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与实验创新素养培育的视角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43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实验探究与实验创新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通过“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课例为载体,从思想的渗透、药品或装置的选择、装置的改进、技术的运用、原理的迁移五个方面分析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与实验创新素养培育的视角。
  关键词:实验探究;实验创新;培育视角;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
  文章编号:1008-0546(2018)12-0073-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8.12.02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探究与实验创新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通过初中化学课程学习形成的关键能力。笔者通过“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一节公开课课例为载体,分析初中学生实验探究与实验创新素养培育的五个视角。
  一、思想的渗透
  思想的渗透是指以实验探究与创新素养培育为目标,整体设计一节课的活动或任务,整节课的学习活动过程体现“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方案—完成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反思评价—拓展提升”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将实验探究和实验创新的思想有机地融入课堂学习的过程中。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一节课整体设计如下:
  (展示工业用氢氧化钠包装袋说明书)工业用氢氧化钠中碳酸钠的含量≤1.20%。为什么氢氧化钠中会有碳酸钠?请写出该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1: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思考可以从哪几个角度来探究该反应的发生?
  学生活动2:交流各自的猜想:检验生成物Na2CO3产生的角度、检验反应物NaOH、CO2减少的角度……
  学生活动3:根据猜想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并交流讨论。
  学生活动4: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
  学生活动5:小组间交流和分享实验的现象。
  学生活动6: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学生活动7:思考并归纳验证“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发生的视角。
  学生活动8:思考:若Na2CO3 H2O CO2=2NaHCO3,那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产物是什么?
  通过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把握和有效实施,潜移默化地渗透了实验探究的思想,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学习了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学生经历和体验了探究的过程,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会尝试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创新自己的实验设计,利用已有的知识自主开展实验探究,创造性地去独立解决问题。
  二、药品(或装置)的选择
  清华大学宋心琦教授讲过“一个化学实验,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教学实验,都可以归纳为作为实验对象的物质体系、适当的仪器装置和必要的安全措施、合理的实验步骤和规范的操作技术。虽然三者不可或缺,但是从学科教育的角度来评价,应当认为它们的重要性是不等同的,而且是依次递減的。”由此可见,选择适合的药品和适当的装置是实验探究和实验创新的重要环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老师给定药品让学生进行探究,这无疑是一种暗示,学生很容易实现探究的目标。这种不需要深入思考的探究其实是“伪探究”,一种形式主义的探究。药品或装置的选择实质是对实验的创新设计,是不断地否定再肯定的过程,是深度思维的学习活动。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这节课在“学生活动3:根据猜想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并交流讨论”其中有一个环节设计如下:
  (教师)请根据需要选择实验所需的药品和仪器,组装出“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装置,说出装置中的试剂。(所提供的药品和仪器既有需要的药品和仪器,也有干扰的药品和仪器,既可以完成一个实验,又可以完成多个实验。)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方案,再利用仪器组装装置。同学们各抒己见,各显其能,有的组组装出一套装置,有的组组装出几套装置。
  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时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了适度的探究时空,由学生设计实验装置、选用相关仪器、最后操作求证。这种探究抓住了实验探究的本质,将药品和仪器的选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了实验创新的机会,提升了学生的能力与素养。
  三、装置的改进
  装置的改进是目前初中化学实验创新中最常见的视角,是指针对实验装置的不足或缺陷,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创新,使实验装置更加简洁、科学、完美。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这节课在“学生活动5:小组间交流和分享实验的现象”环节中,某组同学分享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这时教师及时抓住生成资源,向该组同学追问:U型管内液面差是否明显?有液面差是否一定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造成的?
  通过追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水也可以吸收一些二氧化碳气体,导致压强减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装置进行改进,同学们根据刚才列举的缺点,为了让现象更明显,将粗U型管改成口径较小的自制U型细玻璃管,同时为了排除水的干扰,利用对照实验的思想在U型管另一侧设计了对照装置,具体装置如图2所示。
  其他小组同学受该组实验装置改进的启发,纷纷对自己的装置进行了改进,例如设计喷泉实验的小组进行了如图3所示的改进,一是将滴管改成了针筒,增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或水的量,二是设计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对照实验。
  通过学习过程中教师及时引领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装置的改进,培育了学生质疑的态度和创新的勇气,培养了学生追求设计的科学和装置的美观,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提升了学生的创造技巧。
其他文献
摘要: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框架,从知识和认知过程两个维度对新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的习题系统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在知识维度,“程序性知识”占比最多;在认知过程维度,习题系统侧重对“理解”水平的考察。结合2017版课标要求,在教学中应重视并充分挖掘习题系统的栏目价值、关注习题系统的情境与强化习题系统的思维培养功能。  关键词:习题系统;习题分类;新版化学教材;教育目標分类理论  文章编号:1
“青川”的名字,不少人在汶川大地震的新闻中才第一次听说。这个地处青竹江边的山区县是“5·12大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很少有人了解,青川还有着独一无二的风景:白龙湖的“秀”、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稀”、阴平古道的“奇”、战国墓群与三国遗迹的“古”,都曾经打动来此探访的幸运者。  带着对震区重建的牵挂、对自然美景的向往,我踏上了青川之旅。历经涅槃而重生的青川像一幅绝美的画卷,将珍奇的风姿徐徐展现
单论吃辣椒,四川人其实也算不得厉害的。但一说起辣椒,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四川。一是因为川菜走红全国;二是因为有了花椒为伴,使得川式「麻辣」独步天下;三是四川人烹制辣椒的手法丰富,将辣椒的魅力呈现得淋漓尽致。  花椒与辣椒的爱情  尽管现代川菜的出现和成型只有短短一百多年,在中国八大菜系中只是一个新秀,但是,川人对辛辣食物的喜爱却有极深的历史渊源,两千多年前的《华阳国志》里就有“蜀人好滋味,尚辛香”
棉兰偶遇日本老兵后代  环行苏门答腊岛的第一站是棉兰,在老城漫步时,我碰到一位日本老兵的后代。  “请问,你是日本人吗?”正在专心走路的我被身后传来的日语吓了一跳。回头一看,一位和我年龄相仿的女士坐在路边的沙发上抬头望着我。确认我是日本人后,她显得很高兴,用英语告诉我她的爷爷也是日本人,她的日本名字百合子就是爷爷为她取的。  百合子的祖父是太平洋战争时期进驻印尼的日本兵。1945年8月日本战败撤兵
最初踏上非洲,我忽然意识到,这块地方和我印象中的非洲已经差距甚远,那些拍摄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愁苦小孩的照片远非今天非洲人生活的现状——他们的情况比当时好了很多。如今越来越多的传统部落族人离开了原生的土地来到了城市,古老的文化正在被现代化的浪潮逐渐抹平。虽然在非洲广袤的土地上依然有很多尚未被人们知道的独特部落与奇特的文化,而它们在近十年里都将渐渐消失。我想进入那些独特的部落,接触了解并向世
摘要: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即是师生合作。有效的师生互动是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基本学情出发,给予全体學生平等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师生融入情感交流的互动,是有灵魂的互动,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互动的奠基石。欲取得有效的互动要准备预设性的方案,因为学生的学力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情绪与老师的心情和临场发挥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课堂互动的效果。  关键词:师生互动;有效互动;情感互动;预设生
2012年,是伊朗历的1391年,我和AIESEC Iran(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伊朗分会)的成员,以及来自德国、西班牙、葡萄牙的3名志愿者一起,参与了一项名为“Discover Iran”的交流项目,用了46天时间去感知伊朗人的生活,我们北至里海,西到库尔德人居住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也穿越了中部的沙漠,与许多伊朗人无阻隔地交谈。这是一个不同于惯常媒体语境中的伊朗。波斯小镇印象  Badab-s
天灯祈福  拍摄人:叶鸿琦 / 拍摄地点:泰国,清迈 / 拍摄时间:11月24日,21:00  INFO:尼康D700, F4,1/25秒,ISO 2000  泰历12月的第一个月圆之日(公历11月),是泰国的传统节日水灯节。在泰国第二大城市清迈,正赶上万人放飞天灯的庆祝活动,我挤在人群中记录下了这难忘的一刻。当地人相信,在这一天放飞天灯,可以把一年的晦气和厄运都带到九霄云外,未来将会平安幸福。家
哥伦比亚盛产飘香世界的咖啡、誉满全球的美女,以及让人眼花缭乱的宝石,但很多旅行者对它敬而远之。带着一点疑虑踏上这片土地,生长在高原的巨型棕榈树,隐藏在群山中的神秘古墓群,乡间漫步时突然闯入眼帘的高迪式建筑……一次次颠覆着我对它的初始印象。这里的人活力四射,他们把热情混入茴香酒,不知不觉把你灌醉,把诙谐融入经典,创造出“肥硕版蒙娜丽莎”,当你醺醺然仿若置身魔幻世界时,再在你耳边悄悄讲述一段惊悚的毒枭
1852年,通过在6座测量站的多次精密测量,孟加拉人锡克达计算出:印度测量局工作人员所标注的“25号山峰”海拔29,002英尺,是地球的最高点。这座山峰,就是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被居住在其北侧的西藏人称为“女神第三”的珠穆朗玛峰。  在人类的足迹先后于1909年和1911年踏上北极与南极之后,作为世界第三极的珠穆朗玛峰便成为探险家们极度渴望征服的目的地。英国登山队于1921年开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