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下的南浔古镇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088899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州市的南浔古镇,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北邻太湖,东临苏州,以江南豪门、近代园林和中西合璧的建筑著称。这里有诗意浓郁的小莲庄、依水而筑的百间楼、风格独特的石拱桥……而頔塘古运河,更是被称为“东方小莱茵河”。
  在众多的江南古镇中,南浔有着“中国江南的封面”之誉,它犹如一幅古朴淡雅的画卷,风姿独具。我常年生活在这里,和古镇日日相见。美景不可辜负,因此稍有空闲,我就会带着相机在老街漫步,用镜头记录我眼中的南浔。

通津桥的雨洪济桥的暮色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每个在江南长大的人,记忆里都会有这首儿歌,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这样一座桥。

  南浔古镇河流如网,古桥横跨两岸,我最爱在熹微的晨光里游走,拍摄古镇人们的生活场景。清晨,桥边的宁静被早起洗衣的居民打破,她们三三两两聚集河埠头,隔河问候彼此,在闲聊中开始古镇的一天,这也是江南小镇特有的风景。每当傍晚时分,古镇石桥边的杨柳枝随风起舞,临时的小餐桌也就摆起来了,酌点小酒,或是沏一杯南浔特有的熏豆茶,聊些家长里短,独属傍晚的喧嚣也就随之升起来了。古镇的石桥,完美的弧线与水里的倒影交融,恍惚了过去和未来的边界。穿镇而过的頔塘古运河,以前一直是水路交通要道,时过境迁,随着其他交通的发展,早已没有了往日的繁忙,船夫们却依旧“吱呀呀”地摇着船橹,带着慕名而来的观光客,穿梭在河道中。
  两座圆孔大石拱桥“洪济”和“通津”,小时候我们叫它高桥或大桥,即使到现在,这两座桥依旧给人高大之感,这也正反映了古镇昔日水道的繁华。平日里我常去桥边拍摄,天气好时来此散步的人很多,来晚了很难占到好机位。夏季的清晨或黄昏,阳光照耀着石桥,我总是朝拍通津桥,暮拍洪济桥。这洪济桥也是当地居民晚饭后休闲纳凉之地。傍晚西边残阳如血,桥上游人如织,桥边的古建筑景观灯已点亮,河道中水波粼粼,流光溢彩,一种宁静安详的气息浸润着整座古镇。在桥上远眺,不由得想起诗人卞之琳的诗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记得我刚购入ND滤镜的时候,想把古桥下的水面进行雾化处理,以便让古桥变得仙气一些,于是傍晚时分兴奋地赶到古桥前方。那里有一座木制廊桥,是拍摄古桥的最佳机位,如果在冬季,没有树木繁茂枝叶的阻挡,可以拍到两座石桥。我架机开始慢门曝光,第一次玩ND,没有多少经验,心里很是期待。没有顾得上仔细查看,拍了几张后便迫不及待地回家,心想肯定非常漂亮,结果呈现的图像却让我大跌眼镜,拍的片子的确太“仙气”——居然全是模糊的。我百思不得其解,三脚架也是架稳的,快门也是线控的,后来才意識到原来廊桥是木制的,游人经过就会引起震动,难怪用慢速快门拍摄出来的图像会模糊。为了弥补那次失败的拍摄,我只能去廊桥的下边进行拍摄,虽然机位并非绝佳,但总不会震动了。最终,我采用慢门接片的方式将暮色中洪济桥的美景悉数记录。
对于冬天的南方城市,雪总是令人稀罕的,南浔亦然。一场雪落,古镇有了与平日不同的色彩,显得更为雅致,如同一位幽居山谷的女子,姿韵清绝。只是这一片纯白,依旧难掩人间声色,尘世的烟火气依旧日日喧腾。

  古镇的拍摄虽然没有户外摄影的惊险,但也会碰到一些小趣事。百间楼作为古镇的地标建筑群,几乎是摄影人在南浔的必拍之地。但以平视角度拍百间楼的照片太多,如能以高机位展现明清建筑风格的百间楼,应该更加别具一格。但是,我又听说可登高的厂房在维修,不便上去拍,心里一直遗憾不已。2018年1月底,古镇迎来了一场大雪,雪在南浔较为罕见,错过了这次说不定又要等上好几年。我毫不迟疑地背起相机往百间楼赶,到了之后却发现高的建筑都被围了起来。硬着头皮找到看门师傅,说明来意。师傅迟疑了一下说:“好吧!不过拍几张就得马上下来。”我道谢后就奔向楼梯,没上几步,师傅又让我下来。我心想师傅是不是反悔不让我上去了,没想到他拿了一顶安全帽让我戴上……但后来还是因为自己对美景过于贪婪而被师傅轰了出来。那一次,我拍摄到了百间楼最美的雪景。

总是荷风清扬有别于苏州园林的小莲庄


  人们提到江南园林,想起的一般都是苏州园林,但实际上,江南有着很多精致典雅的园林,譬如在南浔,就有宜园、适园、述园、小莲庄……历史变迁,如今保存最完整的,就是晚清时南浔首富刘镛所建的园林——小莲庄。刘镛仰慕元末湖州的大书画家赵孟頫,而赵孟頫有一座“莲花庄”,于是他将自家的花园命名为“小莲庄”。
  小莲庄是刘镛的私家园林,也是家庙及义庄所在。在南浔的万古桥西,沿着鹧鸪溪,是一条古树参天的青石小径,路尽头就会看见一座粉墙黛瓦的园林,里面的亭台楼榭古樸雅致,石库门庭边设有河埠,方便客人从水路进入园林。若是在绵绵细雨中,一艘客船悠悠摇来,就是一幅清雅的“江南风雨送客图”。
  园林以荷花池为中心,藤萝古树,按地形设山理水,形成内外两园。园内建筑风貌各异,荷池南岸主体建筑是“退修小榭”,临池而建,设计精巧,配以雕花门窗,古朴典雅。每逢夏季,荷池里莲叶碧绿,红鲤畅游,是心浮气躁之际的好去处。从窄小的园门步入,才发现里面隐藏着大世界,这种设计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南浔富商“财不显露,豪不外展”的思想。南浔富商爱书崇文,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在这里的建筑中可见一斑,譬如荷池西岸俗称“小姐楼”的法式西洋建筑东升阁,就是这里的特色建筑,它的存在使得小莲庄有别于苏州的园林。
  小莲庄内,荷池楼榭和假山牌坊众多,移步换景,美不胜收。夕阳下,“乐善好施”的牌坊在泛红的光线下辉煌夺目,斑驳的石雕流露出历史的沧桑气息。我曾在这里,以门洞作前景,框架构图,利用光线的铺垫去拍摄层叠的牌坊。更曾为创作一幅鱼戏荷叶间的作品,往返园内多次。
左上和右上圖为南西街建筑,灯笼高悬、黄叶纷纷。左中图和右小图为张石铭旧宅,在这古旧的深深庭院里,从天井往上望,一架银白色的飞机正飞过,古老和现代的交汇令人唏嘘。左下图为嘉业堂藏书楼,四四方方的庭院里,有人撑着色彩斑斓的伞悠然走过。

  这座“江南第一宅”有着诗一样的建筑物语。我先后去了很多次,起先是见什么拍什么,总想着把所有的东西囊括进去,但拍出来的无非是一些花窗砖雕之类的小景或者一些光影类场景,平淡无奇。直至今年我添置了一枚广角镜头,再入宅子拍摄,绕到古宅的一处天井,仰望时突然发现一架飞机掠过天井上空,现代与古老交汇这一幕使我印象深刻。为了拍摄效果更完美,我回去后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只要时间天气合适,在古镇上空完全可以拍摄到飞机。再去古宅,因为想要囊括天井中的古窗和中国建筑特有的对称构造,我调整相机的曝光参数,尽量让天井中古窗的细节表现出来,此后我又重新调整了相机参数,保证天空细节显现的同时也等待飞机的飞过。等待的时光是漫长而焦灼的,生怕一不留神就错过了。终于,如我所愿,一架银白色飞机从天井上空经过,我欣喜若狂,眼疾手快地抓拍了好几张。最后通过后期合成,得到一张颇有几分穿越意味的作品。
  南浔古镇是我的故乡,我渴望留下它更多的影像,一方面可以在老去的日子里有更多可回溯的生命记忆;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身在他乡的南浔游子雾一般的乡愁,当他们看见这些照片,就能看见如水的月光流泻在古镇的青石板路上,古运河中水波微漾,每盏亮起的灯都在等待他们归来。
其他文献
马来熊是世界上最小的熊,体型和大狗相仿,所以有“狗熊”的别称,因其胸前生长着一轮马蹄形的黄色斑纹,又被叫做“太阳熊”。  由于长期生活在高温环境中,马来熊体毛短而稀疏,有助于散热,却因此而十分怕冷,成为唯一不冬眠的熊亚科动物。  马来熊性格温和,但如果幼崽、领地遭到侵犯,便会露出凶猛的本性,抗击敌人。马来熊爱情专一,一旦结合便终身不离不弃。  2015年,一场“水鬼”事件在广东湛江闹得沸沸扬扬:人
左图,帕尔马是欧洲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海水澄净湛蓝,大大小小的船只停泊在海港內。右图是行驶在百年前开通的铁路上的小火车,乘坐火车游览,是当地最浪漫、复古的观光方式。  提起西班牙,很多人脑海中首先想到的是马德里、巴塞罗那这样的名城,了解多一些的人,顶多会想到安达卢西亚,而马略卡的美却鲜有国人知道。  马略卡,一个位于地中海的璀璨小岛,隶属于西班牙,是巴利阿里群岛中最大的一个。这里被阳光格外眷恋,一
奥利弗·埃里亚森,是一位备受尊重的“斯堪的纳维亚”艺术家,他在这个冬季做出了一场独特的展览。为了将因气候变化而升高的温度降下来,埃里亚森把在格林兰岛努普·康勒拉峡湾采集的24块百年前的冰块围成一圈。展览在伦敦泰晤士河旁的泰特勒现代博物馆外进行。  这个名为“冰雪观察”的展览,是埃里亚森与在地质学界屡获殊荣的格陵兰地质学家米力克·罗辛合作的公益项目,目的是将气候变化的影响带到更近的地方,让人们直接接
这是一个我们一直在思考和进行的选题:以全国各地10座具有典型特色的近代庄园为对象,深入解析其布局、结构、历史,探秘庄园主人及其家族在特定时期的风云沉浮……近三个月的时间之后,我们呈现出了本期策划。  庄园,堪称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中的集大成者。  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的浅穴式房屋,一直发展到21世纪琳琅满目的高楼大厦,中国的民居建筑,至少已有6000多年历史。经过岁月沉淀,中国传统建筑在平面
▲云纹铜禁,被誉为中国最美的青铜重器,乃中国青铜时代巅峰之作,见证过楚国盛世衰亡,经历过岁月的洗礼,如今再次向世人绽放出它特有的魅力。  在介绍“云纹铜禁”的那期《国家宝藏》播出后,许多观众都被“云纹铜禁”背后的故事所打动,“云纹铜禁”也因此成为了热门话题。  “云纹铜禁”现存于河南博物馆,是春秋时期的古物,因表面遍布朵朵云纹而得名。“禁”,在我国古代,是贵族宴飨宾客或祭祀祖先所用的案几。后来,周
“前头有一阵杂乱的响声一铃子的叮当声、铁器的铿锵声、喊叫声和牲口踩踏声。那是从城里出来的一队藏族马帮。不久,马帮的主人骑着肩宽体壮、粗毛蓬松的矮种马来了。他们是两个藏族绅士,穿着华丽的红色丝绸衬衫和厚实的上衣,腰间系着彩带,头戴绣金宽边帽。”——这是上世纪40年代初,俄国探险家顾彼德在《被遗忘的王国》中描写的中国马帮:精干、勇敢、华丽、有范儿。但在茶马古道的漫漫征途中,更多的马帮可不是这个样子。他
无论是丹麦的哪座城市,其标志性的红砖成就了其建筑的主要色调,首都哥本哈根如此,欧登塞也不例外。  歐登塞位于丹麦腹地的大岛菲英岛,是丹麦第三大城市,与首都哥本哈根所在的西兰岛隔海峡相望。在北欧神话中,奥丁是众神之首,居住的神殿名为“欧登塞(Odins Vi)”,这座丹麦小城以此命名。欧登塞是丹麦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始建于988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千年来,欧登塞一直被浓浓的梦幻气氛包围,
山东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地主庄园,恢宏的建筑展示了当时地主的财力之丰,但在光鲜亮丽的庄园背后,却是对寻常百姓的压榨剥削。地主兼并土地,使以种地为生的自耕农只能为地主打工谋生,促成了“觅汉”这一职业的出现。  一些特殊的词语,往往是研究社会现象的活化石,社会上有了什么新事物,就会有相应的词语出现。一般而言,事物消失了,記载该事物的词语就会消失,但有时却不然,这里要说的“觅汉”就是一个例子。  山东话里,
在华夏大地上,江右商帮是名声显赫的一支商业劲旅,在古代,是与晋商、徽商比肩而立的超强商帮。江右商帮发轫于唐代,发展于两宋,兴盛于明、清两代。  “江右”是江西的代称,这块地方人多地狭,因此自古便有着向外寻求发展的传统,人们肩挑箩担出门,走南闯北,最后开创出了一个商业帝国——江右商帮。  江右商帮主要以鄱阳湖为中心向四面八方進发,带动着鄱阳湖流域商业的发展。古代江西四大古镇:景德镇、樟树镇、河口镇、
在五花八门的姓氏中,庹(tuǒ)姓是一个比较稀有的姓氏。古籍文献中,关于庹姓的记载很少。清代作家和学者吴玉麟在《素材随笔》中说:“湖南有塔姓、剪姓、绛姓、庹姓者,皆少见。”《百家姓》中更无庹姓的记载。  关于庹姓的起源,多年来一直众说纷纭。其中较为广泛的说法有两种,第一种说法是,庹姓由度姓改姓而来。据《风俗通》载:“今蜀有度氏,字或者作庹。”《姓氏考略》中也有记载:“蜀中多庹姓,亦为度姓所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