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者权益保障现状分析及法律对策思考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liu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志愿者作为骨干,在志愿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的志愿者权益保障仍存在许多困难。本文立足于西南地区高校志愿者权益保障的现状,从理论基础、制度框架、现有总体框架、立法经验和主体权责意识五个方面入手,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权益保障;法律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D632.9;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35-0266-01
  作者简介:张圆圆(1999-),女,汉族,安徽无为人,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本科,研究方向:法学。
  一、大学生志愿者权益保障现状
  当前,大学生志愿者权益保障这一问题受到学界、政府、志愿服务相关主体的广泛关注。国务院2017年颁发的《志愿服务条例》是国家层面的统一立法,确定了志愿服务管理结构,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志愿服务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但该条例的作用仍然有限,无法为实践中志愿服务各方的矛盾和纠纷提供具体的指导原则和解决方案。此外,大学生志愿者主人翁意识淡薄和维权途径单一的现状也值得探究。
  二、大学生志愿者权益保障的困境
  目前,大学生志愿者权益保护问题已经制约了西南地区志愿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其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大学生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冲突
  自愿性、无偿性和公益性为志愿服务的三大特征,但在我们国家,由于公民法律意识淡薄,志愿服务领域法律法规不完善,志愿服务精神相对缺乏,这三个特征经常被人们误解,以致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提供方与接受方之间发生冲突。例如,一些服务接受方不仅把大学生志愿者当作廉价甚至是免费的劳动力,更认为无需保障大学生志愿者的权益,缺乏对志愿者最起码的尊重。此外,有些志愿者自身缺乏正确的志愿服务意识,把志愿服务当作一种慈善活动,没能做到理解与尊重服务对象。
  (二)大学生志愿者与志愿组织之间的冲突
  志愿者与志愿者组织是一种契约关系,是通过要约和承诺而形成的平等的法律关系[1]。然而,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双方的地位并不是对等的,大学生志愿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一个较为突出的情况是,考虑到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某些志愿组织与机构故意忽视其应保障的相关志愿者权益,当志愿人员的权益受到侵犯时,他们通常提出各种原因以求免除自己的责任,因而产生矛盾和纠纷。
  (三)志愿者主人翁意识淡薄与维权途径单一
  调研数据显示,70%以上的大学生志愿者在面对自身权益被侵害时,表示可以私下解决,倾向于向学校或者向志愿组织反映;7.7%的志愿者抱着“既然做了一名志愿者,就不应过多在乎自身权益是否受到侵害”的看法。这反映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正面临着角色定位不明确、权利义务不清楚和权利的维权方式单一的困境。
  三、完善大学生志愿者权益保障的法律对策思考
  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方兴未艾,各方面制度不够完善。由于法律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相关概念没有明确界定,志愿者自身权益和志愿服务活动也没有制度保障,志愿活动常陷入困境,严重影响着志愿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所以,大学生志愿者权益往往无法得到真正有效的保障与救济。
  推动志愿服务活动进入法治轨道,实现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和法制化,这是志愿服务蓬勃发展的基础。因此,从大学生志愿者权益的保护来看,应该加快志愿服务立法进程,为志愿服务提供顶层设计,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志愿者权益保障措施得以真正落实[2]。
  一是深入完善志愿服务立法的理论研究。组织专家学者、志愿服务主体等分析志愿服务立法的原因、条件、目标、作用等理论问题,探讨与志愿服务相关概念的界定,如志愿服务、志愿者组织、志愿服务协议等,为实践中志愿服务立法问题的解决奠定理论基础。
  二是构建志愿服务立法的制度体系。科学构建志愿服务立法的指导原则和体系,包括志愿服務的主体、行为、责任承担、保障措施等制度环节,分析志愿服务的法律性质,明确志愿服务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为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
  三是在全国志愿服务的总体框架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地方规范,形成兼具适应性和协调性的志愿服务法律体系。
  四是借鉴国外志愿服务的立法经验,完善我国志愿服务立法的思路与观点。例如美国制定了志愿服务的专门法,通过设立具体的法律条文切实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益。
  五是加强志愿者权责意识。大学生应走出“象牙塔”,增加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增强法律维权意识,使用法律武器实现自己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法律保障是开展志愿活动和保障志愿服务相关主体权益的基石,切实保障大学生志愿者权益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立法,从法律层面界定志愿服务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有利于通过法律途径实现大学生志愿者权益的有效保障,推进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党秀云,蒋欢.我国志愿者权益保障:困境、问题与对策[J].新视野,2010(3):44.
  [2]陈曦.浅谈我国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4(23):135.
其他文献
摘要:军休干部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功臣,把军休干部照顾安置好是国家和社会应该共同承担的责任。军休系统一直致力于努力提高服务管理质量,为了更全面的为军休干部提供优质的服务,一些地方将军休工作与社会工作相结合。本文结合社会工作实务经验,梳理了基于军休干部文化特点的军休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路径与内容。  关键词:军休干部;文化特点;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
摘 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后,国家电网公司党组系统提出了建设“三全五依”法治企业目标,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现实需要。本文就生产领域比较典型和重要的法律风险点进行系统梳理,并提出具体可行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依法治企;电网;安全生产;法律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D922.29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7)32-0127-02 
摘要:在利比亚情势中,国际刑事法院第一预审分庭对赛义夫·卡扎菲和阿布都拉·赛努西提出的可受理性异议作出了完全相反的决定。通过分析第一预审分庭的两个可受理性异议决定,可以发现案件事实的区别主要在于国家是否获得被告人,这是《罗马规约》第17条第3款中规定的可以确定国家“不能够”切实进行诉讼程序的标准之一。同时,案件可受理性的确定隐含了国际刑事法院的补充性管辖原则的要求。  关键词:国际刑事法院;可受理
本刊于2019年3月(中)第8期第199页刊登作者 贾真 撰写的《互联网法院基于人工智能辅助的审理模式研究》一文,补充此文注释为“本文为沈阳师范大學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810166107),本文作者贾真为项目第一作者。”
摘要:税收法定主义是财税法中的基本原则,该原则起源于西方“无代表不纳税”的民主思潮,根本目的在于控制和规范国家的强制征税权,保护公民财产权益免受非法侵害。我国2015年《立法法》第八条进行重大修改,通过立法全面贯彻实施税收法定原则,使国家征税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此外,税收法定主义还关系到地方税收立法权的问题,也关系到财政预算的问题。从税收立法、执法、守法层面出发,在形式和实质上践行税收法定主义,
摘要: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新时代的征程,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科技行政机关党组巡察全覆盖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和历史选择。笔者结合实际,在通过论述巡察工作党内法律的依据和分析巡察重点任务的基础上,就新时代科技行政机关党组巡察工作的疑难问题进行初步思考和探究,力求为科技系统党组巡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科技行政;党组;巡察  中图分类号:D262文献
摘要:为进一步加强对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为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能,2015年7月,全国人大正式授权最高检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展公益诉讼试点工作。任务下达后,全国各地检察机关按照高检院的统一部署,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试点工作不断取得成效。笔者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一起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为例,通过实践探索总结成效和经验,找
摘 要:PPP项目在我国大江南北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央企、民营企业、银行等作为社会资本都以不同形式参与进来。PPP项目规模宏大、特别是水利枢纽工程,单纯依靠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难以满足实际需要,而引入社会资本可以有效缓解政府财政压力。为保证项目公司履约,地方政府通常要求项目公司提供担保。本文以南沟门水利枢纽工程为视角,介绍了PPP项目的担保主体、担保范围、担保类型,借鉴了南沟门水利枢纽项目新的担保模式
摘 要:近年来,不动产权益争端也日益增多,日照利益作为不动产所有权权能的限制和衍生,具有物权的权利属性。本文从分析采光、日照纠纷的请求权基础,侵害日照利益行为的构成要件出发,以明确侵权行为之边界。在责任承担上,法院要综合衡量利益冲突,谨慎采用排除妨碍之方式,合理确定赔偿标准。  关键词:相邻权纠纷;相邻采光、日照纠纷;日照利益  中图分类号:D9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
本刊于2019年5月(上)第13期第137頁刊登《时尚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以及案例分析》一文,第一作者署名由“马茂兰”更正为“马茂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