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51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诗人黄庭坚也是一位茶痴,他把茶都拟人化了,视茶为老友,在咏茶的《品令》词中写道“故人万里,归来对影”。茶如故人,万里归来,相对无言,却又满腹真情,那是怎样一个沉静、深邃、超然、而又思绪绵远的境界。
  2005年,我从杭州回到武汉,暂别纷杂的工作,重返宁静的校园,终于有时间常去刘登峰老师那里学茶,从此叩开茶的门扉。
  刘老师的茶室,并不见太多茶叶,更多的是茶的氛围。挂画、插花、焚香、抚琴,茶经、茶诗、茶席、茶器,是他与茶在精神上的参悟。习茶时,虽每有清茶相伴,但总引导我们沉着于茶的禅意与美学,不止于茶的形香色味。刘老师年逾古稀,每每授茶必殚精竭虑,我们常觉不忍。习茶的时间短暂而珍贵,他总是抱愧,说授之寥寥,有负师名。其实,他一步将我们带入了茶的至高境界,启蒙于气象格局,远胜万盏千杯。
  刘老师七十大寿时,我行拜师之礼,蒙赐茶名“荈下霭”,殷殷之心,难以忘怀。
  犹记初次品尝的是一款普洱,写下小文一篇:

普洱的缘分


  从来没有想过,会与茶结缘,直到遇见普洱……
  初见普洱,茶饼裹着绵纸,古意盎然。打开以后,是老红而近乎深褐的颜色。用茶刀杀开,一片片斑驳的像风化了千年的边墙。取出一些沏上,从茶壶里倾倒出来的是一种很酽的红色,底子里面又泛着一些金黄。譬如绍兴花雕,譬如葡萄酒,一种丰富而迷人的颜色。小啜一口,滋味非常平和温润,然而决不单调淡薄。蕴藉在深处的一种古老而遥远的香,不像铁观音那样夺魂摄魄,不像龙井那样清扬疏朗,是一种不动声色的古道西风。
  这一见钟情的缘分,从此我深爱普洱。普洱有着长久的生命,在漫长的发酵过程中吟唱着光阴的故事。淡泊之中的厚重,平静背后的沧桑,这是普洱的情怀。
  自从跟着刘老师上过几次茶课,翻了几本他布置的必读书目,以为已经深入境界。这种井底之蛙的心态持续了很久,我都没有开悟。一个很偶然的机缘,在“钱塘茶人”初逢另一位老师。他看我一张口就是境界,也不多说,只是拿出私藏的各种好茶来,悉心冲泡,待我品饮。我没有喝出很多门道,喝茶和境界之间仍然是鸿沟。
  一脚踏进的茶庄,是卖西湖龙井和安吉白茶的浙江一路。一身风尘襖热,我对这款值得珍惜品饮的好茶全无知觉的端杯饮尽,只为一解烦渴。喝下这杯茶,我霎时无语。耳边的车水马龙、欢声笑语忽然一下关闭了,只留我独自穿越时空,回到丝竹空濛、杏花烟雨的三月江南。那一缕似有若无的惆怅,弥漫不尽,孤帆远影,依依杨柳。喝完这杯茶,我一直很沉默,一人出神在别的时空。
  刘老师爱茶,爱得沉静,爱得悠远。他写下《登峰茶话》里清新而唯美的文字,是他对自己品茶心得的回味。他说,爱了一辈子茶,其间也会不断喜欢上各种新鲜滋味。临到老了,才觉得最爱仍然是清新单纯的绿茶。他钟爱的不仅仅是绿茶,也是童年和乡土回忆。
  认识太平猴魁,是在另一堂的茶课上。太平猴魁不比龙井、碧螺春、竹叶青声名远扬,这茶只有黄山猴坑很小一块地域出产,非常稀有。
  猴魁这样一款绿茶实在有些奇特:叶片颀长硕大,颇似越王勾践剑的古朴幽光;杀青工艺也与众不同,因此叶片上遍布细格纹和红丝线;冲泡开来,叶子便袅袅的舒展,韵致盎然。
  猴魁,味道极淡,几近无香、无色、无味。喝了二三泡,它仍旧是这样淡淡的、静静的、默默的,不知道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不禁松了握杯的手,随它一起放空自己。在这空下之后,心里却升起了一种难以言状的照拂、关爱和温暖。不着形迹,没有一丝刻意,只是喜悦、和美与感动的交集,久久不曾散去,像是婴儿还在妈妈的怀里,像是只在梦里未曾相遇的爱情,也像是佛陀的慈悲、菩萨的低眉。难怪禅茶一味,猴魁便是引人体悟人生境界的禅师。我常想,君子待人之道,必如猴魁。必不形诸巧辞美色,必不心旌摇荡,只是不言不语而设身处地的送上一束温香。好茶如好人,绝不以刺激感官巧取蛊惑,绝不假攻心之计以施恩自居,只是平淡温暖得几乎不能觉察。
  另一款引人入胜的茶,是一位苏州的神仙姐姐自己种、自己炒的茶,无名而有望。乍一喝下,这茶便惊得我——那情状只在懵懂初开时、电光火石一瞬间的心跳如小鹿狂奔;再品,万种风情、千般变幻,是一个怎样长袖善舞、玲珑奇巧的女子;终了,却是深沉而长久的平淡。
  这茶之三味,恰如一个女人的一生。初初是豆蔻佳人,荡起无数少年单纯而热烈的青春;尔后渐解红尘,在眼波暗转、眉梢轻颦的瞬间,只留下问世间情为何物的痴心难奈;最怕是美人迟暮、韶光不再,却生出“平林漠漠烟如织”的萧然与超脱,前尘往事俱休,繁花之后,静夜冷月,无味之味方为至味。
  谨以此文悼念于2014年2月21日去世的刘登峰老师。
其他文献
一  2017年12月14日,诗人余光中先生离开了这个纷纷攘攘的世界。15日清早得到消息,我第一时间写信到台湾中山大学给余夫人我存女士,表达我们的不舍与慰问。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们有三年时间工作在高雄,余先生是首屈一指的“文曲星”,他又是这样的了解美国,于是我们便有机会在各种文化活动中见面。余先生总是西装笔挺、和颜悦色、谈吐幽默,非常的亲和。一次谈到俄罗斯文学,他问我最喜欢谁?我答道:屠格涅夫。他
在《杨红樱的意义》中,我写到过这样一段话:  童年是整个人生中最可贵与最伟大的时段,而且不管在这个时段里遭遇过多少不幸与苦难,结论依然如此。人这一生中随同生命的早期生态自然展开而同时降临、用以仰望与惊讶人世也藐视人世的人生本领,只有在童年才完全具备,并因此而在任何损毁与伤害、悲情与厄运面前,保持无忧无虑的童年基调。即使是到了青年时段呈现的浪漫情调,与到了耄耋之年才醒悟的“纵浪大化,不喜不惧”的情怀
9月9日,最高法和最高检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以下称为“司法解释”),“两高”的“司法解释”是依法打击网络谣言,依法保护言论自由的一次努力。  互联网作为产业对中国经济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而对促进包括言论自由、政府信息公开在内的中国社会发展,以及提升个人权益意识而言,也功莫大焉。而与此同时,网络的自由空间也难免被一些
[摘 要]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要通过参与活动才能实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策划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感悟和反思,从而获取经验,实现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有效;数学活动经验;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2-029  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背景与导读]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无论是从数学的产生还是从数学的发展来看,数学与现实生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生只有将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地被激发,如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才有可能真正被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在周其仁先生博客里读到《劣币驱逐良币不成立,优胜劣汰违背规律》,该文后来发表于2006年5月28日《经济观察报》,很有意思。对周先生的大名早有耳闻,也念过先生大作,他有乃师张五常先生之风,加之对“劣币驱逐良币”这个现象很有兴趣,所以不敢错过这篇新作。拜读之后,我觉得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葛氏定律(Gresham’s Law,有人译为格雷欣法则,或格雷沙姆定律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劣币驱逐
人生总有晚境,《白狐》中施金教授夫妇这一代的晚境尤其堪忧。  上帝喜欢孩子、青年,羞辱老人,不喜老人,让他们老态龙钟,身体臃肿,牙齿脱落,头发掉光,老眼昏花,骨质增生,让他们心血管瘀塞,皮肤松弛,走路蹒跚,卧床不起,老年痴呆,最后被凄惨地收走,从这个世界上抹去,而且,在生前要折磨他们。  这只是生理上的衰老和遗弃,而在每个时代,每个地方,老年人的晚景也各有不同。我写的是在如今的大学里老年知识分子的
我的同桌莉莉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她特别爱干净,我们都叫她“洁癖王”。  她的洁癖有多严重呢?这么给你说吧,她所看到的地方不能出现灰尘。她只要看到一点儿灰尘,就会自动弹开,躲得远远的,好像如临大敌,而且还用双手捂住口鼻,一脸嫌弃的表情。同桌爱干净到这种程度,我真是服了。  这不,暑假过完刚开學,我们高高兴兴地来到教室。经过一个暑假,每张桌子上都难免会落有灰尘。莉莉进教室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和同学们打招呼
苏轼诗、词、书、画俱佳,是我最钦敬的大文豪。他不媚权贵,爱民如子,勇于直谏,屡遭迫害,贬官、流放、迁徙,由开封而黄州,由黄州而惠州,由惠州而琼岛儋州,远逐至天涯海角。他仕途浮沉,数起数落,一生坎坷。诚如苏轼弟弟苏辙所云:“东坡何罪?惟因正直、敢言、名太高!”  1080年,苏轼受政敌排挤、诬陷,由京都贬至黄州。到了偏僻之地,他只能自食其力,荷锄躬耕于丘陵东坡,因号东坡居士。东坡才华横溢,流放到黄州
老马,自称“虎爷”,“文革”时他是造反派,如今他是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革”虽已远去,可他一如既往地工于心计,在官场上一斗到底,甚至斗出了人命。一个激烈残酷引人入胜但又让人毛骨悚然的好看故事。  老马是一个厉害的人。  在这座城市里,许多人都熟悉他,他吃饭打包,朋友请客和公家饭局都不例外。他个子不高,但是走路飞快,奔会场签到领取礼品时尤其如此;他的脚步丝毫不亚于年轻人——要是再年轻三十岁,说不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