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的学生评价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wei33308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校本课程实施中学生评价的内涵与特点,论述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从而使学生从校本课程中获益更大。
  【关键词】校本课程 学生评价 南宁白话 特色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7-0019-03
  2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明确提出“课程资源”概念。校本课程成为我国课程结构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我国课程改革甚至是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备受人们关注。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当中,人们自然对校本课程所带来的效果心怀期待,因此,校本课程实施与评价也成为一个重要议题。校本课程的实施是否真的为学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学生从校本课程当中究竟获得了什么?这些问题是校本课程评价当中备受关注的。
  但与校本课程实施中学生评价引起的讨论热度不同的是,针对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评价的研究并不多见。伴随着校本课程引发的研究热潮,校本课程评价的相关研究也于21世纪初渐渐兴起。从研究内容来划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将校本课程评价进行整体分析;一类是针对校本课程评价某一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前者偏重于从理论方面进行建构,对校本课程研究的本质与共性问题更为关心,如胡金木、王云《校本课程方案实施中的评价》,宋生涛《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多元文化校本课程评价的内涵、特征与取向》;后者注重对实践案例的分析,希望从实践当中提炼精华并最终回归实践,如林一钢《校本课程方案:实施中的评价》。校本课程的学生评价方式与一般课程不同,更注重过程性、发展性。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当下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潮流推出新方法,使校本课程中的学生评价得以实施,并能快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或改进。
  一、校本课程中学生评价的内涵与特点
  (一)学生评价的内涵
  校本课程是“以學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课程”的,因此,校本课程针对的不是学生一般性的学习需求,而是精准面对学生的特别需求。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因为对学校与学生状况的特点有清晰的了解与认识,所以能为学生的个体差异而编写不同的课程提供了可能。课程能够真正符合学生的需求,促使每一名学生个体都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在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学生评价也就要立足于此,最终目的应当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要。因此,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学生评价,就要改变以往“强制性的标准化的外在评价”,及时更新学生评价的理念,“为实施而评价,在实施中评价,在评价中改进”。
  (二)学生评价的特点
  1.多元主体参与评价
  在以往的评价过程当中,学生往往作为单一的“被评价对象”,由教师全权承担学生评价的工作。这样的评价基本上是单向的,学生只是评价结果的接受者。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的自编课程,因此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过程当中,其他方面的力量也被纳入课程推进当中,这些力量在评价阶段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程评价专家可以从更为宏观的角度审视学生在校本课程中的表现,而学生本人、学生家长和社区代表也同样可以参与其中,提供各种反馈信息,使学生评价更完整。正是来自四面八方的丰富信息,才更能全方位全景式地展现学生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当中的表现与所得。学生评价不仅仅是一个结果,更能成为一个“民主开放的信息流动过程”,真正为课程改进服务,真正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
  2.多种方式纳入评价
  校本课程最终是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服务,仅仅用一种方法,或者仅仅用量化的方法去评价学生容易偏离目标。在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当中,活动开展的情境丰富多彩,学生的具体行动也复杂多样,相应的评价方法也应该是多样化的。例如,把口头叙述、作品展示、活动日记等都纳入评价当中,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才能够确保评价的信度和效度,才能确保校本课程的持续不断改进与发展,最终促进学生发展。
  在实践当中,学生评价应当关注学生的认知、行为的变化,也应当关注学生内心世界受到的触动与升华。也就是说,学生评价不是终结于某一次纸笔考试,而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展示自己从课程当中的多种收获;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态度与习惯的转变。
  在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学生评价不是为了甄别学生,而是要鼓励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利用好展示自己的机会,真切地体验发展的快乐。
  3.多样结果呈现评价
  学生带着个性进入到校本课程的学习当中,其特性又得到了校本课程的鼓励,可以说,多元性的结果正是校本课程所追求的。面对充满个性的学生,就要允许学生评价的结果也是充满个性化的。由于能力不同、性格不同、环境不同,学生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的所得也许深度不同、广度也不同,这都是正常的情况。
  如果仅仅把学生评价看作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诊断”,将学生预设为“残次品”,在评价中寻找学生的各种不足,那么校本课程的实施并没有为学生打开一扇属于他们自己的门,反而是把学生自己本身拥有的窗户也关上了。只有积极面对学生评价的真实结果,不把评价等同于终结,而将其视为传递学生发展信息的渠道,校本课程才能不断有所改进,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
  二、校本课程中学生评价的实践案例
  我校正在开展与南宁本土文化有关的校本课程实践活动,笔者将以此为例,分析在校本课程实践过程中学生评价在实操层面的过程与问题。参加这门课程的是我校四年级的学生。我校地处南宁市的新城区,生源主要是外地人口(包括区外、区内其他地区)子女,也有部分是南宁本地居民的子女。总的来说,学生对南宁本土文化知之甚少,原因既和他们生活的社区处在新城区(地域上已经与老城区有一定距离)有关,也因为父辈对南宁也不太了解,家庭教育方面没有相关内容。可是,作为新一代“南宁人”,与这片土地没有产生“情感共鸣”,就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既没有支撑其内在的文化自信,又无法形成以包容的态度探索外在的广阔胸襟。   在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当中,学生评价应当贯穿始终,学生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发展的过程。我校采用多种评价方法,促使学生投入到校本课程中去。例如,在开展这门课程之前,教师先给学生下发问卷,问卷涉及方言、老地标、饮食、习俗等,让学生先自评对南宁的了解程度。通过这次自评,学生惊讶于自己对日常生活的这片土地知之甚少,也对问卷中提到的南宁文化内容好奇不已。这既为课程的实施做好了铺垫,又引发了学生对南宁文化的思考与兴趣。
  在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也运用了多种方法鼓励学生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具体如下:
  (一)作品集
  将南宁本土文化内容纳入校本课程,势必不能将课堂局限于教室之中。这门校本课程的实施,其实是不断将学生“推”向真实的生活中去。因为方言、民俗、美食、地标等一系列南宁文化的元素,都是交织在生活中的,学生只有深入其中,才能真正有所认识与收获。
  因此,课程的进行以民俗节日为重要活动节点,其他内容或由民俗节日带出,或是穿插在其他相关内容的授课时间进行展示。重要节日以端午节为例,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参加课程的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会了白话童谣《团团转》。在歌谣中,出现了“炒米饼”“糯米团”这些南宁特色美食,教师自然引出了“南宁美食”这一内容。对于南宁美食,教师在课上只做简单的介绍,主要引导学生在课下充分探究,可以品尝,更可以尝试制作。
  在这一节内容的学生评价方面,教师既要认清当前学生的成长与网络、电子技术密不可分,又要考虑到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些玩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本节内容结束时,应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提交作品,如自己制作传统美食的短视频、记录制作过程的手绘菜谱、美食品尝的电子图集、图文并茂的美食手账等。作品集的内容虽然都是围绕同一个主题,但学生通过新鲜多样的“玩法”,全身心投入到课程当中,认真搜寻材料,用属于他们自己的方法呈现他们了解到的南宁美食文化。
  (二)小组展示与评价
  校本课程涉及内容丰富多样,引发学生兴趣的关键点也各有不同,在校本课程的学习告一段落时,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采风素材。其中,一部分素材已经转化为有形的作品,如上所述的作品集;另一部分素材还没得到展示,如果教师忽视这部分内容,那么既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校本课程的实施。因此,在课程结束之前,可以让学生按习惯或者按特长自由结成小组,将还没展示的内容集中展示出来。
  在小组展示过程中,有的小组成员把几个朋友探访地标建筑的花絮做成视频博客(VLOG),有的小组成员播放了和家人一起学习方言的短视频,有的小组则把长辈拍摄的地标的旧照片与自己拍下来的新照片拼接在一起。
  小组展示的内容不一而足,但通过这些没有在阶段性作品中展示出来的“边角料”,学生能够更明显地体会到校本课程学习的趣味性,而学习的深度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在小组展示结束后,学生互相评价小组作品,相互之间收获了肯定与鼓励,比起教师单方面“认可”学生的作品,这样的气氛能带来更好的课程实施效果。
  (三)活动记录本
  校本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大量探究、搜寻素材的机会,在具体内容方面,对南宁本土文化有所了解。在教师的引导与同伴的影响下,学生不难掌握一些方言童谣,也有机会去了解本土民俗、地标建筑知识等内容。
  从学生花样繁多的学习成果来看,校本课程的推进是有所成效的:参加校本课程的学生确确实实深入到了南宁本土文化当中,并且有实质性收获。但是,这些都是在教师的要求与引导下进行的、阶段性目的较强的课程活动。例如,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就给学生下发了活动记录本,使学生把参与每一次活动的过程与想法都及时记录下来。从活动记录本中,可以看到学生在课程初期显现出来的迷茫,甚至还有对课程活动内容产生怀疑。随着课程的不断推进,学生也表现出了不同的心理活动。由于家庭背景不同,有的学生快速地对南宁文化有所了解,而有的學生连回忆复习一起学习过的方言童谣都还感到困难。同时,学生也记录下了家长的一些反应,有的家长就是本地人,对本土文化可以说是如数家珍;有的家长和孩子一样一头雾水。从一无所知到了如指掌,从半信半疑到真情投入,校本课程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更有内心的触动与感悟。而活动记录本,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系统、细致的评价,学生是否有收获,收获几何,都能在活动记录本中得到体现。
  学生评价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校本课程开发最终追求的是持续发展,要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长远进步,因此学生评价要帮助校本课程落实目标,让学生有参与感,也有获得感。在实施校本课程实践过程中重视学生评价,这也有助于校本课程不断得到改进,最终为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助力。
  【参考文献】
  [1]计清莹.“本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开发[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胡金木,王云.试论校本课程实施中的学生评价[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2).
  [3]林一钢.校本课程方案:实施中的评价[J].中小学管理,2004(5).
  [4]李臣之.校本课程开发评价:取向与实做[J].课程·教材·教法,2004(5).
  注:本文系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2019年校级微型课题(课题编号:TTYS2019008)“南宁白话作为中年段语文特色课程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吴阳熙(1992— ),女,广西桂平人,大学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现就职于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银杉校区,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黎雪娟)
其他文献
[摘 要]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作为一种互联网载体,利用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各种在线教育方式,对实现学习型社会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文章以南宁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实践为例,结合本地终身教育的实际情况、在线教育和知识管理理论,在充分了解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和意见并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分析,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并提出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社区教育;数字
期刊
[摘 要]推进社会教育,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近年来,江苏社会教育快速崛起并发展,但与江苏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与城乡居民学习需求相比还需提升。文章以江苏开放大学为例,论述了在江苏省域内为了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学校如何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具有江苏特色的社会教育5+N服务体系。   [关键词]社会教育;终身学习;学习苑;游学;养教联动   [中图
期刊
[摘 要]2017年、2018年“壮族三月三”期间,广西“三月三文化丝路行”系列活动分别在泰国、越南举行。该系列活动是“壮族三月三”传统节庆创新性发展的一次尝试,实现了本土传统节日与国际的有效对接。文章分析在这两次活动的创新点、探索其成功因素、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壮族三月三”国际化创新发展的思考,为更多的少数民族传统节庆“走出去”提供借鉴。  [关键词]传统节庆;“壮族三月三”;国际化创新;“
期刊
[摘 要]课程建设是社区教育内涵建设与提升的核心要素,社区特色课程建设是社区教育深入发展和品质提升的重点,是课程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选择。文章认为特色课程应设计开发有特色的课程内容、精准服务于居民的学习需求、不断创新课程实施形式;特色项目工作室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具备团队协作、持续开发、项目化实施等优势,依托特色项目工作室开发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实践策略包括打造优秀课程开发团队、基于需求打造课程特
期刊
[摘 要]在“一带一路”与全域旅游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较高的产业,在国民经济收入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旅游市场不断扩大,旅游市场营销在旅游市场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对于旅游景区营销策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章以荔江湾景区的营销策略创新为例,通过对其目前营销现状进行分析,针对荔江湾景区销策略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策略。  [关键词]荔江湾;旅游市场营销;创新策略  [中圖分类号]F590 [文献
期刊
[摘 要]全域旅游是集旅游景观、产品、人文、市场、服务、管理等多种要素于一体的系统化、综合化旅游发展模式,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有助于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升级转型,增强当地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文章从分析全域旅游理念入手,结合丽江经验,阐述丽江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并提出丽江全域旅游发展途径。  [关键词]全域旅游;现状分析; 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
期刊
【摘要】本文以南宁白话为例,论述方言文化进课堂的形式:朗读俗语,习唱童谣;讲述方言故事,演绎本地人物形象;游历旧地,亲身感受;推荐南宁白话方言读本,拓展方言知识。  【关键词】方言 课堂 南宁白话 白话童谣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7-0015-02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工程》,提出要“大力推广和
期刊
[摘 要]文章应用问卷调查法,发现目前我国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国际化的障碍因素主要有项目较少而教学内容单一、人才培养受到地域限制、国内外留学生思维习惯与所用语言存在差异、各种参与主体利益关联度不同等,从而提出了增加与创新交流互动项目、拓展合作区域与合作单位、营造良好的互动环境与条件、建立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等应对措施。  [关键词]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方言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提出“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多元化发展和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的教学建议,从而帮助学生从小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形成保护与传承本土文化的责任意识。  【关键词】方言 小学语文 综合性学习 南宁白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7-0017-03  粤语,是汉族广府民系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南宁市柳沙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茶文化的实践,提出深入挖掘提炼茶文化中蕴含的“康”“乐”“甘”“香”“和”“清”“敬”“美”等“八德”,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编写茶文化校本课程,策划形式多样的茶文化活动等建议,不断探索将茶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的途径,以求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陶冶学生身心,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茶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