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论教师成为教育研究者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zi_l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运动在欧美广泛兴起,也是我国当前教师专业化中的一个理想目标。它强调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实际情境和教育行动加以反思、研究,提出最贴切的改进建议,教师不应是别人研究成果的消费者,而是一个不断反思的研究者。每个课堂都是实验室,每位教师都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这是教育研究的最高理想。
  其实早在80年前,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就提出了“好的先生……他必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的观点。认为教师要不断“研究新的学问,求新的进步”。他举例说,德国大学的教员,就是科学家。科学家就是教员。“德国学术发达,大半靠着这教学相长的精神。”陶行知一生教育历程都在诠释着教师应该成为一名研究者,以及如何成为研究者。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一、教师要有“发现新理”的试验精神
  
  在《试验主义与新教育》一文中,陶行知指出:“欲求常新之道,必先有去旧之方。试验者,去旧之方也。”他还说:“试验者,发明之利器也”,“欧美之所以进步敏捷者,以有试验方法故;中国之所以瞠乎人后者,以无试验方法故。”所以,陶行知非常注重教育实验,力图以教育试验的方法来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教育之路。他认为教育实验有两种功能:一是“由实验而发见新的学理”,二是“由实验而印证他人所发见之学理”。即教育实验的创新功能和印证功能,只有实验才能产生新的科学理论,只有被实验证明为正确、实用的理论才能广泛推广。针对当时中国教育存在的五种旧习,他指出:“全国学者,苟能尽刷其依赖天工,沿袭旧法,率任己意,仪型外国,偶尔尝试之旧习,一致以试验为主,则施之教育而教育新,施之万事而万事新。”为此,在1928年的全国教育会议期间,他就提出由大学院设立教育研究所,聘请专门人才,分工研究,实地试验。陶行知的一生,进行了无数的试验。如设立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进行乡村教育改造和乡村社会改造的试验,学校的教学组织、教学原则、教学形式和方法,都是根据他的教育思想进行的。并由此在试验中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出了著名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三大命题。同时,还进行了“中心小学”的试验,认为中心小学是母亲,师范学校是儿子,中心小学是师范学校的试验中心。1932年,他又设立了山海工学团,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组织,进行试验,而后把它推向全国。后来在育才学校,陶行知又进行了特修课程的试验研究。育才学校的课程除按规定开设普修课外,又按学生“性之相近”,分别开设了音乐、戏剧等六个组,根据各组学科性质开设特修课。普修课和特修课在教程安排上先各占一半时间,后调整为2/3比1/3;最后,又从实际出发,改进为3/4比1/4。最终成功地探索出一套培养特殊才能儿童的科学课程体系。系统的教育试验为他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陶行知说:“我们在教育界任事的人,如果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这正是新课程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殷切期盼。
  
  二、教师“要有科学的精神”
  
  陶行知在《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一文中指出:“我们要极力的锻炼学生,使他们得到观察,知疑,假设,试验。印证,推想,会通,分析,正确,种种能力和态度,去探求真理的泉源。简单些说,我们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的精神。”这里所谓科学的精神,实则是指科学研究的方法。只有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下的试验才是真正的试验。“例如试验甲乙二教授法之优劣,则必将试验时之一切情形,归为一致。盖必先一其教师,一其教材,一其设备,一其时间,一其地方,而所教之学生又须年龄等,男女等,家境等,程度等,然后施以各异之教法,乃可知结果之攸归,屡试而验,然后二法之优劣,乃可得而发明焉。”这些科学研究的方法既是教师探求教育真理所必须的,也是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必须的,但恰恰正是我国教师所普遍欠缺的。补上教育研究方法这一课是陶行知几十年前对师范生的要求,也是我们今天的教师亟待加强的。
  
  三、要有实践反思的精神
  
  陶行知一生著述颇丰,提出了许多有重要价值的教育思想,但这些思想形成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陶行知回国后,开始用杜威的教育理论来改造中国的旧教育,但是却到处碰壁。在平民教育运动、晓庄试验师范学校教育实践中,陶行知深刻地认识到:“自从亲自到民间打了几个滚后,才觉得我们有好多主观的意见都是错的,没有效验的。”于是他一面批判中国的传统教育,一面批判外国的“洋教育”,同时深入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终于探求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说:“我们要常常检讨,紧紧把握,天天创造。”正是怀着这种“常常检讨”的精神,陶行知经历了一个个不断反思的历程:从信奉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而改名陶知行,到批判“知行”观、“知行知”观,并进而树立起“行知”观、“行知行”观,陶行知实现了自己在教育哲学思想上一次又一次质的飞跃。
  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和提高。陶行知不仅自己时常反思,而且还要求学生要“每日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陶行知以“每日四问”勉励学生要每天反思,每天进步。
  其实,我们今天的教师,要想每天都有进步,也同样需要“每日四问”,同样需要实践反思。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同样是研究,但教师不同于教育理论专家的地方在于,它更多地体现在实践层面,表现为行动研究和实践反思。以问题为中心的行动研究和实践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教师要善于从日常教育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对此进行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下一步的教育行为中加以检验和改进,进而形成理性的认识。这就是陶行知对科学过程的认识:“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陶行知告诫我们说:“教员最重要的精神,是求事业能力的长进,要把我们的教材教法一天长进一天,要不断研究新的学问,求新的进步。又说,做学问最忌的是玄想、武断、尽信书,以差不多自足,以一家言自封。”所以,教师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上要不断地求进求新,而求进求新的有效方法便是科学试验和实践反思。只有教师具备了较强的教育研究能力,才能实现以研带教、以研促教,教研相长,才能保证新的教育理念在课程实施的层面上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发展。
其他文献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刑法,设起了人民与罪犯间的安全准线;民法,维系了社会人际间的和谐连线,那么统计法呢,它画出的是一道看清楚我们国家经济的标准线。但是想要画好
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到心情舒畅、心里踏实,进而觉得有信心,不再惧怕开口发言。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要求他们提出问题,同时指出,学生的问题能够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做出了重要论断:“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所谓高质量发展,指的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
[摘要]将65例失眠阴虚火旺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采用中药决明子进行耳穴贴敷法,对照组32例,采用耳穴埋针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从而得出结论:中药耳穴贴敷治疗失眠阴虚火旺证疗效显著。  [关键词]耳穴;治疗;失眠;阴虚火旺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4X(2009)12-0040-03  收稿日期:2009-11-20  作者简介:何羽(1984-
“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作为社会中人,人人身上都有责任,不可能脱离责任而生存。“各自责则天清地宁,各相责则天翻地覆。”从古人名言可知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信息系统审计与信息化财务审计的区别和联系。  [关键词]信息系统;信息化审计  [中图分类号]O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4X(2009)12-0038-02  收稿日期:2009-11-20  作者简介:曹宇飞,男,江苏南通人,职业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师,主要从事职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和研究。    当代社会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一方面传统审计对象的
[摘要]网络购物与传统购物相比所具有的丰富性、低价性和便利性的独特优势,成为人们选择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本文作者通过对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百余名学生的调查问卷了解到,超过半数的学生都已经有网上购物的经历,对于这部分有经验的学生来说,安全性、时效性和商家的信誉是决定他们是否继续进行网上购物的原因。而相对于没有网上购物经验的学生则对网络的安全性、繁琐的支付方式和售后服务存有
“统计法不就是豆腐法吗”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会听到别人这样形容统计法,认为统计法与其他法律相比没有那么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往往不了解、不重视统计法,造成许多不良后果
妥善处理“僵尸企业”,对加快推动市场出清,释放大量沉淀资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重要意义。随着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产业结构从“二三一”转向“三二一”,除了铁
《2018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有喜有忧。喜的是我国研发投入总量和速度依然不俗,忧的是结构上的“一高一低”一仍其旧。所谓“一高”是指在研发活动的三个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