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价值及策略探析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1886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有关学生的素质文化教育不可追求速成,要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通过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帮助学生提高素养。本文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进行分析,为广大教育同仁带来一些启发,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传统文化 渗透策略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价值
  道德是一切文化的根本。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德育教学的主要目的也逐步演变为小学生道德理念的提升和良好品质的形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是教学的重要内容,要积极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课程当中,让小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全新的认识,领悟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促使小学生更好地学习、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1.引用历史知识,感悟传统文化内涵
  近几年来,教育工作者们从小学开始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因为小学生对此方面知识的记忆会更为深刻。
  例如,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探访古代文明》一课,便可以通过引用历史知识,让学生感悟传统文化内涵。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历史纪录片《汉字五千年》《大唐西游记》《故宫100—看见看不见的紫禁城》等,让学生从有限的书本中走出来,通过纪录片感知人生百态,增长知识,了解历史和文化。
  纪录片播放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纪录片中体现了中华哪个历史时期的古代文明?古代文明中有哪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人物或故事,为什么?从中学习到了哪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教学重点通过纪录片进行展现,体现中华民族的气节和民族信念,通过对学生感官的调动,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
  2.融入生活素材,渗透传统文化元素
  在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融入了许多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通过对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将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产生联系,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为了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向学生传达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教师要完善教学内容,体现出生活化的特点。在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交流互动,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在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在学习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一课时,就可以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同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风俗习惯,在课堂中与同学们进行互动:“同学们,伴随你们成长的风俗有哪些呢?这些风俗寄托了什么美好的祝愿?”通过小宝宝出生送红鸡蛋报喜、满月或百天吃喜面、满一岁抓周等传统习俗,认识到与我们成长有关的习俗实则寄托了长辈对我们美好的祝愿。而作为晚辈,要尊敬长辈,像长辈疼爱我们一样爱他们、尊敬他们,培养“尊老敬老”的道德品质。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尊老敬老爱老风俗以及“重阳节”的了解,感受传统文化就在自己身边,引领学生在生活中获得教育,以实际行动感恩父母,尊敬老人。
  此外,教师还需引导学生梳理诸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一些传统节日中的风俗习惯。通过在课堂中融入生活元素,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更加多面地了解生活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将教材、生活、传统文化观念进行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3.组织实践活动,彰显传统文化魅力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组成小组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展示自身的想法。设置小组讨论,不仅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方式,同时也可以弥补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不足,让学生在相互沟通的过程中实现互补、共进。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弘扬优秀家风》的教学中,就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经验,收集生活中与家风相关的事迹,同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总结。课堂讨论时,教师问道:“同学们,你们认为家风是什么?你们的家庭有家风、家训吗?”学生以小组讨论方式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讨论,写出家风特点以及弘扬家风的事例。在讨论结束后,教师选取小组回答问题,并且组织“情景再现”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结合自身特点进行表现。
  通过在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通过情境设定,参与表演,体现优秀的家风和经典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有效地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在动静交替的课堂中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对同一问题出现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是普遍现象,作为教师应该理解学生的不同思想和实践方法,尊重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意见和观点,进行理性的讨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
  4.现代化教学,加深对传统文化理解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随着电子技术的普及,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互联网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导致当代小学生在学习中经常接触到手机、电脑等现代化电子设备,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逐渐多元。同时,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也更大。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借助互联网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古代科技,耀我中华》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对“科技”的认识比较浅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分享汶川大地震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地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威胁,随后提问:怎样才能减轻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式进行调查,并分享。在学生讲解之后,教师利用PPT出示古代科技—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和现代科技地震仪的图片,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了解尝试说说它们的不同。接着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看:地动仪和地震仪分别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对比两种不同时代的测试方法,你觉得哪种仪器更出色?说一说理由。
  在观看后,让学生自由探讨,并分享自己的理由和感受。接着,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讲解:地动仪是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他在公元132年发明了地动仪,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地动仪,地动仪有八个方位……而现代科技地震仪就是在总结古代科技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家的努力制造出来的。将现代与古代的科技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让学生在对比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古人勇于创新的品质,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总之,道德与法治教学是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课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培养家国情怀、提升核心素养成为学生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小学生传承中华文脉,也就成为教学的必然要求。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让学生切实增强文化自信,能够学于课堂,用于实际,身体力行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余润禾《开发绘本模块课程 彰显传统文化魅力—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名师在线》2020年第4期。
  [2] 胡莉英《用好部编教材 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孝老教育为例》,《江苏教育研究》2019年第Z4期。
其他文献
“可见的学习”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育研究所主任约翰·哈蒂(John Hattie)教授及其团队提出的教与学的理念,指“可见的教”和“可见的学”。哈蒂对影响学业成就的138个因素进行了排名,通过效应量比较,得出了“教师最重要”的结论。对此,英国《泰晤士报教育副刊》称哈蒂发现了教学的“圣杯”。今年,笔者在“可见的学习”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低年级学生童话创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感万物有灵
摘 要:掌握中学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首先需要学生对文言文具有很强的兴趣,其次还需要正确句读文言文,这样才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文言文,从而提高高中生的学习效率。同时,高中文言文教学重点在字词、句式,这两方面都需要师生下足功夫。所以,若想提高高中生文言文学习效率,就需要从这几方面入手。本文对如何进行高中文言文教学做出相应探究,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 学习能力 策略  教师若想提高学生
摘 要:阅读是比较特殊的一项教学活动。一方面,学生在阅读时需要教师的引导,有一定的计划和目的;另一方面,阅读体验本质上是个性化的,其他人无法代替,所以学生在阅读中又不能完全听从教师的指挥,还要积极主动地形成自己的理解,独立感受文字的魅力。如何把握住两者之间的平衡是一个难题。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正是由于没有较好地做好两方面的平衡,在策略方法上出现了某些偏差,最终导致没有获得良好的教
摘 要:普通高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随着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课改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育人方式上还存在着教师主导的课堂、缺乏学生的参与、育人模式单一、“以考论教”等问题。因此,以课堂形式重构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意义重大。  关键词:普通高中 课堂形式 育人方式 教育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十分重视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为应对新世纪挑战,全面深化素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德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核心,因为真正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才能确保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基于此,中小学校应深刻地认识德育的重要性,根据新时期下的德育工作教学要求,创新对学生的德育方式,从细节着手全面地开展德育工作,抓住德育的突破口,使学生能够从内心接受德育,进而有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时期 中小学 德
摘 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浓缩了中华五千年的精华,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可以以古诗文诵读为契机,抓住四个关键点,借助“四大融合”推广计划,将古诗文诵读活动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把经典诵读习惯的种子播撒在每个学生的心中,并使其生根发芽。  关键词:诗文诵读 语文素养 探索实践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
摘 要:随着当今时代科技水平的进步和发展,许多新的教育方案广泛地应用在我国的教育事业当中。到目前为止,在众多创新的教学模式中,微课是最受欢迎、效果最好的一种。通过微课教学,老师营造了更欢快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本文将以微课为中心,对其应用的意义以及对老师的基本要求进行阐发。  关键词:微课 小学语文 应用  科技的进步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也逐渐
摘 要:德育是当今时代十分重要的课题,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在人才培养方面格外重视德育教育。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全面负责一个班级的教育与管理工作,要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高中也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阶段,因此必须重视对其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实践活动 德育 高中 班主任 有效性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2.071  班主
摘 要:课外阅读是课堂知识的补充和扩展,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初中阶段的阅读学习对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为此,本文主要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中学生的文学素养。  关键词:课外阅读 中学生 指导对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2.013  阅读教
文本解读一直以来都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与关键。从课堂教学中的阅读主体来看,文本解读又可分为“教师文本解读”与“学生文本解读”两种类型。然而因不同的阅读主体拥有不同的知识基础、人生经验以及学科素养储备等,以致教学实施层面往往造成对阅读文本的差异化理解。虽然课程改革在不断强调文本解读的多元性,但此处的“多元”是有“界”的,并且此处的“界”是以追求合理且恰当的教学解读为旨趣的。下面我们将从课堂教学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