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设计构想

来源 :科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lixi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个实用的课程体系,是大学生与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本文基于问卷调查结果,针对我校就业指导课开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设计的理念构想与实施构想,以期不断提高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就业指导 课程体系 设计构想
  
  一、研究背景
  在2008年发布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使用了“就业寒流”一词来形容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559万,其中有超过150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09年毕业生人数超过了610万,这意味着要求职的大学生总量为760万人左右。而2010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又攀新高,总量超过630万人,这就使得大学生就业难的话题更加成为人们热切关注并迫切要求解决的焦点问题。
  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从客观上要求各高校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就业辅导/就业服务体系,而良好的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就是此体系中较为重要的一环。
  二、基于问卷的问题发现
  为切实解决我校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存在的学生满意度不高等问题,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笔者对北方民族大学07级本科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150份问卷,回收130份有效问卷),经过分析,发现了以下问题:
  1、理念问题:学校就业指导的理念还停留在浅层次的目标上。当前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仅仅停留在把毕业生送出校门,强调一次性就业率而不是就业力的状态上,缺乏对就业指导和就业主体的深层思考,缺乏对学生职业兴趣、自我个性特质与职位匹配度的后期反馈与持续关注。
  2、机构问题:缺少统揽全局的专职机构。目前还未设立专门负责就业教育的课题组或教研室,暂时由学校招生就业处统一负责,这只能是形式上的代管,难以开展就业指导课程计划的建设和组织实施,难以组织人员编写教材,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定,难以组织教学交流和实施教学检查与测评等。
  3、管理问题:目前,就业指导课一般都安排在第六学期,学生此时都在忙于找工作或者复习考研或者考取公务员,无暇于上课,因此该课程开展的随意性比较大,不利于课程的学习与考核。再加上缺少相应的监督制度,往往上课流于形式。另外由于课时数有限,(我校为16节)不能形成系统性、完整性的学习体系。调查显示,有73.2%的学生认为开设此门课程根本对自己没有帮助或者帮助不大,因而学习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
  4、全程化问题:就业指导缺乏全程化服务意识。目前我校的就业指导仍停留在“阶段式”的就业指导层面,还属于“临阵磨枪”型。该课程只是到大三年级临毕业的时候才开设,且把教育对象仅锁定为应届毕业生,工作重点仅仅停留在毕业生的择业指导上,距离“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5、课程问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内容单调、上课形式单一。目前我校的就业指导课,主要是采用单向式教学(教师讲授),其内容仅仅是就就业形势的分析介绍、就业信息的通报,如何设计自荐材料、如何应对用人单位的笔试、面试等方面,信息量小,内容略显陈旧、缺乏实用性。而对如何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等根本性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的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指导力度,对用人单位的需求与要求了解的较为书面、局限,欠缺专业性、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6、师资问题:缺乏专业师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要求授课教师需有丰富的理论和就业实践经验,同时还要求教师对用人单位和人才需求有较深的了解。目前,我校从事就业指导课的老师从数量和质量上远未达到:①是缺乏专业人员,教师中较少是“科班”出身,多数学院都是由学生辅导员讲授;②是教师缺乏社会求职的实践经验,难于理论联系实际,造成在教学中缺乏说服力;③是缺乏后续进修,大多数就业指导教师都是在学生工作中半路出家,兼教就业指导,依靠书本自学有关职业指导的知识,且就业指导教师参加相关领域的专门培训机会较少。
  三、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设计的理念构想
  我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设计的理念构想包括以下方面:(1)以市场需求、就业单位需要为导向,以全人发展为目标;(2)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人才素质分析为基点;(3)以本土化、本校化为要求,践行校本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4)树立全程化、全员化的大就业观,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为教育主旨;(5)坚持就业指导教育植根于学科教育的科学发展定位。
  四、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设计的实施构想
  我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设计实施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1、丰富课程教学方法
  (1)职业生涯教练法
  我校应大力邀请区内外知名企业、政府、事业单位中成功人士担任学生的“生涯教练”,以小组为单位与学生就职业生涯相关话题进行分享与探讨,并由学校组织开展、学生自愿参与多种多样的团队活动(如企事业单位参观、教练对话、专题讲座与报告、小组成果展示等),这样能帮助学生走进工作世界、走进职业人,使其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更深入地了解职场环境,进而探索自己的优势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2)共性与个性教学法
  成立由校内外教师、生涯教练组成的就业辅导组,认真分析每个学生个人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将学生分类,有针对性的开展辅导。如针对外向型学生如何开展就业指导等。而对于共性问题,如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等课程,一些共性问题采取一起教学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因人而异,辅导效果得到提高,使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得到平衡发展。
  (3)案例讨论法
  打破目前的单向式教学方式,通过在课堂上抛给学生典型的正反面案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实现互动式教学效果。正面的就业实例,可以让学生充满信心,取长补短;反之,反面的事例,可以引起学生注意,积极思考如何弥补反败为胜。从而,使毕业生受到启发,逐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弥补自身就业劣势。
  (4)网络学习法
  将网络技术应用于就业指导教学活动中,可以赋予该课程形象生动,信息量大,信息更新快等优势,如利用校园网,开设自我定位测试、大学生生涯设计、求职策略、就业信息等多个内容板块,提供学生课余自学,这样学生可以针对自己薄弱和感兴趣的方面重点并自由的学习;还可以开设留言板,使学生与老师之间,同学之间针对感兴趣的问题,有争论的问题共同交流探讨。
  同时,可以利用现代卫星传输技术采用现场直播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远程教育,学生反响热烈,效果也很明显。由于是国内外一流的就业指导专家、著名学者教授、跨国公司高级经理人等各界知名人士进行讲授,一方面补充了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师资队伍的不足;另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分析中国大学生的就业困扰,系统剖析社会就业热点,针对不同年级有的放矢地提供全面就业指导服务。①
  2、重构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阶段:新生入校的第一个学期,称为职业生涯认知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发展前景、专业与职业的关系、该专业学生近几年的就业去向及就业情况等。同时,通过邀请知名企业、政府、事业单位中成功人士,让新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通过成功校友的事迹报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
  第二阶段: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称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阶段。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帮助学生运用各种测评方法(如360度法、橱窗法、SWOT分析法等)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熟悉职业的发展态势和就业形势。并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帮助学生制定初步的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目标的职业发展计划,让学生明确大学期间需要提高的能力和素质及其实施途径。
  第三阶段:即二年级和三年级阶段,称为职业能力培养阶段。通过开设《大学生创业》、《大学生职业能力训练》、《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提高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练计划,为学生提供集系统性、深入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职业辅导,帮助学生们走进工作世界、走进职业人,使其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更深入地了解职场环境,进而探索自己的优势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并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第四阶段:即大四阶段,称为就业实战阶段。这个阶段可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主要针对学生就业实战所需要掌握的一些信息、技能、心态与程序,包括当年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分析、设计一份吸引面试官眼球的简历、简历投放的途径与技巧、就业心态调整、招聘会的选择、就业信息的筛选与共享、面试的技巧与面试礼仪、协议书的签定与劳动合同、户口与档案、就业有关手续的办理和注意事项、入职前的职业精神培训等十一个专题,帮助学生顺利、平安就业。
  总之,高校的就业指导应以人为本,通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创新,建立科学、长效教育机制,创造有利于个性成长、个性特色充分发挥的宽松环境和广阔空间,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专业教育与实践指导相统一的理念,在就业实践中保持一种务实、竞争和敢于实践的意识,主动开创事业成就,进而享受成功人生。
  参考文献:
  [1]李夏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9).
  [2]崔寅.高校就业指导课学科建设的思考[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3]徐振祥.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实效性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09).
  [4]张敏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广州市: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2.
  [5] 王坚,李璐.试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与推动[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06).
  注释:
  ①王坚,李璐.试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与推动[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06).
  作者简介:
  张瑜(1982.2-),女,满族,宁夏银川市人,硕士,北方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学习中,很多同学遇到含有的电路,经常会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入手解决此类问题,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部分典型例题,希望给同学一盏明灯。  【关键词】的电路特性;查看电路的能力;检查故障;解决措施  中专《电工基础》中有很多含有的电路,同学们在分析的时候往往碰到一些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对AV的电路特性认识不足。笔者根据教学实际,结合典型习题,总结了处理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希望能给以
期刊
[摘要] 研究服装企业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服装企业自身的迫切要求。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并结合部分服装企业的经验,总结了服装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的各种模式及方法,以铸造服装企业自身日趋合理的人才结构,提高企业效益。  [关键词] 服装企业 管理人员 培养模式    近年来,以初等教育水平为主的人力资源结构难以支撑经济转型需求,高层次人才的缺乏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扩
期刊
[摘要]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注重增强新形势下做好宗教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实践党的民族和谐理念,要认真查找和研究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影响民族和谐的各种因素,一切以有利于各民族和谐发展为原则,不断提高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层次和质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把我国和谐的民族关系提高到新水平。  [关键词] 民族 宗教 和谐    
期刊
[摘要] 自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是成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具体要求,进而纳入国家发展四大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十七大报告指出“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和谐油田    近几年来,油田党政组织以及各二
期刊
[摘要] 高校学生干部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学生中的领头雁。近年,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呈现出了新特点,这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学生干部队伍的质量也在某种程度上有所下降,为了让学生干部在学生工作中真正成为我们的得力助手,必须对他们进行科学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本文写作前在我校学生中就学生干部诸多问题进行过抽样
期刊
[摘要] 当代都市发展面临严峻的结构变迁问题:如旧市区衰颓,人们生活品质恶化、生态破坏与能源短缺等现象。因此,各城市必须进行都市空间与产业结构机制的再调整,以回应此一波新形态 “后工业城市”、“后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模式。各个区域与地方都显得有必要为地方与区域的永续发展以及地方的独特性,重新发明出创新的都市治理策略与方法,而这些课题往往需要创意的思维以及策略方法才能得以解决,由此引出本文主旨——创意
期刊
[摘要] 目前国内旅游资源产业化开发模式主要有舞台演出模式、影视剧模式、文化旅游节庆模式、纪念品开发模式、高科技模拟创新模式等。洛阳市古文化资源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做出了卓越的成就,如:建立天子驾六博物馆、设立景区管理机构等。  [关键词] 洛阳市古文化资源 产业化开发 模式研究    洛阳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有着近5000年历史。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开发好洛阳市古文化旅
期刊
[摘要]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自然是也’。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但是养成的过程却不是自然的。为了使我们的后代在成长的过程中少付一些不必要的代价,少走一些弯路,凭借此文和老师就孩子养成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 习惯 养成教育 坚持 潜移默化    一个人养成良好的习惯是独立于社会的基础,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使人终身受益。有位哲人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
期刊
[摘要] 与外国人打交道,有一些话题是“不能说的秘密”,我们要清楚什么样的行为举止在对方看来有失礼节,因此必须避免。不懂得对方文化中的禁忌很容易在交往中制造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因此,每一个外语学习者都有必要了解一些目的语国家的禁忌,并掌握一些委婉语。本文首先介绍禁忌的涵义,然后尝试对德语以及德国的禁忌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对德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 文化背景 行为礼仪 禁忌    “禁忌”
期刊
[摘要] 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音乐兴趣感受音乐乐趣,让学生快乐的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体现以人为本是新课标音乐教育新方向。本文针对小学低学段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课堂中实施快乐音乐教学,通过在音乐教学中,营造愉快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利用趣味性音乐活动、自主创造活动、多媒体手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学习音乐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体验创造想象带来的快乐,让学生在每节音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