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沟 小河谷书写半部西藏史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dtm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上图为吉隆沟路旁的古佛塔。右上图为位于吉隆縣南隅约40公里处的查嘎寺。拥有数百年历史的查嘎寺,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山崖上,尽管地势险峻,但每年来此礼佛的香客始终络绎不绝。

西藏半部历史的缩影蕃尼古道上的和平与战争


  犹如吉隆藏布奔流的河水一般,吉隆沟的历史悠久且影响深远。西藏千百年来所发生的重大事件,许多都与吉隆沟有密切关系。据张永发所著的《千年吉隆》一书讲述,小小的吉隆沟曾是历史风云漫卷、巨人际会之地,即使把这里的历史说成是西藏的半部历史,恐怕也不过分。
  古时,吉隆沟被人们称为“蕃尼古道”。关于古道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初,当时的西藏正处于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统治之下。期间,松赞干布派遣使者向邻国泥婆罗(今尼泊尔)求亲,迎娶泥婆罗王的女儿赤尊公主入藏,迎亲的队伍由“芒域”入藏——这个芒域,亦被称为蕃尼古道,也就是今天的吉隆沟。
  相传松赞干布到吉隆迎娶赤尊公主入藏时,赤尊公主见古道沿途风景优美、山清水秀,就将带着的三尊释迦牟尼佛像留下一尊,然后在当地建立了帕巴寺。今天,人们来到吉隆沟依旧能看到这座石木结构、带有浓郁南亚风格的寺庙矗立在沟谷之中。赤尊公主的到来,为西藏带来了大量工匠和僧侣,正式开通了一条西藏和尼泊尔之间的佛教传播和文化交流要道。   据《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载,唐朝年间,先后有玄照、道方、玄会等高僧,通过古道前往尼泊尔,再转道去印度求法……在这些求法和传法的高僧中,最著名的就是创造“吉隆”之名的莲花生大师。公元755年,吐蕃国王赤德祖赞死后,吐蕃的贵族大臣发布了禁佛令,驱逐境内的汉僧和尼泊尔僧。但是,即位的赤松德赞并不赞同这种做法,掌握权力的他开始谋求恢复佛教,还特地从印度请来莲花生大师传教。莲花生大师通过蕃尼古道入藏时,认为此处很有灵气,就将此地命名为“吉隆”,意为“欢乐村”“舒适村”之意,并一直沿用至今。
  不过,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蕃尼古道的存在虽然促进了西藏和尼泊尔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但同时也给入侵者制造了机会。
  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廓尔喀人在征服了尼泊尔的玛拉王朝后,开始入侵西藏。消息传到北京,乾隆皇帝震怒,命令驻藏大臣雅满泰连夜带兵前去防范。听到消息的廓尔喀军队,自知准备不足不是清军对手,就选择了和当地官员私下议和,签订了一个“以金钱换土地”的“协议”。但后来,当地官员不愿妥协,恼怒的廓尔喀人再次出兵入侵,并迅速占领了日喀则、聂拉木、吉隆等地。
  收到异族再次入侵的消息,乾隆愤怒地将奏折摔在地上说:“西藏不可受小丑骚扰”,随即派福康安为大将军,调集大军入藏驱逐廓尔喀。进驻前线的福康安在观察敌情后兵分两路,直捣擦木卡要塞和吉隆沟等地。在擦木卡要塞,福康安用缓兵之计让敌人放松警惕,一举猛攻后拿下要塞,随即全线出击,收复吉隆。为了永绝后患,福康安决定趁势追击。他率领军队越过边境热索桥,一直打到廓尔喀的首都阳布(今加德满都)附近,直至敌方臣服才班师回朝。
  至今,在吉隆县擦木卡沟内,还能看到当时清兵修建的掩体防御工事遗迹,以及清军士兵墓遗址,每当啸风四起,这些遗址仿佛又将访者带回了那场激烈的战争之中……

沟里的人文宝藏中国最年轻的一批公民


  悠久的历史为吉隆沟留下了众多“宝藏”,比如在一个看似普通的小镇里,或许就藏有地位显著的遗址古迹,宗嘎镇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小小的宗嘎镇,仅有人口4000多人,却藏着不少“宝贝”。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镇上的曲德寺。该寺已有1000多年历史,里面保留着许多壁画和木雕,尤其是那些保存完整、内容丰富的木雕,它们镶嵌于柱、脊、廊、梁之上,人物、鸟兽、花草、紋饰,颇有印度和尼泊尔风格。据说,这是当年特邀古印度和尼泊尔工匠留下的千古杰作,在整个青藏高原地区都不多见。

  从宗嘎县往北走七八公里,就能看到我国西部地区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块唐碑。时间回到公元658年的一天,在吉隆沟古驿道旁的崖壁上,传来一阵阵“叮叮当当”的钎锤撞击岩石的声响。顺着声音寻去,一伙人正在做摩崖石刻,上曰:“大唐天竺使出铭”。崖下站着一位皮肤黝黑、面目严肃的中年男人,正在统筹指挥。他叫王玄策,是唐代著名外交家、军事家、探险家,这是他第三次走在出访天竺(今印度)的归途中。一路上的奔波让王玄策决定在这古木参天、花草幽深的河谷中停留。他一边吩咐大家中途休整,一边命人起草碑文,用石刻记述大唐与外邦友好交往的历史,描摹边陲的大好河山。只是,令他没想到的是,当年留下的石碑如今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唐碑为历史坐标,沿着北偏东方向走十几公里,便是古代所称“小马拉山”的山口,这个山口上至今仍有唐代烽燧、碉楼、驿站的遗址、遗迹。
  回到宗嘎镇往南走几十公里,就正式进入吉隆沟的核心区:吉隆镇。这个小镇究竟有多小呢?有人说,吉隆镇以前就没在石头缝中,隐在森林里;走在镇上,东边说话西边能听,从南端走到北头也就10分钟。镇上最有名的景点就是前文提过的帕巴寺——松赞干布为迎娶他的尼泊尔妻子赤尊公主修建的。来到镇上,雾霭缭绕、藏香扑鼻,寻香识路就能到达帕巴寺,这庙小而精致,周长不足百米,整体呈方正的塔形,中心有楼梯盘旋可以到达顶部,寺外墙壁和门廊上分别绘有壁画,绘制精美、栩栩如生,内部供奉着松赞干布、赤尊公主和文成公主的圣像。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有众多遗址古迹,吉隆沟里还生活着中国最年轻的一批公民——达曼人,过去他们是不到200人的小族群,现在已被确定为藏族的一支。据记载,“达曼”一名来源于其先人的骑兵职业:“达”的藏语意译为“马”,“曼”为“军”或“多”,“达”和“曼”组合起来就是“骑兵”,意为“古代骑兵的后裔”。数百年来,他们如“吉普赛人”一样在中尼、中印边境上游走,无国无家。2003年之前,达曼人主要混居在吉隆镇的一些村庄里,因为没有国籍,一直没有土地和住房,大多数人以打铁为生,多被当地居民称为“铁匠”。2004年,达曼人仅剩184人,中国政府正式接纳他们为中国公民,还创建了达曼新村,自此,他们终于有了一个安稳的家。
其他文献
▲云纹铜禁,被誉为中国最美的青铜重器,乃中国青铜时代巅峰之作,见证过楚国盛世衰亡,经历过岁月的洗礼,如今再次向世人绽放出它特有的魅力。  在介绍“云纹铜禁”的那期《国家宝藏》播出后,许多观众都被“云纹铜禁”背后的故事所打动,“云纹铜禁”也因此成为了热门话题。  “云纹铜禁”现存于河南博物馆,是春秋时期的古物,因表面遍布朵朵云纹而得名。“禁”,在我国古代,是贵族宴飨宾客或祭祀祖先所用的案几。后来,周
“前头有一阵杂乱的响声一铃子的叮当声、铁器的铿锵声、喊叫声和牲口踩踏声。那是从城里出来的一队藏族马帮。不久,马帮的主人骑着肩宽体壮、粗毛蓬松的矮种马来了。他们是两个藏族绅士,穿着华丽的红色丝绸衬衫和厚实的上衣,腰间系着彩带,头戴绣金宽边帽。”——这是上世纪40年代初,俄国探险家顾彼德在《被遗忘的王国》中描写的中国马帮:精干、勇敢、华丽、有范儿。但在茶马古道的漫漫征途中,更多的马帮可不是这个样子。他
无论是丹麦的哪座城市,其标志性的红砖成就了其建筑的主要色调,首都哥本哈根如此,欧登塞也不例外。  歐登塞位于丹麦腹地的大岛菲英岛,是丹麦第三大城市,与首都哥本哈根所在的西兰岛隔海峡相望。在北欧神话中,奥丁是众神之首,居住的神殿名为“欧登塞(Odins Vi)”,这座丹麦小城以此命名。欧登塞是丹麦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始建于988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千年来,欧登塞一直被浓浓的梦幻气氛包围,
山东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地主庄园,恢宏的建筑展示了当时地主的财力之丰,但在光鲜亮丽的庄园背后,却是对寻常百姓的压榨剥削。地主兼并土地,使以种地为生的自耕农只能为地主打工谋生,促成了“觅汉”这一职业的出现。  一些特殊的词语,往往是研究社会现象的活化石,社会上有了什么新事物,就会有相应的词语出现。一般而言,事物消失了,記载该事物的词语就会消失,但有时却不然,这里要说的“觅汉”就是一个例子。  山东话里,
在华夏大地上,江右商帮是名声显赫的一支商业劲旅,在古代,是与晋商、徽商比肩而立的超强商帮。江右商帮发轫于唐代,发展于两宋,兴盛于明、清两代。  “江右”是江西的代称,这块地方人多地狭,因此自古便有着向外寻求发展的传统,人们肩挑箩担出门,走南闯北,最后开创出了一个商业帝国——江右商帮。  江右商帮主要以鄱阳湖为中心向四面八方進发,带动着鄱阳湖流域商业的发展。古代江西四大古镇:景德镇、樟树镇、河口镇、
在五花八门的姓氏中,庹(tuǒ)姓是一个比较稀有的姓氏。古籍文献中,关于庹姓的记载很少。清代作家和学者吴玉麟在《素材随笔》中说:“湖南有塔姓、剪姓、绛姓、庹姓者,皆少见。”《百家姓》中更无庹姓的记载。  关于庹姓的起源,多年来一直众说纷纭。其中较为广泛的说法有两种,第一种说法是,庹姓由度姓改姓而来。据《风俗通》载:“今蜀有度氏,字或者作庹。”《姓氏考略》中也有记载:“蜀中多庹姓,亦为度姓所改。”在
古镇的夜是安宁闲适的,灯光璀然,水平如镜。偶有风吹来,河面微澜,有绸缎的质感。古建筑的倒影随之轻轻晃动,使看的人不免目光迷离,如同陷落梦境。小桥与古木都浸在沉沉的暮霭里,月亮在云层中穿梭,时而晦暗,时而皎洁。  湖州市的南浔古镇,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北邻太湖,东临苏州,以江南豪门、近代园林和中西合璧的建筑著称。这里有诗意浓郁的小莲庄、依水而筑的百间楼、风格独特的石拱桥……而頔塘古运河,更是被称为“
1975年,全国依然沉浸于“农业学大寨”的运动,在平整土地的浪潮中,安阳殷墟小屯西北地的岗地成为被平整的目标,这里作为殷墟遗址的一部分,此时却面临着被破坏的危险。万幸的是,在当地考古工作人员的努力下,遗址被迅速地保护了起来,并于1976年春季开始了发掘——这就是妇好墓。  妇好墓虽不大,但保存完好,随葬物品极为丰富,共有青铜器、玉器、石器、陶器等1928件,其中青铜器468件,大多成对、成组出现。
一  事实上,当飞机从成都平原来到林芝上空,我们就被舷舱外群山与峡谷巨大的垂直落差所震撼。奔马似的群山,逼迫飞机只得沿着峡谷利用河流导航寻找着陆场。飞泄的流云在风的吹拂下,推着飞机的翅膀一个劲往山体倾斜,轰鸣的引擎不停纠正着航线偏差,在峡谷狭小的缝隙里穿越,总算有惊无险地把大家平放在跑道上。但过程的惊心动魄,早已把四五点钟爬起来赶飞机的人颠簸得七晕八素,往日里牢不可破的梦境被撕得粉碎。  大美西藏
霞浦位于福建省东北,濒临东海,是闽东最古老的县份。  霞浦以海岸线绵长和港湾众多著称。海岸线上有中国最美丽的滩涂,面积达104万亩,是无数摄影师心中的天堂;也是优质的紫菜、海带种植基地,成片的紫菜架、海带架连绵无际。退潮时,滩涂上还会出现渔民“赶小海”的身影。港湾内,处处是养殖蟹、虾的五彩网围;暮色苍茫中,不時可见渔船披着霞光归来。  当地特产丰富,榨菜、鱼露、茶叶等闻名遐迩。许多古老的村落在霞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