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wei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小学低段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及特点为前提、在数学简洁性、抽象性、概括性的学科特点基础上,合理的与思维导图的教学优势相结合,迎合数学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衔接知识的区别与联系,以一年级教学为例,展现思维导图的意义及具体应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低段;数学教学
  东尼·博赞最初提出思维导图的研究,韩国、美国也相繼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育方面。在中国,曲智男、胡雅茹对思维导图进行深入的研究,在2015~2018年期间近160篇相关期刊和硕士论文的发表更显示了思维导图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 应用思维导图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一)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根据儿童心理学发展规律可知,低段学生对图像、色彩有非常高的兴趣,并且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强,开始能够应用语言或者较为抽象的符号来表达他们经历的事,而思维导图的图像、色彩、简洁性正好符合学生的兴趣,绘画的形式也满足学生的爱好,通过观察课堂学生参与度、课下学生交流自己的作品和不舍得擦掉老师黑板上的图示,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喜爱,思维导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引起学生关注,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有效的记忆
  根据知识可视化理论,即知识图示化,思维导图有效地将小学低段抽象的数学符号和数学概念具体化,学生可以根据思维导图清晰的理解各个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心理学也指出,儿童对图画语言记忆迅速以及深刻,通过对是否使用思维导图进行记忆的实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思维导图特别感兴趣,并且积极主动去观察研究并去记忆。思维导图的简洁直观性为学生有效记忆提供条件。
  (三)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组织建构能力
  小学低段学生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对低段北师版教材进行分析,知识点比较零散,没有明确指出授课内容,如果没有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对于学生而言,零散的知识使他们不能对旧知与新知产生联系。思维导图对知识的归纳整理性为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提供了学习方法,学生能够自觉地将旧知与新知相结合,进行区别、联系和建构。在教师引导绘图训练后,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形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绘图,然后进行汇报交流,为以后自主总结归纳知识提供基础。
  (四) 推动发散思维的发展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可知,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差距,教学决定着儿童发展的内容、速度和水平,也创造着儿童最近发展区。思维导图的形式也就是大脑进行思考和产生想法的过程的外部展现形式,每一个分支上都可能产生多种思维的萌芽。在课堂上学生能够集思广益,多角度,多方法回答问题,可以看出发散性思维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五) 有助于教师教学的创新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教师有效新颖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效率,学生学习的氛围与积极性也会反作用于教师,思维导图的简洁性及发散思维同样也对教师这个使用者起作用。例如:学生的学习应用思维导图,教师的教案设计、听课笔记、自我介绍等能否也用思维导图,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时候给学生以延伸内容;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我们算法由来就是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这个一位数相乘,这是不是也是乘法分配律呢?所以思维导图对于教师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也是提升,从而更好地应用到教学工作中。
  二、 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具体策略
  (一) 以“课时”为单位的思维导图形式
  对于小学低段学生而言,组织建构能力弱,教师需要引导绘图,再由学生根据教师的图示进行绘图,低段教学由于幼小衔接的缘故,部分一年级的知识学生已经有所掌握但不懂其表达的意义,作业的形式可以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又对知识做了巩固。例如:在教学“5的认识”的时候,我们可以以5为中心,以所有用5来表示的物体为一级分支,这样可以清楚的展示出,5根小棒、5个苹果、5颗糖果、5棵树、5个星星等都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具体事物抽象化。对于学生不会写的字,可以寻求同学、老师、家长的帮助、也可以用自己擅长的绘画来表示。
  (二) 以“节点课”为单位的思维导图形式
  拥有了一定的旧有知识,将旧知与新知相结合,节点课学习完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节点课和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同样重要,合理的利用节点课对某段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例如:在学习完10的加减法之后,绘制以“10”为中心的思维导图,分为数字表示、写法、10以内加法、10以内减法以及应用这五个一级分支。通过同课易图形式学生所绘制的图表,可以看出学生的想法及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低段学生也同样可以很好的应用思维导图,使它成为学习的工具。
  (三) 以“整理与复习”为单位的思维导图
  北师大教材中整理与复习是对某一单元知识的总结归纳,应用思维导图将单元所学内容中重点内容作以系统的整理,由于思维导图的直观性,可以清楚明了的看出来这一单元学了哪些知识以及其重点内容。具体形式如下:在教学完一年级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之后,绘制思维导图,可以要求学生课前完成作品,这样学生有一个思考、归纳、拓展、想象的过程,课上,小组内先补充评选之后,小组间汇报比赛,从内容、形式、美观等方面进行PK,激发课堂活跃度,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补充。这样的训练可以为高段的学习培养单元整理的习惯,提高学生整理归纳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 总结
  思维导图的合理应用,在小学低段更受学生的喜爱,无论从心理学角度还是教育学角度,学生角度还是教师角度,应用思维导图都适合在一年级得到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孟美玲.思维导图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5.
  作者简介:
  李金姿,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
其他文献
一件好的艺术作品,会是一个有无尽空间,无尽形状,无尽光线,无尽遐想的色彩斑斓的世界,是另外的一个陌生现实,其神秘魔力会带领人们去畅游这一陌生的现实艺术的再造天地。 A
所谓“新闻眼”,就是体现新闻的最佳角度,真正反映新闻的客观事物本质的、根本点的地方。尽管我们的报纸、广播、电视每天都在不间断地传播着各种各样的新闻,但有相当一部分
摘 要:在学生的小学阶段,数学的学科难度并不是很大,但是却经常有学生出现题目简单却做不对的现象,教师和家长经常因为学生犯的这一错误捶胸顿足,但学生就是屡教不改,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呢,那就是审题不清,这是大多数处于低年级的学生常犯的错误,还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会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学生能力的增加和持续的培养。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审题;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刚走过幼儿时
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及国家鼓励企业债券发行的相关政策,我国债券市场正在悄然发生着一系列变化,即将迎来生机勃发的新局面。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ace of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现阶段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们解题能力的训练及培养,在解题教学过程中最重要及最基础的环节为审题环节,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认知、理解及年龄等的特殊性,其在审题过程中经常出现不理解、理解偏差等现象,不利于解题能力及学习水平的提高。为了分析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中提升学生审题水平的途径,笔者针对提升学生审题水平的必要性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
摘 要:信息化教学是现代教学的趋势,也是应对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学不再一味地以理论教学为主,而是会综合生活与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虽然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有较长的时间,但是在对其进行利用时,还是存在较大的问题。文章主要通过分析高中数学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出适当的措施强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效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
随着现在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小学数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教育不再是简单的教学,而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针
摘 要:针对学生作业反馈、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分析出了高中数学作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策略,为今后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宝贵意见和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作业,态度,行为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一堂课45分钟,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往往教师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课程内容的重难点讲解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对课堂学习内容有个浅显的理解,通过课外作业,學生可以巩固、加深教师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并
摘 要: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课堂已经成为看当代社会中新课改的主要焦点。从当前调研来看,发现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导学案、当前教学技术等因素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研究过程中的关注热点;但是教师单纯的关注这些教材以外的外部因素和形式,最终导致整个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效率低下。因此,教师要去追究其中的源头——课本,通过对当前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进行深度的解读和研究,对教材内容中的知识点、
摘 要:随着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以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为主要教学基本价值定位的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正在全面推广的过程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下各学科教学的持续优化与改革是学科实现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使学生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思维导图这一形式可以培育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整合意识。本文紧密围绕思维导图在初中數学学科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