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歌唱的基本条件

来源 :科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2009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声音是情感得以展现的物质基础,先决条件;作品的内涵和情感是歌唱的灵魂,但它只有建立在物质的声音基础之上,才可能被人们认知。因此,我们需要掌握较熟练的发声技巧与歌唱方法再与我们的文学修养、音乐修养以及平日对生活的体验、感悟结合起来,去分析、理解作品,调控出恰当的音色和表达方式,使声音与情感高度融合,以美好动人的声音艺术形象展现在听众面前。
  [关键词]歌唱 声音 基础 方法
  [Abstract] Sound is a basic material and prerequisites extending emotion,. Content and emotion of works is the soul of singing, but it bases on a matter of sound. Therefore, we need to combine more proficient skills and singing methods with our literature, music, culture and daily life experience as well as perception to analyze, understand, control, and appropriate the manner of expression, so that the sound and feelings can become more beautiful with proper tone, which shows an art image impressing the audience deeply .
  [Keywords] singing sound base method
  
  众所周知美妙的歌唱离不开人自身的条件——声音。 声音是一切歌唱的基础、没有声音歌唱就是空谈、也就是说声音是歌唱的物质基础、而这个物质基础是好是坏就决定了我们的歌唱是否美妙、是否能打动人、当然在有些情况下、丰富的情感也能将人打动、例如一个人伤心的哭泣、旁边的人会产生怜悯。但这不过是生活之情,而歌唱是艺术、艺术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所以能表现艺术情感的声音应该是经过提炼和修饰的声音、而不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的声音。所以如果一个人的声音很糟糕、却说他歌唱时可以用丰富的情感去打动人、这是说不通的、这是把生活之情和艺术之情的混淆、是对自己演唱能力不足的掩盖。
  一、歌唱所需之声
  人声是语言的物质基础,语言是表情达意的符号。声乐之声具有表情达意与呈示乐之形式美感的功能,所以,成为乐的人声是语言的抽象与升华。
  声音是歌唱的基础,是歌唱存在的先决条件;“情”只有建立在物质的声音基础之上,才可能表达出内容。就歌唱而言,情感依附于声音,只有通过优美的声音才能表现丰富的情感。有声无情,虽然缺少了歌唱的主要内容,但我们尚能够听到声音,感受一些人声的艺术美,也就是声音的形式美感。但有情无声,情感传播的物质载体都不在了,我们拿什么去表达情感呢?例如近年来由作曲家尚德义创作的《七月的草原》这首花腔女高音的独唱曲,音域较宽,从be1到c3, 速度较快,花腔跳动较大,从开始到结尾基本上都是在快速繁密的花腔跳动上进行,是一首难度比较大的艺术歌曲,从歌词上我们可以看出它表达的是春暖花开的时节,青年男女在草原上欢歌笑语,载歌载舞的景象,歌曲的基调是欢快活泼的。作曲家用快速的音阶式跑动,紧凑的切分节奏贯穿全曲,那么演唱者除了要了解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外,还要能够较熟练地掌握花腔演唱技术,要在气息的支持下,运用头腔共鸣,唱得灵巧飘逸,晶莹剔透,不能因为跳音较多,而唱得混沌不清,气息乱抖动。整首歌曲要唱得干净、结实而富有颗粒性,以高音的极端区域作轻盈自如的跳跃而见长。低音要结实有力,咬字吐词清晰,不能唱得虚浮不清或笨重拖沓。另外,演唱此曲还要具备良好的中声区演唱功底,有较深的歌唱呼吸修养,三个声区的音色要统一。而这种演唱技巧的获得通常是演唱者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通过长期训练而获得的,如果没有较好的演唱技巧,怎能做到“以情带声”地演唱?无论你怎样用情感去推动声音,都是不可能完成的。另外,对于一些音域不太高的歌曲来说,如果演唱者的嗓音条件较好,不经过刻苦的专业训练,也能演唱,而且只要他表现出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内涵,那么观众就会被他的表现所抓住,而不去注意他的音色是否优美和音区是否统一。这时,人们会说我们不管他的声音怎样,只要他是真情实感的演唱,能抓住观众就是好的歌唱,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只看结果,不管过程”。但是这种演员的演唱是经不起反复欣赏的,不会有持久性,往往是昙花一现。因为他所运用的声音没有贴切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内容,他的表达载体不能胜任这首歌曲,内容与形式不相符合。例如《共和国之恋》这首比较容易演唱的歌曲,它的音域从c1—f2,音域不宽,一般人的自然音域都能上,如果演唱者非常随便就上了高音,没有良好的演唱技巧,那么他可能就不会注意这个高音的音色是否好听,气息是否到位和中低声区的过渡是否自然、通畅,此曲中难唱处为含六度上、下行跳进和八度上、下行跳进乐句。如“痛苦幸福我呼唤着你”乐句中的“幸福”一词处有一个八度下行大跳,“呼”字处有一个六度上行大跳,“纵然是凄风苦雨我也不会离你而去”乐句中的“纵”字处和“我也”处各有一个八度上行大跳,这是从此曲的低音区上行跳进到达歌曲的最高音f2,此音正是女高音声区的换声点,因此要注意声区的过度、衔接,不能有“分岔”“脱节”的痕迹,才不会使高音发干、发虚或尖锐集中,单薄剌耳,使低音区沉闷暗淡,虚浮漏气。因此要演唱好这首初中级程度的歌曲需要解决好换声点,声区、音质统一的问题,这样的演唱才经得起听众的推敲和反复欣赏。
  从以上论述已知道声乐技巧在歌唱中的重要性,不具备这些扎实的演唱能力是无法将难度较大的声乐作品演泽完美的,即使你有无限充沛的情感和非常丰富的想象力,都无法为演唱添加恰当色彩,因为情感的表现是通过优秀的载体作为传输工具的。声乐作品的内容已依附于歌唱声音的形式美感之上,二者有机的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对于演唱具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歌曲更是如此。如作曲家刘聪的声乐作品《鸟儿在风中歌唱》就是一首情绪对比鲜明,音域较宽,速度力度变化较大的艺术歌曲,第一段的旋律平稳流畅,起伏不大,一段哀怨的叙述、表白,因此 演唱时应用抒情、饱满的音色来演唱,中等音量,由于速度较慢,所以气息的运用要非常平稳、绵长,但又不能因为速度慢,没有演唱的激情而产生拖沓的现象,应该是饱含深情,气息滚动结实地叙述自己的不幸。第二乐段情绪逐渐向上推进,旋律线条在不断上行,伴奏织体不断加密,音符之间距离拉大,在一层层将乐曲推向高潮,特别在第二段的后半部分,出现了三个三十二分音符的颤音式下行,表现出一种无奈、无助、失望的情绪,紧接着又出现三个快速半音阶式的下行,力度从mp升到f,表现在逆境中的挣扎和反抗,最后在C3上双“ff”站住、延长,更进一步表现出震撼人心,撕心肺裂的纳喊、渲泄,达到全曲第一个高潮处,然后旋律又立即向下发展,力度又从“mf”过渡到“p”,让人们联想到抗争,反抗的失败,最终又回到悲惨,无助的状态,末尾处又要将音在低声区C1处不断延长,像仅存一丝气息的哀叹、呻吟,但这需要结实而不断减弱的声音,不能虚浮或断掉,才能将这种悲惨孤独的气氛推向极至,最后鸟儿慢慢走远,离开了这个冷漠的世界。第二乐段,情绪对比鲜明、高潮跌宕,音区跨度较大,速度力度对比也很明显,演唱时,确实需要掌握娴熟的声乐技巧,要有深沉、弹性的气息支持,圆润有力的高音,结实饱满的低音,能够收放自如地将它的意境演泽出来。
  所以,被称为声乐的人声,是富有艺术的技巧之声,是从漫长的歌唱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艺术手段,它包括宽广的音域、动人的音色、深厚的气息、良好的共鸣等诸多方面,是否拥有这种手段是区分歌唱水品高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据《列子、汤问》记载,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秦青、韩娥这样的歌唱家,她们当时的歌唱就具有“声振林木,响遏行云;余音绕梁,三日不绝”[1]的功夫,可以说她们的演唱是拥有高超的演唱技巧的。所以优秀的歌唱技巧是歌唱能够震撼人心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对于演唱某些具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歌曲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根本无法歌唱。
  二、歌唱技巧的运用
  歌唱技巧是通过歌唱实践获得的。有效的歌唱实践包括相互关联的两个部份的内容,一是歌唱技巧系统训练与应用,二是在歌唱中去探求某种表现方法。学习声乐仅仅是学到发声的方法技巧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把这种方法恰当的运用在我们的歌唱中。要根据歌曲的内涵、情感和曲调情趣,去摸索出声音的弱强变化,运腔走势,咬字吐词,唱出优美动人,清晰纯正的声音。如演唱爱情类歌曲,声音就要注意柔和抒情,如《草原之夜》、《嘎俄丽泰》、《思恋》等;表现快乐、幸福、天真活泼、开朗、奋发向上的情绪时,音色应该明亮些,气息控制灵巧些,声音位置比较靠前些,如《七月的草原》、《牧歌》、《军营飞来一只百灵》等,表现崇高、赞美、宏大的情感时要求声音很挺拔,喉咽腔等部位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腰腹肌肉对抗的力量也要增大,如《我爱你,中国》、《我和我的祖国》、《长江之歌》等。表现比较朴素、亲切的情感,就需要用气息柔和的动感较强的声音,如《我爱梅园梅》、《春天你在哪里》等歌曲。如果我们拿到一首歌曲能先从它的内容、曲式结构入手去理解、体会它、那对我们声音的运用肯定会有帮助、从而也将提高我们的演唱技巧。
  歌唱技艺训练的成效,有一个前提性的条件,即歌唱者的素质,它包括声音的物质条件和乐感两个部分。前者即是通常所说的“嗓音条件”,后者系指歌者对乐的感悟力,学习歌唱与学习其它专业一样,歌者需具备较好的嗓音条件,这是早为人们所认知的,如早在先秦就有“夫教歌者,先呼而出之,其声及清徵者乃教之。一曰:教歌者先揆以法,疾呼中宫,徐呼中徵,疾不中宫,徐不中徵,不可谓教”[2]的记载。(《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这说明早在周代教师在选择歌者时对声音的素质就有着严格的要求。另外,对乐的感悟力(乐感),乃是对乐的理解与表现力,对技法之应用能力,这是尤为重要的。乐感有一部分是与生俱来先天对音乐的感悟力,但这种天分仅仅是一个浅层的对乐的感应,深层次的乐感是理性的,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指导的。当然,乐感并不是抽象得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它是在一定天分的基础上,由多个确切部分构成的某种音乐素养,是一种音乐审美的体现,是理解情感,通过技巧来准确地再现情感,准确表现风格、作品内容的艺术化手法,是一种综合文化素质的反映,乐感通过系统的训练获得。可见,乐感包括技巧,但声乐技巧不等于乐感。所以学习歌唱技巧,并不是学习声乐的全部、但是最基本的条件。
  良好声音的获得需要歌者在正确方法指导下进行长时间刻苦的训练,好老师加勤奋学生,缺一不可。如果一个学生很勤奋、一天到晚不停地练,但是没有一个正确的方法作为指导,那他对于声音的概念也是混淆的,不但不会进步,反而会把嗓子练坏甚至影响到以后的歌唱。但如果学生遇到有一个非常好的、甚至是很出名的老师,就以为找到了大救星,就可以不去努力了,稍稍用一点力就可以把歌唱好了,这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综上所述,歌唱的最基本的条件是声音,而歌唱之声是通过提炼升华而获得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演唱技巧。没有声音的支持,再好的声乐作品、再丰富的情感都没有相应的载体把它表现出来,听众无从欣赏,其作品也就豪无意义。歌者必须运用已掌握的演唱技巧,而后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风格、创作手法调控出恰当的声音,用以表达作者和歌者对于作品的内心感受的真情实感,真切而生动地演绎出作品的深层内涵。
  参考文献:
  [1]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史料集》之《列子、汤问篇》.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2]转引自孙继南、周柱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蒲雯丽(1980——),女,贵州贵阳人,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摘要]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注重增强新形势下做好宗教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实践党的民族和谐理念,要认真查找和研究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影响民族和谐的各种因素,一切以有利于各民族和谐发展为原则,不断提高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层次和质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把我国和谐的民族关系提高到新水平。  [关键词] 民族 宗教 和谐    
期刊
[摘要] 自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是成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具体要求,进而纳入国家发展四大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十七大报告指出“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和谐油田    近几年来,油田党政组织以及各二
期刊
[摘要] 高校学生干部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学生中的领头雁。近年,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呈现出了新特点,这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学生干部队伍的质量也在某种程度上有所下降,为了让学生干部在学生工作中真正成为我们的得力助手,必须对他们进行科学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本文写作前在我校学生中就学生干部诸多问题进行过抽样
期刊
[摘要] 当代都市发展面临严峻的结构变迁问题:如旧市区衰颓,人们生活品质恶化、生态破坏与能源短缺等现象。因此,各城市必须进行都市空间与产业结构机制的再调整,以回应此一波新形态 “后工业城市”、“后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模式。各个区域与地方都显得有必要为地方与区域的永续发展以及地方的独特性,重新发明出创新的都市治理策略与方法,而这些课题往往需要创意的思维以及策略方法才能得以解决,由此引出本文主旨——创意
期刊
[摘要] 目前国内旅游资源产业化开发模式主要有舞台演出模式、影视剧模式、文化旅游节庆模式、纪念品开发模式、高科技模拟创新模式等。洛阳市古文化资源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做出了卓越的成就,如:建立天子驾六博物馆、设立景区管理机构等。  [关键词] 洛阳市古文化资源 产业化开发 模式研究    洛阳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有着近5000年历史。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开发好洛阳市古文化旅
期刊
[摘要]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自然是也’。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但是养成的过程却不是自然的。为了使我们的后代在成长的过程中少付一些不必要的代价,少走一些弯路,凭借此文和老师就孩子养成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 习惯 养成教育 坚持 潜移默化    一个人养成良好的习惯是独立于社会的基础,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使人终身受益。有位哲人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
期刊
[摘要] 与外国人打交道,有一些话题是“不能说的秘密”,我们要清楚什么样的行为举止在对方看来有失礼节,因此必须避免。不懂得对方文化中的禁忌很容易在交往中制造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因此,每一个外语学习者都有必要了解一些目的语国家的禁忌,并掌握一些委婉语。本文首先介绍禁忌的涵义,然后尝试对德语以及德国的禁忌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对德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 文化背景 行为礼仪 禁忌    “禁忌”
期刊
[摘要] 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音乐兴趣感受音乐乐趣,让学生快乐的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体现以人为本是新课标音乐教育新方向。本文针对小学低学段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课堂中实施快乐音乐教学,通过在音乐教学中,营造愉快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利用趣味性音乐活动、自主创造活动、多媒体手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学习音乐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体验创造想象带来的快乐,让学生在每节音乐
期刊
[摘要]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个实用的课程体系,是大学生与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本文基于问卷调查结果,针对我校就业指导课开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设计的理念构想与实施构想,以期不断提高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就业指导 课程体系 设计构想    一、研究背景  在2008年发布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使用了“就业寒流”一词来形
期刊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学手段已超越传统教学手段发展为现代教学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教育实效性,必须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师素质,实现教育公平。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精心研制教学课件,要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突出师生的主体间性,要凸显素质教育的要求,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 教育改革 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手段    一、教学手段现代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