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崛起到文化再造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c5733324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主题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在党的全会这一级别的会议中再次把文化作为主题。
  中国的改革是经济先行,实践先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单纯地再靠实践推进已经动力不足。推崇市场经济的人认为市场经济那“无形的手”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而对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来说,沉淀在民族灵魂深处的文化认同这“无形的心”,才是推动民族发展的根本。没有文化底蕴的经济发展,是沙上之塔,终不能长久。文化发展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文化竞争力才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是社会的公共理性。现在社会上出现一些荒诞的、暴力的、扭曲的现象,根本原因是整个社会缺乏信仰、信任等精神层面的东西,缺乏一个大家共同仰望的星座。所有的制度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哲学基础之上的,制度本身就是观念,是文化、价值观的体现。给现代社会提供基础性秩序的,正是内化于所有社会成员精神结构中的作为常识、常理、常德、常情的文化。这种文化,构成一切现代制度运行的基础秩序。一旦缺了它,再好的制度也无法真正实行。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凝聚力在逐渐减弱,中国社会正在物质化、碎片化。执政党已经意识到了目前制度内部的不自洽,这是很难得的文化自觉。
  文化正在社会历史舞台上从幕后走向前台,从边缘走向中心,一个国家能否高瞻远瞩、尽早确立文化立国的战略,将决定它在未来世界上的地位。中国下一步的改革,应该是寻找中华民族的文化支撑,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因为经济发展的强大惯性和娱乐致死的时代浮华,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很大程度上可能成为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成为莺歌燕舞、歌舞升平,这是对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窄化、矮化和庸俗化。今年中共中央總书记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提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这才是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终极意义所在,其核心价值在于寻找中华民族的文化支撑。
  六中全会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某种意义上,正是要解决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的明确内涵及其社会性质明确归属等等问题。社会可以未定型,但社会理想不能不明确。也正是这一点,我们对通过六中全会推动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满期待。
其他文献
撇开我们无法知晓的内幕,比如3年前郭美美就因在微博上注册虚假身份“炫富”而“把红会拖下水”,并且放出狠话“红会敢动我一根毫毛,我就公布他们贪污的内幕”!为何这3年里无人去查个清楚明白?又为何近日郭美美因涉嫌赌球被拘后,官媒要“万炮齐轰郭美美”等等,其实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郭美美现象”。  按照传统的价值观念,3年前郭美美就应该身败名裂,无人问津了,但事实上是她此后更红了:上电视,拍电影,占
在曲阜城东的杨树林里,基督教圣三一堂的奠基石孤零零地树立在杂草丛中,毫无开工的迹象。这座尚未开建的教堂因其规模大、位置敏感,已经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郭齐勇、张祥龙等国内一大批知名儒学学者和儒家社团联名反对,要求立即停建。  经过最近30多年的发展,基督教堂早已成为中国乡村的常见景象,但要在曲阜建一座教堂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个鲁西南的小城是孔子故里、儒学家口中的东方文化圣城、西方人想象中的东方耶
正当我们以为富士康工人“连环跳”已成往事时,今年4月底,富士康郑州园区再现“两连跳”,一男一女两名工人相继跳楼身亡。  公平地说,发生在富士康这家巨型企业里的自杀率并不算高。2010年中国人自杀死亡率为10.15/10万,远高于发生在富士康的自杀死亡比率。但“富士康工人式的自杀”仍然值得研究,因它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一种普遍状态及由此爆发出的某种集体情绪。当然,大家更关心的是:今后还会有富士康工人跳楼
未来ECFA的协商进程不仅挑战马英九的执政能力,同时也在检验大陆整体对台战略的效率。  两岸关于ECFA(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的第二次协商4月1日在台湾桃园落幕,台方主谈人黄志鹏称,下次协商会尽快展开。对协商冀厚望的马英九随后对媒体说:“台湾方面不会开放大陆劳工来台,不会增加开放大陆农产品来台,都获得对方确认,同时还争取大陆进一步开放台湾农渔产品免税进口。”双方约定,第三次协商将确定早期收获的项
“当婚姻的基础建立在是不是有房有车之上、爱情成为赠品的时候,离婚,当然是清算经济账,而不是感情债。由物质构筑的家庭基础既坚固,又脆弱。”《南风窗》2014年第14期《“中国式婚姻”的脆弱化》的报道如是准确剖析了“中国式婚姻”的大趋势。该文刊登不久,湘潭产妇死亡惨案又引发了另一篇颇具影响的评论文章《生育文化为何令“剩女”恐惧?》。文章作者批判生育文化对女性的桎梏,强调现代社会经济独立的女性已无需靠生
6年前,国人提及中日关系,多异口同声地将症结归因为历史认知问题,认为是以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等鹰派为代表的自民党保守势力在捣乱,并大致确立了一个共识:中日关系的矛盾是结构性的,源于两个同处转型期的国家在利益和价值取向上的巨大分歧。  时过境迁,历史问题早已沉入了水底。偶有如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公开发表否认南京大屠杀错误言论的突发事件发生,虽一度甚嚣尘上,引得舆论哗然,终不过如石牛入海,扑腾起个硕大浪
陈寅恪先生研究唐代政治制度,他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采用了阶级分析的观点,但又没有堕入教条主义和简单化。他说,唐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关陇贵族集团”与“洛阳文士集团”之间的矛盾,并不是笼统的“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而这就是最典型的“阶级分析”,但却不是简单化的阶级分析。  什么是阶级?任何社会都由各种“等级”构成,但“等级”并不是“阶级”。马克思说,“阶级”,就是通过夺取和掌握政权,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全会《决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时,要坚持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也强调“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中国迈入全面依法治国时代,执政党与法之间的关系是首先需要理清的问题。对此,本刊专访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主任张恒山。党要带
从2004年来到清华大学教书,贝淡宁(Daniel A. Bell)已经在中国生活了7年时间,这位因对社群主义理论的贡献而享有世界声誉的政治哲学理论家,过去的很多年,却一直醉心于儒家学说的研究,去年还出版了一本专著《中国新儒家》。  贝淡宁生于加拿大,1991年获得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如今,他在清华大学哲学系和上海交通大
医患关系紧张凸现了我国医改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近年来,中国各地医患关系紧张的势头加剧,哈尔滨、北京等地发生了恶性“刺医案”,甚至有的医院整个医护团队集体向死亡患者下跪磕头。中国医师协会最近的调研报告显示,有近75%的医生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认为当前医生执业环境“较差”和“极为恶劣”的分别达到47.4%和13.3%。  从表面上看,医患关系紧张是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不足、医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