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任务,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和突破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与基础,又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所在。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呢?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反复朗读,触发语感
  培养语感,必须让学生反复接触语言,感受语言。朗读则是学生接触和感受课文语言的最经常、最重要的方式。课本语言本身包含着各种各样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学生通过富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语言的奥妙,认识语言的情趣,把握语言的精髓,使读者与文本、作者之间产生心灵的碰撞。如《最后一课》结尾:“散学了,———你们走吧。”其中“散学了”这句话里有许多未尽之意,如祖国沦陷了,最后一课结束了等,有无限的感慨,有深刻的思考,读完这句后要注意停顿。
  二、潜心研读,领悟语感
  语言文字是思想内容的载体,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蕴含着明确的思想性,或褒扬赞颂,或批评鞭达,这就是语言文字所要说明的情理,而对语言文字,揣摩、推敲、咀嚼,“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鉴赏玩味,掂量比较,获得审美感、情味感和意蕴感。语感的培养离不开理解语言文字这一中心环节。教材中那些典范的作品,其语言都是经作者精雕细刻,是妙不可言的。教师只有切实在语言文字训练上下功夫,语感的培养才有保证。特别要在作品中抓住那些重点的、精美的词句作为语感培养点,进行比较、揣摩、欣赏,进行透彻理解,使学生对它们不仅仅是有所感觉,而是有更深的领悟。
  三、引导想象,培养语感
  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语感培养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于有字处想无字文”,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悬念进行创造性想象训练,将抽象的语言材料,在角色体验和连缀画面中再现出来;还可以凭借语言材料运用对比、补充或凭借形象的插图、声音等材料进行再造想象能力的培养。语言文字符号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想象,把眼前所读的语言文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积淀相沟通,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通过重组表象,创造出新的情境和意境,这样获得的语感才是丰富深切的。
  四、善于表达——激活语感
  朱光潜说:“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行文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
  在培养语感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文中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的品味与琢磨上,还应该在教学中以读促说,以说促写。如在教学《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时,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在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提问:“读了这首诗歌,你有特别想说的话吗?”只见小手纷纷举起。一生说:“秋天好美啊,真想秋天快点儿到来!”同学们各抒已见,都能用优美的语言把自己读后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在课的尾声,我安排了仿写诗歌这一环节。同学们的作品都非常工整和押韵,简直成了一个个小诗人!学生能把心中想说的话,正确、生动地表达出来,这就是一个掌握运用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语感也就随着被激活了。
  五、积累运用,积淀语感
  在语言学习全程——积累语言、理解语言、感受语言、运用语言中,吸收语言、积累语言是语文学习的目的之一,也是其他几个环节的基础。所谓“文章读之极熟,即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由于以前的教学大纲忽视积累,学生往往对为什么积累、积累什么、怎样积累重视不够。由于积累不够,语文学习的根基不牢,结果学生在表达方面表现得语言苍白,毫无文采,这正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表现之一。
  良好的语感能力不是单靠学生自己能形成的,也不是只凭老师的讲解自然获得的,更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教师应恰如其分地发挥主导作用,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自觉的训练中,逐渐地亲身感悟出语言规律和意蕴,并使之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个性的东西。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学校美育中,语文美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作文教学美育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途径多种多样:诱导学生感知人物的心灵美、培养学生领略自然风光的能力、提高学生表达美的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审美情趣;审美观点;加强培养  语文教学教学是对学生美育的一个重要阵地,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作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观察方法、表现技艺的训练,而且要加强学
The article expounds the technology that UPD protocol is applied when revising configured the parameter remotely in embedded system. It also introduces the proc
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解读教材是基础,要注意吃透新课程理念,领会教材意图;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包括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手段、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教学活动展开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课堂教学都是我们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师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注重对学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因为该系学员在《南京条约》谈判地南京镇海寺参观学习。通讯员圆地@周翔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anjing Univers
离新学期还有半个月的时间,为了更好地适应宇宙学校的环境,星云、星系等纷纷前来报到,其中不乏一些新面孔,这可把校长忙坏了。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早已进入校园,课程相应地发生了变化,《语文教学大纲》发展成了《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第一学段的朗读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的朗读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的朗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这是江泽民总书记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高度,向我们发出的号召。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它是
一、教材分析  本框是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十二课第二框内容。本框共两目,第一目: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二目: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共介绍了四个问题,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特征,判断标准,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他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基本含义;理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掌握正确判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能
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很多,我们应该勇于发掘、善于发掘,把握每个思想教育的机会,充分发挥教学的特殊功能,使我们的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正确引导学生从小树
一、教学设计  (略)  二、教材分析  原地快乐运球练习使适龄一年级学生掌握正确的触球部位,以及养成良好的运球身体姿势,为熟练掌握运球突破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动作做法和要点:  要点一:手掌的边缘触球,手掌心不能触球。要点二: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体会手按拍球和迎引球的动作。要点三:拍球部位为正上方,力量适当。  【常见错误与纠正方法】  常见错误现象及原因纠正方法手打球运球时用手去打球,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