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管理班级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sword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阵鸟语,还有那满屋温暖的阳光,使我从睡梦中醒来,心情连同空气都是快乐的。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是快乐的。学生们把我当成姐姐一般,一直亲切地叫我“老师姐姐”,我也总会被他们的一些小举动所感动。我问他们:“你们为什么对老师这样好?”他们说:“因为你爱我们,所以我们爱你。”一名教师能够获得这样的学生之爱,是很幸福的,同时也说明,自己付出的爱没有白费。
  教师,是神圣的事业。如果没有一颗爱心,如何担当得起这一神圣职责?那么,怎样用爱心管理班级呢?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三方面去做。
  一是换位思考问题。由于年龄和阅历不同,教师与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必定会有差异,很多教师总是以自己的意愿代替学生的愿望,以求得班级的步调一致。而实际上,学生虽然表面服从了,但内心必然会与老师产生距离,在班级管理中,换位思考很有必要,当产生分歧时,不妨让教师当当学生,让学生做一回教师。在教学中,学生完成不了家庭作业是教师感到非常气愤的事,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每当看到学生完成不了作业,我总是不分清红皂白地对学生一阵批评,可效果并不理想。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一位母亲教育他不听话的儿子说:“你当一天妈试试。”一句简单的话,解开了我的心结。是呀,为什么不从学生的角度去想一想呢?于是,再有学生完成不了作业时,我总要先问清楚原因,再加以引导。这样,学生、教师都真诚理解对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师生关系也就更近了。所以,爱心第一步,换位思考不可少。
  二是重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无意识中以“师者”身份自居,以长者身份自居,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这会使得教师的教育方式冰冷、机械、僵化,师生之间缺乏平等对话,缺乏交往与理解。所以,我们迫切需要重构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主体的独特个性,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与合理要求,不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权威。我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在课堂上做作业速度很快,做完就做自己喜欢的事。当初,我总是制止他做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他虽然表示服从,但并不是心悦诚服地接受。后来,我找他谈心,他告诉我并不满意我那样要求他。他认为在完成当堂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可以自主支配时间。于是我引导他多读有益的书,拓宽知识面,渐渐地,他更乐意学习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过多的约束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是关爱全体学生。一个班级,就是一个集体。在这个集体中,学生之间必然会建立一种密不可分的联系。当一个同学,即使是成绩最差的一个同学受到别班同学欺负时,全班同学都会愤怒。而我们教师,批评教育得最多的就是成绩较差的学生,殊不知学生在潜意识里对这种做法挺反感,他们会产生一种想法:原来我们心目中的老师不是完整的,不知老师哪一天也会对我们这样。因此,我们应该关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成绩不好的那一部分学生,更应该多给他们一些关爱,让所有学生都从内心里感到:老师真好!
  有人做过实验:把两盆同样茂盛的花分别放在噪音和轻柔音乐中,结果,置于噪音中的那盆花过早地枯萎了,而生长在轻柔音乐声中的那盆花却充满生命力。草木皆如此,何况人乎?所以,对学生的教育,反差不能太大。爱,就应该一视同仁;爱,就应该全面兼顾。
  作者单位
  禄丰县金山镇裴家山小学
  ◇责任编辑:陈顺◇
其他文献
报刊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现象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在现代社会中,报刊在信息传递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报刊因其内容的多媒体化,具有比传统报刊呈现形式更多样、表现力更强等特点,迅速在互联网上发展起来。中小学生在制作电子报刊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好主题  1?郾明确活动主题,把握选题方向。“鼓励学生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和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勇于
期刊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公共生活讲道德》。  教材简析:《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一主题包含“别大意”和“注意安全”两项内容。“别大意”重在了解忽视公共安全而造成的安全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的危害,体会注意公共安全的重要性;“注意安全”主要是增强学生“注意公共安全”的意识。  课堂实录及评析  一、激情导入  师:看到同学们很有秩序地走进课堂,老师非常高兴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选编了台湾散文家琦君的《桂花雨》,这篇课文散发着浓浓的桂花香,也氤氲缠结着挥之不去的思乡情。课文七次提到桂花香,并将“香”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不断升华成浓浓的思乡情。  文章第一次写桂花香——“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说到桂花,自古有记载。早在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的典籍《山海经·南山经》就提到“招摇之山多桂”。屈原在《九歌》中有“
期刊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之上。”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  在“1亿有多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3~34页)教学中,重点是要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理解“1亿有多大”,从而建立数感。但是,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数量获得直观感受。所以,要在学生对大数认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经历猜想、实验、推
期刊
教材简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九色鹿》一文,讲述了美丽善良的九色鹿救了落水的调达,调达却背信弃义、恩将仇报,为了得到重金,竟然出卖了九色鹿,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调达最终受到了国王的严惩,九色鹿又过上了安宁平静的生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应当诚实守信、知恩图报、见利思义的道理。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能预见到课中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当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没有想到的预设时,教师必须沉着冷静,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数学课堂中的生成,促使课堂精彩纷呈。笔者就数学课堂中出现“不经意”、“不注意”、“不如意”和“不满意”时应如何调控教学,展现教学风采,谈谈自己的看法
期刊
“解方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九册也有这个内容。同一个内容,但编者的意图和思路不一样,解方程的方法也不一样。“老教材”是运用加减、乘除的关系作为解方程的依据,而新教材为了与中学数学接轨,则运用等式性质教学解方程。  新教材出现的方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ax=b和x±a=b(教材第58~61页例1~例
期刊
执教:刘丽珍? 评析:何家良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片段一:复习铺垫,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时认识了哪两个长度单位?回忆一下,谈谈你对这两位“老朋友”有哪些认识?  生1:米和厘米都表示物体的长度。  生2:1米比较长,约有这么长(边说边比画);1厘米很短,只有这么长。  生3:我知道1米=100厘米。  生4:要知道物体的长度,
期刊
一堂口语交际课——介绍家乡景物。课始,老师首先让孩子们说说家乡有什么景物能介绍,孩子们踊跃回答。第二步是分成四人小组相互介绍,交流也相当热烈。第三步是四人小组中推选一名同伴到讲台前介绍。  前两个环节进展都很顺利,但是当孩子们听说要到讲台前介绍时,一只只小手都缩回去了,本来热闹的课堂一下子安静了,面对这样的场面,老师只能“点将”了。点到第八小组,大家一致推选出来的是一男孩,可他就是不肯上来,同学们
期刊
目前,小学英语教师普遍采用课堂活动的形式开展教学,改变了原来“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也有部分教师在设计和开展课堂活动时片面追求形式,教学实效不佳。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四个“结合”,使课堂活动服务于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课堂活动与教学目标相结合    课堂活动与教学目标相结合是增强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脱离了教学目标,课堂活动就是无的放矢
期刊