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第一“疯”的落榜生

来源 :华夏关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疯子”之称的章太炎,也曾是“高考”的落榜生。
  章太炎早年,也曾参加过科举。其实,他早有文名,六岁便能做诗,且诗作不凡,所以正常情况下,金榜题名并非难事。问题是,就在章太炎参加乡试时,癫痫病发作,结果只能中断考试,成了“落榜生”。
  多数人碰到这种情况,当然是再接再厉。但章太炎却不同,当时生逢乱世,八股文早已成众矢之的,哪怕金榜题名,成了“八股官”,也非章太炎所愿。所以,在因癫痫而导致乡试落榜后,他就毅然转向,从此与“高考”无缘。
  可之后的章太炎,反倒凭着才华,崭露头角。民国的大师颇多,但章太炎的个性鲜明,让他颇为引人注目。但也因鲜明的个性,做了不少出格的事儿,因此被人称为“章疯子”。不过,对于这个外号,章太炎倒是挺高兴的。他曾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词》明确说到,“我是有神经病”“说我有神经病的话”“反倒令我格外高兴”。因为在章太炎看来,“神经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富贵利禄出现在面前的时候”“神经病”立刻好了,这才是要不得的。由此可见,章太炎的“疯”,其实和竹林七贤的“狂”,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实黑暗,个人却又无力改变,于是通过佯疯扮狂,发泄内心的抑郁,同时也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的思想。但这么一来,自然也就成了众人眼中的“疯子”或“狂人”。
  章太炎还把自己的“神经病”,比作是思想的动力。有了“神经病”,思想才会前进,科技才会进步。可见,他所谓的“神经病”,其实是与世俗不同的异端。正是这些异于常规的“异端”,才能突破常规,带来进步。
  可见,章太炎的“疯”,真真假假,引人深思。
  (据《通辽日报》郭华悦/文)
其他文献
寻求快乐,远离忧愁,是老年人健身养生的共识。怎样才能保持乐以忘忧呢?著名词作家乔羽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有资料说,乔羽夫妇在深圳“青青世界”的8天时间里,快乐得像一个孩子。在那里他深深感受到童心童趣的快乐,于是创作了《我们永远是孩子》的歌词。  我们是孩子/我们永远是孩子/我们爱在金色的海滩上蹦蹦跳跳/我们爱在雪白的浪花里打打闹闹……  我们永远是孩子/我们是纯真/我们是至善/我们是完美/我们是
期刊
东北之匪都是“政治土匪”  解放战争期间,东北出现了一些“土匪”。其中让大家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智取威虎山》中的座山雕了。  关于当时东北土匪的由来,中共中央东北局1947年初的一份报告,说得相当清楚。该报告称:“日本投降后,我军进入东北的初期,是东北土匪普遍发展的一个时期,地区之广,人数之多,声势浩大,即以胡子闻名的东北来说,亦是历史上从来所未有过的。而这些土匪与过去的胡子有本质的差别,就是
期刊
原为英雄  1940年,正是陕甘宁边区经济最困难的一年。9月13日,毛泽东去中央医院看望住院治疗的干部战士。当他看到病榻上的老战士肖玉璧面黄肌瘦、骨瘦如柴时,心情十分沉重,便问医生:“我们的这个老战友患的是什么病啊?”医生回答:“肖玉璧的病,从外表看是百病缠身,其实非常好治,只要给他吃一个月饱饭就行了。”  肖玉璧,陕西省清涧县马家村人,1933年4月加入工农红军陕甘游击大队清涧支队。他每次战斗都
期刊
在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的这段时期,由于政治生活极不正常,在电影界也发生多起要案,一些著名导演和编剧的惨死,其背后的缘由令人唏嘘。  江青两次夜访老相识史东山  1955年2月23日,曾拍过《八千里路云和月》和《新儿女英雄传》的我国著名电影导演史东山突然自杀身亡,其死因一直讳莫如深,众说纷纭。  ;  ;  ;新中国成立之初,史东山由香港抵北平,被委任文化部电影局艺术委员会
期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与28日启程赴欧盟出席第十七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并顺访比利时,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并访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总部。据悉,这是中国总理十年来首次访法。  法国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1964年中法建交时,曾让世界震惊。中国前驻法大使吴建民回顾中法建交历程。  中法建交美苏很不高兴  1964年正值冷战时期,当时的世界是由美苏主导的两极世界,在这样的环境下,美苏两国对自己的同盟
期刊
1528年戚继光出生时,其父戚景通已55岁了。戚家以祖功世袭四品武官登州卫指挥佥事,戚景通官至三品,曾任京城禁卫军神机营副将等要职,他为人正直,廉洁奉公,治军严明,虽居高位而家境清贫,广为时人敬重。他期望长子戚继光能继承发扬戚家的优良家风和荣光,从各个方面言传身教,严格要求,1540年激于官场腐败告老还乡后,更是将对戚继光的教育放到首位来抓。在其教导下,戚继光自幼攻读诗书,7岁正式入学,13岁转投
期刊
林纾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居士,别署冷红生;晚称蠡叟、春觉斋主人,福建闽县(今福州)莲宅村人,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其译作有184种之多,其中世界文学名著有40余种左右,翻译的作品包括英、法、美、俄、日、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  清末时期,林纾在北京任五城中学国文教员。其所作古文为桐城派大师吴汝纶所推重,1906年8月,林纾受京师大学堂总监督李家驹之聘,担任该校预科和师范馆的经学教员。  讲
期刊
远古时期,在大西洋中有个大西洲,经济文化相当发达。可在1万多年前的某一天,大祸突然降临在大西洲,它在一夜之间沉入了大西洋底,神秘消失得杳无影踪。  A大西洲的故事  23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对话录《泰密阿斯》和《克里斯阿提》中曾经说过:9000多年前,大西洲的居民已经有了很高的文明,其中心是一个已经沉没了的巨大的阿特兰提达岛。该岛位于大西海口,被古人称为海克利斯之柱的地方。该岛土地
期刊
考场上的精英们往往不一定成为大名人,但在科举史上,有些时候一科金榜题名者却有不少真正的大名人,被称为“名榜”。     第一名榜:宋仁宗嘉二年(1057年)   这一榜中,有苏轼和曾巩这两位大家,还有两人的弟弟:苏轼的弟弟苏辙,曾巩的弟弟曾布。要是范围再扩大点,这科的主考官是欧阳修,还有苏氏兄弟的老爸苏洵也跟着来了,一次考试就汇集了唐宋八大家的五位,除了那个不合群的王安石,大宋朝最会写文章的都齐了
期刊
50多岁的范进屡试不中,猛然听说得中举人,喜极而疯,一边拍手,口里高叫“噫!好了!我中了!”一跤跌在池塘里,挣扎起来,两手黄泥,一身湿淋淋的,披头散发,鞋也丢了一只,仍不停地拍掌,高喊:“噫!好了!我中了!”在家人的悲伤和邻里的惋惜声中,一个报喜官差出主意,找一个他平素最害怕的人抽他一记耳光,并对他说他不曾中,就能治好他的疯病。于是,人们找来范进最怕的老丈人胡屠户,他大胆地打了这个“文曲星”一个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