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深入自主阅读的“法宝”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在《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讲到:“有一种可怕的危险——这就是学生坐在课桌后面而无所事事,每天6小时无所事事,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无所事事。这样会使一个人走入歧途,在道德上败坏下去。人应当首先在思考领域里成为劳动者。”仔细考察现在的精读课堂,突出的问题往往是教师还没有引导儿童读好文本,就急急忙忙引入过多的课程资源,去拓展,去发散。岂不知教师越“深度语文”,学生就越难“深入简出”。因此,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从思考入手:
  一、思考让阅读更“有虑”
  学贵为疑,读贵为思。文本不能在一些学生头脑中构建意象、触动情感,快速地作出信息的判断处理,这是困扰学生最突出的矛盾。作为老师,要做的就是把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放在学生面前,为他们“吞食”提供条件,“反刍”是他们的本能行为。五年级开学初,我和学生一起讨论:“平时阅读课文,你们都注意些什么?”沉思片刻,话题打开了,有的说:“把好词好句划下来。”有的说:“想想课文内容与插图的联系?”有的说:“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的说:“课文哪里写得美?”基于这种有的放矢,守住了每一个孩子的阅读底线,至少学生读课文有事可做。拿到任何一篇课文,就会自觉地去条分缕析,浸入其中品读。一边读一边自然地拿起笔作圈划批注,有时查查字典,有时翻翻前面看看后面,前后文联系起来思考,慢慢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这才是真正的阅读,身心自由的阅读,离开了老师也能学习的阅读。
  二、思考让阅读更“有形”
  阅读课能否生动有致,怎样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体会文本的美妙是关键。要把儿童带入文本,须在课堂上设置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学生。这个磁场要求有一个个兴奋点勾起读者与文本作者对话的欲望,那就是思考擦燃的火花。其实阅读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体验的过程,真正被学生感受、体验到的才是有效的文本内容。下面我以人教版第八册叶圣陶写的《记金华双龙洞》一课为例谈谈有形思考的三步曲:
  第一步,读题思考。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到文章的核心。让学生读题目《记金华的双龙洞》后,思考: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问题难易度适中,很快能反馈两个信息:这是一篇游记。文章第六段直接点题描写金华双龙洞的景象。这是质疑性阅读思考。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有责任引领开启学生自己思维的绿洲,智能的园圃,具有一定的质疑问难的基本素质和判断是非的能力。
  第二步,读文思考。初读课文后学生独立思考:(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移步换景观察双龙洞,每个地方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你觉得各有什么特点?为实现思考有效性,我铺设了下面两个填空,辅助学生阅读后能“殊途同归”。
  (1)作者按( )的顺序,先写( ),接着写( ),再写( ),最后写( )。
  (2)在洞口抬头望,发现洞口像( );走进去,外洞显得( );孔隙( ),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内洞( ),不但有( ),还有( )。
  这是求解性阅读思考。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向学生明确提出若干个带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以自读的形式循文求义,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划出要点,以便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三步,读句思考。只要善于发现,每一课课文都有值得学生去积累模仿的句子。如: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指导写设问句)。这是感悟性阅读思考。一切景语皆情语,适时地理解与运用好词好句,既是对文本价值的升华,也是语言积淀的内化。思想与语言交融在一起。
  三、思考让阅读更“有味”
  初读的感受是原生态的,应该马上引导学生明白哪些内容是应该积累的,哪些内容没有必要记忆。有的课文很长,可以长文短教,把课文读薄。例如填一段概括主要内容的完形填空、给课文段落列小标题、等,学生迅速了解课文内容,增强语言的敏锐性和信息筛选的能力。
  常态课堂思路是清晰的,不蔓不枝,往往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同时也文本的主旋律或主题来展开教学。即使是同一主题,也会因思考角度的不同而选择独特的切入口。例如《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我听过许多老师上过,真可以“百花齐放”形容,有的抓住了“静”字,有的抓住了青年“忘我”的境界;有的从“举止特别”出发;有的以“赏心悦目”一词串起了“景、画、人”三者的共性;有的按“鱼在缸里——鱼在心里——鱼在纸上”线索顺藤摸瓜。但文本的核心价值是为学生的,任何一种教法的选择第一应考虑的是效益最大化。在一番取舍后,我最终选择了抓青年“忘我”的特点入手,因为教学目标定位为感受“聋哑青年”的特点,懂得干一件事要执著追求才能成功。抓住人物特点展开教学与该单元写人的阅读、作文教学是一脉相承的,更利于学生深读课文,体会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另外这单元都是学写人的文章,教学中实行课内阅读正迁移,与另一篇写人的文章《父亲的菜园》同时上,边读边思,知道写人离不开写事,读写人的文章要注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与语言等,更要注意人物的特点。两篇课文异曲同工,花开两枝,各表一朵,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无痕中拓展了阅读的宽度与长度,把对写人文章的阅读演绎得淋漓尽致。
  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学生才能扎扎实实学语文。看来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学生一定能出类拔萃。多一份思考,多一些自主阅读,提升常态课质量,让学生走出对文本理解缺少把握度的困境。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培养真正优秀的读者。
其他文献
新课程的改革改变了美术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了新的知识框架。使得学生改变了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使得教师和学生之前的关系更为和谐和密切,建立了相互合作和促进的教学关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心灵感受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审美能力以及创造力。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学生心灵体验的重要性。一方面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
六月的南城像个烤箱,烦躁的心情在闷热的空气中像面包一样慢慢膨胀起来。我和粥粥坐在街边的烧烤摊旁吃着烧烤,喝着廉价的啤酒。啤酒的泡沫就像是我们的梦想一样,脆弱却折射出一个梦幻的世界来。那时候,已经是晚上十一点,粥粥的手机在被她关掉之前已经响了N次,但她依然没有要回家的意思。她一边鄙夷路过的女生腿那么粗也敢穿短裙,一边让老板快点把啤酒拿来。  她是来买醉的,我看得出来。  前几天她便告诉我,她那顽固不
如果说学生是大海上的一艘船,那么老师就是教学航船上的总舵手。如何将学生送往成功的彼岸,就要求老师们教会学生如何鼓满信心的风帆,卯足马力奋力前行。课堂上教师的一个个精彩提问,就是那有力的马达一步步推动学生们探索神秘的未知世界。因此,教学中有效的提问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开动脑筋,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问题提得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效益高低。 如何充分调
“宁静的小巷一杯永和豆奖,我在细细品尝恬淡的家乡;霓虹灯点亮亲于夜市的想象,孩子们捉迷藏在找爱吃的糖;错黄的夕阳龙山寺的老墙,我虔诚点着香手拿一柱希望……”这是蔡依林在歌
学海无涯,教无定法。本文作者站在小学英语改革的前沿阵地,锐意进取,大胆革新,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渗透语音学习和构建词汇库三方面论述了小学英语高效词汇教学的途径。
多年来,给学生写评语仿佛仅见于学生的学籍卡和学生手冊,和语文老师在学生作文中的眉批与总批。数学老师在批改作业时,本来最经常使用的是“√”“×”,右上角打上一个分数,最后写两个字“订正”。现在改进了,使用的是“√”“?”,右上角打上一个等第,最后写三个字“请订正”。改进后的批改作业法可能有如下好处,其一,“×”变成“?”,错是错了,给你点体面,或是留有余地,或许你的方式和结果与标准答案不一样,又怕隐
“微小说”征文活动全面启动  150个字能干什么?除了些微博还可以写微小说,别看字数少,但同样能做到剧情跌宕起伏,光看别人的多不尽兴,特立独行的“90后”就是要写自己的微小说。《课堂内外》高中版从本期起至2012年8月,为期一年征文寻找“微剧情帝”。在150个字的小小世界里,展露俗世情真,市井百态。“90后”的微剧情帝会是你吗?  征文要求:小说文体,可以讲述纯真的友情,温暖的亲情,也可以是含蓄的
第一个远离家多的春节  圣诞假期一过,就是第二学期了,我还没从假期中缓过来,春节又接踵而至。我们常常感慨香港是个好地方,中西节日它都过,一年365天,好像天天都在过节。因为圣诞假期则回家的缘故,所以我和Viola选择春节留港,再加上另一个朋友泽云,组成了春节留港团。  身为香港城市大学法律系的研究生,泽云最擅长的就是《婚姻法》,每次跟他吃饭,他都会大谈特谈离婚时财产分配的诸多事宜,搞得我对婚姻一度
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中学英语教学与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造成重复学习,或知识点遗漏,使多学几年英语的小学生未能在中学收到实效,从而影响了中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
随着我市"15/20/10"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入开展,广大教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中,注重新课有效导入策略深得初中数学教师的青睐,他们紧紧围绕新课改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