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学习和生活实践和谐发展

来源 :安家(校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bao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生活是思维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学生所熟悉的景和物、人和事、学习和生活为载体,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数学才更有它的价值。
  一、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
  《標准》在“学段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教师要多创设教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例如第一册教材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在“可爱的校园”情境图中,除了让学生数一数图中的实物外,教师还应把学生带出教室,数一数生活中10以内的数,使小朋友初步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又如通过填空一只鸡蛋大约(  )克、你的体重大约(  )千克、学校教学大楼大约高( )米……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经验积累的重要性,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像这样创设教学情境,不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钟爱数学,激发学习动机,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且培养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善于使用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构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还原教材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如在《认图形》这节课中,我是这样导入的: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搭积木的游戏吗?(玩过)现在就请你们小组合作搭一个造型,比比哪组的造型搭得最好。“搭积木”是学生平时生活中经常玩的游戏,以搭积木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又如教学《求平均数》时,可以在班内选人数不同的两组同学进行口算比赛,统计每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题目数,然后让学生说说哪组的成绩好。由于人数不相等,不能用总的题目数来比较,这时老师可启发学生想到以各组平均每人做的题目数作比较,很自然地引出了平均数。这不仅仅是为了引出课题,更重要的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需要的思想。
  2. 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如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可以增设一些特殊的数,如电话号码:“110”、“112”、“114”、“119”、“120”等,让学生了解其名称和功能;让学生说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数(如学号、班级号、鞋号、体重、身高等)及其作用;也可让学生报出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并读出来,提醒学生不要随便把电话号码告诉陌生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安全防患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将这些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事例,通过融入了数学的含义,体现了数学的价值,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的理解,感受数的意义,而且体验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的存在,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善于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回归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在学习知识后,不考虑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不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这样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适应考试的解题能手。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让他们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的某些实际问题,他们是十分乐意的,这也是我们教学所必须达到的目标。如在学习了第一册的《分一分》后,让学生回家帮助妈妈整理生活用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再如,在学习“确定位置”后,可设计这样的数学活动:请学生到操场测量操场的8个方向各有什么?然后回到课堂合作交流。回家后测量自己房子的8个方向各有什么?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了有关位置的感性生活经验,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形象、丰富多彩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内在价值,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丰富的数学问题。由此可见,加强数学的应用性,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法去看待分析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生活经验。这是当前课程改革的大势所趋。
  以上是我在探索中的一些经验。我的想法和做法是:“生活经验 (解决)→ 数学问题 (获得)→ 数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
  旨在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并会把数学运用于实践,使数学变得更有活力。
其他文献
摘要:素质教育的广泛实施以来,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开设了综合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可以很好的培养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将理论与应用结合的能力,对其身心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小学生的道德观念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有很大的作用。为了让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从小得到足够的训练,在小学阶段开设综合实践类课程就显得尤为关键,并且,为了使学生学习掌握的技能不过于拔高,不脱离生活本身,该类课程的开设需要贴近生活,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领域的高度重视,其贯穿于各个学科,在整个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为初中教育尤其是化学教师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对此,本文将以初中阶段的学生发展为宏观视角,立足于德育教育,分析化学课堂与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分析如何在初中化学中融入德育,希望能够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德育;化学教育;融合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期刊
摘要:现阶段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非常注重实践活动以及重要的表演活动,为了能够让幼儿园教师具备良好的舞蹈创编能力,需要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阶段深化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逐渐让学生适应现阶段职业需要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根据课程的系统化内容,形成重要的创编意识和创编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当掌握一定的舞蹈知识技能,在与自己职业发展相联系的过程中,逐渐找到舞蹈创编的重要原则,并规范自身的舞蹈动作,在创编舞蹈
期刊
摘要:数学是高中学科教育中一门较为重要的学科。学习数学能够改善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期抽象思维,进而提高其数学的学习能力。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逐渐被应用于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本文主要阐释信息化视野下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高中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教师仅凭借语言的讲述很难使学生较好的掌握
期刊
摘要:所谓审美情趣,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对自然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事物,自己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作出直接的,感性的审美评价与态度,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是审美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小学阶段,青少年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关乎着他们的审美方向和价值观、人生观。如何激发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意识,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是当下小学美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我们美育工作者要静心思索,最终
期刊
摘要:生物作为初中阶段才出现的学科,对于大部分初中学生而言,前期学习生物学科过程中,会因为生物知识的新鲜感而保持注意力的集中,但是时间一久,就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生物知识学习动力的情况,究其原因在于未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倡导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目的在于彰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借助学生关于生物知识的兴趣,来推动生物教学,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围绕合作学习视角
期刊
摘要: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逐渐提升,需要各层级教育工作者能够从人才的科学培养、正确培养的角度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发展,成为新社会主义背景下的高素质人才。美育思想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渗透,不仅可以帮助高校体育舞蹈专业的学生更好的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一定的影响,让学生得到更加正向的引导。基于此,文章以美育思想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渗透为切入点,分别从教
期刊
摘要:幼儿园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适当有效的方法渗透德育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品德习惯,促使幼儿综合素质有效提升,为幼儿之后健康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实际生活情况,进行相应的德育教育工作,使其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的思维方式,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幼儿教育;德育教育;渗透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
期刊
摘要:目前,全国的教育改革在稳步推进,小学的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在小学的英语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学工作者不断,以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到乐趣,为双减政策提供保障为目标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经过不懈努力,广大教师队伍摸索出一套适用于小学生的情境教学法,本文在对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做出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小学英语教育实际运用过程中的情境教学法进行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对情境教学法
期刊
摘要:生活化教學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崭新的、高效的教学方式,将其合理应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可以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帮助学生更加完善地理解掌握相关知识,从而在充盈教学课堂,革新教学方式,巩固教学成效的同时,显现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良好作用,引领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完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切实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有效推进学生的学科思维与综合素养发展进步。  关键词:初中;道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