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电影界三桩要案

来源 :华夏关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的这段时期,由于政治生活极不正常,在电影界也发生多起要案,一些著名导演和编剧的惨死,其背后的缘由令人唏嘘。
  江青两次夜访老相识史东山
  1955年2月23日,曾拍过《八千里路云和月》和《新儿女英雄传》的我国著名电影导演史东山突然自杀身亡,其死因一直讳莫如深,众说纷纭。  ;  ;  ;新中国成立之初,史东山由香港抵北平,被委任文化部电影局艺术委员会委员和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然而,正当史东山迈向他的艺术高峰时,1955年2月23日,他突然自杀了。当时如《大众电影》等宣布其逝世的消息,说他“因患肝疾,长期治疗无效,不幸于2月23日晨在北京医院逝世”。此后许多书籍和辞书提到史东山时也都对此语焉不详,且大都说他是“病逝”。为什么对他的自杀讳莫如深?他又为什么要在自己艺术创作的高峰时自杀?虽然至今其中的内情仍不甚了然,不过一定与新中国第一场电影论争以及接下来的政治运动有关。
  新中国关于电影的第一场论争,起因于史东山的几篇文章。他从香港到北京后,相继在《人民日报》和《大公报》上发表文章,就新中国电影的服务对象、表现对象、表现形式以及其艺术样式和手法等等提出他的看法,对毛泽东定下的文艺方针提出质疑。他在政治上和理论上迅速受到了猛烈的抨击,他成了新中国文艺界最早的一个“异类”,从此受到歧视和排斥。
  1955年胡风一案已被内定,由于史东山与胡风有过交往,江青两次夜访老相识史东山,随同她一道造访的是几个带枪的卫士,据说访问的目的是要他揭发胡风。随后就有了史东山的以死抗争。
  据茅盾的日记,史东山死后进行公祭,周恩来和郭沫若也献了花圈。这到了后来的“文革”中,成了居心叵测者收集、整理周总理的“黑材料”之一。
  石挥因《雾海夜航》受批判
  史东山死后两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又一位杰出的导演和演员石挥也屈死了。
  石挥曾根据老舍同名小说编导、主演了《我这一辈子》,这部电影上演后成为新中国成立之初最卖座的影片,石挥本人也由此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导演和演员之一。
  1956年,石挥与谢晋、白沉、沈寂等组合为一个创作集体,先后编写出《情长谊深》《女篮五号》《雾海夜航》几个剧本。石挥撰写了后者,是描写一场海难事故中乘客们互相帮助战胜困难的内容。然而影片剪辑完成后的第二天,石挥就被通知要向上影领导交待问题。《雾海夜航》中因为描写了一个自私自利的干部,就被诬蔑为“丑化”党的干部形象。于是,石挥成为上影厂的重点右派对象而受到批判。
  1957年11月上影召开批判石挥大会,连续两天的会议、铺天盖地的指责,让石挥心灵上受到严重的伤害,1957年12月,在第二场批判大会后他就失踪了,从此没有人再见过他。仅有证据证明这天下午他途经陕西南路一家银行,给远在北京的老母亲汇了一笔钱。1959年5月,有人在吴淞口外的海边发现了一具男尸,但因时间已久,尸体无法辨识。法医根据臼齿牙科就诊记录,判定就是17个月前失踪的石挥。
  海默“文革”中被活活打死
  新中国成立后,海默先后在天津市委文工团创作部、中南文联创作组、北京电影剧本创作所、北京电影制片厂任编剧等。
  1956年,海默在东北深入生活时,发现进入社会主义的中国其实还有一系列不和谐的音符。比如,在一个被树为典型的“灯塔社”,还有一部分农民过着如同旧社会一般的贫苦生活,他们的积极性遭到某些基层领导人的压制,当地群众称之为“灯下黑”。海默苦苦思索这些问题,将其思考通过剧本《洞箫横吹》反映了出来。事实证明,它是此类题材的一部力作,无论从敏锐地反映人民内部矛盾方面,还是勇敢地揭露官僚主义作风方面,它都是一部开山之作。
  起初有一些报刊对《洞箫横吹》给予了好评,然而突然形势骤变,毛泽东发表两个文艺批示后,《洞箫横吹》迅即遭受到了猛烈批评。不久后的反右倾运动中,《洞箫横吹》更是被树为文艺界的反面典型,批判者指责它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借批评典型合作社来否定农业合作社,更恶毒的是把县委书记描写成官僚主义者,是意在攻击党的领导云云。这样,海默被划为漏网右派,被开除了党籍。
  直到1962年的全国话剧和新歌剧座谈会上,周恩来过问了海默的情况,对他表示了深切的关怀。继之,陈毅又在会议上为《洞箫横吹》及其作者海默公开平反。岂料几年之后,这竟成了海默惨死的缘由——1968年5月的一天,年仅45岁的海默在酷刑中被活活打死。(综合《文史精华》《检察风云》《新京报》)
其他文献
提到《城南旧事》《雷雨》等许多老电影,就不得不提一个名字:钱守一,他是著名电影拟音专家、上海电影制片厂拟音师。如今82岁的钱守一精神抖擞,不见一丝老态。聊起“健康密码”,他说这与自己常年坚持运动有关。   健身:做俯卧撑成每天“必修课”   虽然身处电影圈,但钱守一还是国家一级运动员,年轻时,还曾夺得过上海电影局的乒乓球冠军和举重冠军。退休20多年来,他更是把运动当作每日的“必修课”。直到现在,他
期刊
来自贵州的黄先生在路桥打工多年,妻子小兰一个月前也来到路桥。经同学介绍,小兰在台州市椒江找到了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由于上班的地方不提供住宿,小兰只能路桥椒江两头跑。每天早晨,黄先生用电动车把小兰送到去往椒江的车站,小兰乘坐公交车前往椒江,椒江下车后,还要走两三公里的路才到单位。没过几天,小兰便开始抱怨上班乘车的辛苦,直呼吃不消。黄先生便在网上帮妻子找拼车,半个月后妻子和车主同时失联。
期刊
谎言1:喝碱性水可改变酸性体质   经常有广告说,饮用弱碱性水可以防癌。它的理论依据是:人体体液如果是酸性就易得癌症,所以要常饮用弱碱性水,保持身体的碱性体质。其实,普通食物绝不可能引起机体酸碱度变化,即使摄入偏碱食物,进入胃里也会被胃酸中和,机体会自动调整达到酸碱平衡,除非机体的调节器官出现问题,才会出现酸碱平衡紊乱。人体补充的水分,经过消化道的吸收,酸碱性已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体液的酸碱性与
期刊
1966年初,美国远东情报局针对毛泽东每年国庆节都会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制定了“刺毛计划”,即在196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引爆定时炸弹,暗杀毛泽东。这个计划因此也被称为“69101”密杀令。  女特务秘密潜入东方  “刺毛计划”是美国国防部交给远东情报局的一项重要任务。美国远东情报局局长阿特·麦克密斯要挑选一名女杀手来完成这个使命。经过考察,一个名叫阿特·李莎的女间谍进入了他的视线。  
期刊
芦笋中含有丰富的抗癌元素之王——硒,阻止癌细胞分裂与生长,抑制致癌物的活力并加速解毒,甚至使癌细胞发生逆转,刺激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抗体的形成。对于易上火、患有高血压的人群来说,芦笋能清热利尿,多食好处极多。经常食用芦笋可消除疲劳,降低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增进食欲,提高机体代谢能力,提高免疫力,是一种高营养保健蔬菜,但痛风病人应慎食。  (据《生活晚报》)
期刊
1975年年底,上海华东医院住进一位85岁高龄的瘦弱老人。他脸色黝黑,头发稀疏,由于双颊深凹,使原本突出的颧骨显得更加凸出了。他便是陈望道,著名的学者、教育家,上海复旦大学校长,又是资深的革命家;他是《共产党宣言》中译本最早的译者。早在1920年,他便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成员。正因为这样,在全国第一届文代会上,周恩来当着他的面,对代表们说:“陈望道先生,我们都是你教育出来的!”周恩来的这句话,
期刊
7月1日迎来党的生日。长期以来,提起建党史,人们津津乐道的多是陈独秀、李大钊等党的重要创始人,而对诸如李书城、谭平山、李季等人在建党中的作用和贡献了解甚少。  谭平山:与李大钊陈独秀齐名  谭平山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转入国民党,并被选为广东省参议员。在中共的早期党员中,他最早提出政党问题并阐述了政党内涵。  1920年,谭平山与陈独秀等联络,在粤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广州共产党
期刊
寻求快乐,远离忧愁,是老年人健身养生的共识。怎样才能保持乐以忘忧呢?著名词作家乔羽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有资料说,乔羽夫妇在深圳“青青世界”的8天时间里,快乐得像一个孩子。在那里他深深感受到童心童趣的快乐,于是创作了《我们永远是孩子》的歌词。  我们是孩子/我们永远是孩子/我们爱在金色的海滩上蹦蹦跳跳/我们爱在雪白的浪花里打打闹闹……  我们永远是孩子/我们是纯真/我们是至善/我们是完美/我们是
期刊
东北之匪都是“政治土匪”  解放战争期间,东北出现了一些“土匪”。其中让大家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智取威虎山》中的座山雕了。  关于当时东北土匪的由来,中共中央东北局1947年初的一份报告,说得相当清楚。该报告称:“日本投降后,我军进入东北的初期,是东北土匪普遍发展的一个时期,地区之广,人数之多,声势浩大,即以胡子闻名的东北来说,亦是历史上从来所未有过的。而这些土匪与过去的胡子有本质的差别,就是
期刊
原为英雄  1940年,正是陕甘宁边区经济最困难的一年。9月13日,毛泽东去中央医院看望住院治疗的干部战士。当他看到病榻上的老战士肖玉璧面黄肌瘦、骨瘦如柴时,心情十分沉重,便问医生:“我们的这个老战友患的是什么病啊?”医生回答:“肖玉璧的病,从外表看是百病缠身,其实非常好治,只要给他吃一个月饱饭就行了。”  肖玉璧,陕西省清涧县马家村人,1933年4月加入工农红军陕甘游击大队清涧支队。他每次战斗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