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神往的心灵之约

来源 :科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jx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前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具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被人们誉为近年来最重要、最成功的教学改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不少教师把“合作学习”的理念贯彻到教学活动中,使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但是,我们不无忧虑地看到,在相当多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许多教师在采用合作学习组织课堂教学时,存在“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尤其是在公开课上,“合作学习”演变成了“灵丹妙药”,逢课必用,成了“课改标签”,开课必贴。教师在操作中由于组织不当,调控不力,导致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如此种种,使“合作学习”明显走进以下误区。
  [关键词] 教学理论 教学改革 合作学习
  
  误区之一:将小组合作等同于小组讨论。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教学场景: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 (通常是教师的提问无人应答,教学难以进行下去时),教师便会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讨论这个问题”。这时,有的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往往是各自为阵,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有的学生则利用这个机会说闲话。这样的小组讨论不是在明确的团体目标指引下的群体学习行为,教师使用它,只是为了使教学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完成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这种小组讨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那么到底什么是合作学习呢?合作学习,其含义可以从三方面去理解:一是学习小组或团队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二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在学习小组内进行思维碰撞,相互质疑、辩驳,从而取得共识的一种学习形式;三是以合作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使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完成自己知识建构的一种学习形式。
  因此,合作学习必须确定合理的合作学习任务,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合作愿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承担合作学习任务,明确分工,协同交往,共创共享合作成果。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轻松愉悦,无所顾忌,全身心投入,在讨论中相互启发,迸发出无穷的智慧火花,把“合作学习”的精髓挥洒得淋漓尽致。
  误区之二:自由放任,缺乏监控和指导。
  有些教师上课伊始便布置合作学习任务。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或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等待,或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开始依次听取各组的汇报,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可有可无,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缺乏监控与指导的自由放任的状态,合作学习成了伪饰的包装,课改的标签。我们不得不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样的“合作”意义何在?这样的“学习”效率几何?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指导与调控是分不开的。因为在合作的进程中,情况变化难测,未必一一都能在教师预料之中,有时合作遇到困难,需要教师点拨;有时合作产生不良情绪,需要教师引导;有时合作时间不足,需要教师调整;有时合作偏离主题,又需要教师纠正……因此,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强化两方面的指导:
  一、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技巧的指导。
  具体如下:指导合作小组分配学习任务(保证小组成员能独自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指导合作小组分配学习角色(体现自愿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指导小组成员向同伴提问(达到激活思维的目的);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学会彼此相互尊重);指导小组成员辅导同伴(培养学生的协同意识);指导小组成员学会相互交流,共同探究问题(着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协调组员间的分歧,归纳组员观点(共享合作成果)。
  二、在学生学习困难时进行必要的指导。
  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既是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合作学习情境的创设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教师应当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平等对话。当合作学习小组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当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遗憾的是在这时候,许多教师不能及时转变角色,溶入到讨论中,他们“袖手旁观”,甚至在做下一个环节的准备工作,因此出现了“短暂繁荣”、“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
  误区之三:合作学习的随意性。
  为了迎合形势,为了调节课堂气氛,有的教师动不动就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合作学习呈现极大的随意性。其实有的合作任务很简单,更适合自主学习,完全没必要合作学习。有的问题学生意见基本一致,也不需要共同探讨。频繁、无价值的分组不但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还容易使学生养成遇到问题浅尝辄止,一味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因而,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必须确定合理的有价值的学习任务,选择适当的环境和时机,这是保证小组合作交流切实有效的重要前提。
  那么,在什么时机、什么状态下开展合作学习较为有效呢?第一、当需要学生完成某一个学习任务,而这个学习任务又可以分解成几个子任务,可以由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一个子任务,从而依靠集体的力量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时,是开展合作学习的较佳时机。第二、当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疑难问题或对同一问题在看法上有意见分歧,需要选择解决策略或求得共识时,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因为学生个体认识问题有局限性,当其认识和别人有分歧时,他们往往会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希望通过交流来判断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 。第三、当创设的问题具有开放性,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对问题的探究有不同的见解时,正是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好时机。这时开展合作学习,学生不同的思维方法可以相互借鉴、互相促进,每个小组成员不仅可以从别人那里学习到如何多角度思维,而且可以学会如何优化自己的思维,从而分享合作学习带来的成果。
  误区之四:“热闹”掩盖下的少数人学习,多数人休闲。
  其表现形式有二:一是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或玩耍、或走神、或静听……热闹非凡,乱作一团;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仍是那一两个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二是少数人学习,多数人静静聆听等候搭车。步入这种误区,究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对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的培养。
  合作学习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是感受合作、启蒙技能的阶段,学会倾听、善于表达、合作共事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在倾听方面,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不听,以自我为中心;二是似听非听,受无意注意支配;三是机械收听,对别人的意见不思考、不理解,更难以提出自己的意见。解决的方法是:在游戏中感悟听的重要(如做“传话”游戏,让学生在笑声中感受听的重要);加强听的外在行为指导(目光尽量集中在对方眼部,尽量用点头等肢体语言和简单声音回应);注重听的内在习惯的养成(一边听一边想,别人讲了什么,我是赞成、反对还是补充,我的想法的依据是什么)。在表达方面,不但要指导学生规范语言,说完整的话,而且尽力对学生的发言给予热情的鼓励,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期待中进步。同时,教师应针对学生表达中的共性问题给予及时的矫正,并提共切实有效的帮助,重视形成合作学习的语言模式,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另外,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明白:自己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必须承担一份工作,这分工作对能否完成学习任务很重要,而且学习任务的完成要靠小组伙伴的共同努力,因此大家必须齐心协力,个人不能游离在小组之外。这样让学生逐渐懂得怎样合作,逐步提高合作技能。此外,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的有效途径。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合作技能提高了,合作学习才能成为生生互动、生生交流的枢纽,新课堂才会呈现一派生机,“活”而不“乱”。
  误区之五:分配合作学习小组的随意性。
  目前有的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存在极大的随意性。表现在:学习小组的组建简单地按座位划定,并不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小组间力量不均衡,竞争不公平。不仅如此,这样的分组还容易使学生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品质。例如:有的小组优等生聚集,他们自我优越感强,合作时你争我抢,谁也不让谁,显得十分霸道;有的小组能力较弱,他们胆怯、自卑、缺乏信心,常常出现合作冷场,无法进行下去的局面。分配合作学习小组时摒弃随意性,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策略,综合考虑学生的性别、性格、人数、知识、技能等因素,注意尽量不为“小权威”、“合作滞后者”的产生创造条件,合理组建学习小组。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合作学习真正成为发展学生技能的先进学习方式。
  再者,学生学习内容时刻在变,我们的分组也不能一成不变。老师让学生和谁一起学,他们就和谁一起学,完全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常常因分组的局限,不能痛快地学习。这样的合作显然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小组缺乏应有的凝聚力,阻碍了合作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对组建的学习小组也应该定期调整,并适当采取“找朋友”等灵活组建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到提高合作学习实效,充分发展学生技能的目的。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相信,只要我们树立信心,勇于探索,多费心思,多动脑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热情主动的投入学习中去,课堂一定会成为“令人神往的心灵之约”。
其他文献
[摘要] 自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是成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具体要求,进而纳入国家发展四大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十七大报告指出“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和谐油田    近几年来,油田党政组织以及各二
期刊
[摘要] 高校学生干部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学生中的领头雁。近年,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呈现出了新特点,这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学生干部队伍的质量也在某种程度上有所下降,为了让学生干部在学生工作中真正成为我们的得力助手,必须对他们进行科学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本文写作前在我校学生中就学生干部诸多问题进行过抽样
期刊
[摘要] 当代都市发展面临严峻的结构变迁问题:如旧市区衰颓,人们生活品质恶化、生态破坏与能源短缺等现象。因此,各城市必须进行都市空间与产业结构机制的再调整,以回应此一波新形态 “后工业城市”、“后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模式。各个区域与地方都显得有必要为地方与区域的永续发展以及地方的独特性,重新发明出创新的都市治理策略与方法,而这些课题往往需要创意的思维以及策略方法才能得以解决,由此引出本文主旨——创意
期刊
[摘要] 目前国内旅游资源产业化开发模式主要有舞台演出模式、影视剧模式、文化旅游节庆模式、纪念品开发模式、高科技模拟创新模式等。洛阳市古文化资源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做出了卓越的成就,如:建立天子驾六博物馆、设立景区管理机构等。  [关键词] 洛阳市古文化资源 产业化开发 模式研究    洛阳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有着近5000年历史。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开发好洛阳市古文化旅
期刊
[摘要]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自然是也’。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但是养成的过程却不是自然的。为了使我们的后代在成长的过程中少付一些不必要的代价,少走一些弯路,凭借此文和老师就孩子养成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 习惯 养成教育 坚持 潜移默化    一个人养成良好的习惯是独立于社会的基础,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使人终身受益。有位哲人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
期刊
[摘要] 与外国人打交道,有一些话题是“不能说的秘密”,我们要清楚什么样的行为举止在对方看来有失礼节,因此必须避免。不懂得对方文化中的禁忌很容易在交往中制造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因此,每一个外语学习者都有必要了解一些目的语国家的禁忌,并掌握一些委婉语。本文首先介绍禁忌的涵义,然后尝试对德语以及德国的禁忌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对德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 文化背景 行为礼仪 禁忌    “禁忌”
期刊
[摘要] 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音乐兴趣感受音乐乐趣,让学生快乐的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体现以人为本是新课标音乐教育新方向。本文针对小学低学段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课堂中实施快乐音乐教学,通过在音乐教学中,营造愉快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利用趣味性音乐活动、自主创造活动、多媒体手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学习音乐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体验创造想象带来的快乐,让学生在每节音乐
期刊
[摘要]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个实用的课程体系,是大学生与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本文基于问卷调查结果,针对我校就业指导课开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设计的理念构想与实施构想,以期不断提高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就业指导 课程体系 设计构想    一、研究背景  在2008年发布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使用了“就业寒流”一词来形
期刊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学手段已超越传统教学手段发展为现代教学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教育实效性,必须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师素质,实现教育公平。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精心研制教学课件,要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突出师生的主体间性,要凸显素质教育的要求,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 教育改革 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手段    一、教学手段现代化
期刊
[摘要] 声音是情感得以展现的物质基础,先决条件;作品的内涵和情感是歌唱的灵魂,但它只有建立在物质的声音基础之上,才可能被人们认知。因此,我们需要掌握较熟练的发声技巧与歌唱方法再与我们的文学修养、音乐修养以及平日对生活的体验、感悟结合起来,去分析、理解作品,调控出恰当的音色和表达方式,使声音与情感高度融合,以美好动人的声音艺术形象展现在听众面前。  [关键词]歌唱 声音 基础 方法  [Abst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