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一次意外事件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初中化学学科学业考试的考查内容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可以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融合的形式进行考查,并将“科学探究”融入其中。在试卷结构中科学探究约占25%左右。由此可见,科学探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案例】
  在教学《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时,笔者先带领学生复习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接着引入课题,酸和碱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呢?如发生反应,它们之间发生什么样的反应?然后用一支试管倒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入稀盐酸,问同学们有没有看到现象,同学们都说没有。“它们之间有没有反应呢?”有的同学说不反应,有的说反应。然后请同学们看书并讨论,通过讨论后得到一致的结论,要证明它们之间反应与否要加入酸碱指示剂——酚酞。过程是先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然后向其中滴入几滴酚酞变红,再用滴管缓慢地滴入稀盐酸,并不断地搅拌,直到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方案确定好了以后,请同学上讲台来完成这个实验。一位同学将酚酞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变红,但当他把该溶液振荡两下后,红色却慢慢消失了。笔者站在旁边,暗自思考实验的准备过程,突然想起氢氧化钠的浓度配得太高,用浓的氢氧化钠溶液就会发生这种情况。这时笔者灵机一动,决定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其中原因。甲同学认为可能是个偶然现象,于是再做一遍,结果还是出现相同的现象,否定了这个猜想。乙同学认为可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当他把酚酞滴入碳酸钠溶液中溶液也变红,否定了乙的猜想。丙同学认为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变质引起褪色,但通过讨论也立刻否定了该猜想。丁同学认为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过浓所致。然后请两位同学取两支相同的试管,加入了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一支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一支不加水,再加入相同滴数的酚酞,结果加水的试管红色不褪,没加水的试管红色慢慢褪去。找到了原因后,又请了两位同学用稀释过的氢氧化钠溶液再重做该中和实验,结果取得了成功。
  【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这节课应该是比较成功的。成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没有能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但能根据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显示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第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第三,教学过程中,教师能使用一些教学技巧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互动较多,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如,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思考不够,在探究过程中,由于仪器的量不够,所以能亲自动手实验的学生比较少,多数学生是在观看。
  课堂需要成功,但也要正确面对课堂中的意外。当教学过程中出现意外时,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呢?
  (一)教师要善于利用有价值的意外事件。课堂教学千变万化,随时可能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教师要善于分析、选择、利用对于课堂教学有价值的“意外”,对于那些对课堂教学没有价值的可不去理会,如果是对培养学生有特定价值的“意外”,教师则要善于利用,让“意外”成为师生的“营养”。
  (二)教师要利用课堂突发的意外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当课堂教学出现了对教学有用的意外事件时,教师要能把突发事件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利用这种意外事件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获得知识。
  (三)教师要利用课堂意外事件提升课堂活力。当课堂教学出现意外事件时,教师要能灵活改变原来的教学计划,让学生能围绕新的话题展开思考,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活力四射。
  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失败是在所难免的,然而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对待它,往往就能从中获益。通过对课堂意外事件的正确处理,教师能让学生有所收获,必要时甚至可以精心设计出“意外事件”,如实验探究型、一题多解型、思考讨论型等,通过“意外事件”,促使学生产生质疑进而主动去探究其中的奥秘,教师也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可当堂表扬任务完成出色的同学,对少数表现不是太好的学生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让所有学生都有能学好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责任编辑 罗 艳)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当引导的探究性教学方式,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形成有意义的学习.因此,在课改实践过程中,涌现出了大量的有关探究性教学的教学理论,同时,“探究”的实践操作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通过多次对一线教师的访谈、座谈和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听课、评课,笔者获得了关于探究性教学开展情况
未来机器人会让人类职业发生怎样的变化?未来科技在职业领域的突破不可知,但我们必须为即将可能到来的变化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择业上不犯错。    世界经济论坛报告称,据最保守估计,截至2020年底,机器人将在15个发达国家占据500万个工作岗位。2013年,牛津研究所的未来学家称:“人工智能在未来20年将占据美国近47%的岗位,机器人将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们将在大街上与人类擦肩而过,在公寓里与人
在路上移动的小屋会引得行人回头张望。利用废料制作的抽屉2.5 平米的loft,上层可以用来睡觉。小屋靠太阳能供电。19 世纪80 年代英国产的门小屋建造师 竹内友一1974 年出生于东京,20 岁前往欧洲留学,在英国和荷兰学习产品设计;28 岁回到日本,投身于“人与自然”的活动企划、树屋和小房子的建筑工作中。2010 年成立Treeheads 艺术集团。建造小屋时,竹内表示自己不会提前做精确的设计
曼哈顿工作人员向选举志愿者展示邮寄选票。担心快递延误将影响邮寄投票的选民聚集在邮政局长路易斯·德乔伊的家门口抗议。  美国国务院曾提醒全世界:在一个制度薄弱的民主国家,当权者将通过质疑一场本应让他下台的选举来保住权力。讽刺的是,他们现在该担心的正是美国。这得归功于不断加深的新冠危机、大众对政府创新低的信任度和过时的选举制度,以及最重要的——一位想要打破规则的总统。危机一触即发  多个电视台预测,来
  反馈与矫正是优化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必需手段。“反馈”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注意学生的外在表现,并获取其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信息,比如学习中的困难、缺陷、进度、理解程度等。“矫正”是指针对从学生中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诊断,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纠正教学中出现的偏差,实施补救措施,也就是给学生第二次学习的机会,使他们正确全面地理解、掌握所学内容。显然,二者相辅相成,反馈为
◆ 女友问我:“你是不是烦我了?”我笑着说:“我就是烦全世界,都不会烦你啊!”  女友问:“你不是说我就是你的全世界吗?”  ◆ 女友哭得泪流满面,对我说:“你太自私了,从来不在乎我的感受。”我赶紧安慰她:“别哭好不好?看你流泪我心好痛。”  女友一把甩开我:“你看,你还是只想着自己心会痛!”  ◆ 外面下著暴雨,我们只有一把伞。女友对我说:“雨伞给你,你打着,别感冒了。”  我感动地说:“那你呢
[摘 要]在《祖暅原理及其应用》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法,通过构建环环相扣的问题体系,运用多媒体课件、微课、3D动画演示、模具展示、动手实验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探究新知、突破难点、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完成猜想、实验、观察、分析、总结等活动中培养数学素养.  [关键词]祖暅原理及其应用;问题体系;实验探究;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通过《乙醇》教学设计,呈现了基于学生“原始问题”的“叙事型”课堂教学模式,并分析了此教学模式对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关键词]原始问题;叙事型;核心素養;乙醇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1-0064-02  一、设计思想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讲授哪些知识?江苏省化学教研员赵华老师曾经在讲座中指出:  要
田二干活认真在公司是出了名的,不过,谁都不想跟他多打交道。为啥?这小子得了“强迫症”,屁大点儿事都要反反复复确认好几遍,谁受得了?  这天,公司给大伙分配新宿舍,谁也不肯跟田二住一间,这可把领导给急坏了,正在犯愁,大牛竟主动凑过来,笑嘻嘻地说:“我跟田二住一间好了!”  大伙都愣了神:这大牛门槛贼精贼精的,平时半点好处都不肯让,今天这是咋啦?  见田二刚好走开,大牛神秘地说:“你们懂啥?这田二办事
[摘要]同课异构是研究教法、比较教学的重要形式.如何设计同课异构是每位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同课异构校本教研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40001  同课异构是基层学校教研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对教材文本、课程标准、学科目标、学生实际等不同层面的理解,对同一课题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在“求同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