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探索

来源 :教育信息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er1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度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高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培养批判与创新思维,但是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大多还停留在浅层学习。文章通过对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从文化主题、多元评价、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平台等方面提出有效教学策略。文章通过案例加以分析,以期为基于深度学习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访谈者:徐校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本次专访.据了解,您对教育教学评价方面有所研究,请结合您的实践经验,谈一谈传统教育教学评价存在什么痛点问题?rn徐莹莹:2020年6月30日,
期刊
摘 要:礼仪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授幼儿讲文明、行礼仪的主要途径。绘本是主要的阅读资源,也是礼仪内容的载体。在实施幼儿礼仪教育活动时,以绘本为载体,挖掘相关主题的阅读资源,并创设多样化活动,使幼儿通过与绘本内容互动,储备礼仪经验,学会并践行良好礼仪。  关键词:绘本;礼仪教育;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18-0047-0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不断深化融合,学校课堂的教学方式也产生巨大变革.传统课堂教学环境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智慧课堂”应运而生,为课堂教学
摘 要:人工智能背景下,各类家校互动平台不仅能有效提高家校沟通的效率、实现家校联系的有效衔接,而且能完整采集各类教学场景下的过程性教学数据。与此同时,随着智慧校园建设的逐步成熟,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会促进家校互动成为一个具备教、学、考、评、管五大功能的智能家校共育生态圈,从而真正实现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人工智能;家校互动;智慧校园  中图分类号:G62
疫情期间,中小学响应教育部号召,全面开展线上学习,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学生在线学习意识薄弱、自学能力不足等。2017年教育部修订了高中生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正是提高学生在线学习效率的有力支撑。文章通过数据分析、个别访谈对中学生在线学习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对信息技术新课标进行分析,从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探讨了学生在线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为培养学生在线学习能力提供参考。
当前,创客教育悄然地进入了中小学课堂,创客课程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盛思创客中级实验箱”开展创客教学为例,对创客普及课程中的学习活动设计进行研究,阐述了创客教育课程中项目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法及其实施过程,项目学习能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智能作品的创造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
摘 要:建筑装饰专业项目式教学的本质既是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是最有效的育人方式,与职业学生的素养落地同向同行。建筑装饰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实践,以建构“5G”时代建筑装饰专业项目式教学创新模式为基础,不仅能形成指导性的操作策略和合理化建议,而且能为优化建筑装饰专业的教学体系,完善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践行知行合一提供有益的补充。  关键词:“5G”时代;建筑装饰;项目式教学;改革创新
关键词:中学语文;音美;意美;形美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17-0060-05  一、导入示标  师:大家请看屏幕,这个长着四只眼睛的人叫仓颉,有个传说,说汉字就是他创造的。传说汉字被创造出来的那天,老天爷感动地用粟米下了一场雨,魑魅魍魉因为无所遁形,而惊吓地夜晚大哭。《淮南子·本经训》里写道,“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因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之下,怎样实现学前教育信息化受到越来越多国际学者的关注,由此也衍生了一个专业词汇“移动文档”。文章通过对国外关于移动文档的基本态度、国外幼儿园移动文档的用途、国外幼儿园移动文档平台的教师使用策略、国外幼儿园移动文档的使用情况以及成人对幼儿园使用移动文档的观点等几个重要问题的探索与分析,认为部分国外幼儿园“移动文档”的发展经验为我国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新思路,我国应在立足本国现实情况基础上吸取国外的经验,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摘 要: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构建人文课堂,培养学生人文底蕴;转变教师角色定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精神;教师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能力;实现家校共育,培养责任担当;营造民主课堂,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人文课堂;有效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18-0038-04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