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妙招”阻止学生上课睡觉

来源 :华夏关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纾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居士,别署冷红生;晚称蠡叟、春觉斋主人,福建闽县(今福州)莲宅村人,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其译作有184种之多,其中世界文学名著有40余种左右,翻译的作品包括英、法、美、俄、日、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
  清末时期,林纾在北京任五城中学国文教员。其所作古文为桐城派大师吴汝纶所推重,1906年8月,林纾受京师大学堂总监督李家驹之聘,担任该校预科和师范馆的经学教员。
  讲课时,由于其课程常常安排在下午两三点,而这个时间段是一天最疲劳的时刻,学生们往往在课堂上打瞌睡。一次,林纾上课时,见学生们又纷纷埋头入睡,为了提起学生们的兴致,他突然中断讲课,对学生们说:“现在给大家讲个故事。”学生们听罢,稍稍提起了精神。只听林纾讲道:“有个风流和尚。”这一句话,让大家顿时精神了不少。“经过一座桥,见一位美女姗姗而来……”这时众位学生已经被故事所吸引,一个个睁大眼睛等着听老师马上要讲的故事情节。谁知林纾见学生们不再打瞌睡了,就又开始讲课了。有个学生实在忍不住,不禁问道:“后来呢?”林纾却回答:“没有后来了,他们一个向东,一个向西,散了。”
  学生们被林纾所骗,非常不满,但经过这一下,没有人再打瞌睡了。
  (据《人民政协报》贾晓明/文)
其他文献
1966年初,美国远东情报局针对毛泽东每年国庆节都会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制定了“刺毛计划”,即在196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引爆定时炸弹,暗杀毛泽东。这个计划因此也被称为“69101”密杀令。  女特务秘密潜入东方  “刺毛计划”是美国国防部交给远东情报局的一项重要任务。美国远东情报局局长阿特·麦克密斯要挑选一名女杀手来完成这个使命。经过考察,一个名叫阿特·李莎的女间谍进入了他的视线。  
期刊
芦笋中含有丰富的抗癌元素之王——硒,阻止癌细胞分裂与生长,抑制致癌物的活力并加速解毒,甚至使癌细胞发生逆转,刺激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抗体的形成。对于易上火、患有高血压的人群来说,芦笋能清热利尿,多食好处极多。经常食用芦笋可消除疲劳,降低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增进食欲,提高机体代谢能力,提高免疫力,是一种高营养保健蔬菜,但痛风病人应慎食。  (据《生活晚报》)
期刊
1975年年底,上海华东医院住进一位85岁高龄的瘦弱老人。他脸色黝黑,头发稀疏,由于双颊深凹,使原本突出的颧骨显得更加凸出了。他便是陈望道,著名的学者、教育家,上海复旦大学校长,又是资深的革命家;他是《共产党宣言》中译本最早的译者。早在1920年,他便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成员。正因为这样,在全国第一届文代会上,周恩来当着他的面,对代表们说:“陈望道先生,我们都是你教育出来的!”周恩来的这句话,
期刊
7月1日迎来党的生日。长期以来,提起建党史,人们津津乐道的多是陈独秀、李大钊等党的重要创始人,而对诸如李书城、谭平山、李季等人在建党中的作用和贡献了解甚少。  谭平山:与李大钊陈独秀齐名  谭平山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转入国民党,并被选为广东省参议员。在中共的早期党员中,他最早提出政党问题并阐述了政党内涵。  1920年,谭平山与陈独秀等联络,在粤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广州共产党
期刊
寻求快乐,远离忧愁,是老年人健身养生的共识。怎样才能保持乐以忘忧呢?著名词作家乔羽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有资料说,乔羽夫妇在深圳“青青世界”的8天时间里,快乐得像一个孩子。在那里他深深感受到童心童趣的快乐,于是创作了《我们永远是孩子》的歌词。  我们是孩子/我们永远是孩子/我们爱在金色的海滩上蹦蹦跳跳/我们爱在雪白的浪花里打打闹闹……  我们永远是孩子/我们是纯真/我们是至善/我们是完美/我们是
期刊
东北之匪都是“政治土匪”  解放战争期间,东北出现了一些“土匪”。其中让大家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智取威虎山》中的座山雕了。  关于当时东北土匪的由来,中共中央东北局1947年初的一份报告,说得相当清楚。该报告称:“日本投降后,我军进入东北的初期,是东北土匪普遍发展的一个时期,地区之广,人数之多,声势浩大,即以胡子闻名的东北来说,亦是历史上从来所未有过的。而这些土匪与过去的胡子有本质的差别,就是
期刊
原为英雄  1940年,正是陕甘宁边区经济最困难的一年。9月13日,毛泽东去中央医院看望住院治疗的干部战士。当他看到病榻上的老战士肖玉璧面黄肌瘦、骨瘦如柴时,心情十分沉重,便问医生:“我们的这个老战友患的是什么病啊?”医生回答:“肖玉璧的病,从外表看是百病缠身,其实非常好治,只要给他吃一个月饱饭就行了。”  肖玉璧,陕西省清涧县马家村人,1933年4月加入工农红军陕甘游击大队清涧支队。他每次战斗都
期刊
在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的这段时期,由于政治生活极不正常,在电影界也发生多起要案,一些著名导演和编剧的惨死,其背后的缘由令人唏嘘。  江青两次夜访老相识史东山  1955年2月23日,曾拍过《八千里路云和月》和《新儿女英雄传》的我国著名电影导演史东山突然自杀身亡,其死因一直讳莫如深,众说纷纭。  ;  ;  ;新中国成立之初,史东山由香港抵北平,被委任文化部电影局艺术委员会
期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与28日启程赴欧盟出席第十七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并顺访比利时,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并访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总部。据悉,这是中国总理十年来首次访法。  法国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1964年中法建交时,曾让世界震惊。中国前驻法大使吴建民回顾中法建交历程。  中法建交美苏很不高兴  1964年正值冷战时期,当时的世界是由美苏主导的两极世界,在这样的环境下,美苏两国对自己的同盟
期刊
1528年戚继光出生时,其父戚景通已55岁了。戚家以祖功世袭四品武官登州卫指挥佥事,戚景通官至三品,曾任京城禁卫军神机营副将等要职,他为人正直,廉洁奉公,治军严明,虽居高位而家境清贫,广为时人敬重。他期望长子戚继光能继承发扬戚家的优良家风和荣光,从各个方面言传身教,严格要求,1540年激于官场腐败告老还乡后,更是将对戚继光的教育放到首位来抓。在其教导下,戚继光自幼攻读诗书,7岁正式入学,13岁转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