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全球经济的真英雄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g56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经济决策者若想寻求可供模仿的成功模式,会有大把选择。以中国为首的诸多新兴和发展中国家近几十年来频频创出高增长新纪录,为他国树立了可供追随的模式。尽管发达经济体表现远远不及平均水平,但也有显著的例外,比如德国和瑞典。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经常说,“像我们这样做吧—你们的经济也能繁荣。”
  但是,更仔细地考察一下你会发现,这些国家引以为傲的增长模式绝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因为它们依赖巨额外部盈余来刺激贸易部门和经济其他部分。在过去10年中,瑞典的经常项目盈余平均可达GDP的7%以上;同期的德国的比值接近6%。
  中国的巨额外部盈余—2007年超过GDP的10%—在最近几年大幅收窄至GDP的约2.5%,贸易失衡程度已下降。随着盈余的减少,中国经济的增长率也随之下落—事实上,两者的下降几乎是一比一关系。平心而论,比较而言中国的年增长依然很高,超过7%。但这一水平的增长反映了前所未有—也不可持续—的国内投资增加量,现已接近GDP的50%。当投资回到正常水平时,经济增长也会进一步减速。
  显然,所有国家都在同一时间出现贸易盈余的情况不会发生。事实上,成功经济体能有超凡经济表现是因为其他国家没有选择模仿它们。
  不过,我们可不能听信德国财长朔伊布勒(Wolfgang Schaeuble)最近在吹嘘德国的美德时所说的话。“20世纪90年代末,(德国)是毫无争议的欧洲‘病夫’。” 朔伊布勒说。他认为,让德国焕然一新的是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化和对公共支出的约束。
  事实上,德国确实实施了一些改革,但其他国家也这么做了,且德国的劳动力市场看上去并不比任何一个其他欧洲经济体更灵活。但是,一个重大差别是德国外部收支平衡的转变。德国从20世纪90年代的赤字一变而为近几年巨大的盈余,这要归功于其欧元区(最近则是全世界)的贸易伙伴。正如《金融时报》的沃尔夫(Martin Wolf)和其他人所指出的,德国经济搭了全球需求的顺风车。
  也有其他国家在不依赖外部盈余的情况下在近几十年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但大部分国家染上了正好相反的综合症:过度依赖资本流入,而资本流入通过刺激国内信用和消费产生了暂时的增长。但外围经济体十分容易受到金融市场波动和资本突然外逃的影响,最近投资者预期美国将收紧货币政策时的表现就是明证。
  就拿印度来说,前不久,它还是又一个著名的成功故事。过去10年,印度的增长与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和恶化的经常项目(current account)不无关系—2012年印度报告经常项目赤字超过GDP的5%,但在21世纪初期是有盈余的。土耳其则是另一颗逐渐暗淡的明星,它也依赖于巨大的年度经常项目赤字,其中2011年达到了GDP的10%。
  在其他地区,小型前社会主义经济体—亚美尼亚、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格鲁吉亚、立陶宛和科索沃—在21世纪最初几年均以很快的速度增长。但看看它们在2000~2013年间平均经常项目赤字—最低是立陶宛,为GDP的5.5%,最高是科索沃,为GDP的13.4%—马上就能发现这些国家不能作为模仿对象。
  非洲的情况也类似。这片大陆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正是那些在2000~2013年能够忍受巨大外部赤字的经济体—利比里亚平均为GDP的26%,莫桑比克17%,乍得14%,塞拉利昂11%,加纳7%。卢旺达的经常项目稳步恶化,如今赤字已超过GDP的10%。
  世界经常项目收支最终必须归零。在理想世界中,追求贸易拉动型增长的盈余国家应该有追求债务拉动型增长的国家的赤字与之匹配。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可以连续确保这一均衡的机制;国家之间的经济政策可能(也经常)是互不相容的。
  当一些国家想减少赤字,但没有相应的国家想减少盈余时,结果就出现输出失业和对通缩的偏见(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当一些国家想减少盈余,但没有相应国家想减少赤字时,结果就是资本流的突然“断流”和金融危机。随着外部失衡的加剧,这一循环的每一阶段都会变得更加痛苦。
  世界经济的真英雄—其他国家应该效仿的榜样—是那些做得相对较好且外部失衡较小的国家。奥地利、加拿大、菲律宾、莱索托和乌拉圭这些国家无法与世界增长冠军相媲美,因为它们没有通过过度借贷来维持重商主义经济模式。它们是不起眼的经济体,很少出现在新闻标题中。但没有它们,全球经济将比现在更加难以治理。
本文由Project Syndicate授权《南风窗》独家刊发。作者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社会科学教授。
其他文献
从2004年来到清华大学教书,贝淡宁(Daniel A. Bell)已经在中国生活了7年时间,这位因对社群主义理论的贡献而享有世界声誉的政治哲学理论家,过去的很多年,却一直醉心于儒家学说的研究,去年还出版了一本专著《中国新儒家》。  贝淡宁生于加拿大,1991年获得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如今,他在清华大学哲学系和上海交通大
医患关系紧张凸现了我国医改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近年来,中国各地医患关系紧张的势头加剧,哈尔滨、北京等地发生了恶性“刺医案”,甚至有的医院整个医护团队集体向死亡患者下跪磕头。中国医师协会最近的调研报告显示,有近75%的医生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认为当前医生执业环境“较差”和“极为恶劣”的分别达到47.4%和13.3%。  从表面上看,医患关系紧张是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不足、医护人
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主题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在党的全会这一级别的会议中再次把文化作为主题。   中国的改革是经济先行,实践先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单纯地再靠实践推进已经动力不足。推崇市场经济的人认为市场经济那“无形的手”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而对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来说,沉
世界上有很多种理论,最奇特的恐怕就是 “阴谋论”(Conspiracy Theory)了。其他理论是用来解释世界的,而“阴谋论”专被用来给人扣帽子、打棍子。一旦某人被指责搞“阴谋论”,就等于被剥夺了参与讨论的资格,甚至暗示着他应该去就医,检查一下心理是否有问题。  其实,“阴谋论”原本也是一种解释性理论,指一种分析方法:恶性事件尤其是一时找不到有人或组织为之负责的恶性事件背后,必定有人密谋、实施并
最近看到一个小女孩暑假在父母的馒头档口做童工的新闻,让我想起某些长期想不明白,最近貌似有所悟的事情。  新闻里,读小学的女孩暑期在父母的馒头档口做帮工,每天从开门到结业。被询问到别的小朋友放假都在玩或者做喜欢的事情,自己有什么想法时,小女孩竟然说,我在这儿帮工还是比那些留在农村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的孩子好。  我听后觉得匪夷所思,小孩子这么小,会这样认识、说这样的话。虽然中国有穷人孩子早当家的说法,但
道德和人性的高尚必须以健全的司法制度作为基础,人们相互之间的信任危机及司法理赔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多重缺陷和漏洞,已经成为政府所要弥补的当务之急。  2010年10月20日晚,21岁的药家鑫驾驶一辆雪佛兰“克鲁兹”私家轿车去会女友,在西安大学城学府大道上将骑电动车的26岁女服务员张某撞倒。其下车查看时发现躺在地上的伤者看见了自己,还试图去看车辆后牌号,遂连捅对方8刀致死。随后药家鑫驾车逃逸时又撞伤行人
2002年,一位以香港为基地的货币专家邓肯(Richard Duncan)出了《美元危机》一书,最近他又出了《新萧条》的著作。他的主要论点是,自从布雷顿森林协议固定汇率制互解和美元脱黄金化之后,美元就不再有标准,它自己就是标准,这造成了美债的无限增加及美元的泛滥,美元本身已成了全球最大的泡沫。那是世界经济出问题的源头。国家靠着财税及支出的均衡来维持的经济政策,已被货币政策所取代。他认为美国印钞票的
管理學大家、“社会生态学家”彼得·德鲁克以善于对长时段的社会形态变迁做出准确的预判而闻名。当被问到为何能做到这一点时,德鲁克这样回答:我不做预测,我只是望向窗外,看看那已经发生的未来。  这一回答充满了禅意,也散发着浓厚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气息。  未来,是人的创造,但人不是生活在虚空之中,不能任凭主观意愿随意挥洒。马克思精辟地做了概括:“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
1968年,“上山下乡”的青年。  人从他的青春里走来。  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说:“一个人对过去和现在了解得越少,他对未来的判断就越不可靠。”一个人的“过去”,总会以直接或变形的形式,被带到“现在”和“未来”,像幽灵一样伴随着他的一生。  最无法走出的“过去”,莫过于一个人形成自我认同、大声对世界说话的青少年时期,即“青春期”这一段了。  当下的中国,和个体一样,也没有走出“过去”,而且,正在“
中国乳业的混乱格局,自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在继续滑向信任危机的深渊。  近期,素有乳业“大炮”之称的广州市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再次发炮,指出2010年新的乳品标准要求每百克生乳的蛋白质含量最低为2.8克,而该标准颁布前的要求是不低于2.95克。生鲜乳菌落总数以前允许每毫升50万个,现在是每毫升200万个。这一标准是全球最差的标准,而出台这样标准的原因是标准制定被大企业所左右。  针对王丁棉的批判,内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