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生育下的文明落差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84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看到一个小女孩暑假在父母的馒头档口做童工的新闻,让我想起某些长期想不明白,最近貌似有所悟的事情。
  新闻里,读小学的女孩暑期在父母的馒头档口做帮工,每天从开门到结业。被询问到别的小朋友放假都在玩或者做喜欢的事情,自己有什么想法时,小女孩竟然说,我在这儿帮工还是比那些留在农村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的孩子好。
  我听后觉得匪夷所思,小孩子这么小,会这样认识、说这样的话。虽然中国有穷人孩子早当家的说法,但必须否定父母用这种灌输强迫年幼子女劳动的做法。如果是在欧美日这样的发达文明社会,小女孩自己不打电话报警投诉父母每天让自己做童工的话,周围的邻居一早也会打电话替小女孩报警了。在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和半现代化的地区,企业雇童工已经会受到执法部门和社会舆论的约束,但对于父母强迫自己的子女做童工从事涉及经济利益的活动(不包括儿童在家中从事的生活自理活动),却还缺乏最基本的人道价值立场。一个家庭中,未成年人是弱者,父母作为强者来任意使用未成年弱者的劳动力,在中国的农业社会生产方式和长期绝对权力统治制度的浸染下,至今阴云不散。
  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安斯利·科尔认为,在工业国家中,童工是被禁止的,教育是强制性的,而且往往延长到青春期。像欠发达或农业国中儿童很小就可能带来家庭收入的情况,在发达国家是不被允许的。这些条件使较发达国家的夫妻不愿形成较大规模家庭,但某些农业社会准则则支持多生子女的行为。研究东西方文明大分流的西方学者也指出过,英国和西欧的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机械化、电器化的现代农业和现代工业彰显了人力资本质量而不是人力数量的回报价值,让人们尤其是中下阶层家庭对子女的生育和养育观发生了变化。
  但是差别不仅仅在于经济因素。马尔萨斯在18世纪的著作中就已指出,中国那时的法律长期允许父母丢弃或出卖自己生产出的子女,是野蛮文化的代表。马尔萨斯还精辟地点出,与英国和西欧相比,中国法律强制子女赡养老人的规定,是决定中国社会强迫多生人口的生育观和下层大多数人口走不出赤贫困境的重要根源。也就是说,在那时的中国法律下的生育子女,不在于抚育一个生命、让他(她)快乐成长的人道价值,而是一开始就是一个成年人单方制定的准雇佣契约,为自己制造生产一个劳动力,为自己增加财富,然后供养老年的自己,不论自己作为成年人,是否为自己的老年储蓄。这在欧洲的法律和文明中,是不可想象的,即便是在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前现代时期。
  近年弗朗西斯·福山则在探讨政治秩序的起源时指出,中国的儒家文化教义实际上意味着,每个人只对长辈有必须的义务,认可宗族社会秩序中的长辈价值,但是对自己生产的未成年子女没有义务,或者在文化秩序中,这些子女是没有价值权利的。福山认为这是在宗族秩序、文化和个人的价值层面非常根本的文化分野。而这样的文化分野,直接影响了不同社会进入近代和现代的步伐。
  福山强调了基督教对于欧洲走出宗族血亲秩序、进入近代和现代的重要作用。而对于中国,我们需要意识到的是,这种儒家文化积累的恃强凌弱、层层依附、否定平等的价值体系,最后甚至渗入每个家庭,不可能是社会内生的。它唯一的起源,只可能是在暴力支持的统治秩序下,统治者从上至下强迫推行这样的儒家文化教育,然后才渗透进每个家庭、每个心灵,一代又一代,从成为人开始,就没有自我,没有人的价值。
其他文献
正当我们以为富士康工人“连环跳”已成往事时,今年4月底,富士康郑州园区再现“两连跳”,一男一女两名工人相继跳楼身亡。  公平地说,发生在富士康这家巨型企业里的自杀率并不算高。2010年中国人自杀死亡率为10.15/10万,远高于发生在富士康的自杀死亡比率。但“富士康工人式的自杀”仍然值得研究,因它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一种普遍状态及由此爆发出的某种集体情绪。当然,大家更关心的是:今后还会有富士康工人跳楼
未来ECFA的协商进程不仅挑战马英九的执政能力,同时也在检验大陆整体对台战略的效率。  两岸关于ECFA(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的第二次协商4月1日在台湾桃园落幕,台方主谈人黄志鹏称,下次协商会尽快展开。对协商冀厚望的马英九随后对媒体说:“台湾方面不会开放大陆劳工来台,不会增加开放大陆农产品来台,都获得对方确认,同时还争取大陆进一步开放台湾农渔产品免税进口。”双方约定,第三次协商将确定早期收获的项
“当婚姻的基础建立在是不是有房有车之上、爱情成为赠品的时候,离婚,当然是清算经济账,而不是感情债。由物质构筑的家庭基础既坚固,又脆弱。”《南风窗》2014年第14期《“中国式婚姻”的脆弱化》的报道如是准确剖析了“中国式婚姻”的大趋势。该文刊登不久,湘潭产妇死亡惨案又引发了另一篇颇具影响的评论文章《生育文化为何令“剩女”恐惧?》。文章作者批判生育文化对女性的桎梏,强调现代社会经济独立的女性已无需靠生
6年前,国人提及中日关系,多异口同声地将症结归因为历史认知问题,认为是以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等鹰派为代表的自民党保守势力在捣乱,并大致确立了一个共识:中日关系的矛盾是结构性的,源于两个同处转型期的国家在利益和价值取向上的巨大分歧。  时过境迁,历史问题早已沉入了水底。偶有如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公开发表否认南京大屠杀错误言论的突发事件发生,虽一度甚嚣尘上,引得舆论哗然,终不过如石牛入海,扑腾起个硕大浪
陈寅恪先生研究唐代政治制度,他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采用了阶级分析的观点,但又没有堕入教条主义和简单化。他说,唐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关陇贵族集团”与“洛阳文士集团”之间的矛盾,并不是笼统的“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而这就是最典型的“阶级分析”,但却不是简单化的阶级分析。  什么是阶级?任何社会都由各种“等级”构成,但“等级”并不是“阶级”。马克思说,“阶级”,就是通过夺取和掌握政权,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全会《决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时,要坚持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也强调“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中国迈入全面依法治国时代,执政党与法之间的关系是首先需要理清的问题。对此,本刊专访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主任张恒山。党要带
从2004年来到清华大学教书,贝淡宁(Daniel A. Bell)已经在中国生活了7年时间,这位因对社群主义理论的贡献而享有世界声誉的政治哲学理论家,过去的很多年,却一直醉心于儒家学说的研究,去年还出版了一本专著《中国新儒家》。  贝淡宁生于加拿大,1991年获得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如今,他在清华大学哲学系和上海交通大
医患关系紧张凸现了我国医改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近年来,中国各地医患关系紧张的势头加剧,哈尔滨、北京等地发生了恶性“刺医案”,甚至有的医院整个医护团队集体向死亡患者下跪磕头。中国医师协会最近的调研报告显示,有近75%的医生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认为当前医生执业环境“较差”和“极为恶劣”的分别达到47.4%和13.3%。  从表面上看,医患关系紧张是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不足、医护人
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主题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在党的全会这一级别的会议中再次把文化作为主题。   中国的改革是经济先行,实践先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单纯地再靠实践推进已经动力不足。推崇市场经济的人认为市场经济那“无形的手”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而对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来说,沉
世界上有很多种理论,最奇特的恐怕就是 “阴谋论”(Conspiracy Theory)了。其他理论是用来解释世界的,而“阴谋论”专被用来给人扣帽子、打棍子。一旦某人被指责搞“阴谋论”,就等于被剥夺了参与讨论的资格,甚至暗示着他应该去就医,检查一下心理是否有问题。  其实,“阴谋论”原本也是一种解释性理论,指一种分析方法:恶性事件尤其是一时找不到有人或组织为之负责的恶性事件背后,必定有人密谋、实施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