民人数最少,表明大部分居民在红岩村的居住时间较长;就收入来源而言,近半数的居民以务工为生,主要是由于当地月柿产业的快速发展,给当地居民开拓了广阔的销售市场,从事旅游行业的居民数量也较多,占比为24.79%,乡村旅游的发展给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月收入方面,近1/3的居民月收入在1001元~2000元之间,其次月收入在2001元~3000元的居民占被调查居民总数的24.79%,月收入在4001元及以上的居民人数最少,仅占9.40%,可见红岩村的社区居民的月收入水平普遍较低。
  四、恭城红岩村乡村旅游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乡村旅游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红岩村乡村旅游对农业发展具有显著影响,居民的评价均值较高,标准差均小于1,表明居民就红岩村乡村旅游对农业发展影响的意见比较一致。
  由表2可知,在乡村旅游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评价中,居民对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评价众数为4,均值最高,为3.46分,在27项因子中排名第一,表明居民就乡村旅游对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影响较为认可。乡村旅游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无公害蔬菜种植业的发展,居民对该项因子的评价均值为3.29。此外,居民就乡村旅游对改变传统养殖业发展、促进传统种植业转型升级、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范围的影响评价均值都高于3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乡村旅游可以实现特色养殖业发展的认同度较低,其评价均值仅为2.87分,在所有的评价因子中排名第24位,表明乡村旅游对实现特色养殖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够明显。
  (二)乡村旅游对手工业发展的影响
  将调查问卷中乡村旅游对手工业发展的影响的相关数据输入SPSS16.0,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红岩村乡村旅游对手工业发展的影响评价众数均为3分,均值较高,标准差均低于1,表明居民就乡村旅游对手工业发展的影响意见比较一致。在该维度中,乡村旅游可以促进特色食品的开发,居民对该项因子的评价均值3.21分,在所有的因子中排名第8,表明居民对该项比较认可。乡村旅游对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带动传统手工业复兴、打造旅游商品品牌的作用也比较显著。相比之下,乡村旅游对开发特色手工艺品和开发旅游纪念品的作用则不够突出,两项因子的评价均值分别为2.93分和2.95分,均低于3分,表明居民就乡村旅游对两项指标的影响不太认可。   (三)乡村旅游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
  由调查结果可知,红岩村乡村旅游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评价均值基本都高于3分,标准差都小于1,表明居民就红岩村乡村旅游对第三产业发展影响的意见比较一致。
  由表4可知,在乡村旅游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评价维度中,居民对乡村旅游可以带动住宿行业、餐饮行业、交通行业、其他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较为认可,其评价均值分别为3.38分、3.31分、3.27分、3.25分,但对乡村旅游可以带动娱乐行业和商业发展持否认态度,这两项因子的评价均值均低于3分,排名较为靠后。不少居民表示红岩村娱乐行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乡村旅游对其的带动作用不够显著。同时,乡村地区仍较多地保留着自己自主的生活,乡村旅游发展对商业的带动作用也不甚明显。
  (四)乡村旅游对农村产业发展条件的影响
  将调查问卷中获得的乡村旅游对农业产业发展条件的影响的相关数据导入SPSS16.0,經过处理,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居民就乡村旅游对农村产业发展条件的影响评价均值有高有低,标准差均低于1,表明居民的意见较为一致。在乡村旅游对农村产业发展条件的影响调查中,居民普遍比较认可乡村旅游可以开拓城市消费市场、吸引资金回流、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阔农民视野、提高农民素质,但对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强农民的环保意思、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认同度较低,其评价均值均低于3分,表明居民就乡村旅游对此三项因子的影响不太认同。
  [参考文献]
  [1] R. Sharpley. Touris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xploring the theoretical divide[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00,8(1):1-19.
  [2] D. Hall.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southeastern Europe: Transition and the search for sustainabil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04,6(3):165-176.
  [3]A.Liu.Tourism in rural areas:Kedah,Malaysia[J]. Tourism Management,2006,27(5): 878-889.
  [4]A. Idelhadj, M.R. Mateos, L.R. García. Crónica de eventos [Chronical of events[J].PASOS. Revista de Turismo y Patrimonio Cultural,2012,10(5):651-664.
  [5] Mastura Jaafar,S. Mostafa Rasoolimanesh,Ku’Azam Tuan Lonik. Tourism growth and entrepreneurship: Empirical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of rural highlands[J]. Tourism Management Perspectives,2015,14(4):17-24.
  [6] D.B. Park,K.W. Lee,H.S. Choi,Y. Yoon. Factors influencing social capital in rural tourism communities in South Korea[J].Tourism Management,2012,33(6):1511-1520.
  [7] JaeHee Hwang,SeongWoo Lee. The effect of the rural tourism policy on non-farm income in South Korea[J].2015,46(2):501-513.
  [8] Gavril- Paven Ionela, Brsan Mircea Constantin,Lia-Dorica Dogaru. Advantages and Limits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Case Study Ampoi and Mure Valleys)[J]. 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2015,(32):1050-1059.
  [9] J. Clarke. Tourism brands: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brands box model[J].Journal of Vacation Marketing,2000,6(4):329-345.
  [10] Vytautas Sniek,Kristina Barkauskien,Vytautas Barkauskas. The Impact of Economic Factors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Lithuanian Case[J].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4,156(26):280-285.
  [11] NHM Salleh,PB Tin,NAM Dan,R Othman. Analisis keperluan tenaga manusia dalam industri pelancongan di Malaysia[J]. Malaysian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2015,9(1):161-174.   [12] Cornelia Petroman,Amelia Mirea,Ana Lozici,Elena Claudia Constantin,Diana Marin,Iuliana Merce. The Rural Educational Tourism at the Farm [J]. 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2016,(39):88-93.
  [13]张环宙.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浦江县仙花山村为例[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3).
  [14]李海平,张安民. 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浙江省湖州市乡村旅游为例[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15]闫伟红.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互动研究[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16]王小军,张双双.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发展策略[J].农业经济,2012(11).
  [17]于静波.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发展策略[J].农家顾问,2015(1).
  [18]高谋洲.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关系[J].乡镇经济,2008(3).
  [19]刘宇鹏.李彤.赵慧峰.乡村旅游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升级的实证分析——以崇礼县为例[J].农学学报,2012(4).
  [20]颜雪巍.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优化互动关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4).
  [21]汪虹.陈艳丽.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J].学周刊,2014(2).
  [22]萧琳.珠海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及其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特区经济,2016(4).
  [23]张红兵,贾来喜,李璐.SPSS宝典[M].北京:电子工业大学,2007.
  [24]赵得萍.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互动持续发展模式与对策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6).
  [25]严宇.谈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J]. 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4).
  [26]冯明芬.乡村旅游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4).
  [作者简介]刘芙蓉(1990-),女,壮族,广西南宁人,桂林理工大學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学;朱强(1989-),男,土家族,湖北利川,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学;李军辉(1990-),男,甘肃白银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学。
  [责任编辑 方 仁]
其他文献
[摘 要]推进社会教育,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近年来,江苏社会教育快速崛起并发展,但与江苏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与城乡居民学习需求相比还需提升。文章以江苏开放大学为例,论述了在江苏省域内为了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学校如何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具有江苏特色的社会教育5+N服务体系。   [关键词]社会教育;终身学习;学习苑;游学;养教联动   [中图
期刊
[摘 要]2017年、2018年“壮族三月三”期间,广西“三月三文化丝路行”系列活动分别在泰国、越南举行。该系列活动是“壮族三月三”传统节庆创新性发展的一次尝试,实现了本土传统节日与国际的有效对接。文章分析在这两次活动的创新点、探索其成功因素、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壮族三月三”国际化创新发展的思考,为更多的少数民族传统节庆“走出去”提供借鉴。  [关键词]传统节庆;“壮族三月三”;国际化创新;“
期刊
[摘 要]课程建设是社区教育内涵建设与提升的核心要素,社区特色课程建设是社区教育深入发展和品质提升的重点,是课程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选择。文章认为特色课程应设计开发有特色的课程内容、精准服务于居民的学习需求、不断创新课程实施形式;特色项目工作室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具备团队协作、持续开发、项目化实施等优势,依托特色项目工作室开发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实践策略包括打造优秀课程开发团队、基于需求打造课程特
期刊
[摘 要]在“一带一路”与全域旅游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较高的产业,在国民经济收入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旅游市场不断扩大,旅游市场营销在旅游市场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对于旅游景区营销策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章以荔江湾景区的营销策略创新为例,通过对其目前营销现状进行分析,针对荔江湾景区销策略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策略。  [关键词]荔江湾;旅游市场营销;创新策略  [中圖分类号]F590 [文献
期刊
[摘 要]全域旅游是集旅游景观、产品、人文、市场、服务、管理等多种要素于一体的系统化、综合化旅游发展模式,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有助于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升级转型,增强当地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文章从分析全域旅游理念入手,结合丽江经验,阐述丽江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并提出丽江全域旅游发展途径。  [关键词]全域旅游;现状分析; 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
期刊
【摘要】本文以南宁白话为例,论述方言文化进课堂的形式:朗读俗语,习唱童谣;讲述方言故事,演绎本地人物形象;游历旧地,亲身感受;推荐南宁白话方言读本,拓展方言知识。  【关键词】方言 课堂 南宁白话 白话童谣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7-0015-02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工程》,提出要“大力推广和
期刊
[摘 要]文章应用问卷调查法,发现目前我国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国际化的障碍因素主要有项目较少而教学内容单一、人才培养受到地域限制、国内外留学生思维习惯与所用语言存在差异、各种参与主体利益关联度不同等,从而提出了增加与创新交流互动项目、拓展合作区域与合作单位、营造良好的互动环境与条件、建立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等应对措施。  [关键词]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方言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提出“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多元化发展和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的教学建议,从而帮助学生从小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形成保护与传承本土文化的责任意识。  【关键词】方言 小学语文 综合性学习 南宁白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7-0017-03  粤语,是汉族广府民系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南宁市柳沙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茶文化的实践,提出深入挖掘提炼茶文化中蕴含的“康”“乐”“甘”“香”“和”“清”“敬”“美”等“八德”,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编写茶文化校本课程,策划形式多样的茶文化活动等建议,不断探索将茶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的途径,以求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陶冶学生身心,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茶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校本课程实施中学生评价的内涵与特点,论述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从而使学生从校本课程中获益更大。  【关键词】校本课程 学生评价 南宁白话 特色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7-0019-03  2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明确提出“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