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研究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1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具有保存民族文化的作用,并且可以使民族文化得以更新、发展和繁殖。民族文化对于开展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意识和爱国精神等都具有重大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民族文化的内涵,探讨了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的必要性,基于客家文化的视角,提出了一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民族文化;客家文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高中语文教学在整个高中阶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具有保存民族文化的作用,并且可以使民族文化得以更新、发展和繁殖。我国经历了五千多年的文化洗礼,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闽西地区的客家文化就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对于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热情、爱国精神,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崇高的价值理念、人生信念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作用。
  一、民族文化的内涵释义
  高中语文教学中为什么要融入民族文化?要想真正理清这一疑问,就需要从根本上认识民族文化的内涵。所谓民族文化是某一民族在长期共同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创造出来的能够体现本民族特点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
  民族文化中蕴涵的优秀精神品质可以在经过动态解读之后,与现代思想相结合,在形成民族精神的过程中起到非常深刻也非常直接的作用。不论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哲学、政治、道德观念,还是它所创造的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等艺术作品,或者是它在建筑艺术、园林艺术、风俗习惯中所凝结的审美意识等等,都可以汇聚成人们自身的素养逐渐积淀为民族心理、民族品格,使我们的民族获得持续不断的精神力量,而不至于因为精神力量的疲软或坍塌失去生存与发展的动力。比如说客家文化。客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具有显著特性的汉族民系,是汉民族中的一个地缘性群体。而客家文化是这个群体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为适应和改造生存条件而创造出来的全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一旦这种文化产生,它就成了该群体的识别标志及维系该群体生存与发展的最核心的力量。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的必要性
  语文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之一。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对于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热情、爱国精神,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崇高的价值理念、人生信念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作用。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教育部颁布实施的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高中语文教育应当发挥自身的优势,对学生的教育要使他们不断地受到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塑造他们健康、理性的人生信仰和态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高中语文教学需要融入民族优秀的文化,需要利用传统优秀文化培育学生们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当前在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完整的人”和合格的公民。素质教育不单纯仅仅培养学生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在于培养他们良好的素质和健全的任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人只能由人来建树”。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依靠教师自身运用各种策略和教学素材来滋润和培养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和品位。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的民族文化对于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具有重大的现实作用。可以说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是培养学生们爱国主义精神的需要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我国民族文化中有许多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以及厚德载物的兼容品质等相关方面的文化思想传承和经典实例,这些民族文化对于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精神,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崇高的价值理念、人生信念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作用。在以民族文化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的重新解读,积极思辨,这本身也是开启我们心智的过程。爱国精神、民族精神、人文素质的教育固然可以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但是,恐怕最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也最容易发挥作用的,是这些以审美的艺术教育为特征的文化教育,它可以把学生带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艺术宫殿,在那里阅读我们民族的艺术史、审美史、心灵史,在那里发现真,发现善,发现美,逐渐形成优秀的精神品质。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是培养学生们爱国主义精神的需要。
  三、客家文化视角下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的有效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具有保存民族文化的作用,并且可以使民族文化得以更新、发展和繁殖。民族文化对于开展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意识和爱国精神等都具有重大的作用。客家文化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塑造完整的人格具有重大的作用。
  (一)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开展者,是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当前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素材来源自于优秀的民族文化,这些有助于高中语文教师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但是单纯依靠教材中的素材是完全不够的,这就不需要教师不仅要掌握、理解教材中所涉及的相关素材,而且还要了解与之相关的内容,比如说素材的来源、产生的背景等。基于客家文化的视角,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应当学习并掌握一些与之相关的客家文化,比如说:“陇西新世第,疏谏十策第,学识正大,作柱下史,悬竹志春晖之瑞;宜春旧家声,名藻三奇家,政律精明,封长平侯,画梅留刚直之型”等。这些客家姓氏楹联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作为语文教师就应当学习这些,了解客家文化发展脉络,特别要学习并研究客家文化的发展以及文化的变迁和传承,树立起正确的民族文化选择观。   (二)改进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
  传统中教学中教师单纯依据教材讲授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新课标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应当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在沿用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即以教材为主,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基于客家文化的视角,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摆脱单纯依据教材的教学模式,要引入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和民族精神,进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用一些客家姓氏楹联,比如说:“万石家声远,家风遵孝谨,文名高于一代,立朝正直嗣刻租徕圣德之诗;双莲世泽长,德业绍石申,岿望重于八公,传世谦恭再现万石家法之善、高阳世泽,总月旦之评,积德培才家声远;洛水家声,称天口之隽 ,勤耕爱读世泽长、烂贝灿珠第,言规行矩礼;词华艺苑家,高节松垣风”等,这些客家姓氏楹联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如果能够在语文教学中得以运用,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客家文化视角下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应当改进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
  (三)提高语文教师运用客家文化的意识和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中民族文化的融入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意识。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自身首先应当懂得客家文化的思想内涵,并且要具有选择运用的意识能力。任何一门课程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的意识,如果语文教师没有运用民族文化的意识的话,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可能融入民族文化。因此,可以说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教师必须要有运用民族文化的意识和能力。基于客家文化的视角,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具有把客家姓氏楹联、定光古佛节、客家山歌、客家祖训等等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把学生引向社会生活,让语文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实现开放式语文教学。
  四、结语
  高中语文教学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具有保存民族文化的作用,并且可以使民族文化得以更新、发展和繁殖。客家文化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塑造完整的人格具有重大的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运用客家文化的意识和能力以及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们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邹春生,陈文红.“客家文化特质与客家精神”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2).
  [2]林晓平.客家文化特质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12).
  [3]张东河.开掘客家文化 弘扬客家精神——高中语文“客家文化”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发[J].语文建设,2005(4).
  [4]郭淼.儒家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语文天地. 2016(4).
  [5]刘晓春.民俗学问题与客家文化研究——客家研究的普同性与线性视野之反思[J].江西社会科学,2004(1).
  [6]乔还田.天下客家一家亲——客家人与客家文化漫谈[J].人民论坛,2005(1).
  作者简介:李丹萍,女,1981年生,福建武平人,福建师范大学本科毕业,任教于福建省武平第一中学,从事高中语文教学。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证实,《经典诵读》课在改变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和课堂模式之后,对学生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大有益处,使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关键词】《经典诵读》 课;学生;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
【摘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多元化文化的冲击,使得人们降低了对文字的兴趣。为了传承中国文化,必须将国学文化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将国学应用在语文教学中,并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学意义;兴趣;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枯燥单调的课本已经无法吸引学生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成为当
【摘要】阅读就是从书面获取信息,它可以活跃人的大脑,可以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的兴趣,开阔人的眼界。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任职的语文教师,加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教师的重要责任,它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和创业或就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职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吸取他人的经验,使自己少走弯路,自己在阅读他人作品的时候可以了解他人
【摘要】为了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创新,各种考试越来越强调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查,现代文作为表达时代情感的主要文体,在语文考试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为了实现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提升,本文研究了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了提升现代文阅读教学效果的途径,旨在实现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效果;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
伦敦奥运会自行车赛况  自行车运动历史不长,有记载的首场比赛发生在1868年的法国,距1896年在雅典“入奥”仅28年。然而,自行车项目在首届奥运会上设有6枚金牌,是仅次于田径和体操的金牌大项。从那时开始,每届奥运会都少不了自行车,一百多年的光阴流逝,自行车成为历史最悠久的奥运项目之一。  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自行车将产生22枚金牌,这个数量在全部33个大项中排名第三,仅次于田径和游泳。历史短
【摘要】新课标对低年级的写话教学提出:学生得对写话有兴趣,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要善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所学习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话、问号、感叹号的教学目标。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应该主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关键词】低年级;写话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明确好写话教学的目的,明确为什么
【摘要】《文心雕龙》中说,“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浮蹈,浮慧者见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既要提倡个性解读,但更要对错误的偏激的解读予以疏导,因为我们的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接受心灵的洗礼,从而明白怎样做人,只有这样,才能臻入阅读与做人的化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激情;智慧人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已成为学校以及语文老师关切的问题,在当前语文教学中也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近况,研究、剖析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高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高效课堂是指老师能够在课堂上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学生能够积极、主
【摘要】议论文教学是一个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提高的过程,需要教师结合教材文本和学生的实际,夯实学生议论文知识的积淀,遵循议论文教学规律,紧扣几个重要环节,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引导,使学生形成议论文阅读技巧。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确保议论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议论文教学;主要环节;有效性  
【摘要】“同课异构”作为一种兼具创新性和前沿性的教学方法,体现在各级教研活动构造的有梯度教学角逐中,“同课异构”的引入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活水,让语文课堂逐步走向真正的“语”课堂。本文以《故都的秋》一文为例,对同课异构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展开思考。  【关键词】同课异构;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一、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分析  新课程改革之后,“同课异构”成了教学竞赛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