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现状分析与发展途径研究

来源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f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域旅游是集旅游景观、产品、人文、市场、服务、管理等多种要素于一体的系统化、综合化旅游发展模式,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有助于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升级转型,增强当地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文章从分析全域旅游理念入手,结合丽江经验,阐述丽江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并提出丽江全域旅游发展途径。
  [关键词]全域旅游;现状分析; 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8)04-0053-04
  一、全域旅游的内涵及特征
  全域旅游是以某一区域为发展对象,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通过有机整合和统筹配置区域内的资源,吸引各行各业参与到主导产业发展中,为旅游者提供全过程的体验产品和全方位的旅游服务,以主导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旅游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全域旅游倡导构建旅游复合型空间,转变传统单一的孤立景点形式,这一理念所体现的内涵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景观全域性
  景观全域性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包括自然旅游景观、人文景观、社会经济要素在内的所有景观,均纳入到旅游规划范围内,打破景区与景区之间的界限,整合该区域中的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社会资源、经济资源、旅游资源,促使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增强旅游业的吸引力,从而给予游客美好的景观体验和观赏感受。
  (二)产品创新性
  全域旅游强调旅游产品的创新,要求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在产品设计中突出“全域品牌”, 以新形态创立新品牌。全域旅游产品包括旅游吸引物、与环境相关的旅游产品以及当地居民。当地居民的行为态度、生活方式、语言交流均会对游客的旅游体验产生一定程度影响,反映着该区域文化氛围。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会从当地居民获取直观体验,所以当地居民也是旅游产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旅游产品创新还要结合民俗风情设计全天候、全时段的产品,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三)产业融合性
  在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下,旅游业是带动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必须以旅游业为核心,整合与旅游业关联程度高的其他产业,增强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全域旅游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以发展旅游业为重中之重,通过多产业的融合共生,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旅游业的包容性增长转变全域传统经济增长模式。
  (四)市场多元性
  在全域旅游理念下,旅游目的地是整个区域,力求构建起需求多样化的旅游业市场,不断扩大客源市场的辐射范围,使市场延伸到省外、国内乃至国外。全域旅游要充分考虑到当前游客对旅游产品的高品位要求,融入地方文化开拓旅游业市场,并征求当地居民的意见,改善旅游文化体验。
  (五)服务全程性
  在全域旅游模式下,旅游业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全程服务,使旅游服务深入到各个层面。全域旅游要借助智能终端设备开发智慧化服务,为游客提供导游、导航和导购。通过景点的联合运营,给予游客不间断的全程旅游体验。在全域范围内,对旅游产业链进行严格把关,要求吃、住、行、游、娱等环节均得到游客的满意。同时,建立起在线评价和反馈系统,及时收集游客的旅游建议,根据合理化的建议不断完善旅游服务,使游客体验到优质的旅游享受。
  (六)管理全面性
  全域旅游是关系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大事,需要各部门的齐抓共管,积极参与到旅游业的建设中来,维持良好的旅游市场运行秩序。旅游发展委员会要对全域旅游进行统筹规划,宣传推广当地旅游特色,工商局要监管各个行业企业的运行情况,强化旅游品牌建设,避免因某一方面出現纰漏而影响整体的旅游形象。
  二、丽江全域旅游的现状分析
  国家旅游局于2016年2月公布了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丽江市名列其中。丽江是我国知名的旅游胜地,在发展全域旅游中占据得天独厚的优势。据统计,2015年,丽江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055.98万人次,同比增长14.72%,其中海外游客114.54万人次,同比增长6.35%;旅游业总收入483.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64%。2016年1月至4月,丽江共接待海内外游客823.13万人次,同比增长14.36%,其中海外游客38.71万人次,同比增长5.67%,旅游业总收入132.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25%。但是丽江的全域旅游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下面对优势与问题进行剖析。
  (一)丽江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势
  1.旅游资源富集
  首先,丽江境内聚居着多个少数民族,拥有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这些都是丽江发展全域旅游的人文资源。其次,丽江的自然资源条件也十分优越,其地理位置位于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区,坐拥高耸入云的玉龙雪山,水质良好的泸沽湖,以及险峻壮观的金沙江虎跳峡。第三,丽江还拥有一大批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镇,保存着历史遗迹、古代建筑以及原生态景观,这是其他旅游城市难以超越的优势。总体而言,丽江的旅游资源从北到南均有分布,当前,丽江有104处旅游风景点,具有知名度的旅游景点包括玉龙雪山、束河古镇、丽江古城、老君山等,能够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到此观光旅游。
  2.旅游路线多样
  丽江旅游路线多样,适于游客自由行,这与全域旅游理念不谋而合。丽江在丰富的旅游资源基础上不断开辟新线路,营造徒步游、自驾游等旅游形式,还在积极拓展康体、养生、探险、农业观光等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旅游体验。相比较组团游而言,自由行游客能够更易于融入到当地居民的生活中,对丽江的传统文化和优美景观进行深度体验,延长自由行旅客的逗留时间,使得行程安排具备较强的灵活性,有利于刺激旅游消费,便于全域旅游的推广。
  3.文化产品丰富
  丽江在开发设计旅游产品时重视传承和展示民族文化资源,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使游客不仅能够欣赏到优美景观,而且还能感受到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尤其随着丽江深入实施文化立市战略,近年大力培育旅游文化市场,不仅打响东巴文化、纳西古乐、摩梭风情等知名文化品牌,还相继推出《丽水金沙》《印象丽江》《丽江宋城千古情》《纳西古乐》《花楼恋歌》《丽江恋歌》《云南的响声》等一批民族文化旅游精品。   4.旅游要素协作程度高
  首先,丽江的政府职能部门对旅游企业的管制日益严格,要求旅行社推行绿色化旅游,不允许导游诱导游客购买高价格且无特色的旅游产品。同时,丽江旅游企业重视有纪念意义和当地特色的生态型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致力于引导游客树立起绿色消费观念。其次,丽江建立了官方旅游网站,并设置了投诉和建议栏,不仅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还为当地宣传起到积极作用,更为游客与当地旅游管理部门搭建起了沟通桥梁。第三,截至目前,丽江有旅行社100多家,旅游购物店近50家,星级酒店两百多家,其中引进国际品牌酒店15家,英迪格、希尔顿、铂尔曼、金茂君悦、洲际、悦榕、安缦酒店均已建成开业。第四,丽江全力推进旅游信息化、智能化,主要景区已进入智慧旅游时代,成为云南打造智慧旅游的典范。
  5.基础设施日渐完善
  首先,丽江已建成民航、铁路、高速公路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丽江有57条运营航线,2015年丽江机场旅客吞吐量为562万人次,丽江火车站每天开行列车9对,成为云南第二大火车客运站。丽江目前正加速构建“东出攀枝花进成渝,西进怒江出缅甸,北上迪庆、甘孜进藏区,南下大理接滇中”的立体交通网络,并推进华丽和丽香高速、丽香铁路建设。其次,加大市政、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二)丽江全域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业过度商业化
  丽江旅游商店随处可见,旅游商品同质化严重,并未体现出商品的地方文化特色。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传统的纳西文化日渐被侵蚀,使丽江古城过度商业化,逐渐偏离旅游业发展的初衷。同时,丽江旅游业的商业化发展态势还会造成丽江失去原本的发展优势,影响丽江原有的生态景观保护,降低丽江全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旅游行业秩序偏差
  丽江旅游业发展速度较快,面临着行业秩序尚未得到有效完善的现状,在旅游服务中存在着侵犯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如拉客宰客、诱导高消费等现象,降低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为此,丽江要想规划和实施全域旅游,必须要整顿旅游业秩序,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3.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被破坏
  随着丽江旅游业的发展,丽江每年要承接众多游客,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不得不开发利用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破坏了当地的原生形态。尤其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大批外来商人进入古城租房开店,而本地居民则到外地生活,使得外来商户所占总商户的比重高达60%。这些商户不重视本土文化商品的销售,也不了解古城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缺乏保护丽江旅游资源的责任感。
  三、丽江全域旅游的发展途径
  (一)统筹规划丽江全域旅游
  丽江要着力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旅游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在统筹规划中要具体涵盖以下方面:其一,制定“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战略,将旅游业链条延伸到各个产业,实现各产业之间的联动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效用,构建起“大旅游”的全域发展格局;其二,健全旅游产业管理体制,在政府的引导下促使各部门协调运作,规范市场运营秩序,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全域旅游发展中来;其三,实施“互联网+旅游”长期发展计划,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旅游各环节的一体化运行,推行智慧旅游新模式;其四,加快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资源,创新旅游产品;其五,严厉整顿不合理低价团,要求不合格的旅游社退出旅游市场,提高丽江旅游服务管理水平。
  (二)大力建设丽江旅游路线
  在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下,丽江旅游线路要抓住丽香、华丽、永盛—宾川等高速公路建设,以及石龙坝—永仁、长水—雄古、荣将—瓷厂等二级公路建设的机遇,积极开发旅游专线,包括玉龙雪山东环线等。丽江要将主城区建成以旅游业为核心的城区,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智慧城市,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和文物遗迹,合理开发利用名人故居,凸显丽江的历史文化特色和人文特色,实现街道、景观和游客的和谐共生。
  (三)健全丽江全域旅游的制度建设
  丽江政府要结合全域旅游发展需求,制定相关的政策指标,强化对全域旅游的长远规划,利用规范化的制度建设限制与全域旅游发展相悖的行为。在制度建设中,要积极推动基础设施的生态化建设,规范旅游废弃物处理,利用经济激励手段改善旅游资源浪费现象,积极打造丽江旅游节能工程,最大限度地实现对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保护,促进全域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整合利用全域旅游资源
  丽江要整合区域内部的旅游资源,确立“全域共兴”的旅游发展价值观念,结合区域内的交通状况和空间位置,重新划分旅游点、线、面,并对旅游线路进行综合性的价值评估。在价值评估中考虑资源互补因素,纳入旅游功能、旅游服务、旅游基础设施、旅游线路等评价内容,全面考虑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根据考评结果对不足之处进行改善。丽江要以整合全域资源为出发点,树立起全国知名的全域旅游品牌形象,并以这种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提升丽江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五)建立社会参与管理机制
  丽江全域旅游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所以要积极推行全民参与的管理模式,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居民参与的新格局,促使丽江旅游城市做大做强。在丽江全域旅游发展中,要协调好财政、绿化、旅游、环保、水利等部门的工作,抽调各部门的负责人组建全域旅游领导小组,对丽江全域旅游进行统筹规划。同时,全域旅游要以社区为单位,调动起社区参与旅游管理的积极性,倡导绿色化的消费方式,促进全域旅游循环经济发展。
  (六)创新全域旅游联动机制
  丽江全域旅游要从全局出发进行统筹规划,整合所有旅游资源,打破各个旅游景区的界限,形成全域旅游格局,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联动作用,维护好全域旅游的秩序。丽江要对全域旅游的实施情况进行综合效益评价,构建起完善的旅游评价机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及时获取可靠的评价信息。此外,丽江全域旅游的实施需要注入大量的资金,政府可采用不同的投融资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投入到旅游业发展中,给予参与全域旅游建设的私营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丽江政府部门还要建立起合理的利益分配与补偿机制,调动起各部门、各企业以及当地居民参与全域旅游发展的积极性。
  (七)加强丽江全域旅游的生态保护力度
  麗江全域旅游要走绿色化发展之路,在提升旅游品质中释放新能量。一方面,在旅游产品定位中确立生态理念,突出景点特色、景点主题、景点形象,开发民族体验旅游产品、康养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以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吸引不同层次的游客。另一方面,建设生态公园、生态文化园、大面积绿地公园等,形成丽江生态廊道,构建起全域绿地系统。
  四、结语
  全域旅游是旅游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对促进各产业融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引导绿色化旅游消费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丽江作为国内知名的旅游胜地,在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基础上,正在着力建成国家级全域旅游发展的示范区,这也为其他地方发展全域旅游提供了宝贵借鉴。
  [参考文献]
  [1]周晓梅.全域旅游视角下博州旅游发展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0).
  [2]冯競儀.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与发展策略阐释[J].管理观察,2017(2).
  [3]张琪,奚悦.基于全域旅游理念的旅游发展新模式[J].江苏科技信息,2017(4).
  [4]常海鹏.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刍议[J].商场现代化,2016(3).
  [5]于洁,胡静,朱磊,等.国内全域旅游研究进展与展望[J].旅游研究,2016(11).
  [6]左文君,明庆忠,李圆圆.全域旅游特征、发展动力和实现路径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11).
  [7]何建民.旅游发展的理念与模式研究:兼论全域旅游发展的理念与模式[J].旅游学刊,2016(12).
  [作者简介] 陶琼(1981-),女,云南丽江人,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景区管理。
  [责任编辑 熈 镌]
其他文献
[摘 要]社区教育要在全民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必须具备品牌意识,培育社区教育学习活动品牌。文章结合常德社区大学的相关实践,探讨社区教育品牌建设路径及策略,以推动社区教育发展,深化社区教育内涵。  [关键词]社区教育;学习品牌;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9)05-0070-04  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
期刊
[摘 要]文章以青海祁连县为例,提出了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形成祁连地域品牌,注重高原生态旅游的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新路径,为青藏高原全域旅游产业提质增效、促进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全域旅游;发展路径;祁连县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8)04-0057-03  2016年,国家旅游局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
期刊
[摘 要]南盘江流域具有独特的山水资源、丰富的农林资源、多彩的民族文化与深厚的历史积淀。百色市在南盘江流域具有地理环境、政策环境、生态农业、民族文化和历史底蕴优势,旅游发展潜力巨大,文章通过融入“特色理念”提出打好品牌基础等措施推进百色市“农旅结合”旅游景区品牌建设。  [关键词]旅游景区;南盘江流域;农旅结合;品牌建设  [中图分类号]G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
期刊
[摘 要]文章对贵州黔东南高碑村的基本情况、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及客源市场作了概述,探讨了高碑村乡村旅游发展目前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了实施乡村振兴给乡村旅游带来的机遇,并结合该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高碑村;旅游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9)05-0086-04   随着
期刊
[摘 要]文章根据江苏开放大学在题库管理与培训、预约考试、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的在线考试试点工作情况,提出了推进在线考试的建议:完善在线考试制度保障体系,建立题库建设标准和考务管理制度;加强平台功能建设,支持学生随学随考,为学生考试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开展培训,引导教师进行学、测、评一体化教学设计,多轮次开展考务、技术人员和学生培训,以保证在线考试顺利进行。  [关键词]江苏开放大学;在线考试;实践探
期刊
[摘 要]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作为一种互联网载体,利用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各种在线教育方式,对实现学习型社会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文章以南宁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实践为例,结合本地终身教育的实际情况、在线教育和知识管理理论,在充分了解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和意见并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分析,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并提出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社区教育;数字
期刊
[摘 要]推进社会教育,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近年来,江苏社会教育快速崛起并发展,但与江苏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与城乡居民学习需求相比还需提升。文章以江苏开放大学为例,论述了在江苏省域内为了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学校如何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具有江苏特色的社会教育5+N服务体系。   [关键词]社会教育;终身学习;学习苑;游学;养教联动   [中图
期刊
[摘 要]2017年、2018年“壮族三月三”期间,广西“三月三文化丝路行”系列活动分别在泰国、越南举行。该系列活动是“壮族三月三”传统节庆创新性发展的一次尝试,实现了本土传统节日与国际的有效对接。文章分析在这两次活动的创新点、探索其成功因素、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壮族三月三”国际化创新发展的思考,为更多的少数民族传统节庆“走出去”提供借鉴。  [关键词]传统节庆;“壮族三月三”;国际化创新;“
期刊
[摘 要]课程建设是社区教育内涵建设与提升的核心要素,社区特色课程建设是社区教育深入发展和品质提升的重点,是课程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选择。文章认为特色课程应设计开发有特色的课程内容、精准服务于居民的学习需求、不断创新课程实施形式;特色项目工作室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具备团队协作、持续开发、项目化实施等优势,依托特色项目工作室开发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实践策略包括打造优秀课程开发团队、基于需求打造课程特
期刊
[摘 要]在“一带一路”与全域旅游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较高的产业,在国民经济收入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旅游市场不断扩大,旅游市场营销在旅游市场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对于旅游景区营销策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章以荔江湾景区的营销策略创新为例,通过对其目前营销现状进行分析,针对荔江湾景区销策略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策略。  [关键词]荔江湾;旅游市场营销;创新策略  [中圖分类号]F590 [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