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yr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让人们的思维活动更加活跃。在健康这一话题上,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与传统观点有较大变化的新观念——新的健康观。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一、了解健康教育界定
  世界卫生组织给现代的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一切顽固沉重的忧郁和焦虑足以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医学界证实,在一切不利的条件中,对人体健康威胁最大的莫过于不良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世界卫生组织也因此提出了一个明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消除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在今天,心理问题处处存在,可是有的人却没有意识到。心理卫生学家肯皮尔在谈到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时也曾指出:心理疾病和身体疾病一样,也有轻重不等的程度:有些是轻微的,无关紧要;有的是严重的,需要治疗。就是说,心理疾病的范围比较广,它不是只指象精神分裂症那样的重症心理失常。心理问题生发期多在中小学阶段(即青春初期),常见原因来自家庭、学习的压力,社会的困扰,以及不良的人际关系等。我在和一位同学谈话时,她说道:“我天天听到妈妈唠叨,烦陈 萌弱的身影、憔悴的面容又不忍心。”还有一位同学和我谈到:父母离了婚,妈妈带着他又和一个带孩子的男人重新组建了一个家,他觉得那不是他的家,不想进那个家,就想在外面跑;到学校里也不想和其他同学谈话、不想学习;心里烦极了,就想和同学打架。从以上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这主要是子女与父母和家庭之间矛盾造成的心理伤害。一个人孤独离群、焦虑不安、想不开、爱钻牛角尖、自卑感强,这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而从一点的小矛盾、不理解发展下去,就可能变成大悲剧。还有一位学生干部在来信中谈到:现在做班干部真难,两头受气:不管事老师批评你不负责任;要管事又难免与一些同学发生争执。一旦吵起来,老师首先要批评班干部,常常觉得十分委屈,生老师的气又不敢顶撞,真不想干了。这仅仅是简单的心理困扰问题。还有一些同学之间交友的感情纠葛、畸恋问题等。这些问题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人的心理,有的需要好好反思,有的需要老师及时疏导,有的更迫切需要进行矫正和治疗。当前,在许多学生身上已经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很多心理缺陷,主要表现在学生身上的自私、虚荣、狂妄、冷漠、以自我为中心、嫉妒心强等,心理健康问题确实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
  美国早在1976年就曾公布了三个数字说明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在美国全国人口中,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患有心理疾病;每2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因为心理疾病而住院治疗;在全美的医院中,有半数的病床为心理疾病患者所占用,因心理疾病住院的患者总人数超过了其它疾病住院的患者总和。
  我国心理学家也曾对3000名大、中学生进行具体心理调查,发现42.73%的学生感到经常“做事容易恐慌和紧张”,55.92%的学生感到经常“对面临的事情过分苦恼和烦闷”,47.41%的学生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太冷漠”,而感到无法与人相处和交往,62.26%的学生“在心情不舒畅时找不到朋友倾诉,常感到孤立无援”,46.63%的学生对考试过分紧张,经常心烦意乱,感到无法接受。这些数字真是触目惊心,说明现在的大、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而且是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专家们还认为凡是出现心理问题者,多半是“小学有苗头,中学现症状,大学出悲剧”。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这一点,要从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且要加大力度。针对以上现状,我认为可以采取下几种措施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1、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
  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氛围,使人们明确影响人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如遗传、环境和教育等。
  众所周知,美观的建筑、和谐的色彩等都会使人赏心悦目,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如果长期生活在嘈杂、拥挤的环境中,心情就会焦躁不安,从而导致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父母之间带有差异性的教育是一种天然和谐、相互取长补短的巧妙配合,一个不完整的家庭,父或母不得不扮演原来不属于自己的角色,子女得到的教育只能是片面的;我们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海报等开展宣传讲座,对社会上的人进行宣传教育,提出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要重视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树立“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的正确观念。
  2、从学校教育开始抓,培养心理健康的新一代
  学校教育是最系统、最全面的教育,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利用黑板报、宣传窗等阵地,开展广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心理健康的学习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对待学习和挫折,使他们学会沟通,学会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让他们健康成长。
  3、开办心理咨询机构,广泛开展多种咨询活动,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档案
  心理咨询活动途径有多种,如:咨询者与咨询师直接面对面的交谈,针对不同情况,让来访者敞开心扉谈问题,在谈话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自我认识能力;通过来信、电话、网络开展咨询活动,开展个人和集体的咨询;建立心理档案,通过心理档案,便于咨询师参考、归纳、总结,更便于把握每个人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开展心理工作。
  4、培养专、兼职的师资队伍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教育队伍的素质,应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加强对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新观念、新方法与新技巧,提高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科研能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使心理健康教育逐步步入轨道,以求长足发展。
  总之,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源于首先能发现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所以,发现有心理问题的人应按照科学的方法去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工作。要教书育人,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更要培养心理健康的新人。所以,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也一定会更努力。
  
  【参考文献】
  ①《学校心理卫生学》,陈家磷著,1991年,教育科学出版社
  ②《中学生心理学辅导》,陈安福,2005年2月,高等教育出版社
  ③《心理与教育》,邵明德、徐洪范,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④《中国健康教育》,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健康教育协会
其他文献
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年龄大都在15岁至18岁之间,这是人生极为重要的关键时期。学生个体无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学生的生理迅速发展最明显的表征是性成熟的开始。生理发展和性成熟促进中学生“成人感”和“独立感”的出现。高中学生在男女之间的感情方面,也随着生理发育而逐渐发展起来,开始对异性感兴趣,有接近异性的倾向和愿望。但是高中生的心理发展有其特征,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强烈、需要强烈,他们易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并强调了人文精神对各个学科的渗透,这是我们教育思想一次伟大的解放,它的现实意义远远超出了教育本身。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
期刊
多少年来,令语文界同仁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真正实现快乐作文。    一、平等对话,激活写作兴趣    人们一般都有这样的经验:几个人凑在一起,可以就一个话题或多个话题聊上一个通宵。这种现象并不局限于大人,也包括小孩:一
期刊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语文教学中应“立足自主,着眼创新”。即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    一、创设民主氛围,激发创新    创设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所
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而作文教学就应注重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因此,切实搞好学生的作文教学,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改革从何处入手呢?下面是我的一点体会:  一、转变观念,改革作文课堂教学模式  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传统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优化作文课堂教学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是“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起草——修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强调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意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强调初中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可见,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还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教书,并
期刊
“严师出高徙”,自古以来成为圣贤之道。“严”不无益处,但需把握好“度”。我们今天的学生不是马老先生足下的“马家军”,也不是袁老手下的女排队员,他们只是一个个活泼可爱,有着旺盛求知欲的孩子。形象的说法,他们是一群祖国未来的“花朵”。而我们教师,既不是一个优秀的演员,在学生面前没完没了的表演,也不是一个高明的导演,按自己编写的脚本把学生导来导去,更不能算是一个纯粹的教练,面无表情地让学生机械地重复某项
期刊
一、教学导语的设想    一节好课必须有一个精彩的开头,这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如果诗歌写作课的导语既能使笔者点破当今诗歌教学的现状,又能消除学生对诗歌的畏惧感,那它就是比较完美的了。  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如果把文字艺术比作一座圣殿的话,那诗歌则是它的塔尖。提起诗歌,有人立马就会想到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即使有时想登上这一顶峰,饱览文学艺术之风光,却又会因畏惧它的高度而望而却步。诗歌离我
期刊
爱美是人的一种天性,自然美又是一种美的简单形式,容易为小学生所把握,并激发他们的审美憧憬。教材中描写自然界的景与物的课文很多,优化阅读教学,就应该充分发掘教材中的自然美,来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在美的享受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求得发展。    一、欣赏自然景物的形象美,激发直觉美感    美感首先来自于对事物形象的直觉感受。学生阅读描写自然景物的课文,实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而审
期刊
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条传统经验,已成为定论。然而,落实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上,往往是读写分家,难以有机结合。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中,探明了一条新路——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以读促写:这里主要是把大家认为较为难教的独立阅读课(三类课文)改为“阅读评赏课”,即让学生通过阅读,自我理解课文内容,自我评论、欣赏课文,自我发现课文中的写作特点,汇报自学后的感受,从而使学生变过去那种被动的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