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术课堂充满活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o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准备教案时,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在传统的教学中,这种资料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和录像等这些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这样的消息来源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随着电脑科技的普及,教师将可以通过电脑从网络中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教师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
  比如在初一人物线造型的美术课上,当教师要求作业画女同学头像时,总会有个别学生提出要画男同学,有的还要画自己的爸爸,有的甚至要画只小熊猫。教师应该分析一下这些学生的想法,要求画男同学的可能觉得自己能画的更好;要求画自己爸爸的是因为他最熟悉;要求画熊猫的同学可能是因为不自信,怕自己画不好人头像而要画自己拿手的。如果这时教师大怒,以不按老师要求做作业和无理扰乱课堂批评的话,就使学生的绘画热情受到挫伤。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教师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教师生硬的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像、幻灯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初二美术国画的课程中,因为教室条件限制,教师示范很麻烦,而且学生也不容易观看,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来演示。让学生先欣赏作品,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二、教学内容适中,训练有层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要让学生多写生绘画,少临摹,要分层次训练,按高低年级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如初一年级的线造型练习,开始应该从简单的造型画起,有的甚至要从简笔画开始,不能从难度大的要求学生,那样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困难而退缩,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如有条件的话,教师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利用线来描绘自己的校园。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简单的写生训练后可用默写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事物特征的记忆表现,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认真仔细,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美术课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课,是中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艺术的创造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乃至将来步入社会参加工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工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不增加他们的负担,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所谓“有效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和研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从而获得自身发展的过程。笔者认为,有效学习包含了经验、思考、活动和再创造四个基本要素。“经验”是开展有效学习的基础,即学生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思考”需要学生开展自主思考。“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这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再创造”是指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再创造过程。那么,教师
基于伙伴关系、委托代理理论和审计控制理论,分析我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审计要素,包括审计前提、审计关系人以及审计内容;从主体、时序及执行三个维度分析PPP项目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自主选择确定主题,主动进行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作为一种科学主动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能够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为学生自主地学习和独立探究提供广阔空间,在“动口”“动脑”又“动手”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均衡发展,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教育教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高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难题。《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能力”,阅读技能的教学目的是要“培养阅读策略,培养语感,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成为摆在英语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首要教学任务。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英语阅读的教学意义、具体实施及
一、农村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校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笔者随机抽取了三个年级各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1.词汇记忆43%的同学的主要记忆方法是机械记
运用一元线性回归对大王滩水库的"三氧”"三氮”资料进行统计,并经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得出相关性显著的方程,利用该方程可提高水质评价的准确性和监测效率.
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技能劳动者的优秀代表,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骨干力量之一。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技能人才的概念  高技能人才是一种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较强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于一身的新型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发展条件下人才
一在刚成为一名数学教师时,我眼中的上课实际上就是讲课。我曾经在“讲”字上下了不少工夫,琢磨如何讲才能精彩,如何讲才能简单明了、彻底深刻。我眼中的备课也是为讲服务的,课堂
摘 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触摸和感悟文字,让学生感悟词语的丰富内涵。应该从一个词语、一个句子开始,构建和丰富学生的言语世界,使词语教学为阅读教学服务。聚焦当今名师的课堂,我们不难发现,词语教学总是能和阅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细节中散发出无穷的魅力。为此,笔者尝试从“情境教词”“以词及文”“体悟升华”三个方面展开实践研究,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感悟,让词语在阅读课堂的言语生命中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