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实践情境,感受参与价值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hu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能力,磨炼学生的意志。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感受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活动可以从四个方面开展:第一,创设表演情境,感受参与趣味;第二,创设劳动情境,明白自身价值;第三,创设网络情境,了解課程资源;第四,创设实地操作情境,练习动手能力。教师通过这四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参与实践活动的趣味,从而认识自己的价值。
  关键词:实践;情境;参与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要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能力,磨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意志品质。实践活动主要以学生感兴趣的事情为出发点,以锻炼学生的能力、意志品质为目的。活动内容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经历的、容易忽视的、简单却做得不成功的事,且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践活动的主题需要,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参与面既要广,又要能展现学生的价值,还要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活动的趣味。那么,如何挖掘课程资源,找到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呢?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觉得,要想把活动开展得既丰富又有带动性,教师在活动中就要多观察、多探究,还要善于创设有利于学生实践的情境,在带动全员参与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个性风采和价值取向。
  一、创设表演情境,感受参与趣味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实践活动有了兴趣,那么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自发性就能在一定时间内完全体现出来。一旦这种参与兴趣被调动起来,学生潜在的灵感和深藏的内蕴都会被挖掘出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就在于挖掘这些潜在的课程资源,这将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关键在于教师多创设表演情境。教师可以根据课程需要,开展让学生心动的综合实践活动。
  例如,为了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可以开展“我是学校广播员”“我是小小主持人”“我是一名小记者”“我是一名导游”等学生感兴趣又能锻炼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课上因势利导,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我是家里小主人,我能招待客人”这一活动中,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家里的小主人,有朋友来家里做客,应该以主人翁的态度和热情进行招待。在“我是小小主持人”活动中,要努力营造氛围,让“主持人”在语言组织、神态表情上都展现主持人的风采,教师只是起提醒、指导作用,即便学生模仿得不是很到位,教师也要根据情况加以鼓励和指导,树立学生的自信,相信时间长了学生的能力和意志品质一定能得到锻炼。在“我是一名小记者”活动中,要鼓励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对家乡事业有成的种田、养殖能手进行采访,了解他们发家致富的先进事迹后,再到班级进行汇报。在“我是一名导游”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对家乡的特色和特产进行宣传,可以提醒学生介绍介绍宜兴五宝:“红宝”——杨梅、“绿宝”——阳羡雪芽、“黑宝”——乌米、“白宝”——百合、“紫宝”——紫砂壶。总之,家乡什么出名就介绍什么。
  在这样的表演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入情入境。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感受活动的真实性,并时刻鼓励他们参与其中,相信自己能行。这样的活动开展得多了,学生的能力自然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创设劳动情境,明白自身价值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带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带领学生走进敬老院,动手帮助老人洗衣服,打扫卫生,收拾房间,和老人谈心,了解老人的生活;在家乡杨梅成熟之季,带领学生参加劳动,亲自动手采摘杨梅,从劳动中感受爸爸妈妈的辛苦,从而明白自己只有好好学习才对得起父母;在秋天水稻成熟的季节,带领学生帮助孤寡老人和残疾家庭搬运稻谷,让学生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在一次大扫除的时候,我带领本班同学帮助低年级的学生打扫卫生。在活动前我就明确告诉学生,通过本次活动我们要给低年级的学生做榜样,展现自己的价值。结果在活动中,学生认真、积极地帮助低年级学生擦玻璃、拖地、洗黑板,而且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很乐意参加这样的活动。其实,像这样的活动教师组织起来并不困难,只要我们有心,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价值。另外,在组织这样的活动之前,教师一定要提前告知学生参加的目的,而且组织活动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在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参与性、创新性、趣味性为出发点,努力做到让活动有“生命力”。
  三、创设网络情境,了解课程资源
  现代教学已步入多元化,课程资源可以说应有尽有,互联网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从某种程度上讲,网络可以让学生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学生学习起来兴趣也特别浓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学生有视觉享受、听觉享受,还可以产生美好的遐想,对未来充满向往。我们应注意以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来满足学生内在的精神需要,努力挖掘课程资源,让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光靠实物未免单一、枯燥,教师可以尝试把网络资源引入教学。如开展“奇异的植物世界”“多样的树叶形状和颜色”“美丽的春天”等实践活动,我们就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网络世界,多看看,多了解。因为我们这个地方植物的种类少,可观察到的树叶的形状和颜色也不全,春天也不像书本上描写的那样美丽,有很多次学生都很失望。如果单纯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搜集、整理资料,或是让学生写感受,学生所写自然就非常浅薄,而且效果欠佳。所以,为了增强活动的实效,我们就有责任让学生了解更多。通过网络辅助开展活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往往比较高,每一次我都能感觉到学生的愉悦和满足感。
  例如,在“花的世界”和“动物明星评选会”两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都是依靠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课后又让学生尽情谈感受,这两次实践活动的效果明显优于不用网络进行的实践活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网络情境创设可以对课程资源进行二次开发,激发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潜能,开展有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实地操作情境,练习动手能力
  为顺利、扎实、有效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教学中应以实地操作为主,以多种形式来保证课程稳固实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选取能让学生跃跃欲试的主题,这个主题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范围也不能太大。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在学校组织的“我是环保小卫士”实践活动中,学生纷纷参与,凡是有白色垃圾的地方都有学生忙碌的身影。在班级开展的“我成长,我快乐”活动中,学生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遵守纪律,参加量身高、测体重及测视力活动,通过这三项可操作性强的活动,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视力需要矫正,还有一部分学生需要把自己测到的视力情况告知家长,由家长带着到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当发现有部分学生的身高和体重严重不协调时,我就对学生进行教育:我们应该合理饮食,不能挑食,应该明白,所有的食物,尤其是蔬菜,对我们的成长都有重要的作用。随后,我又布置任务让学生查资料了解蔬菜的作用,及时开展了“蔬菜是个宝,我们爱吃它”的综合实践活动,效果非常好。学生不但知道了各种蔬菜的营养和作用,更重要的是那些原先挑食的同学有意识地不再挑食了。
  其实,我们身边类似这样的实地操作的活动有很多,只要我们抓住时机组织实践活动,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自己,更重要的是能发现和解决平时被学生和家长忽视的问题,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要想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让课程内容丰富、学习效果明显,需要我们不断探究和实践。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我们应该学会搜集课程资源,拓宽研究的范围和视野,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贴近生活,迈向社会,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为了让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资源广泛,我们要大胆地把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并为学生多开辟展示的舞台,提供表现的天地,让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生活和学习天天都精彩,处处是阳光,时时有雨露。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官林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教育的根本使命在于“育人”,这是所有学科共同的核心任务.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小学数学理应体现立德树人导向,寓育人目标于学科教学之中.育人目标不是空谈,要渗透到实实在在的教学实践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是学科育人的主阵地.那么,怎样发挥数学学科特点,发掘育人关键元素,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呢?在此,笔者辑录几位数学名师的教学案例片段,与读者共同分享他们在教学中把握育人契机,让数学学科立德树人功能真正落实的教学智慧.
期刊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都说明,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下面我就语文课堂教学激趣法,浅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教师讲述自身故事,让课堂贴近生活  教师让课堂贴近生活,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他们悟到语文之道。  比如,在讲解李煜的《虞美人》时,在导入环节
期刊
学科融合作为面向未来的教育变革,已经越来越成为教育的热点和重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包括“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这就是说要打破学科界限,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学科结合起来,围绕一定的主题、问题、任务、概念和学习内容,通过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培养学生理解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期刊
“认识三角形”是苏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本节课主要包含两个内容:三角形的特征和三角形的高.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在低年级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在生活中也建立了比较丰富的表象,这些经验为三角形特征的学习提供了非常充足的认知准备,同时让学生觉得三角形的特征非常简单,缺乏挑战性,自然也失去学习的动力.三角形的高的认识则主要为五年级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做好知识铺垫,而与前者三角形的特征这一内容并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知识之间的割裂呈现同样会让学生学习目标不清晰,需求不强烈.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
期刊
为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品鉴能力,统编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到四年级上册“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再到五年级上册“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层推进学生的学习。  《四季之美》是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四时景物皆成趣”里的课文,是日本平安时期宫廷女作家清少纳言的一篇散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
期刊
学校的常规: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班级轮流遴选两名升旗手进行演讲。一则树立榜样,让同学们向升旗手学习;二则以示荣誉,鼓励获得荣誉的同学再接再厉,勇攀高峰,再创佳绩。  开学第二周星期三,大队部邓老师通知我,轮到我们班遴选升旗手了。我有些为难:几年下来,班级里当过升旗手的同学已有八名。剩下的同学,并不是没有优点或特长,只是离表现突出、堪称榜样还有一段距离。这“矮子里面拔将军”,着实让我有些为难。  一个
期刊
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强、抽象等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开展问题导学,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教师可以通过自主探究、讨论分析、练习应用与自我反思四个环节,让学生提出问题,经过思考后解决问题,最后拓展、总结问题,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一、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学
期刊
小方块是一种直观模型。借助小方块,可以让抽象的数学直观起来,静止的数学运动起来,帮助学生直观地进行数学的思考和想象。下面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谈谈笔者的幾点思考。  一、借助小方块,探索数学规律  数学知识具有数与形的特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直观模型把数与形相结合,引导学生借助摆小方块的操作活动,让数学静止的知识动起来,找到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不断强化学生的表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期刊
统编语文教材非常重视口语交际,在教材编写上注重生活化的交际话题,制定了完善的目标体系,方便教师实施教学.笔者以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rn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需要在教学中落实两个语文要素:一是阅读训练要素“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二是表达训练要素“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口语交际的核心目标是“交际”.要实现目标的精准化,使口语交际的训练变得清晰而有质量,还需要对目标进行合理分解.在“我们都来讲笑话”口语交际的
期刊
今年“五一”长假的一天,我应友人邀请赴某乡镇游玩转悠,美其名曰:文化调研.在某镇中心小学,与校长的短暂交谈勾起了我对三十年前往事的回忆,回忆起与之职位相同、风格迥异的第一任领导来.他就是乡教办主任陶国祥先生.于是,我向这次同行的朋友深情地讲起陶主任的故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