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三月三”传统节庆的国际化创新

来源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nvsha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7年、2018年“壮族三月三”期间,广西“三月三文化丝路行”系列活动分别在泰国、越南举行。该系列活动是“壮族三月三”传统节庆创新性发展的一次尝试,实现了本土传统节日与国际的有效对接。文章分析在这两次活动的创新点、探索其成功因素、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壮族三月三”国际化创新发展的思考,为更多的少数民族传统节庆“走出去”提供借鉴。
  [关键词]传统节庆;“壮族三月三”;国际化创新;“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G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8)05-0082-05
  “三月三”是壮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是传统骆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三月三”以歌庆节,北宋时期的《太平寰宇记》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服,聚会作歌。”到了清代,“三月三”已成了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1934年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举行“三月三”歌圩活动的有26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改革开放之后,1984年,广西南宁举办了第一届“壮族三月三”歌节,此后,“壮族三月三”歌节陆续在桂林、柳州等市举办,最后固定落址南宁,成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前身。上世纪90年代,麦克风、录音机等电音设备和照相机等科技产品开始被运用到“壮族三月三”歌圩,让歌圩紧跟时代的步伐前进。2014年,“壮族三月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成为广西的公众假日,“壮族三月三”迅速走向全国。
  广西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之后,广西在国家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更加珍贵。这对于广西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新机遇,也是广西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更是提升广西在改革开放中文化自信的新途径。“壮族三月三”从传统走向创新、从本土走向国际势在必行。
  一、广西“三月三文化丝路行”系列活动概况
  2017年3月30日,“壮泰贝侬 欢乐牵手”——2017广西“三月三文化丝路行”活动在泰国曼谷举办。该活动由广西崇左市牵头组织,广西电视台联合泰国广西总会和泰国潮州会馆主办。活动受到了泰国华人界的关注,30多个华人社团侨领、曼谷市领导出席活动并剪彩,200多名华人社团代表参加了活动。此次活动内容主要是广西原生态民族歌舞、器乐、杂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民俗风情展演等多门类民族文化精品。活动入乡随俗,广西民间艺术团体与泰国当地艺术团体紧密对接,活动项目也体现了泰國的本土特色。
  2018年4月16日至20日,广西“三月三文化丝路行”活动在广西崇左市、越南河内市、凉山省同步举办,与越南人民共度“壮族三月三”传统民族节日。第二届“文化丝路行”活动由中国驻越南大使馆、越南文化体育旅游部牵头,河内中国文化中心、越中文化交流中心、广西“三月三丝路行”组委会共同主办。活动主题为“同饮一江水,‘四好’情谊深”。活动内容包括中越青少年读书交流会、民族歌舞展演、新媒体从业人员交流、民间美食长桌宴、民族民俗文化艺术交流五项,活动促进了中越双方民心相通,深化了“好同志、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四好”情谊与交融。
  二、“壮族三月三”国际化创新的背景和必要性
  (一)跨国共同办节是广西与东南亚国家文化共建“一带一路”的需要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广西在国家发展总体布局中被定位为“构建面向东盟区域的国际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2017年4月,习近平主席深入广西北海、南宁考察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发表重要讲话。习主席充分肯定广西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阐发了广西作为“一带一路”重要门户的地位、特点、优势和发展方向,给广西发出了强烈的文化信号。广西“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加强文化对外传播和交流,要“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办好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一批文化品牌活动”,“促进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体育交流,建设全国区域性文化中心、中国—东盟文化交流枢纽、中国文化走向东盟的主力省区,提升文化区域影响力”。
  2010年以来,广西每年都在东南亚国家承办“欢乐春节”文化交流活动,广西在东南亚已有“美丽广西”、红铜鼓艺术展演等品牌。2011年4月,广西制定了“广西与东盟文化合作行动计划”,旨在通过打造文化外宣品牌,建立创新型交流载体,建设开拓性对外文化贸易品牌,扩大文化外交的成果,让广西成为中国—东盟进行文化交流合作的聚集区。2012年和2013年,广西连续举办了“泰国·中国广西文化年”展演交流活动,受到热烈欢迎。此外,广西与越南合作打造的下龙湾海上实景演出《越南越美》、与柬埔寨合作建设的吴哥窟实景演出《微笑的高棉》两个项目,已列入中国文化部对外文化贸易重点项目,并取得重要进展。这些如火如荼的文化交流活动都为广西“三月三文化丝路行”系列活动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广西“三月三文化丝路行”系列活动贯彻了习近平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了国务院《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培养了广西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助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广西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对广西和东南亚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具有实际意义。
  (二)广西与东南亚国家具有良好的开展文化交流合作的人文背景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中国和东盟专家认为壮族和东南亚多个民族同源,与泰国的泰族、越南的侬族、老挝的老龙族、缅甸的掸族等族群自古以来有着密切的关系。壮族和泰国的泰族、越南的侬族最初共同起源于百越民族中的西瓯、骆越,泰族和侬族先民在长达千年的历史时期里从百越族群中的骆越支系居地向西南迁徙,形成新的族群。广西壮族和东南亚的这些民族不仅存在着相似的稻作文化、铜鼓文化、纺织文化,在语言方面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例如,“贝侬”一词在壮语和泰语中发音相近,都是“兄弟姐妹”的意思,引申为“亲人”。后来,历史上民族迁徙和移民活动至今未断,国家间交流日益频繁。今天的东南亚国家,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当年华人下南洋时留下的奋斗足迹,这也奠定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交流良好的人文背景。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壮族三月三”作为壮族重要节庆走进东南亚,更容易被东南亚人民所接受,成为中国和东盟国家文化交流的一个亮点,将壮族文化带入东盟社会。
  (三)“壮族三月三”的国际化创新发展符合时代要求
  随着全球化经济发展,“壮族三月三”赖以生存的文化语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壮族传统节庆方式和随之而来的节庆产品产生于农耕社会,满足当时人的需求。在过去的“壮族三月三”节庆中,人们以歌会友,借此机会认识其他村寨的新朋友,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平时买不到的生产生活用品的交易。如今,在工业文明与信息化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交友、消费方式和需求都已经改变,传统节庆也必须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主动变革创新。例如,“以歌会友”的范围应当进一步扩大,节庆消费也应当从生产生活用具消费扩大到知识的获得、文创娱乐、旅游消费等范畴。
  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时期,广西与东南亚国家共同举办“三月三文化丝路行”活动,是“壮族三月三”节庆文化活动的国际化尝试和创新,旨在把“壮族三月三”打造成集节庆盛典、文化交流、学术研讨、商贸旅游等于一体的多类型大型国际性文化品牌。这对促进国际人文交流,巩固和发展国际间睦邻友好关系,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起到推动作用,更好地引领中国—东盟文化交流的发展,符合当今世界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时代要求。
  三、打造“壮族三月三”国际化活动品牌的成功因素探析
  (一)活动创新点
  1.活动机制创新
  该系列活动由企业主要负责承办,以商业模式来办节,加大市场运作力度,初步形成了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整体发展机制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文化交流合作协调发展态势。与以往政府办节的形式不同,该系列活动以民间组织、企业及基金会为主力,从民间层面推动“壮族三月三”走出去,以民间资本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建立了文化产业国际合作新模式,使“壮族三月三”不但成为传播广西文化的渠道,也成为了国际旅游和广西文化产业宣传、展示、商贸的平台。“壮族三月三”是起源于民间的节庆,以民间组织和企业的商业模式来举办,更贴合群众需求,也使传统节庆更有活力。
  2.活动形式创新
  该系列活动将广西本土的“壮族三月三”节庆活动放到泰国和越南举办,跳出了一贯以来在本地举办国际节庆活动,将国外嘉宾“请进来”的模式,而让传统节庆“走出去”,这是“壮族三月三”有史以来的新尝试。同时,活动以打造广西“壮族三月三”文化品牌为目标,不但开展了文化交流和节庆活动,同时还进行了商贸往来、国际旅游等活动,延伸了产业链,逐渐在国际上形成节庆品牌。
  (二)活动成功因素探析
  1.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针对东盟国家提出了“睦邻、安邻、富邻”政策,中国已经成为许多东盟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与游客来源国。广西具有与东盟国家文化交流合作的先行优势、平台优势和人文优势。近年来,广西在与东南亚国家的“五通”和“四好”方面都发挥了更加突出的桥梁纽带作用,双方在文化和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广西“三月三文化丝路行”系列活动团圆、和谐的气氛浓厚,既是广西与东南亚“贝侬”畅叙亲情的场合,也是与东南亚华人华侨增进沟通的节庆,进一步奠定了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的人文和社会根基。广西与东南亚国家共同举办节庆活动已经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2.领导支持,各方重视
  “壮族三月三”走出国门获得成功,离不开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和驻越南大使馆的领导、当地侨领、高校领导的肯定和支持。该项活动积极动用民间力量,由广西南宁直线广告策划有限公司出资出力举办,还得到了当地商会、高校等当地各种社团组织、单位以及当地电视台的倾力协助,他们对该活动表现了高度重视,对活动策划作出了积极回应,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完成了各方面的工作准备。民众对文化走出国门也热情高涨,来自各县各族的文化工作人员对“壮族三月三”走出国门的积极性很高,都希望将自己的才艺和文化展示在国外民众面前。
  3.主题明确,反响强烈
  该系列活动以“壮族三月三”为中心,抓准“以歌会友”的节庆特点,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主题,突出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内涵,以泰国和越南作为“壮族三月三”走出国门的第一站和第二站,将广西传统节庆推向东南亚。广西电视台“三月三大直播”也随着“三月三文化丝路行”系列活动两次走出国门,设置境外直播点,与当地电视台一起联合直播报道该次活动。
  在泰国和越南方面,该系列活动参与人数多、规格高、影响大、气氛热烈,参与到两次活动当中的分别有中国大使馆参赞、多位华人侨领、当地百姓、大学师生等。该活动在泰国举办时,泰国侨领就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相信,“壮族三月三”节庆将成为泰中文化交流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也一定会成为中泰民众的共同節日。
  四、“壮族三月三”国际化创新发展的进一步思考
  随着中国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中国文化走出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壮族三月三”秉承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合作理念,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形成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协调发展态势,实现互利共赢。“壮族三月三”的国际化创新发展要逐步实现规范化和常态化,争取让国际联办“壮族三月三”成为年度活动项目,发展为广西“一带一路”的重大文化项目,成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的重要节庆品牌。
  (一)活动组织上制度化、规范化
  民族传统节庆在过去是由民众自发组织的,如今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民族习俗的淡化,也需要政府或企业等有号召力、有实力的组织者来牵头。必须要在活动组织上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建立联合办节的长效机制,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举办国际化的民族节庆活动,使节庆活动长期健康发展下去。首先是主办者制度化,即政府、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媒体、民间组织等应明确各自在节庆活动中的角色与位置,形成政府推动、企业跟进、民众参与、各方面配合的联动机制,做到官、民、企、学“四位一体”整体运作,并形成固定的办节制度;其次是节庆活动管理制度化,即建立科学、明确的评估体系,对每年的节庆活动进行全面的效益评估,并针对问题进行相应的改善;再次是举办的时间或地点固定化,一方面便于活动的组织、策划与管理,另一方面更易在游客心中形成品牌。“壮族三月三”走出国门活动由于已经有个固定的举办时间,所以在地点上可每年选择一个东盟东道国合作举办,便于国际交流和民族文化的弘扬。   (二)活动内容上民族化、本土化
  “壮族三月三”是广西民族节庆品牌,其中体现的民族文化是节庆的灵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壮族三月三”作为广西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目的是展现和演绎广西特色文化。因此,“壮族三月三”在走出国门的同时也要坚持本土化和民族化。可以随着时代发展增加新的内容和形式,但必须保持主题精神上的原生态,保留壮族本身热情好客、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精神气质以及和谐、团圆、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文化价值,而不能被国外的一些文化习俗影响而变味。
  (三)活动形式上市场化、专业化
  国际化本身是和市场化、专业化相互依存的,在进行传统节庆的国际化创新策划的时候,在流程安排、策划水准、通行惯例等方面都要体现市场性和专业性,以品牌理念打造节庆活动。例如哈尔滨国际冰雪节、青岛国际啤酒节、大连国际服装节等都在完全的市场化历练中逐渐形成机制,实现了品牌化和国际化。民族传统节庆要“走出去”,更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脚踏实地,不仅要有深厚的主题作为引导,还要有创新的活动和产品作为支撑,使传统优秀文化精神与现代生活有效对接。要研究分析国内外嘉宾和民众的文化需求、心理需求和消费需求,明确活动的组织目的,挖掘活动的文化意义,做好相关宣传活动,认真总结经验,建立投入产出预算方案等。要保持传统节庆活动在国际上的持续性反响,不但要让越来越多的媒体热衷参与报道,还要让已经参加过的国内外民众成为“回头客”,并且还能带来“新客”。
  (四)参与对象上体验化、多元化
  节日和节庆代表着一个地区民众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节庆活动这个平台就是为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和不同职业的人搭建的。在节庆活动中,民众才是主体,广泛的民众参与是节庆成功举办的基础。而普通人民群众的参与要求节庆活动体验性强,互动性强,参与门槛低,使各类人群都能找到自己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所以,本土的传统节庆“走出去”,在活动策划上可遵循“雅俗结合,动静结合,传统与时尚结合,物质与精神结合”的原则,设计不同类型的子活动,保证节庆活动的参与化、体验化、大众化、多元化。“壮族三月三”走进东南亚,不能仅仅将参与对象局限在某个群体、某个民族,而要做到国家间各个民族、各个社会群体在文化上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
  (五)节庆氛围上轻松化、娱乐化
  对于参加节庆活动的民众来说,吸引他们的更大程度上是节庆氛围。在这种精心布置的环境中,人们耳目受到刺激、情绪受到感染,情不自禁就会参与到节庆的活动中,表达感情、购买节庆产品。所以,引导民众参与节庆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节庆氛围。西班牙的潘普罗纳奔牛节,通过奔牛、花炮、斗牛场的喧嚣来对节日氛围进行营造;法国尼斯狂欢节则主要通过节日的盛装、彩车、摇滚和重金属音乐、焰火等制造节日的喜庆。在国外举办本土传统节庆也一样,要通过轻松欢快的氛围给人以精神上的鼓舞,让国内外民众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各方面感受节庆、认同节庆体现出的价值,消减压力、释放情绪,更加热爱生活,这样才能使本土节庆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
  [参考文献]
  [1]唐正柱.“壮族三月三”品牌建设需要创新路径[N].广西日报,2016-4-26(2).
  [2]任旭彬.“壮族三月三”走出国门講述广西故事的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7(3).
  [3]彭匈.“壮族三月三”特色发展之我见[N].广西日报,2017-4-13(7).
  [4]庞革平,陆华勇.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壮泰贝侬 欢乐牵手[EB/OL].人民网广西频道, http://gx.people.com.cn/n2/2017/0407/c179430-29986 001.html,2017-4-7.
  [5]范洪贵.同根生的民族——壮泰各族渊源与文化[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7.
  [6]蒋雪林.中国和东盟专家认为壮族和东南亚多个民族同源[EB/OL].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1/04-12/2965272.shtml,2011-4-12.
  [作者简介]玉妮(1985-),女,壮族,广西柳州人,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文化产业研究部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广西民族文化产业、东南亚文化。
  [责任编辑 吾 言]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阐述了养教结合老年教育模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要构建养教结合的老年教育新模式,可以从老年教育发展理念、经费投入力度、法律法规建设、体制机制管理等方面获取突破。   [关键词]老年教育;新模式;养教结合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9)05-0074-03   随着经济生活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老年人对教育的要求也在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廣西桂林鲁家村及芦笛三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桂林鲁家村及芦笛三村存在美食街空间布局发展不平衡、休闲农业观光旅游产品单一且不够深化、现有资源未充分发挥作用、旅游效益不显著等问题,需要采取政府加大扶持、优化农民生态意识以及加强与企业合作等措施,促进桂林鲁家村及芦笛三村休闲农业观光旅游集约化发展。  [关键词]休闲农业观光旅游;集约化发展;鲁家村;芦笛三村  [中图分类号]G59
期刊
[摘 要]2013年底,江苏省教育厅决定成立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依托江苏开放大学进行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制度的探索。经过5年的实践,江苏开放大学通过建立校内转换规则并试行的方式,为1000余名校内学习者提供了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服务。文章介绍了江苏开放大學在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制度方面实践探索的方式方法,分析了实施现状及存在的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制度;转
期刊
[摘 要]社区教育要在全民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必须具备品牌意识,培育社区教育学习活动品牌。文章结合常德社区大学的相关实践,探讨社区教育品牌建设路径及策略,以推动社区教育发展,深化社区教育内涵。  [关键词]社区教育;学习品牌;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9)05-0070-04  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
期刊
[摘 要]文章以青海祁连县为例,提出了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形成祁连地域品牌,注重高原生态旅游的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新路径,为青藏高原全域旅游产业提质增效、促进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全域旅游;发展路径;祁连县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8)04-0057-03  2016年,国家旅游局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
期刊
[摘 要]南盘江流域具有独特的山水资源、丰富的农林资源、多彩的民族文化与深厚的历史积淀。百色市在南盘江流域具有地理环境、政策环境、生态农业、民族文化和历史底蕴优势,旅游发展潜力巨大,文章通过融入“特色理念”提出打好品牌基础等措施推进百色市“农旅结合”旅游景区品牌建设。  [关键词]旅游景区;南盘江流域;农旅结合;品牌建设  [中图分类号]G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
期刊
[摘 要]文章对贵州黔东南高碑村的基本情况、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及客源市场作了概述,探讨了高碑村乡村旅游发展目前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了实施乡村振兴给乡村旅游带来的机遇,并结合该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高碑村;旅游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9)05-0086-04   随着
期刊
[摘 要]文章根据江苏开放大学在题库管理与培训、预约考试、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的在线考试试点工作情况,提出了推进在线考试的建议:完善在线考试制度保障体系,建立题库建设标准和考务管理制度;加强平台功能建设,支持学生随学随考,为学生考试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开展培训,引导教师进行学、测、评一体化教学设计,多轮次开展考务、技术人员和学生培训,以保证在线考试顺利进行。  [关键词]江苏开放大学;在线考试;实践探
期刊
[摘 要]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作为一种互联网载体,利用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各种在线教育方式,对实现学习型社会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文章以南宁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实践为例,结合本地终身教育的实际情况、在线教育和知识管理理论,在充分了解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和意见并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分析,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并提出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社区教育;数字
期刊
[摘 要]推进社会教育,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近年来,江苏社会教育快速崛起并发展,但与江苏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与城乡居民学习需求相比还需提升。文章以江苏开放大学为例,论述了在江苏省域内为了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学校如何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具有江苏特色的社会教育5+N服务体系。   [关键词]社会教育;终身学习;学习苑;游学;养教联动   [中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