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佛家提倡音乐,佛教乐舞反映的是佛国天堂的美好胜景,是为了用音乐之声陶冶人们的心灵,使人们更容易受到佛的教化,向善从善,敬佛礼佛。在佛教盛行的西域,佛教音乐艺术与能歌善舞的西域民间歌舞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西域独特的音乐舞蹈艺术,真实地反映了西域人民的文化艺术生活。 那么,佛教音乐是如何起源的呢?隋唐时期是我国音乐文化交流的第三个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佛教音乐文化对我国的音乐文化有什么重要的影响呢?
  关键词:音乐文化;佛教音乐;音乐交流
  中图分类号:J6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一、佛教音乐起源
  佛教音乐起源于印度吠陀时期,佛陀根据其中记述梨俱吠陀歌咏方法之娑摩吠陀而制定伽陀,伽陀即指偈颂,方便宏扬佛法。佛教音乐被称为梵音,又名梵呗。梵,来自印度语,是“梵览摩”的略称。根据《佛光大辞典》:“梵,表清净之义。”“呗,又作呗匿、婆陟、婆师。意译为止息、 赞叹。以音韵屈曲升降,能契于曲,为讽咏之声,乃梵土之法曲,故称梵呗。”
  公元前6~前5世纪,佛祖释迦牟尼在印度创立佛教时就使用音乐,以“清净和雅”的吹唱来演说经法,约在公元前 3世纪后,佛教音乐随着佛教逐步向亚洲和世界各地流传。由于民族、地域各异,佛教音乐在流传过程中,吸收着不同的民族民间音乐,从而产生不同风格的佛教音乐。
  约在东汉明帝年间(58~75)佛教传入中国。使来自印度与西域的佛教音乐,掺杂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因素,因而中国佛教音乐既含有中国民族音调,又含有印度或西域少数民族音调。《西河诗话》曰:“李唐乐府有普光佛曲、日光明佛曲等八曲,入娑陀调;释迦文佛曲、妙华佛曲等九曲,入乞食调;大妙至极曲、解曲,入越调;摩尼佛曲入双调;苏密七具佛曲、日腾光佛曲,入商调;婆罗树佛曲等四曲,入羽调;迁星佛曲,入般涉调;提梵入移风调。”说明这些佛曲已具有中国民族民间的风格特色。到隋唐时期,随着佛教各宗派的繁荣,佛教音乐也达鼎盛阶段。
  梵呗主要有三种用途。首先是讲经仪式,通常行于讲经前后。其次是六时行道,即寺院每日作朝暮课诵之用。最后就是经忏法会,譬如“观音菩萨圣诞”、“梁皇宝”、“水陆法会”。根据《长阿含五阇泥沙经》,“时梵童子告忉利天曰:其有音声,五种清净,乃名梵声。何等为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澈,四者其音得满,五者其音遍周远闻,具此五者,乃名梵音。”另外,《萨婆多毗尼勒迦》 卷六记载:“瓶沙王信佛法,往诣佛所,白佛言:世尊,诸外道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集一处呗诵,多得利养,眷属增长,愿世尊听诸比丘。佛言:听诸比丘八日, 十四日,十五日集一处呗诵说法。”可见当时的梵呗已经在印度各地佛所中流行。佛教音乐的曲目,有些尚保留在当今寺院中。在敦煌杂曲中还保留一部分佛教鼎盛时期的作品。
  二、佛教音乐文化对我国本土音乐文化有什么影响
  隋唐时期西域的音乐舞蹈进一步发展,佛教音乐舞蹈仍然是各地普遍流行的乐舞形式,并且与民间世俗歌舞娱乐相结合,创造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音乐舞蹈艺术。
  龟兹乐舞在西域以至整个唐朝具有特殊的地位,为“胡乐之首”,“管弦伎乐,特善诸国”,伊州乐、高昌乐都受到了它的影响,并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库车苏巴什古遗址(即著名的昭怙厘寺址)曾出土了一件舍利盒,是1903年由日本人大谷光瑞探险队掘出的,现存日本。这具舍利盒表面被红、灰白、深兰三种颜色覆盖,盒内仅盛骨灰,一直没有为人们所注意。直到半个世纪以后,才发现颜色层内有绘画的痕迹,经剥去表面颜色,才露出盒上绘制精美的图像。这具舍利盒盒身为圆柱体,盒盖呈尖顶形,盒身周围绘有一队造形十分生动的乐舞图,图像大部分清晰,形象鲜明,是一幅极为罕见的反映龟兹音乐舞蹈艺术活动的珍品。据日本学者研究测定,这具舍利盒是公元7世纪的遗物。像这样精致而华丽的舍利盒,很可能还是一位当地德高望重的高僧所用。后来,法国人伯希和在苏巴什遗址又发现了6具舍利盒。
  这具舍利盒所表现的乐舞图,共有21位乐舞伎,乐队由8人组成,前面是两个儿童抬一面大鼓,一位鼓手正舞槌击鼓,其后是弹竖箜篌者、弹凤首箜篌者、吹排箫者、击鞀鼓和鸡娄鼓者、吹铜角者。乐手们的装束完全是龟兹世俗男子的形象,身穿翻领紧袖花边长袍,腰系联珠纹式的腰带,下穿长裤,足登高腰皮靴,裤带上佩一把宝剑,留着短发。6个舞蹈者,三男三女,在手持舞旄的一对男女的引导下,依次牵着手做出不同舞姿。随后是一位舞棍的独舞者,接着是乐队,最后又是一个持棍的独舞者,并有3个儿童围绕其旁。6个舞蹈者和两个独舞者都头戴假面具,身着甲胄般的彩色服装。面具形象有披肩方巾的英俊武士,盔冠长须的威武将军,竖耳勾鼻的鹰头,浑脱尖帽的人面和戴兜状帽子的老者。两个独舞者,一个面具似猴子,另一个头部画面较模糊,但仍象竖耳猴面,都拖着长尾巴,一幅生动的假面舞图画。
  这种假面舞是西域普遍流行的配乐舞蹈,在魏晋南北朝就已盛行的“苏幕遮”就是一种戴假面的佛教乐舞,又称“乞寒节”,“土俗相传之,常以此法攮厌驱趁罗刹恶鬼食--人民之灾也”。这幅乐舞图显然与“苏幕遮”有一定的联系,是带有宗教色彩的龟兹世俗乐舞娱乐生活的真实写照。图面所展示的热烈的场面,丰富的舞姿,华丽的服饰以及各种乐器,可以说,是唐代西域乐舞艺术兴盛发达的一个缩影。
  乐伎图在高昌、龟兹的石窟壁画中占有很大比重,仅从壁画中反映的乐器就达24种之多,乐舞内容也十分丰富,多姿多彩。高昌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画,不仅有反映佛教寺院组成的乐舞团体,而且还有为国王宫廷演奏的乐队。哈喇和卓汗宫遗址的奏乐壁画,画面上有5位乐师,头戴三叉冠,身着棋格图案的宫廷乐服,前排二人手弹琵琶,后排三人吹奏笙、箫、笛,均面视前方。从演奏的神态看,似在宫廷为舞蹈表演伴奏。柏孜克里克石窟有一幅“三童子奏乐图”,十分精美,二童子蓄乳发,挂项圈手镯,裸体,头顶独角兽,一奏阮咸,一吹横笛,情态天真可爱。交河古城发现的鬼子母锦画中,也有一个演奏弦乐的童子,乐器据考证是“火不思”。火不思是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一种四弦弹拨乐器,也已流传到了高昌地区。这幅画的年代不晚于公元9世纪初,说明唐代高昌地区乐舞形式多种多样,而且深入民间,广为流传。
  西域与内地佛教僧侣的交往,推动了唐代佛教音乐艺术的交流和发展,丰富了我国佛教文化艺术的宝库,也使西域佛教文化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作者简介:张晓琛(1990),女,汉,山东青岛,硕士,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钢琴演奏与教学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澎湃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的先驱,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深入到农村开展农民运动的重要领袖。他较早认识到中国农村的特殊情况和农民运动的重要性,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重要理论,深入农村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提高农民的政治觉悟,号召农民团结起来反抗共同的“特殊”阶级,在实际的斗争中十分重视农民自身力量的壮大尤其是武装力量的增强。澎湃的农民运动思想,加强了党农团结,振兴了中国的农民基础,丰富和发展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艺术院校的增加,许多学生都获得了进入大学校园学习艺术的机会。然而,批量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的艺术院校和表演专业的学生,其最大的弱点在于文化底蕴薄弱。加之当今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部分表演专业的学生不思进取、惰性十足,已经没有了传统的刻苦练功的精神。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师生同台,研本共创”的教学模式的尝试。即:将表演学院各个专业的积极骨干分子集结在一起,进行一次真正的联合
期刊
摘要: 2012年7月13日,一档名为《中国好声音》的综艺节目在浙江卫视播出。收视率一路飙升,节目广告费纷沓至来,成为那个夏天人们最热议的话题。  《中国好声音》有对荷兰原版的模仿,也有其独特创新的地方。本文旨在通过对电视综艺真人秀节目《中国好声音》节目特色的分析来分析同类音乐真人秀节目的类型特点。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制作模式;节目定位;正能量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美国丽人》是萨姆·门德斯导演的电影。该片获得第7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影片以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为例,描写主人公的中年危机以及犀利地揭示了美国日常生活的“众生相”。渗透着浓烈的嘲讽精神,所有角色的表演都可圈可点,摄影、剪辑、配乐等都令人叫绝。但最精彩的是电影中对色彩出神入画的应用。本文试图从色彩的角度来解读电影。  关键词:《美国丽人》;色彩;意蕴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将地域红色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念、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红色文化与教育教学、生活、社会实践及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ABSTRACT:The local red culture into I
期刊
摘要:全文旨在解读桂林特色的古镇山水文化中蕴藏的巨大的绘画创作价值,宣传桂林古镇山水美、人文美、建筑美、和谐美。  关键词:桂林特色;人文景观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桂林是广西省最具代表意义的旅游地之一,这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还有自然风景衬托下的古村落人文风情景观。秀美的山川,宜人的风景从来都和美学艺术不可分割。作
期刊
摘要:咏叹调《我心永爱》是一首旋律优美感染力极强的作品,这首作品演唱难度是极大的,演唱这首歌要极富感情,要使听众达到强烈的听觉冲击,集民族、美声、通俗为一体的演唱元素,要求演唱者展现全面的演唱功底和极强的艺术表现力。本文根据笔者对此作品的演唱带来的情感体验来分成四个部分分析。  关键词:歌剧;咏叹调;演唱  中图分类号:J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
期刊
《雷雨》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作品,作为“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曹禺先生用他深沉浑厚的笔触,通过两个家庭之间无法逾越的阶级矛盾,为我们展示了一场人生无常,造化弄人的大悲剧。当话剧结尾处周繁漪苍白绝望恐怖的脸出现在一声惊雷、一道闪电下时,那种蚀骨的悲凉、彻体的寒冷久久萦绕在观众的心底。  类似于“俄狄浦斯王”式的宿命论,话剧《雷雨》虽没有一开篇就揭示人物的命运,却随着剧情的一步步深入,逐渐揭开一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就是以各行各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和输送适应于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相较于普通英语,职业英语的教学要求更高,实用性更强,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高职院校职业英语人才的培养。本文将结合职业英语的特点和教学改革的方向,详细分析高职院校推广职业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英语;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近代以来,面对着西方音乐理念的不断涌入,我国音乐家的音乐创作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受到“五四运动”思想影响而产生的国乐改进浪潮中,刘天华无疑是其中最为成功的。文章对国乐改进大师刘天华进行介绍。  关键词:国乐改进;刘天华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一、前言  刘天华是我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大师,是二胡学派的奠基人。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